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必需品,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必然趋势。在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互联网可以在通知公告、了解动态、话题讨论、民主决策和理论学习5个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互联网的作用,需要辅导员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同时贴近学生的生活、专业和兴趣,并实现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学生
一、前言
2019年2月,第4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网民规模达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互联网普及率为59.6%”,“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8.6%”。“2018年我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7.6小时,较2017年底提高了0.6个小时”。中国已经成为互联网大国,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截止2018年12月,在我国网民中,学生群体最多,比例达25.4%”。而从年龄结构看“我国网民以中青年群体为主,……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比例占比最高,达26.8%”。而被称为互联网原居民的当代青年中的优秀分子大学生,对互联网使用的比例和运用程度远高于其他群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思考如何最大效率地利用互联网,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互联网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哪里,思想教育就要在哪里。而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找到着力点,发力点,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二、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五大着力点
(一)通知公告
以QQ、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工具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它既可以一对一的进行即时通信,也可以建立群,一对多,多对多的进行信息的传递。即时通信工具减少了信息传递的层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是完全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传递信息的工具。但是,由于即时通信工具是一对多,多对多的信息传递,容易造成信息杂乱,信息相互覆盖等现象,出现刷屏的情况,客观上容易造成信息被忽视。因此,在使用即时通信工具时要避免海量信息的侵袭,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用来通知的QQ群,这类QQ群仅用于发布通知公告,其他如咨询、互动、聊天的功能在微信群或者另外建立QQ群。将通知公告群和非此类功能的群分开,既可以保障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又能给同学们一个咨询互动的机会。同时,QQ群可以将学习的课件、视频、图片等作为文件存储,也可以将此类功能纳入通知公告群,方便学生随时下载学习。
(二)了解动态
“90后”甚至“95后”是网络的原居民,喜欢在网络上实时地表现自己。因此通过互联网去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情感状态,是一个较好的方法。学生在老师面前的表现与网络上的表现差别很大,高校辅导员应该尽快尽早地与学生成为微信或者QQ好友,通过查看学生的朋友圈动态、群内发言、知乎发言贴等,了解到思想状态和最近的行动状态。特别是通过此类信息发现异常情况,如失恋、心理疾病等,都可以在朋友圈、群里的言论表现出来。即使学生不通过此类方式表现自己的思想行为动态,也可以通过其在朋友圈、群里转发的信息辨别其持有的思想倾向。比如较多转发支持同性恋的文章、支持历史虚无主义的文章,虽然此类文章是学生转发的,至少说明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不反对,甚至非常赞同。从而可以大概判断其思想倾向,结合其线下的行为特性,就可以较为准确的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帮其解决问题。特别是在一些特殊的时间节点上,如对学校新政策、新举措的误解,开学、毕业的典礼活动等,互联网成为学生思想活跃的场所,这时更容易发现问题,从而及时解决问题。
(三)话题讨论
发布信息,了解动态只是信息的单方面传播,对促进学生思想的矛盾运动的作用是有限的。如何主动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教育,是辅导员利用互联網必须思考的问题。微信公众号具有较强的思想信息传播功能,辅导员可以开通个人的微信公众号,或者利用学生会、团委、年级、班级的公众号,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思想教育,图文并茂地传递正确的思想。同时,也可以利用公众号进行话题讨论、议题设置,开放讨论区域,随时注意学生发表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予以回复,形成良好的互动。由于网络交往的匿名性,学生可以在匿名的情况下发表自己更为真实的想法。避免了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交往给学生带来的压力。
(四)民主决策
与在校学生的特质、专业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创新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提高教育的效果,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尝试将互联网这种技术与民主结合起来,进行民主决策,同时,在民主之后再集中,贯彻好“民主集中制”,互联网的方式可以尝试。比如在年级级委、班长团支书层面建立了“民主决策群”、在党支部利用互联网中的相关技术和软件进行民主决策。网络决策方式,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约定好时间,各自发表意见,最后通过相关软件进行表决,统计结果很快统计出来。当然,在涉及重大利益重大事项的决策时,仍需要线下面对面的讨论,决策。
(五)理论学习
利用手机阅读的碎片化的特点,将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利用互联网推送出去,达到普及理论和知识目的。互联网最大的优势是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相关理论存储在文件、公众号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下载学习。这既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性的必要方式,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而且互联网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它可以将各种媒体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文字、图片、视频相互综合,避免单一方式传播理论的枯燥性,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积极性,扩大理论的传播范围,改变理论的传播方式,起到良好的理论教育效果。
三、“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注意点
互联网不是万能的,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有条件的,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需要辅导员在现实生活中认真总结经验。
(一)相信学生依靠学生
高校辅导员可以将自己在知识、理论和人生阅历方面的优势与互联网进行结合。在校大学生也是从现实生活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有着与辅导员同样的经历,存在着很多可以达成共识的一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学生的判断:“‘95后’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 因此要相信学生,利用大学生在网络技术方面的优势,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开展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贴近生活贴近专业贴近兴趣
大学生思想矛盾运动的变化,朝向社会所期待的方向和水平发展,才是有效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用学生自己的话语体系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避免信息接近学生,却不能最大限度的进入学生大脑,进入他们的思想体系,这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大折扣。
(三)线上线下互动好
在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同时,注重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避免线上线下的巨大差异甚至完全对立,导致学生思想的波动甚至迷茫。互联网要反应线下,线下也要及时上网,线上线下保持同步和互动,两者形成合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四、结语
互联网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如何利用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需要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社会、互联网的不断变化,不断调整结合方式和教育方法,找到教育的着力点和发力点,与时俱进地促进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结合和动态平衡,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学生
一、前言
2019年2月,第4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网民规模达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互联网普及率为59.6%”,“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8.6%”。“2018年我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7.6小时,较2017年底提高了0.6个小时”。中国已经成为互联网大国,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截止2018年12月,在我国网民中,学生群体最多,比例达25.4%”。而从年龄结构看“我国网民以中青年群体为主,……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比例占比最高,达26.8%”。而被称为互联网原居民的当代青年中的优秀分子大学生,对互联网使用的比例和运用程度远高于其他群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思考如何最大效率地利用互联网,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互联网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哪里,思想教育就要在哪里。而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找到着力点,发力点,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二、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五大着力点
(一)通知公告
以QQ、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工具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它既可以一对一的进行即时通信,也可以建立群,一对多,多对多的进行信息的传递。即时通信工具减少了信息传递的层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是完全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传递信息的工具。但是,由于即时通信工具是一对多,多对多的信息传递,容易造成信息杂乱,信息相互覆盖等现象,出现刷屏的情况,客观上容易造成信息被忽视。因此,在使用即时通信工具时要避免海量信息的侵袭,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用来通知的QQ群,这类QQ群仅用于发布通知公告,其他如咨询、互动、聊天的功能在微信群或者另外建立QQ群。将通知公告群和非此类功能的群分开,既可以保障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又能给同学们一个咨询互动的机会。同时,QQ群可以将学习的课件、视频、图片等作为文件存储,也可以将此类功能纳入通知公告群,方便学生随时下载学习。
(二)了解动态
“90后”甚至“95后”是网络的原居民,喜欢在网络上实时地表现自己。因此通过互联网去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情感状态,是一个较好的方法。学生在老师面前的表现与网络上的表现差别很大,高校辅导员应该尽快尽早地与学生成为微信或者QQ好友,通过查看学生的朋友圈动态、群内发言、知乎发言贴等,了解到思想状态和最近的行动状态。特别是通过此类信息发现异常情况,如失恋、心理疾病等,都可以在朋友圈、群里的言论表现出来。即使学生不通过此类方式表现自己的思想行为动态,也可以通过其在朋友圈、群里转发的信息辨别其持有的思想倾向。比如较多转发支持同性恋的文章、支持历史虚无主义的文章,虽然此类文章是学生转发的,至少说明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不反对,甚至非常赞同。从而可以大概判断其思想倾向,结合其线下的行为特性,就可以较为准确的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帮其解决问题。特别是在一些特殊的时间节点上,如对学校新政策、新举措的误解,开学、毕业的典礼活动等,互联网成为学生思想活跃的场所,这时更容易发现问题,从而及时解决问题。
(三)话题讨论
发布信息,了解动态只是信息的单方面传播,对促进学生思想的矛盾运动的作用是有限的。如何主动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教育,是辅导员利用互联網必须思考的问题。微信公众号具有较强的思想信息传播功能,辅导员可以开通个人的微信公众号,或者利用学生会、团委、年级、班级的公众号,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思想教育,图文并茂地传递正确的思想。同时,也可以利用公众号进行话题讨论、议题设置,开放讨论区域,随时注意学生发表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予以回复,形成良好的互动。由于网络交往的匿名性,学生可以在匿名的情况下发表自己更为真实的想法。避免了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交往给学生带来的压力。
(四)民主决策
与在校学生的特质、专业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创新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提高教育的效果,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尝试将互联网这种技术与民主结合起来,进行民主决策,同时,在民主之后再集中,贯彻好“民主集中制”,互联网的方式可以尝试。比如在年级级委、班长团支书层面建立了“民主决策群”、在党支部利用互联网中的相关技术和软件进行民主决策。网络决策方式,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约定好时间,各自发表意见,最后通过相关软件进行表决,统计结果很快统计出来。当然,在涉及重大利益重大事项的决策时,仍需要线下面对面的讨论,决策。
(五)理论学习
利用手机阅读的碎片化的特点,将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利用互联网推送出去,达到普及理论和知识目的。互联网最大的优势是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相关理论存储在文件、公众号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下载学习。这既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性的必要方式,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而且互联网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它可以将各种媒体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文字、图片、视频相互综合,避免单一方式传播理论的枯燥性,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积极性,扩大理论的传播范围,改变理论的传播方式,起到良好的理论教育效果。
三、“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注意点
互联网不是万能的,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有条件的,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需要辅导员在现实生活中认真总结经验。
(一)相信学生依靠学生
高校辅导员可以将自己在知识、理论和人生阅历方面的优势与互联网进行结合。在校大学生也是从现实生活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有着与辅导员同样的经历,存在着很多可以达成共识的一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学生的判断:“‘95后’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 因此要相信学生,利用大学生在网络技术方面的优势,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开展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贴近生活贴近专业贴近兴趣
大学生思想矛盾运动的变化,朝向社会所期待的方向和水平发展,才是有效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用学生自己的话语体系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避免信息接近学生,却不能最大限度的进入学生大脑,进入他们的思想体系,这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大折扣。
(三)线上线下互动好
在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同时,注重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避免线上线下的巨大差异甚至完全对立,导致学生思想的波动甚至迷茫。互联网要反应线下,线下也要及时上网,线上线下保持同步和互动,两者形成合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四、结语
互联网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如何利用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需要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社会、互联网的不断变化,不断调整结合方式和教育方法,找到教育的着力点和发力点,与时俱进地促进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结合和动态平衡,达到最佳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