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理念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巨大动力。要想小学生把语文学好,就必须让他们对语文课堂和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但仅凭课本上的几幅插图和老师的空泛说教,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视觉需求,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网络可以把图像、画面、声音等多媒体结合文字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使课文所描述的内容直观、形象地呈现在眼前,让学生如临其境。
【关键词】语文;课堂;图像;画面;声音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记得很多年前的一个国庆节去南京游玩,因为大巴在路上出了故障,所以接近南京时已是下午5点多了。车经过南京长江大桥时,看见了从未见过的一幕:整个江面波光粼粼,泛着金光的水面上笼罩着一层淡淡的雾气,越往远处雾气越浓,水天相接的地方,除了一个黄色的“大圆饼”,什么也看不清。夕阳已被雾气遮住了光芒,再也没了往昔的风采。得水天一体,既唯美,又梦幻。一路上脑海中久久回放着刚才的画面,我不禁联想:要是在语文课堂上能再现作者描绘的场景、画面、情节该有多好啊!那样语文课再也不是空泛的说教,而是学生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进而很好地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今天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教室里安装了班班通!
一、网絡使语文课堂变得轻松有趣
想小学生把语文学好,就必须让他们对语文课堂和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但仅凭课本上的几幅插图和老师的空泛说教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视觉需求,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网络可以把图像、画面、声音等多媒体结合文字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使课文所描述的内容直观、形象地呈现在眼前,让学生如临其境。
例如在学习贺知章的《咏柳》时,“碧玉妆成一树高”,如何让学生理解这里的“一树”的“一”不是数词,而是满、全、整的意思就成了难点。先用课件出示多幅柳树春景图,那嫩绿的枝条柔软地下垂,姿态婆娑优雅,远远一看整棵树都是绿的,从而很好地理解了一树就是整棵树、满树的意思,也了解了这句话作者是描写整棵树的意思。接着,要学生观察碧玉的外形特点,重点观察颜色和光泽,再让学生想象它和柳树的哪部分相似,让学生明白诗人用碧玉来形容柳树鲜嫩发亮的新叶。“万条垂下绿丝绦”,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丝绦”就是衣服上长长的丝带,然后引导学生一边观看柳树,一边思考“丝绦”与柳树哪部分相似,进而明白“绿丝绦”指的是垂下来的长长的、长满绿叶的柳条。“不知细叶谁裁出”,出示柳叶特写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细细的、长长的柳叶,顺势提问这么美的柳条、这么漂亮的叶子是谁给柳树裁出来的呢?引导学生在书中找答案——“二月春风似剪刀”,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吹醒了柳树,柳树才长出了嫩绿的叶子。拓展提问春风还可以裁什么?出示绿草图、桃花图等,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整个大地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接着一边看柳树图一边读诗,让学生体会柳树的美,引导学生领会诗人就是在看到这么美的柳树后才写的这首诗,顺势引导学生理解“咏”就是歌颂、赞美的意思,最后扩展到对“咏梅”“咏荷”“咏鹅”的理解。通过对全诗的学习学生也了解了作者热爱春天、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的情感。
二、网络能让学生如临其境
教材中,有些课文很抽象,有些课文很深奥,这些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有了网络,这些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例如学习《看月食》一文时,月食是如何形成的,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用动态课件展示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的运动规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月亮绕着地球转动,地球和月亮构成的行星系围绕太阳进行公转,同时地球不停自转,当三者排成一条直线时会出现月食或日食现象。教学时操作课件:月亮绕地球转动,慢慢进入地球的影子,这时反射到太阳光的部分越来越少。等月亮完全进入地球影子时,即形成了月食。通过这样的动态演示,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月食形成的原因,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也就很好地完成了。
又例如《观潮》一文,作者通过描写潮来时潮水的声音和形状来体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气势雄伟。只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领略大潮的壮观场面很难做到,人常说百闻不如一见,播放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视频,此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亲耳听到声音由小到大,到震耳欲聋;亲眼看到大潮由远到近,由细变粗,逐渐拉长,到白浪翻滚,到变成两丈多高的水墙,到如同万马奔腾般从眼前飞过。教室里顿时一片尖叫声欢呼声,仿佛大潮透过大屏溅湿了学生的衣服。其震撼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也是任何语言所不能比拟的,到此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大潮的雄伟气势和壮观场面。
三、网络能拓宽学生的视野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学难点,写作文一直是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总觉得无话可写。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换言之,就是多读书,多积累,厚积才能薄发。
网络给学生提供了最佳的阅读平台,如洪汛涛的《神笔马良》讲述了善良正义的马良用神笔惩恶扬善的故事;苏联作家卡达耶夫的《七色花》讲述了小姑娘珍妮被赠予一朵七色花,她只要撕一片花瓣扔出去,就可以实现一个愿望;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愿望的实现》讲述了在仙女的帮助下,淘气的儿子和严厉的爸爸互换身份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情节合理又新奇,充满童趣。这些作品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又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情节,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多样的感受,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多读此类的好书,久而久之岂有写不好作文的道理?
网络还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如预习《索溪峪的野》,学生可上张家界索溪峪网站搜索、浏览,筛选有用的、服务于课本的知识网页、资料,用图片和文本的形式保存在电脑上。上课时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各自查询的资料,为更好地学习、理解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网络是知识的大海洋,为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提供了有力帮助,在网上查询资料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网络具有必要性、实用性和现实性。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生动语文课堂,还需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关键词】语文;课堂;图像;画面;声音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记得很多年前的一个国庆节去南京游玩,因为大巴在路上出了故障,所以接近南京时已是下午5点多了。车经过南京长江大桥时,看见了从未见过的一幕:整个江面波光粼粼,泛着金光的水面上笼罩着一层淡淡的雾气,越往远处雾气越浓,水天相接的地方,除了一个黄色的“大圆饼”,什么也看不清。夕阳已被雾气遮住了光芒,再也没了往昔的风采。得水天一体,既唯美,又梦幻。一路上脑海中久久回放着刚才的画面,我不禁联想:要是在语文课堂上能再现作者描绘的场景、画面、情节该有多好啊!那样语文课再也不是空泛的说教,而是学生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进而很好地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今天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教室里安装了班班通!
一、网絡使语文课堂变得轻松有趣
想小学生把语文学好,就必须让他们对语文课堂和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但仅凭课本上的几幅插图和老师的空泛说教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视觉需求,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网络可以把图像、画面、声音等多媒体结合文字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使课文所描述的内容直观、形象地呈现在眼前,让学生如临其境。
例如在学习贺知章的《咏柳》时,“碧玉妆成一树高”,如何让学生理解这里的“一树”的“一”不是数词,而是满、全、整的意思就成了难点。先用课件出示多幅柳树春景图,那嫩绿的枝条柔软地下垂,姿态婆娑优雅,远远一看整棵树都是绿的,从而很好地理解了一树就是整棵树、满树的意思,也了解了这句话作者是描写整棵树的意思。接着,要学生观察碧玉的外形特点,重点观察颜色和光泽,再让学生想象它和柳树的哪部分相似,让学生明白诗人用碧玉来形容柳树鲜嫩发亮的新叶。“万条垂下绿丝绦”,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丝绦”就是衣服上长长的丝带,然后引导学生一边观看柳树,一边思考“丝绦”与柳树哪部分相似,进而明白“绿丝绦”指的是垂下来的长长的、长满绿叶的柳条。“不知细叶谁裁出”,出示柳叶特写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细细的、长长的柳叶,顺势提问这么美的柳条、这么漂亮的叶子是谁给柳树裁出来的呢?引导学生在书中找答案——“二月春风似剪刀”,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吹醒了柳树,柳树才长出了嫩绿的叶子。拓展提问春风还可以裁什么?出示绿草图、桃花图等,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整个大地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接着一边看柳树图一边读诗,让学生体会柳树的美,引导学生领会诗人就是在看到这么美的柳树后才写的这首诗,顺势引导学生理解“咏”就是歌颂、赞美的意思,最后扩展到对“咏梅”“咏荷”“咏鹅”的理解。通过对全诗的学习学生也了解了作者热爱春天、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的情感。
二、网络能让学生如临其境
教材中,有些课文很抽象,有些课文很深奥,这些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有了网络,这些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例如学习《看月食》一文时,月食是如何形成的,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用动态课件展示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的运动规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月亮绕着地球转动,地球和月亮构成的行星系围绕太阳进行公转,同时地球不停自转,当三者排成一条直线时会出现月食或日食现象。教学时操作课件:月亮绕地球转动,慢慢进入地球的影子,这时反射到太阳光的部分越来越少。等月亮完全进入地球影子时,即形成了月食。通过这样的动态演示,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月食形成的原因,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也就很好地完成了。
又例如《观潮》一文,作者通过描写潮来时潮水的声音和形状来体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气势雄伟。只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领略大潮的壮观场面很难做到,人常说百闻不如一见,播放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视频,此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亲耳听到声音由小到大,到震耳欲聋;亲眼看到大潮由远到近,由细变粗,逐渐拉长,到白浪翻滚,到变成两丈多高的水墙,到如同万马奔腾般从眼前飞过。教室里顿时一片尖叫声欢呼声,仿佛大潮透过大屏溅湿了学生的衣服。其震撼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也是任何语言所不能比拟的,到此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大潮的雄伟气势和壮观场面。
三、网络能拓宽学生的视野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学难点,写作文一直是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总觉得无话可写。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换言之,就是多读书,多积累,厚积才能薄发。
网络给学生提供了最佳的阅读平台,如洪汛涛的《神笔马良》讲述了善良正义的马良用神笔惩恶扬善的故事;苏联作家卡达耶夫的《七色花》讲述了小姑娘珍妮被赠予一朵七色花,她只要撕一片花瓣扔出去,就可以实现一个愿望;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愿望的实现》讲述了在仙女的帮助下,淘气的儿子和严厉的爸爸互换身份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情节合理又新奇,充满童趣。这些作品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又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情节,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多样的感受,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多读此类的好书,久而久之岂有写不好作文的道理?
网络还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如预习《索溪峪的野》,学生可上张家界索溪峪网站搜索、浏览,筛选有用的、服务于课本的知识网页、资料,用图片和文本的形式保存在电脑上。上课时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各自查询的资料,为更好地学习、理解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网络是知识的大海洋,为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提供了有力帮助,在网上查询资料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网络具有必要性、实用性和现实性。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生动语文课堂,还需我们不断地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