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分析职教现当代散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就笔者“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浅谈突围策略,以期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职教 现当代散文教学 读写结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2-0075-02
一、现当代散文在职教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1.现当代散文的概念:
受到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发展的影响,散文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时有变化。《辞海》认为: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和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现当代散文,则沿用“四分法”,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为四大文学体裁。厉复东对散文做了如下界定:“广义上包括了杂文、随笔、小品文、报告文学等;狭义上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短小精悍的文章。”
2.现当代散文的特点:
散文,又称“美文”,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体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其特点主要有:
取材广阔,表现自由。现代作家周立波在《<散文特写选>序言》中说:“内容又真正广阔到极点,举凡国际国内的大事、社会家庭的细故,掀天之浪,一物之微,自己的一段经历,一丝感触,一撮悲欢,一星冥想,往日的凄惶,今朝的欢快,都可以移于纸上,贡献读者。”真可谓古往今来,无所不包,万事万物皆可入文啊。
形散神聚,富于文采。散文因“散”而贵,不仅题材广泛自由,结构更是纵横开合,挥洒自如。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也不受拘束,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更可兼而有之。但散文又忌“散”,即便在一文中,内容上下贯穿几千年,纵横驰骋几万里,仍能繁而不杂,散而不乱,全在一个“神”字,即立意的鲜明。而散文的语言则或清新隽永,或质朴无华,或光彩流离,虽不像诗歌那样讲求韵律,却仍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细流,叮咚有韵。
以小见大,意境深邃。正如郁达夫所说:“一粒沙能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散文篇幅短小,但往往能透过小事件折射出大社会,体现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散文没有小说的生动情节,也没有剧本的矛盾冲突,但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通常寥寥数语即可写景如临其境,写情动人心弦,意境深邃高远。
3.职教现当代散文教学的意义:
现当代散文是职教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编者精心为每册课本挑选了一组名篇集结组元,并冠以相应的人文主题,如“自然的心迹”“生活的滋味”“悠远的情思”等,让学生深入系统地学习。
走进一个个富有诗意的主题,学生们与经典佳作产生心灵的碰撞,与名家大师展开灵魂的对话。写景散文,呈现给读者一派迷人的山水胜景;写人记事散文,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如在眼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抒情散文,则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情真意切使文字都有了温度。
通过这些散文名篇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感悟生命的真谛所在,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使学生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高超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职教现当代散文教学的现状剖析:
诚然,职教现当代散文教学举足轻重,其教学意义不容忽视,但其教学现状却不免陷入尴尬的境地。
首先,职教语文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初升高”考试的失败者,一直以来鲜有学习成就感,这些学生知识储备并不丰富,又因没了高考压力,常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被动地学习……诸多因素使得他们对现当代散文的阅读缺乏兴趣,也常常流于泛读、浅尝辄止,以致教学收效平平。
其次,职教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合理,极易走入各种误区。
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华而不实:细致地交代写作背景,全面地介绍作者生平,又是揣摩文句,又是感悟思想,浑身解数使尽,学生却仍未积极、主动地投入阅读。新课标倡导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教师应从学生出发,引导他们自主阅读,一味牵着学生鼻子走,势必仍会走上“满堂灌”的老路。
还有些教师完全忽略了现当代散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课堂教学是分析到位,讲解全面,却没能意识到眼前的名家之作是学生不可多得的写作典范,没能在阅读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能,并付诸实践,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的疏漏实为遗憾。
三、例说职教现当代散文“读写结合”策略的实施:
针对上述职教现当代散文的教学现状,在此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浅谈如何以“读写结合”这一行之有效的策略,激活现当代散文教学。
1.“读写结合”的意义:
阅读和写作无疑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两环,阅读是人文营养的汲取,可润泽心灵,增加生命的厚度;写作是情感世界的释放,可倾吐内心,点亮生命的多彩。阅读的质和量直接决定了写作的宽度和深度,而写作这一个性化的书面表达,又无疑是对阅读的理解升华,同时又进一步促进更深更广的阅读。显然,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依相促,相得益彰的。
2.“读写结合”策略的教学实例:
胡适《我的母亲》一文,作者透过三两日常琐事,透过质朴平和的文字,突显出母亲爱子之切、教子之严,宽容仁慈、坚忍刚烈,可谓平凡之中见伟大。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我问及学生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得到的回答竟大多是“凶”,记忆深刻的事件也很寥寥。我感慨万千,这群九零后的孩子,几乎不懂得去体会母爱,感悟亲情。于是便突发奇想,让他们在日渐成长、逐渐成熟的今天,重新审视母爱,再来抒写这个早已厌倦的命题。通过课堂的讨论交流,我帮助学生努力挖掘平凡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并强调一定要用发自肺腑的真情来浇灌文字。这次即兴之作,确实收获了不少惊喜,学生进一步吃透“以小见大”这一写作技巧的同时,深切地感悟到母爱的可贵,更从中获得了奋发向上的力量。 在教学《长江三峡》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时,基于学生的阅读还停留在浅读层面,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也尚在培养形成之中,如何表现美更是一个难点的情况,我布置了课前预热习作:全班同学以大组为单位,走访家乡的一处名胜古迹,完成写景散文一篇,并以发表博客的方式,分享到班级主页。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学习了作者描绘景物的方法——时空转换、同景换角,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后,现场以“师生互评”的方式点评若干习作,课后再请学生进一步修改完善,注重借鉴文中绘景的方法,极富表现力的词汇,以及多样修辞手法的运用。 有了课前走访和写作的活动,学生听课的兴趣度明显提高,并普遍意识到把自己的实践与文本作对照,课后又能运用课堂所学的写景技巧修改习作。这样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真正实现了有的放矢,读写结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而刘亮程的散文《今生今世的证据》,与众思乡题材的作品不同,作者的感情深藏不露,呈现给读者的更多是理性的思考。对于高职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此深沉的思乡情,是難以理解的。为了更透彻地解读作者苦苦寻觅的“证据”,我请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也来写写成长路上的“证据”,及其蕴含的价值。这样通过读写结合,在学生已有的经历和文本独特的情感间架起桥梁,使他们逐渐拨开蒙在文字表面的迷雾,了解到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和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成功突破了本文的教学难点。
以上仅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浅显尝试,但都收获颇丰。在职教现当代散文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运用续写、改写、读后感等多种形式,亦可从文本的内容、结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多个角度,“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真正实现“读写结合”,并最终使学生热爱现当代散文阅读,也乐于写作,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厉复东.散文鉴赏[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2003(7-8)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
[3]李贵端.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一种有效途径[J].贵州师专学报,2000(03)
[4]黄晋.现当代散文教学现状、误区及策略[J].教学新思维,2014(07)
[5]都本忱.略论散文的特点及其写作[J].四平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2
作者简介:
金弦(1980年-),中教一级,女,江苏常熟人,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经贸系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关键词】职教 现当代散文教学 读写结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2-0075-02
一、现当代散文在职教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1.现当代散文的概念:
受到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发展的影响,散文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时有变化。《辞海》认为: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和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现当代散文,则沿用“四分法”,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为四大文学体裁。厉复东对散文做了如下界定:“广义上包括了杂文、随笔、小品文、报告文学等;狭义上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短小精悍的文章。”
2.现当代散文的特点:
散文,又称“美文”,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体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其特点主要有:
取材广阔,表现自由。现代作家周立波在《<散文特写选>序言》中说:“内容又真正广阔到极点,举凡国际国内的大事、社会家庭的细故,掀天之浪,一物之微,自己的一段经历,一丝感触,一撮悲欢,一星冥想,往日的凄惶,今朝的欢快,都可以移于纸上,贡献读者。”真可谓古往今来,无所不包,万事万物皆可入文啊。
形散神聚,富于文采。散文因“散”而贵,不仅题材广泛自由,结构更是纵横开合,挥洒自如。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也不受拘束,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更可兼而有之。但散文又忌“散”,即便在一文中,内容上下贯穿几千年,纵横驰骋几万里,仍能繁而不杂,散而不乱,全在一个“神”字,即立意的鲜明。而散文的语言则或清新隽永,或质朴无华,或光彩流离,虽不像诗歌那样讲求韵律,却仍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细流,叮咚有韵。
以小见大,意境深邃。正如郁达夫所说:“一粒沙能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散文篇幅短小,但往往能透过小事件折射出大社会,体现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散文没有小说的生动情节,也没有剧本的矛盾冲突,但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通常寥寥数语即可写景如临其境,写情动人心弦,意境深邃高远。
3.职教现当代散文教学的意义:
现当代散文是职教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编者精心为每册课本挑选了一组名篇集结组元,并冠以相应的人文主题,如“自然的心迹”“生活的滋味”“悠远的情思”等,让学生深入系统地学习。
走进一个个富有诗意的主题,学生们与经典佳作产生心灵的碰撞,与名家大师展开灵魂的对话。写景散文,呈现给读者一派迷人的山水胜景;写人记事散文,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如在眼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抒情散文,则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情真意切使文字都有了温度。
通过这些散文名篇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感悟生命的真谛所在,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使学生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高超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职教现当代散文教学的现状剖析:
诚然,职教现当代散文教学举足轻重,其教学意义不容忽视,但其教学现状却不免陷入尴尬的境地。
首先,职教语文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初升高”考试的失败者,一直以来鲜有学习成就感,这些学生知识储备并不丰富,又因没了高考压力,常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被动地学习……诸多因素使得他们对现当代散文的阅读缺乏兴趣,也常常流于泛读、浅尝辄止,以致教学收效平平。
其次,职教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合理,极易走入各种误区。
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华而不实:细致地交代写作背景,全面地介绍作者生平,又是揣摩文句,又是感悟思想,浑身解数使尽,学生却仍未积极、主动地投入阅读。新课标倡导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教师应从学生出发,引导他们自主阅读,一味牵着学生鼻子走,势必仍会走上“满堂灌”的老路。
还有些教师完全忽略了现当代散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课堂教学是分析到位,讲解全面,却没能意识到眼前的名家之作是学生不可多得的写作典范,没能在阅读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能,并付诸实践,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的疏漏实为遗憾。
三、例说职教现当代散文“读写结合”策略的实施:
针对上述职教现当代散文的教学现状,在此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浅谈如何以“读写结合”这一行之有效的策略,激活现当代散文教学。
1.“读写结合”的意义:
阅读和写作无疑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两环,阅读是人文营养的汲取,可润泽心灵,增加生命的厚度;写作是情感世界的释放,可倾吐内心,点亮生命的多彩。阅读的质和量直接决定了写作的宽度和深度,而写作这一个性化的书面表达,又无疑是对阅读的理解升华,同时又进一步促进更深更广的阅读。显然,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依相促,相得益彰的。
2.“读写结合”策略的教学实例:
胡适《我的母亲》一文,作者透过三两日常琐事,透过质朴平和的文字,突显出母亲爱子之切、教子之严,宽容仁慈、坚忍刚烈,可谓平凡之中见伟大。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我问及学生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得到的回答竟大多是“凶”,记忆深刻的事件也很寥寥。我感慨万千,这群九零后的孩子,几乎不懂得去体会母爱,感悟亲情。于是便突发奇想,让他们在日渐成长、逐渐成熟的今天,重新审视母爱,再来抒写这个早已厌倦的命题。通过课堂的讨论交流,我帮助学生努力挖掘平凡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并强调一定要用发自肺腑的真情来浇灌文字。这次即兴之作,确实收获了不少惊喜,学生进一步吃透“以小见大”这一写作技巧的同时,深切地感悟到母爱的可贵,更从中获得了奋发向上的力量。 在教学《长江三峡》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时,基于学生的阅读还停留在浅读层面,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也尚在培养形成之中,如何表现美更是一个难点的情况,我布置了课前预热习作:全班同学以大组为单位,走访家乡的一处名胜古迹,完成写景散文一篇,并以发表博客的方式,分享到班级主页。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学习了作者描绘景物的方法——时空转换、同景换角,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后,现场以“师生互评”的方式点评若干习作,课后再请学生进一步修改完善,注重借鉴文中绘景的方法,极富表现力的词汇,以及多样修辞手法的运用。 有了课前走访和写作的活动,学生听课的兴趣度明显提高,并普遍意识到把自己的实践与文本作对照,课后又能运用课堂所学的写景技巧修改习作。这样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真正实现了有的放矢,读写结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而刘亮程的散文《今生今世的证据》,与众思乡题材的作品不同,作者的感情深藏不露,呈现给读者的更多是理性的思考。对于高职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此深沉的思乡情,是難以理解的。为了更透彻地解读作者苦苦寻觅的“证据”,我请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也来写写成长路上的“证据”,及其蕴含的价值。这样通过读写结合,在学生已有的经历和文本独特的情感间架起桥梁,使他们逐渐拨开蒙在文字表面的迷雾,了解到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和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成功突破了本文的教学难点。
以上仅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浅显尝试,但都收获颇丰。在职教现当代散文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运用续写、改写、读后感等多种形式,亦可从文本的内容、结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多个角度,“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真正实现“读写结合”,并最终使学生热爱现当代散文阅读,也乐于写作,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厉复东.散文鉴赏[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2003(7-8)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
[3]李贵端.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一种有效途径[J].贵州师专学报,2000(03)
[4]黄晋.现当代散文教学现状、误区及策略[J].教学新思维,2014(07)
[5]都本忱.略论散文的特点及其写作[J].四平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2
作者简介:
金弦(1980年-),中教一级,女,江苏常熟人,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经贸系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