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金线莲为兰科开唇兰属多年生草本珍稀中草药。采用野生金线莲的种子,无菌萌发后,进行种质创制,6-BA浓度对诱导变异植株影响较大;在MS+6-BA0.3+NAA0.5培养基中快繁效果较好;在MS+NAA1.0培养基中,根系发达,植株健壮,生根率达100%。
[关键词]野生植物 金线莲 种质创制 快繁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8-0235-01
1.植物名称
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2. 材料类别
野生金线莲,种子,来源于文山麻栗坡。无菌萌发后,选叶片上金线明显单株的顶芽和侧芽作为繁殖材料。
3. 培养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1)种子萌发培养基:无激素1/2MS+2%S;(2)侧芽诱导与培养基:S1: MS+无激素; S2: MS+BA0.5mg·L-1(单位下同)+ NAA0.1;S 3: MS+BA1.0+ NAA0.1;S 4: MS+BA2.0+ NAA0.1;S 5: MS+BA5.0+ NAA0.1;蔗糖均为3%。(3)增殖培养基:MS+BA0.3 +NAA0.5 +3%S+香蕉0.1%;(4)生根培养基:MS+NAA0.5 +3%S+香蕉0.1% 。以上培养基含琼脂5g·L-1,PH5.8。温度为25±1℃,光照时间8h.d-1,光照强度1000lx。
4. 生长与分化
4.1材料与消毒
选柔软的牙刷,用肥皂水刷洗未开裂的金线莲新鲜果实表皮,自来水清洗后,在操净台上用无菌水冲洗2-3次,用1‰的升汞(氯化汞)泡15-20分钟。用无菌水冲洗3-5次,最后在无菌的培养皿中切开果实,把种子均匀播种于培养基(1)中,置于室内温度在(25±1)℃的条件下培养。20d后,种子开始萌发,50d后顶芽和腋芽长高约3-5cm,无丛芽产生。
4.2 顶芽和腋芽的诱导
将萌发的种子苗,切成带一个腋芽或顶芽的茎段,按一株一个体系编号,转接于培养基(2)-中,经过45-60d的培养,茎段上原有的顶芽或侧芽生长较快,约4-5cm,带6-8个侧芽,在原茎段的基部诱导出1-2个细弱的丛芽。
4.3 金线莲种质创制
在金线莲诱导丛芽过程中,发现植株叶片颜色、金线网纹、茎秆颜色等有变异产生,实验结果显示,6-BA浓度对诱导变异植株影响较大。当发现有优良形状产生时,及时把变异植株挑出来进行单独的扩繁。
4.4快速增殖扩繁
当植株成苗后,将其切成带一个腋芽或顶芽的单节,分别转接于培养基上(3)中S6 - S11进行增殖培养扩繁。试验结果显示:S10 :MS+6-BA0.3+NAA0.5效果最好,苗粗壮,茎节长,有根,无丛芽,叶肥伸展。每次继代时间为50-60d左右, 60d侧芽增殖倍数约为8.6,通过反复切割转接,在较短时间里可得到大量植株。
培养60d的结果表明:在S6激素(BA0.1mg/l)中:小苗细弱,节间较长,苗高约6.6cm,无丛芽形成,增殖倍数4.6;随着BA浓度从0.1增加到0.5时,茎秆逐渐增粗,芽节数量增多,但茎节逐渐缩短,叶子也开始缩小。当NAA增加到0.5时,明显促进了根毛的产生;在S10:MS + 6-BA 0.3 + NAA 0.5培养基中,生长状况最佳,每个植株上形成的芽节数平均为9.3个,叶子伸展,植株生长健壮;当BA和NAA都达到0.5时,节间缩短,根毛较少,苗弯曲,叶小且卷,株高下降,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平均每个植株的芽节数减少到5.9个。
4.5 生根
选取植株生长健壮种苗,将其切成带一个腋芽或顶芽的单节,茎节上下分别留1cm的茎段,转接于培养基上(4)中R1 – R9进行生根培养。40-60d后统计,在R2 MS+NAA1.0培养基中的效果较好,根系发达,植株健壮,生根率达100%。
60d后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生长素及同生长素浓度的培养基均可诱导生根。在R3:MS+ NAA1.0培养基中生根植株长势最好,种苗粗壮,叶子伸展。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加,生根率逐渐下降,植株茎部和根部褐化现象产生。在添加IAA的培养基中,无论低浓度还是高浓度,植株的长势均较差,苗细弱。
4.6移栽
当苗高5-8cm时,把瓶苗搬到炼苗大棚,光照强度3000-4000LX,,适应20-30d。然后开瓶,取出小植株,用清水洗净根部,移栽到事先准备好的富含腐殖质疏松基质中,保持基质湿度70-75%,光照强度1500-2000LX。一个月后,成活率可达95%以上。
5 意义与进展
金线莲为兰科开唇兰属多年生草本珍稀中草药。全世界有40余种,分布于亚洲热区至大洋洲,我国有 20 种,2 变种,产于西南部至南部。别名金线兰、金丝草,在民间使用范围较广,素有“药王”、“金草”、“神药”、“乌人参”等美称。多用于治疗肾盂肾炎、糖尿病、高血脂、乙型肝炎等疾病。目前金线莲野生资源已被采集至枯。金线莲组培和人工栽培有报道,但优良种质筛选、纯化与种质創制没见报道。
参考文献
1、黄小凤,周志东,杨成,袁志永,蔡楚雄,刘世平;珍稀药用植物金线莲及其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5年05期
2、张以忠;邓琳琼;黄丽华;陈坤浩;;金线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贵州科学;2007年02期
3、李光;龚宁;周伟香;郑继军;外源生长物质对金线兰增殖培养的影响[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4、蔡文燕,肖华山,范秀珍;金线莲研究进展(综述)[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3年03期
5、李光;金线兰组织培养及组培苗抗旱性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6、周伟香;金线兰种子苗耐热抗冷性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7、周黎;土壤干旱胁迫对金线兰三种组培苗抗旱性的影响[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8、陈远光,韩湘玲;金线莲引种栽培试验初探[J];中国林副特产;1997年03期
9、许文江,陈裕,林坤瑞;药用野生金线莲植物资源的研究[J];福建热作科技;2000年04期
10、何云芳,余有祥,裘丽珍,杨霞;金线莲组培苗的试管外生根和大田移栽技术[J];浙江林业科技;1998年02期
11、黄慧莲,刘贤旺;金线莲的组培快繁[J];植物杂志;2002年04期
12、林辉;金线莲组织培养的研究状况[J];海峡药学;2004年02期
资助 海南省科技厅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金线莲的良种选育、组培快繁及标准化生产示范研究(KJHZ2015-34)
[关键词]野生植物 金线莲 种质创制 快繁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8-0235-01
1.植物名称
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2. 材料类别
野生金线莲,种子,来源于文山麻栗坡。无菌萌发后,选叶片上金线明显单株的顶芽和侧芽作为繁殖材料。
3. 培养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1)种子萌发培养基:无激素1/2MS+2%S;(2)侧芽诱导与培养基:S1: MS+无激素; S2: MS+BA0.5mg·L-1(单位下同)+ NAA0.1;S 3: MS+BA1.0+ NAA0.1;S 4: MS+BA2.0+ NAA0.1;S 5: MS+BA5.0+ NAA0.1;蔗糖均为3%。(3)增殖培养基:MS+BA0.3 +NAA0.5 +3%S+香蕉0.1%;(4)生根培养基:MS+NAA0.5 +3%S+香蕉0.1% 。以上培养基含琼脂5g·L-1,PH5.8。温度为25±1℃,光照时间8h.d-1,光照强度1000lx。
4. 生长与分化
4.1材料与消毒
选柔软的牙刷,用肥皂水刷洗未开裂的金线莲新鲜果实表皮,自来水清洗后,在操净台上用无菌水冲洗2-3次,用1‰的升汞(氯化汞)泡15-20分钟。用无菌水冲洗3-5次,最后在无菌的培养皿中切开果实,把种子均匀播种于培养基(1)中,置于室内温度在(25±1)℃的条件下培养。20d后,种子开始萌发,50d后顶芽和腋芽长高约3-5cm,无丛芽产生。
4.2 顶芽和腋芽的诱导
将萌发的种子苗,切成带一个腋芽或顶芽的茎段,按一株一个体系编号,转接于培养基(2)-中,经过45-60d的培养,茎段上原有的顶芽或侧芽生长较快,约4-5cm,带6-8个侧芽,在原茎段的基部诱导出1-2个细弱的丛芽。
4.3 金线莲种质创制
在金线莲诱导丛芽过程中,发现植株叶片颜色、金线网纹、茎秆颜色等有变异产生,实验结果显示,6-BA浓度对诱导变异植株影响较大。当发现有优良形状产生时,及时把变异植株挑出来进行单独的扩繁。
4.4快速增殖扩繁
当植株成苗后,将其切成带一个腋芽或顶芽的单节,分别转接于培养基上(3)中S6 - S11进行增殖培养扩繁。试验结果显示:S10 :MS+6-BA0.3+NAA0.5效果最好,苗粗壮,茎节长,有根,无丛芽,叶肥伸展。每次继代时间为50-60d左右, 60d侧芽增殖倍数约为8.6,通过反复切割转接,在较短时间里可得到大量植株。
培养60d的结果表明:在S6激素(BA0.1mg/l)中:小苗细弱,节间较长,苗高约6.6cm,无丛芽形成,增殖倍数4.6;随着BA浓度从0.1增加到0.5时,茎秆逐渐增粗,芽节数量增多,但茎节逐渐缩短,叶子也开始缩小。当NAA增加到0.5时,明显促进了根毛的产生;在S10:MS + 6-BA 0.3 + NAA 0.5培养基中,生长状况最佳,每个植株上形成的芽节数平均为9.3个,叶子伸展,植株生长健壮;当BA和NAA都达到0.5时,节间缩短,根毛较少,苗弯曲,叶小且卷,株高下降,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平均每个植株的芽节数减少到5.9个。
4.5 生根
选取植株生长健壮种苗,将其切成带一个腋芽或顶芽的单节,茎节上下分别留1cm的茎段,转接于培养基上(4)中R1 – R9进行生根培养。40-60d后统计,在R2 MS+NAA1.0培养基中的效果较好,根系发达,植株健壮,生根率达100%。
60d后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生长素及同生长素浓度的培养基均可诱导生根。在R3:MS+ NAA1.0培养基中生根植株长势最好,种苗粗壮,叶子伸展。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加,生根率逐渐下降,植株茎部和根部褐化现象产生。在添加IAA的培养基中,无论低浓度还是高浓度,植株的长势均较差,苗细弱。
4.6移栽
当苗高5-8cm时,把瓶苗搬到炼苗大棚,光照强度3000-4000LX,,适应20-30d。然后开瓶,取出小植株,用清水洗净根部,移栽到事先准备好的富含腐殖质疏松基质中,保持基质湿度70-75%,光照强度1500-2000LX。一个月后,成活率可达95%以上。
5 意义与进展
金线莲为兰科开唇兰属多年生草本珍稀中草药。全世界有40余种,分布于亚洲热区至大洋洲,我国有 20 种,2 变种,产于西南部至南部。别名金线兰、金丝草,在民间使用范围较广,素有“药王”、“金草”、“神药”、“乌人参”等美称。多用于治疗肾盂肾炎、糖尿病、高血脂、乙型肝炎等疾病。目前金线莲野生资源已被采集至枯。金线莲组培和人工栽培有报道,但优良种质筛选、纯化与种质創制没见报道。
参考文献
1、黄小凤,周志东,杨成,袁志永,蔡楚雄,刘世平;珍稀药用植物金线莲及其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5年05期
2、张以忠;邓琳琼;黄丽华;陈坤浩;;金线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贵州科学;2007年02期
3、李光;龚宁;周伟香;郑继军;外源生长物质对金线兰增殖培养的影响[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4、蔡文燕,肖华山,范秀珍;金线莲研究进展(综述)[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3年03期
5、李光;金线兰组织培养及组培苗抗旱性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6、周伟香;金线兰种子苗耐热抗冷性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7、周黎;土壤干旱胁迫对金线兰三种组培苗抗旱性的影响[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8、陈远光,韩湘玲;金线莲引种栽培试验初探[J];中国林副特产;1997年03期
9、许文江,陈裕,林坤瑞;药用野生金线莲植物资源的研究[J];福建热作科技;2000年04期
10、何云芳,余有祥,裘丽珍,杨霞;金线莲组培苗的试管外生根和大田移栽技术[J];浙江林业科技;1998年02期
11、黄慧莲,刘贤旺;金线莲的组培快繁[J];植物杂志;2002年04期
12、林辉;金线莲组织培养的研究状况[J];海峡药学;2004年02期
资助 海南省科技厅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金线莲的良种选育、组培快繁及标准化生产示范研究(KJHZ20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