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瑞华麦523是由优质、早熟、抗赤霉病且综合性状较好的小麦品种郑麦9023和集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三者结合于一体半冬性小麦品种烟1604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抗赤霉病、迟播早熟小麦新品种,2017年5月通过国家级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70004。该文介绍了瑞华麦523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并提出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瑞华麦523;选育;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2-0047-02
针对江苏省淮北及沿淮地区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较差、熟期偏迟的问题,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用优质、抗病、高产小麦种质资源为供体亲本,采用常规杂交育种与分子标記辅助育种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聚合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等优异目标性状,育成了高产、抗赤霉病、迟播早熟小麦新品种瑞华麦523。该品种于2017年5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麦20170004),2014年11月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申请号:20141318.5,公告号:CNA012699E。
1 选育经过
为选育高产、抗赤霉病、迟播早熟、品质优良的小麦新品种,2002年以郑麦9023和烟1604进行杂交。其中母本郑麦9023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早熟、抗赤霉病且综合性状较好的小麦品种,该品种2003—2008年连续6年应用面积位居我国小麦品种第一位,2007年获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克服其抗倒春寒能力和丰产性一般的不足,用山东省烟台市农科所选育的集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三者结合于一体半冬性小麦品种烟1604为父本杂交,采用田间接菌选择、诱发选择、肥水调控、异地选择鉴定等方法,于2012年育成高产抗赤霉病迟播早熟的瑞华麦523(参试代号:华瑞1101)。
选育过程如下:
2 特征特性
瑞华麦523属弱春性中早熟小麦品种,全生育期216d,与对照品种偃展4110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窄长,分蘖力中等,耐倒春寒能力一般。株高85.5cm,株型紧凑,茎秆弹性中等,抗倒性中等。蜡质层厚,旗叶宽长、平展,穗层整齐,熟相中等。穗纺锤形,白壳、长芒、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中等。穗数682.5万穗/hm2,穗粒数35.0粒,千粒重45.8g。抗病性鉴定,慢条锈病,中感叶锈病、赤霉病、纹枯病,高感白粉病。品质检测,籽粒容重804g/L,蛋白质含量15.08%,湿面筋含量33.5%,稳定时间4.0min。
3 产量表现
瑞华麦523于2013—2014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362.5kg/hm2,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6.2%;2014—2015年度续试,平均产量7773.0kg/hm2,比偃展4110增产6.0%。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882.5kg/hm2,比偃展4110增产6.0%。2016-2017年度在淮安、盐城、蚌埠、阜阳、南阳等地大面积示范种植,一般单产7200~8250kg/hm2,田间表现综合抗性好,高产、稳产、熟期早,成熟时落黄好,特别是对赤霉病抗性强,非常适宜苏、皖及豫南地区作为稻茬麦种植,深受群众欢迎。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宜种植的区域 瑞华麦523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
4.2 适期播种 10月20日至11月20日均可播种,最适播期为10月25日至11月10日[2]。基本苗240万~300万/hm2,播量计算公式为:具体用量按以下公式计算:
[播种量(kg/hm2)=基本苗数(万/hm2)每kg种子粒数×种子发芽率(%)×田间出苗率(%)]
4.3 肥水管理 一般施纯氮240kg/hm2左右,五氧化二磷120kg/hm2左右,氧化钾120kg/hm2左右,氮肥60%~70%作基肥,30%~40%作拔节孕穗肥,磷、钾肥基施。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1]。
4.4 病虫草害防治
4.4.1 病害防治 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2%的33%纹霉净(三唑酮加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用种子重量0.03%~0.04%的15%三唑醇(羟锈宁)粉剂、或0.03%的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0.0125%的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拌种。当小麦纹枯病病株率达到5%时,每hm2用5%井冈霉素2250~3000mL加水750kg喷雾防治。小麦白粉病病叶率3%~5%时,每hm2用25%三唑酮(粉锈宁)300~450g加水300~450kg喷雾防治。小麦抽穗扬花期,每hm2用50%多菌灵1125~1500g加水750kg喷雾防治赤霉病1~2次。
4.4.2 虫害防治 小麦蚜虫,苗期当蚜株率达40%~50%,平均每株有蚜4~5头;穗期当有蚜穗率达15%~20%,平均每株有蚜10头以上时,每hm2用10%吡虫啉750g加水750kg喷雾防治。麦田粘虫每hm2达120000~150000头时,每hm2用90%敌百虫1500g加水750kg喷雾防治。
4.4.3 草害防治 以日本看麦娘和野燕麦等为主的禾本科杂草麦田,每hm2用6.9%精恶唑禾草灵750~900mL加水450kg或25%异丙隆3750~4500g加水750kg喷雾防治。以牛繁缕、猪殃殃、猫儿草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每hm2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450~600mL或20%的 2甲4氯2250~3000mL加水450kg喷雾防治。以禾本科杂草与阔叶草混生的小麦田,每hm2用75%苯磺隆干悬浮剂15g+25%异丙隆3750~4500g加水750kg喷雾防治。
4.5 及时收获 蜡熟末期及时收获,确保丰产丰收。
参考文献
[1]赵虹,王西成,胡卫国,等.高产抗赤霉病迟播早熟小麦新品种淮麦30的选育[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6):190.
[2]夏中华,金彦刚,杨永乐,等.小麦明麦2号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7):83-84.
[3]谷成林,肖群, 金彦刚,等.小麦品种明麦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2):71-72.
(责编:张宏民)
关键词:瑞华麦523;选育;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2-0047-02
针对江苏省淮北及沿淮地区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较差、熟期偏迟的问题,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用优质、抗病、高产小麦种质资源为供体亲本,采用常规杂交育种与分子标記辅助育种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聚合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等优异目标性状,育成了高产、抗赤霉病、迟播早熟小麦新品种瑞华麦523。该品种于2017年5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麦20170004),2014年11月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申请号:20141318.5,公告号:CNA012699E。
1 选育经过
为选育高产、抗赤霉病、迟播早熟、品质优良的小麦新品种,2002年以郑麦9023和烟1604进行杂交。其中母本郑麦9023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早熟、抗赤霉病且综合性状较好的小麦品种,该品种2003—2008年连续6年应用面积位居我国小麦品种第一位,2007年获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克服其抗倒春寒能力和丰产性一般的不足,用山东省烟台市农科所选育的集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三者结合于一体半冬性小麦品种烟1604为父本杂交,采用田间接菌选择、诱发选择、肥水调控、异地选择鉴定等方法,于2012年育成高产抗赤霉病迟播早熟的瑞华麦523(参试代号:华瑞1101)。
选育过程如下:
2 特征特性
瑞华麦523属弱春性中早熟小麦品种,全生育期216d,与对照品种偃展4110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窄长,分蘖力中等,耐倒春寒能力一般。株高85.5cm,株型紧凑,茎秆弹性中等,抗倒性中等。蜡质层厚,旗叶宽长、平展,穗层整齐,熟相中等。穗纺锤形,白壳、长芒、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中等。穗数682.5万穗/hm2,穗粒数35.0粒,千粒重45.8g。抗病性鉴定,慢条锈病,中感叶锈病、赤霉病、纹枯病,高感白粉病。品质检测,籽粒容重804g/L,蛋白质含量15.08%,湿面筋含量33.5%,稳定时间4.0min。
3 产量表现
瑞华麦523于2013—2014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362.5kg/hm2,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6.2%;2014—2015年度续试,平均产量7773.0kg/hm2,比偃展4110增产6.0%。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882.5kg/hm2,比偃展4110增产6.0%。2016-2017年度在淮安、盐城、蚌埠、阜阳、南阳等地大面积示范种植,一般单产7200~8250kg/hm2,田间表现综合抗性好,高产、稳产、熟期早,成熟时落黄好,特别是对赤霉病抗性强,非常适宜苏、皖及豫南地区作为稻茬麦种植,深受群众欢迎。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宜种植的区域 瑞华麦523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
4.2 适期播种 10月20日至11月20日均可播种,最适播期为10月25日至11月10日[2]。基本苗240万~300万/hm2,播量计算公式为:具体用量按以下公式计算:
[播种量(kg/hm2)=基本苗数(万/hm2)每kg种子粒数×种子发芽率(%)×田间出苗率(%)]
4.3 肥水管理 一般施纯氮240kg/hm2左右,五氧化二磷120kg/hm2左右,氧化钾120kg/hm2左右,氮肥60%~70%作基肥,30%~40%作拔节孕穗肥,磷、钾肥基施。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1]。
4.4 病虫草害防治
4.4.1 病害防治 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2%的33%纹霉净(三唑酮加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用种子重量0.03%~0.04%的15%三唑醇(羟锈宁)粉剂、或0.03%的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0.0125%的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拌种。当小麦纹枯病病株率达到5%时,每hm2用5%井冈霉素2250~3000mL加水750kg喷雾防治。小麦白粉病病叶率3%~5%时,每hm2用25%三唑酮(粉锈宁)300~450g加水300~450kg喷雾防治。小麦抽穗扬花期,每hm2用50%多菌灵1125~1500g加水750kg喷雾防治赤霉病1~2次。
4.4.2 虫害防治 小麦蚜虫,苗期当蚜株率达40%~50%,平均每株有蚜4~5头;穗期当有蚜穗率达15%~20%,平均每株有蚜10头以上时,每hm2用10%吡虫啉750g加水750kg喷雾防治。麦田粘虫每hm2达120000~150000头时,每hm2用90%敌百虫1500g加水750kg喷雾防治。
4.4.3 草害防治 以日本看麦娘和野燕麦等为主的禾本科杂草麦田,每hm2用6.9%精恶唑禾草灵750~900mL加水450kg或25%异丙隆3750~4500g加水750kg喷雾防治。以牛繁缕、猪殃殃、猫儿草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每hm2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450~600mL或20%的 2甲4氯2250~3000mL加水450kg喷雾防治。以禾本科杂草与阔叶草混生的小麦田,每hm2用75%苯磺隆干悬浮剂15g+25%异丙隆3750~4500g加水750kg喷雾防治。
4.5 及时收获 蜡熟末期及时收获,确保丰产丰收。
参考文献
[1]赵虹,王西成,胡卫国,等.高产抗赤霉病迟播早熟小麦新品种淮麦30的选育[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6):190.
[2]夏中华,金彦刚,杨永乐,等.小麦明麦2号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7):83-84.
[3]谷成林,肖群, 金彦刚,等.小麦品种明麦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2):71-72.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