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清韵之“垂(纟委)饮露风韵长”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fgwf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承认蝉是个讨厌的邻居,每年夏天,在许多昆虫里,蝉所以特别引起人们注意,主要因为它叫的声音随了季节、晴雨、早晚,有种种变化;有时候悠扬和乐,有时候温文婉转,有时候激切凄凉,好像大音乐家的管弦,真能谱出多少喜怒哀乐,给人们以无限的深思妙感。
  —梁容若《蝉歌》
  相貌平平,甚至微不足道的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却具有不容忽视的审美价值,有着丰富的美学意蕴,被当作神圣的灵物,代表着纯洁与清高。

高洁的君子


  商周青铜器上有与实物相像的蝉纹,也有蝉形几何图案作为装饰,却没有蝴蝶、蜻蜓、萤火虫等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其他昆虫。道家给蝉的羽化赋予了重生的含义。先秦到汉代流行将玉蝉作为殉葬品,寓意精神不死。蝉的若虫从污浊的泥土中脱身而出,蜕皮羽化为洁净的成虫,体现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更重要的是,古人以为蝉饮露水,是高洁君子的象征。《荀子大略》云:“饮而不食者,蝉也。”因此,玉蝉深受文玩收藏爱好者的喜爱,也有人将其作为饰物佩戴。汉晋时代的达官显贵则喜欢在朝冠上加上蝉形的饰物,称为“蝉冠”或“蝉冕”,后来“蝉冠”就成了高官的代名词。唐朝刘长卿有诗云:“入并蝉冠影,归分骑士喧。”
  自东汉魏晋时期起,蝉就成为了文人最爱讴歌的昆虫之一。班昭、蔡邕、曹植、傅玄等文史大家都作过《蝉赋》。曹植的《蝉赋》以绮丽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蝉的生活习性及其备受天敌进攻的处境。蝉品格“清素”,正直清高,与世无争,以蝉比“贞士”,曹植首开先河。西晋陆云的《寒蝉赋》将蝉推向神坛,说蝉有文雅、清白、廉洁、俭朴、诚信等美德。风水学鼻祖郭璞也作有《蝉赞》:“虫之清洁,可贵惟蝉。潜蜕弃秽,饮露恒鲜。”赞扬蝉拥有出污秽而不染,饮晨露而洁净的宝贵品质。从此,卑微鄙陋的蝉在文人心目中就更加高洁完美。
  唐宋以来咏蝉的诗歌多得数不胜数,最脍炙人口、耐人寻味的是虞世南的《蝉》:“垂(纟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物我互释,表达了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其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广为人知、千古称颂的佳句。蝉之所以能声名远播,并非借助秋风等外力,而是由于其站位高、品格高。

蝉与食物链


  事实上,蝉并非餐风饮露的清洁之虫,而是树木的破坏者,一生都对植物有害。蝉的成虫和若虫都是“树木吸血鬼”,都拥有刺吸式口器,口器下唇延长成喙,上、下颚特化成针状,适于刺入植物组织中,啜饮树木的汁液,侵吞树木的营养,从而危害树木的生长。雌蝉的锯状产卵器十分锋利,即使是较硬的桃树、荔枝树等植物的树枝它也能刺插进去。每只雌蝉一生要在二三十根枝条中产卵,每个嫩枝里一般要产卵100多颗。产卵造成新梢枝条组织损伤,切断了树枝的运输系统,阻碍了水分和养分的运输,这样树枝就会因为营养不良、水分不足而慢慢枯死。南宋诗人范成大也许知道蝉是害虫。他在《初归石湖》中云:“当时手种斜桥柳,无限鸣蜩翠扫空。”说他当年亲手栽种在斜桥水畔的柳树因为没人照料,如今无数的鸣蝉已经将原本翠绿的树叶破坏殆尽了。
  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蝉虽然伤害树木,通过尖利的口器刺进树木中啜饮汁液养活自己,但它的若虫疏松土壤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集中爆发的周期蝉尸体还为森林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肥。更重要的是,蝉是生态系统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蝉缺乏防御手段,是螳螂、狩猎蜂、大山雀、黄眉、柳莺等众多捕食者心仪的美食。事实上,当周期蝉爆发时,连松鼠这样以坚果、真菌为主食的素食主义者都不会错过这场饕餮盛宴,它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换换口味,尝尝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西汉刘向在《说苑》中创造了“螳螂捕蝉”的寓言。“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螳螂捕蝉”将蝉塑造为一个受难者的形象,隐喻世事艰难、官场险恶;同时,也画出了一条清晰的食物链:“植物(不是露水)→蝉→螳螂→黄雀”。“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唐代诗人戴叔伦的《画蝉》借蝉无法躲避螳螂的捕食,暗喻品行高洁的君子易遭黑暗势力的迫害,同时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蝉在食物链中的地位是既吃植物又被螳螂捕食的初级消费者,还歌颂了蝉的另一个极为重要也极为惹人关注的特征—善于鸣唱。

螓首与蝉鬓


  现代人喜欢蝉,可能仅仅由于蝉那穿透苦难的鸣声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但是,很少有人认为蝉是一种漂亮的昆虫,它至少无法跟蝴蝶相提并论,甚至也不能跟蜻蜓、金龟子、独角仙等昆虫媲美。然而,古人的审美观念也许跟现代人不同。蝉头部宽而短,中央稍微向下凹陷,古人居然会以此来夸赞美女。“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诗经·卫风·硕人》里的诗句。螓是蝉的一种。诗歌夸赞女子容貌美丽:像螓蝉一样方正的额头,蚕蛾触须一样弯弯的细眉,微笑的脸庞十分迷人,黑白分明的眼珠顾盼生姿。

  也许是出于爱屋及乌的心理,古人由于赞赏蝉的高洁,就连带着喜欢蝉的额头,也欣赏蝉的翅膀。古代汉族女子会把鬓发梳理得如缥缈的蝉翼般美好动人。这种发型似蝉身油黑光泽,又薄如蝉翼,若隐若现,称为“蝉鬓”。白居易曾用“蝉鬓加意梳,蛾眉用心扫”来描绘女子为了取悦爱人而精致细腻地梳妆打扮。
  随着时代的发展,蝉不断地被人们赋予更多新含义,越来越多的人喜爱把蝉形工艺品作为收藏或随身佩戴的吉祥之物。比如,因为蝉鸣声洪亮,就有人用玉、红酸枝、紫檀木雕刻成蝉形挂件佩戴在脖子上,寄意“一鸣惊人”;望子成龙的父母给正在求学的子女佩戴蝉形饰物,借蝉的别名“知了”寄托学习进步,或者用“蝉联”的含义,象征永夺第一;还有些商人把和田玉制成的蝉形把件佩戴在腰间,寓意“腰缠(蝉)万贯”。

  总之,在国人的眼中,蝉不是一只简简单单的小昆虫,而是含有深刻文化底蕴的一种意象,其中被广泛认可的就是蟬是品行高洁的君子,是大自然热情的歌者。正因如此,才有了蝉纹、玉蝉、蝉冠、螓首以及蝉鬓等饰物和称谓的流行;才有了阮籍“蟋蟀吟户牖,蟪蛄鸣荆棘”对短暂生命的抗争;才有了王维“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的诗意闲适的生活;才有了苏轼“白水满时双鹭下,绿槐高处一蝉吟”的和谐明丽的乡村夏日景色……
其他文献
嗯!苹果变变……
期刊
为什么椰子树都生长在热带海滩  我们知道,植物为传播它们的后代,會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把种子散布出去。其中除了人为的传播以外,有些植物利用动物来传播,有些利用风和水来传播,椰子就是利用水来传播的。椰子的果实是一种核果,外果皮是粗松的木质,中间是由坚实的棕色纤维构成的,成熟后掉在水里,会像皮球一样漂浮在水面上,不会烂掉,有时会随海水漂流数千里。一旦碰到浅滩,或者被海潮冲向岸边后,遇到了适宜的环境,它们就
不同的颜色能给孩子带来不同的世界,来自美国的艺术家Shalimar Legaspi在色彩运用上,更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她用高度概括的方式提炼出景物的色彩,并用重彩将它们刮抹在画面上。  Shalimar Legaspi是一名护士,同时也是一名资深动物热爱者。她说:“我每天都能看到爱、勇敢、善良,以及一切人类美好的精神。但是,我对那些不被看好的以及容易被忽视的事物总有一种特别的亲和力。我画画,能给那些
     
尹花,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逸景幼儿园骨干教师,广州市优秀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多年,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潜心研究幼儿绘画特点和美术教学,辅导的幼儿作品多次在国家级刊物及各种竞赛中发表、获奖。  水果沙拉  许逸林(2岁半 棉签 水粉涂鸦)  孩子的话:这是我做的水果沙拉,有红红的苹果、黄黄的香蕉、紫红色的葡萄、还有蓝色的蓝莓,很多颜色,很好吃的。  教师点评:2~3岁的幼儿很喜欢涂鸦,而且会给看起
问:孩子喜欢什么样的色彩?怎样运用对比色?  答:孩子的绘画多数是色彩强烈而富有动感的,他们喜爱用纯度高的色块堆积、拼接在画面上,强烈的对比色使画面具有很强的活力,产生跳跃的视觉效果。  对比最为强烈的色彩是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这几组颜色。色彩的明度、纯度对比反差越大,跳跃感越强。在浅绿色底上的红色有向前跃出之感,充满活力,而放于紫色底上的红色则平静多了。东方人的绘画大多数采取对比强烈的色彩方式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三角形、半圆形、圆形的塑料积木拓印西瓜。  2. 喜爱拓印画活动,乐意表达作品内容。  活动准备  1. 三角形、半圆形、圆形塑料积木,红色、绿色、黑色、黄色颜料,画笔、画纸,棉签。  2. 大小、外形不同的西瓜图片(PPT),拓印微视频。  3. 红瓤、黄瓤西瓜各一個。  活动过程  一、PPT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PPT)师:孩子们看看,今天我带来一种水果,你们看看是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游戏精神是儿童在游戏中所呈现出的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状态。在课程实施中,要实现幼儿游戏与教师教学的优化结合,就要平衡好“玩”与“教”的关系,让幼儿在“玩”中“学”。我园以艺术领域为特色,从多方面处理好顺应与促进,练习与创造,愉悦与发展的关系,从而促使游戏精神在美术活动中的渗透与融入。  一、环境中挖掘游戏精神  我园地处古城区中心,近处与巍巍方塔相望,和淙淙琴川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很多老师喜欢选择那些画面温馨、色彩柔和的名画作为欣赏内容,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毕加索的《梦》、梵高的《向日葵》一等。在组织了这一系列欣赏活动后,我产生了这样的困惑和思考:美术欣赏中所谓的“美”到底是什么?  为解决这样的困惑,我尝试选择毕加索的油画《格尔尼卡》一组织幼儿进行欣赏活动。应该说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欣赏内容,很多老师都认为,《格尔尼卡》这样战争主题的内容,不应该让幼儿
自古以来字如画(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