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林木种子发芽测定的方法,包括测定样品的提取、测定样品预处理、置床、发芽测定观察记载、发芽测定的管理等。
关键词 林木种子;发芽测定;样品提取;预处理;观察记载
中图分类号 S722.1 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197-01
林木种子发芽能力是最重要的播种品质,林木种子播种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种子发芽率。测定种子发芽率对于确定合理的播种量、划分种子等级和确定种子价格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1]。为了准确确定林木种子的播种品质,必须测出林木种子的发芽率。具体通过测定样品的提取、测定样品的预处理、置床、发芽测定的管理和观察记载及管理等逐步进行发芽测定试验探讨。
1 测定样品的提取
依据四分法将用于发芽测定样品分为均一的4份,一共提取400粒种子作为4个重复,每个重复100粒种子,即从四分法分成的4份种子中随机抽取25粒组成,并且用于测定的品种必须是经过净度测定的纯净种子。种粒大的可以50粒或25粒为1个重复;特小粒种子用重量发芽法测定发芽率,通常以0.10~0.25 g为1个重复。
2 测定样品预处理
种子进行发芽测定前是否需要预处理、用何种方法处理,取决于被测定种子的基本特性,同时也受种子质量情况的制约。应当根据种子特性及具体要求进行处理。
2.1 无休眠特性的种子
无休眠特性的种子,如杉木、油松、落叶松等,通常只需要温水浸种即可,甚至可以不经处理直接置床。刺槐和紫穗槐等林木种子,因种皮致密而不透水,难于发芽,可以用酸蚀或热水浸种的方法进行预处理[2]。
2.2 具有内源性休眠特性的种子
具有内源性休眠特性的种子,如红松、槭树属种子,发芽测定之前应采取低温层积的方法进行处理,以打破休眠,促进其萌发。
2.3 带有病菌的种子
为了避免发芽测定中种子受病菌感染,应对发芽盒、发芽床、发芽基质等器具进行消毒处理[3],处理的方法有高温灭菌、消毒液清洗等。另外,发芽测定用水要保证清洁干净,最好用无菌水。发芽室的空气也应该干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外源病菌感染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有的种子本身带有病菌,发芽测定前则不应该将这些病菌杀灭,因为这代表这批种的真实情况。另外,种子易感染病菌也可能是活力低的一种表现。因此,发芽测定用的种子样品不宜进行消毒处理。
3 置床
将经过打破休眠、消毒等预处理的种子放置在用于发芽的基质中,要依据不同树种的种子选择不同的发芽基质,目前常用于林木发芽的基质主要包括细沙、脱脂棉和滤纸等。目前盛放种子的器具有发芽盒、发芽板等。通常每个发芽盒能整齐地安放100~200粒(种粒大时可为50粒甚至25粒)种子。为了减少已经发芽的种子幼根发生相互缠绕的现象,同时为了避免霉菌蔓延感染,并且减少错误发生的概率,要将发芽种粒按照一定规律排放。种子安放妥当后,要用铅笔将样品登记表的号数、置床日期、树种和重复号写在标签上,贴在每个发芽盒的盒壁或发芽床上,以免引起差错[4]。
4 发芽测定观察记载
要定期观察记载发芽测定的情况。特别是胚根突破种皮以后,更应密切关注种胚的生长发育情况,测定发芽情况要定期观察记载。为了更好地掌握发芽测定的全过程,最好每天进行1次观察记载,至少在规定的统计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当天必须有记载。如果需要计算平均发芽时间、发芽指数等指标,则必须每天记录发芽数目。发芽测定过程中需要记载的内容主要有正常幼苗、不正常幼苗,异状发芽粒和腐烂粒等,其中正常幼苗和不正常幼苗的判断标准将在幼苗评定中加以阐述。
4.1 异状发芽粒
发芽时胚根异常,主要包括胚根纤弱、胚根表现出负向地性、胚根发生腐坏、胚根非常短并且生长迟缓等。
4.2 腐烂粒
要将腐烂粒剔除并记录,所谓的腐烂粒区别于感染霉菌的种子,内含物腐败而不再具有发芽能力的无生命种子。
4.3 發芽测定的持续时间
发芽测定的持续天数因树种而异,通常为21~28 d。依据是否达到最高发芽率来确定结束发芽的时间,即如果到了发芽规定的时间还有量较大的可萌发种子时要适当延长发芽测定时间,如果某样品中已经没有可发芽的种子,也可以在规定的发芽测定时间前结束测定。
4.4 发芽结束后未发芽种粒的分析与记载
发芽测定结束后,应对未发芽种粒逐一切开鉴定,以确定种子未发芽的原因。未发芽种粒主要有新鲜健康粒、硬粒、空粒和涩粒等。如果发芽测定结束后仍然有较多新鲜健康或硬粒,则应分析这些种子未发芽的原因,通过四唑染色、离体胚法或X射线衬比法测定,判断这些种子是否具有(下转第200页)
(上接第197页)
生活力。如果新鲜健康粒或硬粒过多,则应对这些种子采取恰当的预处理措施,并重新布置发芽测定。
5 发芽测定的管理
除观察记载外,对发芽环境的监控和管理也非常重要,否则,发芽的测定可能失败。一是严格控制种粒发芽的环境温度,不可有大的误差,可接受的环境温度变化范围为发芽温度±1 ℃。二是发芽时的水分控制也要严格,保证不同处理之间的水分一致,水分不足时加水,水分过量时排水。三是经常打开发芽的器皿的盖子释放发芽产生的二氧化碳,保证种子发芽时所需氧气供应。四是及时处理感染霉菌的种子,通过清水冲洗、更换发芽床等方法减少霉菌的侵害,并做好相关记录。
6 参考文献
[1] 沈永宝,施季森.关于林木种子质量分级问题的讨论[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55-57.
[2] 李基平,保华,张宏,等.林木种子的发芽技术[J].云南林业科技,2003(1):15-20.
[3] 何生宏,王化兰,张兴萍.不同器皿对不同林木种子发芽的影响[J].中国园艺文摘,2009(9):39-40.
[4] 杨通银,罗长安.飞播林木种子发芽检测技术[J].现代种业,2004(1):41-42.
关键词 林木种子;发芽测定;样品提取;预处理;观察记载
中图分类号 S722.1 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197-01
林木种子发芽能力是最重要的播种品质,林木种子播种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种子发芽率。测定种子发芽率对于确定合理的播种量、划分种子等级和确定种子价格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1]。为了准确确定林木种子的播种品质,必须测出林木种子的发芽率。具体通过测定样品的提取、测定样品的预处理、置床、发芽测定的管理和观察记载及管理等逐步进行发芽测定试验探讨。
1 测定样品的提取
依据四分法将用于发芽测定样品分为均一的4份,一共提取400粒种子作为4个重复,每个重复100粒种子,即从四分法分成的4份种子中随机抽取25粒组成,并且用于测定的品种必须是经过净度测定的纯净种子。种粒大的可以50粒或25粒为1个重复;特小粒种子用重量发芽法测定发芽率,通常以0.10~0.25 g为1个重复。
2 测定样品预处理
种子进行发芽测定前是否需要预处理、用何种方法处理,取决于被测定种子的基本特性,同时也受种子质量情况的制约。应当根据种子特性及具体要求进行处理。
2.1 无休眠特性的种子
无休眠特性的种子,如杉木、油松、落叶松等,通常只需要温水浸种即可,甚至可以不经处理直接置床。刺槐和紫穗槐等林木种子,因种皮致密而不透水,难于发芽,可以用酸蚀或热水浸种的方法进行预处理[2]。
2.2 具有内源性休眠特性的种子
具有内源性休眠特性的种子,如红松、槭树属种子,发芽测定之前应采取低温层积的方法进行处理,以打破休眠,促进其萌发。
2.3 带有病菌的种子
为了避免发芽测定中种子受病菌感染,应对发芽盒、发芽床、发芽基质等器具进行消毒处理[3],处理的方法有高温灭菌、消毒液清洗等。另外,发芽测定用水要保证清洁干净,最好用无菌水。发芽室的空气也应该干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外源病菌感染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有的种子本身带有病菌,发芽测定前则不应该将这些病菌杀灭,因为这代表这批种的真实情况。另外,种子易感染病菌也可能是活力低的一种表现。因此,发芽测定用的种子样品不宜进行消毒处理。
3 置床
将经过打破休眠、消毒等预处理的种子放置在用于发芽的基质中,要依据不同树种的种子选择不同的发芽基质,目前常用于林木发芽的基质主要包括细沙、脱脂棉和滤纸等。目前盛放种子的器具有发芽盒、发芽板等。通常每个发芽盒能整齐地安放100~200粒(种粒大时可为50粒甚至25粒)种子。为了减少已经发芽的种子幼根发生相互缠绕的现象,同时为了避免霉菌蔓延感染,并且减少错误发生的概率,要将发芽种粒按照一定规律排放。种子安放妥当后,要用铅笔将样品登记表的号数、置床日期、树种和重复号写在标签上,贴在每个发芽盒的盒壁或发芽床上,以免引起差错[4]。
4 发芽测定观察记载
要定期观察记载发芽测定的情况。特别是胚根突破种皮以后,更应密切关注种胚的生长发育情况,测定发芽情况要定期观察记载。为了更好地掌握发芽测定的全过程,最好每天进行1次观察记载,至少在规定的统计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当天必须有记载。如果需要计算平均发芽时间、发芽指数等指标,则必须每天记录发芽数目。发芽测定过程中需要记载的内容主要有正常幼苗、不正常幼苗,异状发芽粒和腐烂粒等,其中正常幼苗和不正常幼苗的判断标准将在幼苗评定中加以阐述。
4.1 异状发芽粒
发芽时胚根异常,主要包括胚根纤弱、胚根表现出负向地性、胚根发生腐坏、胚根非常短并且生长迟缓等。
4.2 腐烂粒
要将腐烂粒剔除并记录,所谓的腐烂粒区别于感染霉菌的种子,内含物腐败而不再具有发芽能力的无生命种子。
4.3 發芽测定的持续时间
发芽测定的持续天数因树种而异,通常为21~28 d。依据是否达到最高发芽率来确定结束发芽的时间,即如果到了发芽规定的时间还有量较大的可萌发种子时要适当延长发芽测定时间,如果某样品中已经没有可发芽的种子,也可以在规定的发芽测定时间前结束测定。
4.4 发芽结束后未发芽种粒的分析与记载
发芽测定结束后,应对未发芽种粒逐一切开鉴定,以确定种子未发芽的原因。未发芽种粒主要有新鲜健康粒、硬粒、空粒和涩粒等。如果发芽测定结束后仍然有较多新鲜健康或硬粒,则应分析这些种子未发芽的原因,通过四唑染色、离体胚法或X射线衬比法测定,判断这些种子是否具有(下转第200页)
(上接第197页)
生活力。如果新鲜健康粒或硬粒过多,则应对这些种子采取恰当的预处理措施,并重新布置发芽测定。
5 发芽测定的管理
除观察记载外,对发芽环境的监控和管理也非常重要,否则,发芽的测定可能失败。一是严格控制种粒发芽的环境温度,不可有大的误差,可接受的环境温度变化范围为发芽温度±1 ℃。二是发芽时的水分控制也要严格,保证不同处理之间的水分一致,水分不足时加水,水分过量时排水。三是经常打开发芽的器皿的盖子释放发芽产生的二氧化碳,保证种子发芽时所需氧气供应。四是及时处理感染霉菌的种子,通过清水冲洗、更换发芽床等方法减少霉菌的侵害,并做好相关记录。
6 参考文献
[1] 沈永宝,施季森.关于林木种子质量分级问题的讨论[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55-57.
[2] 李基平,保华,张宏,等.林木种子的发芽技术[J].云南林业科技,2003(1):15-20.
[3] 何生宏,王化兰,张兴萍.不同器皿对不同林木种子发芽的影响[J].中国园艺文摘,2009(9):39-40.
[4] 杨通银,罗长安.飞播林木种子发芽检测技术[J].现代种业,2004(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