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云南省6地州(市)手足口病病原检测及柯萨奇病毒A6型的基因特征分析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douaima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2018年云南省6个地州(市)510份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病例粪便标本进行基因检测并对柯萨奇病毒A6型(Coxsackievirus A6, CV-A6)完整VP1区基因特征进行分析。

方法

用病毒RNA提取试剂盒从粪便标本中直接提取病毒RNA,用MD91/OL68-1引物对病毒VP4区基因进行RT-PCR和测序,确定病毒型别,再用相关引物扩增肠道病毒VP1区全序并测序;按参考文献下载基因库中CV-A6病毒完整VP1区基因参考序列,用MEGA5.2软件计算不同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率,并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基因特征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从510份标本中获得57份标本的VP4和VP1区基因,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1.17%(57/510),其中CV-A6 43份,阳性率为8.43%(43/510),CV-A10 6份,阳性率为1.17%(6/510),EV-A71 2份,阳性率为0.39%(2/510),CV-A9 2份,阳性率为0.39%(2/510),另外检测到CV-A4、CV-A5、CV-B1和E11各1株,阳性率均为0.19%(1/510)。基因进化分析表明,云南43株CV-A6均为基因型D的D3亚型。

结论

510份标本中,CV-A6的检出率最高(8.43%),占阳性数的75.44%(43/57),CV-A10检出率为1.17%(6/510),EV-A71的检出率为0.39%(2/510),2018年云南省发生了以CV-A6为主的HFMD大暴发。基因特征分析表明,跟往年全国的情况一样,云南省2018年暴发的CV-A6为D3基因亚型。

其他文献
一百多年来,围绕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早期手术还是后期手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每一次治疗理念的变革、技术的进步和疗效的突破,均是在实践中总结和逐步完善的。长期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逐步阐明了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两个死亡高峰"的病理生理过程,不断提高早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防治水平。深化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病理转归多样性的认识,划时代改变了坏死性胰腺炎后期的治疗模式,逐步形成了现代综合治
期刊
回顾近6年来我国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主要进展:LPD的手术方法已经建立,包括切除的入路和流程、重建的方式及技巧,在技术上安全可行;LPD病例数快速增长,并在部分中心成为常规术式。LPD具有视野清、出血量少等优势,不仅利于患者快速康复,也有利于教学培训。然而,由于各中心LPD发展不平衡,较多中心仍存在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多等问题,且关于恶性肿瘤患者能否远期获益尚有争议。因此,LPD今后的主
胰腺癌作为世纪顽症,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与研究。近十年来,随着医疗体系的健全及治疗经验的累积,受益于联合化疗及新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精准医疗方面,胰腺癌却始终缓步不前,远远滞后于其他肿瘤。因此,结合在胰腺癌精准医疗方面的实际探索经验与体会,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从分子生物学、实验模型等领域,深度认识目前胰腺癌在精准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十分必要。尤其是基于人
由于胆囊癌早期诊断缺乏特异性症状和特征性肿瘤标志物,且易侵犯肝脏、较早发生淋巴结转移和神经浸润,导致胆囊癌早期诊断率低,手术切除率低,成为消化系统肿瘤内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癌症之一。临床实践证实,单纯的根治性切除手术虽然能改善早期胆囊癌患者的预后,但对中晚期胆囊癌治疗效果改善不明显。近年来,以肿瘤学理念为指导,大力发展各种辅助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在普及外科规范手术切除的基础上,联合应用
胰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及预后差为特点,临床诊治极具挑战性。由于其遗传异质性显著,不同患者之间在疾病进展、临床疗效、放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等方面差异巨大,深入探讨胰腺癌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与临床表现、放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研发相应的靶向药物,是胰腺癌从传统形态学分型转变到分子分型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从"异病同治"到"同病异治"精准治疗模式转变的前提。在分子靶向时代,胰腺癌的治
目的探讨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1)感染后对宿主细胞中过氧化物(ROS)的产生及线粒体损伤的影响。方法使用MT2-HeLa细胞共培养体系建立HTLV-1病毒感染模型,采用特异性荧光探针标记法检测细胞活性氧、线粒体膜电位和线粒体总量;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检测病毒蛋白Tax和p19以及线粒体蛋白TIM23和TOM20;使用逆转录抑制剂(ZDV)处理
目的研究CD11b激动剂leukadherin-1(LA1)对小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肠道炎症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硫酸葡聚糖钠盐(DSS)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检测小鼠体重变化,死亡情况和结肠长度,用HE染色评估结肠组织病理损伤,采用TUNEL法检测结肠组织中凋亡细胞的比例,采用比色法检测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ELISA检测结肠IL-1β和TNF-α水平,并且采用免
目的降低H5N1甲型流感病毒中宿主细胞残留蛋白质和DNA含量。方法首先使用Core 700分子筛去除宿主残留蛋白质,再使用Capto Q阴离子交换层析柱去除宿主残留DNA,对多批次MDCK细胞培养的H5N1病毒液进行纯化。纯化后的病毒液经荧光定量PCR、血凝试验、单扩试验等结果综合评价纯化效果。除层析外,本实验还设置了广谱核酸酶对照组。结果在不使用广谱核酸酶的条件下,宿主DNA去除率为99.62%
目的以肺炎多糖与乙肝表面蛋白的偶联物为抗原,同时制备分别抗多糖和乙肝表面蛋白的单抗隆抗体。方法通过将33F型肺炎多糖与乙肝表面蛋白的偶联物作为抗原对小鼠进行不同免疫剂量、不同免疫程序和不同免疫部位的免疫。选取免疫后抗体水平较高的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再通过肺炎多糖和乙肝表面蛋白抗原进行特异性筛选,以获得杂交瘤细胞,从而制备相应的单克隆抗体。结果偶联物免疫小鼠后,诱导小鼠产生了针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