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中学生的自主空间,主要是指教师创设各种机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并在亲身的学习实践过程中,自己去获取新知,不断主动地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学生的自主空间主要表现在:教师大胆放手,减少教师活动,简化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上提供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式、调整学习过程、反思学习结果;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动口、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真正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下面就如何拓展学生自主空间谈几点做法:
一、造宽松氛围,激发学习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当学生处于积极的求知状态,以高昂的情绪主動参与,主动求知探索,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数学课中,我们要开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时空,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学习。我们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充当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适时有效地鼓励、点拨,给学生一个广阔而无拘无束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充分舒展天真活泼的个性,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例如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时,鼓励学生在教室里或学具中自己选定一个长方形,试着自己探索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等。
二、提供足够时间,体现主体地位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认真地观察,反复地观察、比较、猜测,广泛地采集信息,独立地思考、归纳、分析和整理,这一切需要时间保证。如果老师把时间占为己有,不能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的思考就不能有一定的深度,学生也无法获得多少顿悟和思维的火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少讲,把足够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经历和感受。做到:特征让学生观察,规律让学生发现,算理让学生讲述。思路让学生探索,方法让学生寻找,意义让学生概括。结论让学生验证,公式让学生推导,难点让学生突破……学生能想的自己想,学生能做的自己做,学生能提醒的自己提醒,学生能评的自己评,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认知。
三、改变学习方式,促进自主学习
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课改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引导的重点应放在:
1、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增强实践操作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承,而忽视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必须创设一种环境,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感悟和体验。俗话说:“眼见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操作实践是思维的源泉和基础,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良方。教学时应多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因素,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如在教学“角的度量”之后,学生已掌握了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及画角的一般方法,这时教师再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就可以促进学生求异创新。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增进合作交流
大家都知道,“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为此,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要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1)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和动机。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启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课堂中,我们应该常常有意识地把时空让给学生,要坚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质疑问难。通过质疑问难把学生带到某种特定的情境中,由此启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诱发其创造性思维。
(3)加强合作交流,促使探究深入和延伸。合作交流是自主探究的深入和延伸,它可以进一步拓展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将获得别人的探究策略和探究成果,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探究策略和探究结果。教学时应给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新知。
四、灵活驾驭教材,扩大学生知识面
课上不能只讲教材,要进行相应的的扩展,拓宽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所以在备课时,我们要根据教师教学用书认真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参考各种教辅材料,尽量把各种相关的知识渗透到新课中,力争利用课上时间给学生设计出开放的习题。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题目来巩固知识,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得更多、学得更好,体现出教学的梯度。
总而言之,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教师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拓展课堂中学生的自主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他们的生命增添活力和朝气,从而成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一代新人。
下面就如何拓展学生自主空间谈几点做法:
一、造宽松氛围,激发学习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当学生处于积极的求知状态,以高昂的情绪主動参与,主动求知探索,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数学课中,我们要开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时空,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学习。我们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充当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适时有效地鼓励、点拨,给学生一个广阔而无拘无束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充分舒展天真活泼的个性,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例如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时,鼓励学生在教室里或学具中自己选定一个长方形,试着自己探索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等。
二、提供足够时间,体现主体地位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认真地观察,反复地观察、比较、猜测,广泛地采集信息,独立地思考、归纳、分析和整理,这一切需要时间保证。如果老师把时间占为己有,不能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的思考就不能有一定的深度,学生也无法获得多少顿悟和思维的火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少讲,把足够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经历和感受。做到:特征让学生观察,规律让学生发现,算理让学生讲述。思路让学生探索,方法让学生寻找,意义让学生概括。结论让学生验证,公式让学生推导,难点让学生突破……学生能想的自己想,学生能做的自己做,学生能提醒的自己提醒,学生能评的自己评,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认知。
三、改变学习方式,促进自主学习
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课改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引导的重点应放在:
1、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增强实践操作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承,而忽视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必须创设一种环境,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感悟和体验。俗话说:“眼见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操作实践是思维的源泉和基础,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良方。教学时应多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因素,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如在教学“角的度量”之后,学生已掌握了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及画角的一般方法,这时教师再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就可以促进学生求异创新。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增进合作交流
大家都知道,“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为此,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要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1)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和动机。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启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课堂中,我们应该常常有意识地把时空让给学生,要坚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质疑问难。通过质疑问难把学生带到某种特定的情境中,由此启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诱发其创造性思维。
(3)加强合作交流,促使探究深入和延伸。合作交流是自主探究的深入和延伸,它可以进一步拓展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将获得别人的探究策略和探究成果,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探究策略和探究结果。教学时应给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新知。
四、灵活驾驭教材,扩大学生知识面
课上不能只讲教材,要进行相应的的扩展,拓宽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所以在备课时,我们要根据教师教学用书认真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参考各种教辅材料,尽量把各种相关的知识渗透到新课中,力争利用课上时间给学生设计出开放的习题。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题目来巩固知识,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得更多、学得更好,体现出教学的梯度。
总而言之,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教师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拓展课堂中学生的自主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他们的生命增添活力和朝气,从而成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