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际投资活动迅猛发展,由此而带动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随之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应运而生,这些理论角度不同、观点迥异、内容纷杂、范围广泛,主要有“投资选择理论”、“资本化率理论”、“垄断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区位优势理论”等等。在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方面,中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进行了理论抽象,阐述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决定因素和行为方式等,形成了一系列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关键词]FDI 现状 趋势 理论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820194-01
一、国际方面
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际投资活动迅猛发展,由此而带动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随之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应运而生,这些理论角度不同、观点迥异、内容纷杂、范围广泛,主要有“投资选择理论”、“资本化率理论”、“垄断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区位优势理论”等等。这些理论较好地解释了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但由于各种理论只能解释一定范围和一段时期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学者试图将各种理论加以组合,形成更大的理论框架。其中,邓宁就在提出公司优势概念的基础上,将其与内部化理论、区位理论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国际生产折中理论,从企业的利益、优势和决策行为等方面探讨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发生的原因,较全面地解释了跨国公司不同内容的经营活动。
西方学者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转折是内部化理论的提出。其研究思路与垄断优势理论不同,它将区位因素与内部化的公司优势所带来的成本节约相联系,从而具有综合的特点,能够解释更大范围内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20世纪80年代起,发展中国家的大、中、小企业纷纷走上了跨国经营的道路,并且许多企业还直接进入了发达国家的内部市场,这引起了西方经济学者的关注,他们开始探究针对这一现实的新的理论解释。关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主要有小规模技术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市场控制理论等。这些理论对于促进和指导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局限性也很明显,这些理论解释局限于某些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行为,不具有一般的普遍意义,而且几种观点还未形成系统化理论,难以自成体系。
总的来看,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还远不成熟,至今还没有被广泛接受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二、国内方面
首先,在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方面,中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进行了理论抽象,阐述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决定因素和行为方式等,形成了一系列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如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阶段理论(吴彬与黄韬1997年提出了对外直接投资的二阶段理论;冯雁秋2000年提出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五阶段周期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程惠芳1998年提出)、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理论(程惠芳1998年提出)、综合论(毛蕴诗2001年提出)、门槛论(楚建波、胡罡2003年提出)、大国综合优势理论(欧阳峣2006年提出)等。
另外,国内学者还从实证的角度对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状况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如1991年中国对外经贸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对国内20多家大公司海外投资动机进行了问卷调查;叶刚1992年所作的问卷调查;1993年山东省中国海外企业研究课题组对山东省9家公司海外直接投资的动机进行了问卷调查(谢康,1997)。最近国家商务部研究院课题组(2006)对411家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作了详尽的问卷调查,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全面、最权威的一份对外直接投资问卷调查报告;李朝明(2006)对468家中国民营企业2002-2005年的国际化进行了考察,并作了问卷调查,是迄今为止对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分析最为全面、最为详尽的一份调研报告。李刚(2001)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成功与失败案例进行了深刻地剖析。邓洪波(2004)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产业分布进行了跟踪分析。程惠芳(2004)的中国第一部研究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专著《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战略》一书中,运用模型对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分析。项本武(2006)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与经济效应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刘红忠(2001)根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历史统计数据,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行了趋势分析和模型分析,验证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符合“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并认为中国处于投资发展周期的第二阶段;张宗斌(2006,2007)则根据变化了的国内外投资环境和条件,认为中国目前处于投资发展周期的第三阶段,并认为中国具备了成为对外直接投资大国的条件。从2003年开始商务部每年都发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详细介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特征等,这些都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资料来源。
参考文献:
[1](英)阿佛里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2]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20052006海外投资年度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月版.
[3](日)小岛清著,周宝廉译,《对外贸易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4]刘红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和国际比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项本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与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作者简介:
刘畅,男,汉族,湖北麻城,现就读于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关键词]FDI 现状 趋势 理论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820194-01
一、国际方面
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际投资活动迅猛发展,由此而带动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随之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应运而生,这些理论角度不同、观点迥异、内容纷杂、范围广泛,主要有“投资选择理论”、“资本化率理论”、“垄断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区位优势理论”等等。这些理论较好地解释了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但由于各种理论只能解释一定范围和一段时期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学者试图将各种理论加以组合,形成更大的理论框架。其中,邓宁就在提出公司优势概念的基础上,将其与内部化理论、区位理论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国际生产折中理论,从企业的利益、优势和决策行为等方面探讨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发生的原因,较全面地解释了跨国公司不同内容的经营活动。
西方学者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转折是内部化理论的提出。其研究思路与垄断优势理论不同,它将区位因素与内部化的公司优势所带来的成本节约相联系,从而具有综合的特点,能够解释更大范围内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20世纪80年代起,发展中国家的大、中、小企业纷纷走上了跨国经营的道路,并且许多企业还直接进入了发达国家的内部市场,这引起了西方经济学者的关注,他们开始探究针对这一现实的新的理论解释。关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主要有小规模技术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市场控制理论等。这些理论对于促进和指导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局限性也很明显,这些理论解释局限于某些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行为,不具有一般的普遍意义,而且几种观点还未形成系统化理论,难以自成体系。
总的来看,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还远不成熟,至今还没有被广泛接受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二、国内方面
首先,在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方面,中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进行了理论抽象,阐述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决定因素和行为方式等,形成了一系列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如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阶段理论(吴彬与黄韬1997年提出了对外直接投资的二阶段理论;冯雁秋2000年提出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五阶段周期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程惠芳1998年提出)、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理论(程惠芳1998年提出)、综合论(毛蕴诗2001年提出)、门槛论(楚建波、胡罡2003年提出)、大国综合优势理论(欧阳峣2006年提出)等。
另外,国内学者还从实证的角度对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状况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如1991年中国对外经贸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对国内20多家大公司海外投资动机进行了问卷调查;叶刚1992年所作的问卷调查;1993年山东省中国海外企业研究课题组对山东省9家公司海外直接投资的动机进行了问卷调查(谢康,1997)。最近国家商务部研究院课题组(2006)对411家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作了详尽的问卷调查,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全面、最权威的一份对外直接投资问卷调查报告;李朝明(2006)对468家中国民营企业2002-2005年的国际化进行了考察,并作了问卷调查,是迄今为止对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分析最为全面、最为详尽的一份调研报告。李刚(2001)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成功与失败案例进行了深刻地剖析。邓洪波(2004)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产业分布进行了跟踪分析。程惠芳(2004)的中国第一部研究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专著《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战略》一书中,运用模型对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分析。项本武(2006)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与经济效应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刘红忠(2001)根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历史统计数据,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行了趋势分析和模型分析,验证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符合“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并认为中国处于投资发展周期的第二阶段;张宗斌(2006,2007)则根据变化了的国内外投资环境和条件,认为中国目前处于投资发展周期的第三阶段,并认为中国具备了成为对外直接投资大国的条件。从2003年开始商务部每年都发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详细介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特征等,这些都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资料来源。
参考文献:
[1](英)阿佛里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2]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20052006海外投资年度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月版.
[3](日)小岛清著,周宝廉译,《对外贸易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4]刘红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和国际比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项本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与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作者简介:
刘畅,男,汉族,湖北麻城,现就读于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