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验探究”教学感悟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教研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enli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的《科学》教学探,使我对科学课程的认识从新奇到感兴趣,从教学实践者转变为教学的探究者,从教材的使用者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设计者。我每走一步,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都会有很多很多的感悟,现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我在实验探究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课要以科学探究为主组织教学,原因在于科学素养是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的,教师唯有通过组织一个一个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体验并内化,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教学又是科学探究的主要途径事实上,一些问题行为是在课前就注定了的,而不是因为活动过程中的运作所致。学生一旦产生了问题行为,事后再去解决它就比较麻烦。因此,最有效的课堂管理,就是采取先入为主,预防在先,以防止许多不必要的问题行为,或使问题行为没有产生的机会和条件。
  
  一、确立规范的行为标准
  
  明确学生的行为标准,是一种有效的先入为主方法,因为这样可以事先确立起对学生在课堂中的期望行为,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什么行为是好的,什么行为是不好的,哪些行为是大家认同的,哪些行为是大家不能认同的。教师通常是在学期或学年初期阶段,通过与学生共同讨论的方式,对课堂行为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与规范,并依此作为共同遵守的准绳。实践证明,及时而适宜的将一般性的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时的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可以避免活动时的混乱,维持活动的良好秩序;相反,如果教师不注意行为标准的确立,只凭不断提出的各种要求、指令维持活动秩序,就容易造成管理效率的低下,时间的无益消耗和问题行为的产生。如果行为标准一旦为学生所接受,就会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就能唤起学生内在自主的要求和自我管理的欲望,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动机状态,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使学生形成自律的行为及良好的习惯,从而使科学课中的实验探究“乱”而有序。
  
  二、合理分组
  
  要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组,必须打破按教室里座位情况或学习成绩排位分组的简单方式。而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个性特长、学习习惯、行为特征、同伴关系等多种因素,做到优劣搭配,合理组织,达到以长补短、以优补劣、互相促进。尽量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种活动小组间的公平性易于激起学生的竞争性。有竞争性就有积极参与,就可避免许多问题行为的发生。另外,经常出现问题行为的几个学生应被分到不同的活动小组中,就可最大限度避免受影响而产生问题行为。
  
  三、改进教学,促进主体作用
  
  1创设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若缺乏吸引力,就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就容易引发问题行为。探究课题尽量取材于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较密切的内容。如:废旧电池对水源的污染、钢铁生锈条件、酸雨的形成及危害、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等。这些内容源于生活,往往是学生感兴趣的,且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深刻体会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快乐,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情。另外,新奇有趣的题材也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参与度。因此我们应尽量创设趣味情境。例如,在进行观察鸡蛋的沉浮这个实验探究活动前,就可创设这样的情境:世界上有不会淹死人的海,这就是地处巴勒斯坦地区的死海。当你跳入死海时,即使你不会游泳,也不会沉入海底,你可以自由自在地浮在海面上,你甚至还可以很舒服到躺在海面上看书。为什么死海的海水能托住人体,而普通的海水不能托住人体?下面让我们用实验来模拟这种现象。
  
  2控制实验探究活动的难易程度
  教师要真正认识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实验能力、思维能力等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实际,将活动规划在既不太容易也不太难的适度范围。不要低估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实验探究活动过于容易,学生会因厌倦而产生问题行为;也不要高估学生学习科学的能力,使学生望而生畏或受挫而产生问题行为。应确保在实验探究中适当的成功率。学生的成功体验,有利于学生形成成功感受,进而减少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性。
  
  3精心设计,优化探究方案
  教师要潜心钻研和不断探索,优化探究方案。在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时,教师若一股脑儿提供皮筋、尺子、试管、有水的水槽、锣鼓、音叉、哨子等材料给学生做探究实验,学生会又玩这又玩那,锣鼓声、哨子声响成一片,根本听不到皮筋、尺子发出的声音。看上去场面热烈,学生探究积极,事实上学生探究的有效性很差。教师可以先提供皮筋、尺子、试管、有水的水槽让学生探究,然后提供锣鼓、音叉、哨子等让学生探究。这样,通过控制材料,使探究活动能顺利展开,层层推进,提高探究效率。
  
  4明确活动的任务和目标
  明确的探究任务和目标是提高探究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在学生接受或自主确立探究课题后,围绕该探究课题进行的方案设计、资料收集、实验操作等,每一环节均要明确其目的是什么?任务何在?如:在观察蜗牛这个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验预习及教师的指导,明确活动的目标:学会观察──观察蜗牛的形态,按提示的步骤操作、观察,并学会现象的记录分析,完成实验报告的填写。如果没有确定上述目标,放在学生面前的就仅是一只蜗牛,学生感到兴奋而又茫然,不知探究从哪里入手。因此,只有明确的探究目的和任务,探究活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5全程引导
  同一个实验,每一个实验小组所需的时间不相同,在这个环节上教师要处理好时间问题,多关注进度慢的小组,引导速度快的小组进行整理实验结果,如果不引导的话,必然有些小组在完成任务后注意力分散,关注一些与探究内容相去甚远的信息,对研究过程的体验和结果凝炼起到了削弱的现象。所以教师要给每一个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究,又要处理好小组间时间的差异性问题。教师应时刻关注实验探究活动的进展情况,既要及时从中发现好的典型加以鼓励,又要引导有明显错误的学生及时纠正,还要适当地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同时要注意接纳学生独到见解,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勇敢的创造。
其他文献
路基是公路结构的基础,路基的质量关系关系道路的寿命及路面的质量。本文通过对路基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的介绍。可以减少公路的破坏及对公路后期养护产生重要作用。
鼻出血是小儿常见急诊之一,多需紧急处理、即时止血,自1975年以来著者等以液氮冷冻外科治疗小儿鼻出血248例,占同期治疗鼻出血的41%(248/605)。患儿男性191例,女性57例,以7 ̄10岁年龄组居多,共122例(49.2%),出血部位以鼻中隔
冬季对道路桥梁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温度。过低的温度与较大温差,很容易使桥梁施工材料产生断裂或冻结的问题。当前道路桥梁施工大多使用混凝土浇筑技术,而
全反式维甲酸(RA)单用或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12例,治疗初期外周血白细胞和早幼粒细胞增多,治疗中血小板数上升,完全缓解率(CR)83.3%(10/12例),总有效率91.6%(11/12例),有2例并发DIC,联合化疗组要注意DIC的发生。
水泥是重要的建筑用料,也是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和稳定。做好水泥检验工作能够有效的提升水泥检验结果的可靠性,进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在水泥等原材料检验过程中,需要对
当前,我国许多工程施工过程中皆运用了预应力技术,尤其是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为有效解决裂缝及其变形等相关问题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主要立足于预应力技术的工
本文首先介绍了绑扎钢筋骨架和模板的安装,然后给出了具体的T梁施工技术,最后,结合实际案例,给出了孔道压浆和封锚策略,希望本文的工作能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