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污染物监测资料、常规气象要素资料、探空资料、NCEP(1°×1°)格点资料,分析了2016年12月28日—2017年1月10日焦作市一次长历时、复杂天气下的严重污染天气过程。结果表明:AQI日变化呈单峰结构,峰值出现在20时,谷值出现在08时。相对湿度(f)<96%时,AQI和f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0;f≥96%时,AQI的变化与能见度有关:能见度<100 m时水汽对污染物有湿沉降作用,AQI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能见度在100500 m时f与AQI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9。PM
其他文献
为了解2017年1月1日到12日珠江三角洲地区一次严重的雾霾混合污染演变过程的气象条件及微物理特征,运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式(WRF-CMAQ)对这次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式系统对此次过程中温度、湿度模拟效果较好,风速模拟值总体偏高,模拟的PM2.5浓度总体偏低。该模式较好地模拟了该次雾霾污染的时空分布。通过分析污染严重的肇庆市的边界层高度、温度、风的垂直分布和气溶胶粒子的精细模拟值,探讨了霾转化为浓雾污染的发生发展过程。结果发现:持续稳定的高空环流形势是雾霾混合污染的前提条件,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资料及开封气象观测站19812016年的日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开封“7·19”大暴雨的环流背景及水汽、动力等环境因子的极端性。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稳定加强、高空低槽东移加深,引导中低层低涡切变线加强东北移和地面倒槽发展,诱发中小尺度辐合中心及辐合线的形成与维持,从而触发了本次大暴雨天气的发生。采用百分位法定义开封夏季极端降水阈值,“7·19”大暴雨日降雨量位居近20年首位,居1981年以来第4位,超过极端降水阈值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