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学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型教学模式不断被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极大提升了教学效率。而导学案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已经被应用于初中历史课教学中。本文主要以初中历史课导学案教学为切入点,分析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并探讨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历史课教学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 历史课 导学案教学模式 整合运用
导学案教学是围绕导学案开展的教学模式,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主流课堂教学形式之一,对提升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将其应用于历史课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辅助提供文字材料,重视“学什么”“怎么学”相关问题的解决,以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环节中的各种体会,将“教”转变为“导”,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契合现代化素质教育理念。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简述
导学案教学是现代化教学中一种以导学案和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以往教学方式有明显差异,其侧重点、主体地位、出发点和教案皆有区别。从其侧重点来看,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并掌握知识,重视学生成绩,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而导学案模式突出“学什么”和“怎么学”,要求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关注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在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从主体地位角度讲,传统教学建立在教材基础上执行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内容,以讲述知识为目的。而导学案教学,是教师在教材基础上,立足学生视角,建立的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指定线路主动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从出发点而言,传统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而导学案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等素质,通过提高其素质进而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从教案方面而言,传统教学模式主要记录教学思路和流程;导学案模式则主要以导学案为提纲,学生可以从中了解教学思路、流程以及教师思想,并遵循教师思路主动进行知识学习,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可以给每个学生思考空间和时间,指引学生如何进行学习。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课中整合运用的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
合理的教学目标可以为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提供指引,掌握课堂中应学习的内容和主攻方向,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框架,并在学习中逐渐掌握相应的学习方式,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升。确立学习目标应注重目标结构,即建立德育素养、实践能力和知识理论三方面目标。其中,理论知识目标需要依靠知识结构实现,教学中应明确体现于教材和教案中,指导学生利用适合方式完成,掌握理论知识,为进行系统和强化学习奠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应从历史单元或章节课程入手,如在学习初二上册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主要需要了解的知识包含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原因、发生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以及结果,并明确五四运动影响及其精神。而德育素养与实践能力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具体学习环节中,借助于相应学习活动来完成。具体而言,学习中可通过建立讨论小组,探讨五四爱国运动应掌握的各项知识点及其精神,由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探究学习等实践能力。再通过认识、了解五四运动,加深学生对青年爱国主义精神的体会和感悟,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设计导学案教学思路
导学案教学思路是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学习的关键,而学案是思路的重要载体,学案设计的质量关系到学生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做好导学案设计。首先,教师应回顾课程。以人教版初一下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例,教师应明确民族政权并立时期时代基本脉络,详细说明本课重点为“契丹兴起与北宋的关系”和“女贞建立金和岳飞抗金”,并明确教学难点“澶渊之盟”和“岳飞抗金”,提升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注意力和关注度。其次,学案设计是为了明确思路,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而设计重点在于确定历史学习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每个章节前先确定目标,以此为切入点。如学习“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可以先确定具体学习目标,让学生针对我国境内各个地区的远古居民进行探讨,分析其特征、生活习惯等,指导学生学习方向,使其主动参与到文献查找和知识统合中。最后,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导学案培养的重点,教师在导学案设计时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相关但问题答案不统一的思考题,让学生通过探讨和分析解决问题,逐渐提升其思考能力。
3.确定探究学习方式
导学案教学模式实施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其主动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途应确定相应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正确学习思路,从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获取能力。对此可先建立学生学习小组,学生作为主要探讨成员,教师辅助探讨,通过交流大胆表达自身想法,并总结他人看法,了解自身优势和不足,不断进行完善。比如在学习初一上册“北方民族大融合”时,教师应先引出教学重点、难点,并引导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及作用”和“北魏迁都原因”进行探讨,小组成员相互补充,完善结论,将探讨结果分享给教师和其他小组。而后教师进行总结,完善学生思路,使其认识到经济文化交流对民族发展的意义,加深其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另外,教师可以安排不同小组对不同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此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培养其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4.总结反馈
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对知识的总结和相关信息的反馈,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和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导学案教学中应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加深理解层次,建立知识体系,不断深化学生学习内容。教师可通过简明准确的语言、表格、图片和图示,对知识结构进行归纳。如在学习初一下册“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时,若围绕标题“万千气象”展开,展现宋代社会风貌特征,既包含宋代社会生活,又包含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等,涵盖宋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这种方式虽内容充实丰富,但也易导致知识零碎复杂。而通过对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引导学生跳出本次课程束缚,横向、纵向联合前后知识,就可不断拓展所学内容,促使学生形成自身知识构架,从而丰富知识体系。
5.知识巩固与运用
对知识进行巩固,并实现有效运用是导学案教学的最后环节,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切实掌握已有知识,并利用其解决相应问题。而为保证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教师应设计具有层次性和阶梯性的问题,通过不断巩固和思考,激发学生各类潜能,提升其实践运用能力,升华学生理性认识。
将导学案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可确定教学方向。利用导学案教学思路和探究学习方式设计,利于提升学生相关知识掌握能力,进一步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另外,借助于总结反馈和知识巩固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运用。
参考文献:
[1]马伟伟.初中历史课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整合运用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19(31):9-10.
[2]陈庚.导学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19(07):55-56.
[3]樊巧琴.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6):238.
[4]王晓雪.“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2):270.
责任编辑:黄大灿 赵潇晗
关键词:初中 历史课 导学案教学模式 整合运用
导学案教学是围绕导学案开展的教学模式,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主流课堂教学形式之一,对提升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将其应用于历史课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辅助提供文字材料,重视“学什么”“怎么学”相关问题的解决,以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环节中的各种体会,将“教”转变为“导”,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契合现代化素质教育理念。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简述
导学案教学是现代化教学中一种以导学案和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以往教学方式有明显差异,其侧重点、主体地位、出发点和教案皆有区别。从其侧重点来看,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并掌握知识,重视学生成绩,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而导学案模式突出“学什么”和“怎么学”,要求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关注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在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从主体地位角度讲,传统教学建立在教材基础上执行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内容,以讲述知识为目的。而导学案教学,是教师在教材基础上,立足学生视角,建立的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指定线路主动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从出发点而言,传统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而导学案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等素质,通过提高其素质进而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从教案方面而言,传统教学模式主要记录教学思路和流程;导学案模式则主要以导学案为提纲,学生可以从中了解教学思路、流程以及教师思想,并遵循教师思路主动进行知识学习,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可以给每个学生思考空间和时间,指引学生如何进行学习。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课中整合运用的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
合理的教学目标可以为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提供指引,掌握课堂中应学习的内容和主攻方向,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框架,并在学习中逐渐掌握相应的学习方式,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升。确立学习目标应注重目标结构,即建立德育素养、实践能力和知识理论三方面目标。其中,理论知识目标需要依靠知识结构实现,教学中应明确体现于教材和教案中,指导学生利用适合方式完成,掌握理论知识,为进行系统和强化学习奠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应从历史单元或章节课程入手,如在学习初二上册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主要需要了解的知识包含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原因、发生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以及结果,并明确五四运动影响及其精神。而德育素养与实践能力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具体学习环节中,借助于相应学习活动来完成。具体而言,学习中可通过建立讨论小组,探讨五四爱国运动应掌握的各项知识点及其精神,由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探究学习等实践能力。再通过认识、了解五四运动,加深学生对青年爱国主义精神的体会和感悟,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设计导学案教学思路
导学案教学思路是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学习的关键,而学案是思路的重要载体,学案设计的质量关系到学生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做好导学案设计。首先,教师应回顾课程。以人教版初一下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例,教师应明确民族政权并立时期时代基本脉络,详细说明本课重点为“契丹兴起与北宋的关系”和“女贞建立金和岳飞抗金”,并明确教学难点“澶渊之盟”和“岳飞抗金”,提升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注意力和关注度。其次,学案设计是为了明确思路,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而设计重点在于确定历史学习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每个章节前先确定目标,以此为切入点。如学习“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可以先确定具体学习目标,让学生针对我国境内各个地区的远古居民进行探讨,分析其特征、生活习惯等,指导学生学习方向,使其主动参与到文献查找和知识统合中。最后,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导学案培养的重点,教师在导学案设计时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相关但问题答案不统一的思考题,让学生通过探讨和分析解决问题,逐渐提升其思考能力。
3.确定探究学习方式
导学案教学模式实施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其主动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途应确定相应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正确学习思路,从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获取能力。对此可先建立学生学习小组,学生作为主要探讨成员,教师辅助探讨,通过交流大胆表达自身想法,并总结他人看法,了解自身优势和不足,不断进行完善。比如在学习初一上册“北方民族大融合”时,教师应先引出教学重点、难点,并引导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及作用”和“北魏迁都原因”进行探讨,小组成员相互补充,完善结论,将探讨结果分享给教师和其他小组。而后教师进行总结,完善学生思路,使其认识到经济文化交流对民族发展的意义,加深其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另外,教师可以安排不同小组对不同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此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培养其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4.总结反馈
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对知识的总结和相关信息的反馈,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和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导学案教学中应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加深理解层次,建立知识体系,不断深化学生学习内容。教师可通过简明准确的语言、表格、图片和图示,对知识结构进行归纳。如在学习初一下册“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时,若围绕标题“万千气象”展开,展现宋代社会风貌特征,既包含宋代社会生活,又包含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等,涵盖宋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这种方式虽内容充实丰富,但也易导致知识零碎复杂。而通过对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引导学生跳出本次课程束缚,横向、纵向联合前后知识,就可不断拓展所学内容,促使学生形成自身知识构架,从而丰富知识体系。
5.知识巩固与运用
对知识进行巩固,并实现有效运用是导学案教学的最后环节,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切实掌握已有知识,并利用其解决相应问题。而为保证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教师应设计具有层次性和阶梯性的问题,通过不断巩固和思考,激发学生各类潜能,提升其实践运用能力,升华学生理性认识。
将导学案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可确定教学方向。利用导学案教学思路和探究学习方式设计,利于提升学生相关知识掌握能力,进一步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另外,借助于总结反馈和知识巩固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运用。
参考文献:
[1]马伟伟.初中历史课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整合运用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19(31):9-10.
[2]陈庚.导学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19(07):55-56.
[3]樊巧琴.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6):238.
[4]王晓雪.“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2):270.
责任编辑:黄大灿 赵潇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