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后世谈起“魏晋风度”都往往心向往之?它的本质是什么?相较于其他时代,为何可贵?
曾经的我对退隐山林的竹林七贤和退守田园的陶渊明这类人物总抱有一些成见,认为他们消极避世的作为确乎不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来得博大。但《桃花源记》中的一句话猛然间改变了我的看法,“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样栩栩如生的画面让我仿佛读懂了这些魏晋名士的感受。他们表现出来的并不是我所以为的那种在浑浊黑暗的世道中怀有一腔孤愤或者失望之辈,他们心中一直存在某种希望,就像陶渊明对桃花源的美好幻梦一样,他们本质上对人生很真诚,对生命很热情。然而,他们也明白,这种希望在现实中是多么脆弱,“生命无常”和“人生苦短”的阴影无时无刻不籠罩在他们心头。
彼时战火纷飞,朝堂黑暗污浊,“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思潮驱使着人们推翻以往的旧例,在人生意义土崩瓦解的同时重新寻觅新的意义。在士大夫传统的投身国事以实现抱负和人生意义的道路已走不通时,转身关注社会以外的自然和个人的内心世界成了一件自然的事情,名士们试图把握一种真实而非虚假、永恒而非短暂的事,来解决他们无时不在的惶惑,确立新的人生意义。在此前和之后的时代,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魏晋这样重视个人的精神价值,重视个人生命的意义。在这里人不是作为一个社会符号或者具有某种泛化的社会价值。每个魏晋的人,面目都是清晰的,当时的人之所以崇尚那超脱的风貌,正在乎这种“超脱”似乎是超越了当下的“人生苦短”,具有不朽的意义,同时也超越了已成为人性束缚的旧时代的礼法习俗。“及时行乐”的真实含义,实际上是如何真正把握自己的生命,突破社会和时间的束缚,实现人生意义。在竹林七贤这里,他们虽然已经试图通过不羁行径和对人生热情的投入把握了自己的生命,但由于他们或多或少仍卷在政治浪潮中并没有真正突破束缚,以至于试图从追求长生中获得解脱。而对陶渊明来说,虽然仍有某些时代的遗憾,但他在田园生活中确实摆脱了社会的束缚,寻找到把握自己人生意义的方式。
魏晋的时代也许是战火纷飞、黑暗污浊的,但自此之后的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像魏晋名士那样挺直的脊梁,他们关于人生价值意义的不懈追问、迷惘和重建都塑造了一种截然不同的高尚品格。魏晋风度从来不只是一种风貌,也不是孤愤和傲慢,它因时代背景和深刻的人生忧虑而显得厚重,又因它所具有的无限希望和生命力而光彩照人,它把人生上升到了一种艺术,一种哲思,而这是任何一个盛世都未能完成的壮举。
曾经的我对退隐山林的竹林七贤和退守田园的陶渊明这类人物总抱有一些成见,认为他们消极避世的作为确乎不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来得博大。但《桃花源记》中的一句话猛然间改变了我的看法,“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样栩栩如生的画面让我仿佛读懂了这些魏晋名士的感受。他们表现出来的并不是我所以为的那种在浑浊黑暗的世道中怀有一腔孤愤或者失望之辈,他们心中一直存在某种希望,就像陶渊明对桃花源的美好幻梦一样,他们本质上对人生很真诚,对生命很热情。然而,他们也明白,这种希望在现实中是多么脆弱,“生命无常”和“人生苦短”的阴影无时无刻不籠罩在他们心头。
彼时战火纷飞,朝堂黑暗污浊,“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思潮驱使着人们推翻以往的旧例,在人生意义土崩瓦解的同时重新寻觅新的意义。在士大夫传统的投身国事以实现抱负和人生意义的道路已走不通时,转身关注社会以外的自然和个人的内心世界成了一件自然的事情,名士们试图把握一种真实而非虚假、永恒而非短暂的事,来解决他们无时不在的惶惑,确立新的人生意义。在此前和之后的时代,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魏晋这样重视个人的精神价值,重视个人生命的意义。在这里人不是作为一个社会符号或者具有某种泛化的社会价值。每个魏晋的人,面目都是清晰的,当时的人之所以崇尚那超脱的风貌,正在乎这种“超脱”似乎是超越了当下的“人生苦短”,具有不朽的意义,同时也超越了已成为人性束缚的旧时代的礼法习俗。“及时行乐”的真实含义,实际上是如何真正把握自己的生命,突破社会和时间的束缚,实现人生意义。在竹林七贤这里,他们虽然已经试图通过不羁行径和对人生热情的投入把握了自己的生命,但由于他们或多或少仍卷在政治浪潮中并没有真正突破束缚,以至于试图从追求长生中获得解脱。而对陶渊明来说,虽然仍有某些时代的遗憾,但他在田园生活中确实摆脱了社会的束缚,寻找到把握自己人生意义的方式。
魏晋的时代也许是战火纷飞、黑暗污浊的,但自此之后的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像魏晋名士那样挺直的脊梁,他们关于人生价值意义的不懈追问、迷惘和重建都塑造了一种截然不同的高尚品格。魏晋风度从来不只是一种风貌,也不是孤愤和傲慢,它因时代背景和深刻的人生忧虑而显得厚重,又因它所具有的无限希望和生命力而光彩照人,它把人生上升到了一种艺术,一种哲思,而这是任何一个盛世都未能完成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