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本课堂”的本质是教学生学,让学生学会学习,使课堂真正成为研究学、基于学、促进学的“学堂”。从学的视角去审视数学课堂教学,努力让“学本”理念真正在数学课堂中得到实现,可以基于儿童视域,对学本课堂的学习模型、行动策略以及课例研究操作体系等进行探索和研究。其目的不仅在于促进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同时也倒逼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善。
【关键词】儿童视域;学本课堂;学习模型;行动策略;课堂观察;反观
“学本课堂”是指能体现学生本体、学科本色、学习本位,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核心的课堂,它是让学的课堂、本色的课堂、导学的课堂。其本质是教学生学,让学生学会学习,使课堂真正成为研究学、基于学、促进学的“学堂”。教师要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儿童的视域思考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掌握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见图1)。
一是要“研究学”。即要研究学情、研究学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想学”。二是“基于学”。在教学中基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智慧导学,师生共学悟法,使学生经历过程、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感悟思想、主动“能学”。三是“促进学”。通过反思评价,提炼学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达到“会学”。
开展“基于儿童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学本课堂的探索”的研究,这实际上是一个关注儿童学习、研究儿童学习和促进儿童学习的过程。近几年,戴银杏名师工作室以课堂观察为技术手段,从学的视角去审视数学课堂教学,目的是促进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倒逼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善,努力构建基于儿童视域下小学数学学本课堂的学习模型、行动策略和课例研究操作体系,让“学本”理念真正在数学课堂中得到落实。
一、基于儿童视域下的学本课堂的学习模型
学与导两者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重在突出学与导之间的相得益彰(见图2)。
1.自主先学:自学启思,让学生提出自学收获与疑问。
2.共学悟法:通过不同形式的共学,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感悟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自能发展: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反思、总结等活动,让学生针对学习情况进行自我审视、自我肯定、自我评价。同伴之间进行学习过程的梳理与小结,取长补短。梳理学法,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力的提升和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基于儿童视域下的学本课堂的行动策略
在探索学本课堂的过程中,我们着眼以上学习模型展开教学,形成了“自主先学—开发学材”“共学悟法—智慧导学”“自能发展—评价促需”等教学策略,让学有效度、导有深度。
(一)学生自主先学的行动策略
学生通过自主先学,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先学过程中提出自己最想研究或最想了解的问题。学生可以将自主先学的时间定在课外、课始、课中、课后等时间段,根据不同课型和不同形式的导学灵活安排。
1.导学单导学:导学单可以包括自学提示、自学问题、我的收获和我的疑惑四大块内容。通过导学单的自主先学,旨在让学生通过研读教材和学习工具的内容,经历观察、分析、类比、画图、操作、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一方面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和学习难点,另一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反思能力。
2.微视频启学:课堂上教师提供时间短而内容精的微视频素材,供学生观看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时刻保持浓厚的兴趣和注意力,有效促进自主课堂的构建。
3.操作单引学:操作单引学具体包括操作提示、猜想记录、验证过程和我的疑惑四大块内容。在操作单引领下的操作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创新等思维能力。
(二)教师开发学材的行动策略
1.研读知识体系,把握学习关键点
针对每次要研讨的内容,从要学的新知识、已学的关联知识、后续的关联知识三个维度,进行知识体系分析。
2.结构化备课,整合学习内容
通过素材重构、结构重组、整合内容等形式,依据数学体系分析,恰当处理数与代数、几何图形领域中内容结构相似,学习方法类同,学习素材不足的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下面是我们开发的小学数学结构化备课分析表。
(1)学情分析表
(2)学材分析表
(3)学生共学悟法行动策略
以学生的学习为本,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交流学、展示学、质疑学等共学活动,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学习全过程,掌握知识技能,感悟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主动能学。
共学策略:针对不同的共学形式,学生根据不同的数学问题开展交流展示活动。主要包括:①组内交流自学所得和个性问题;②组际展示合作学习成果和共性问题;③集体解决共性问题并提炼学法;④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提升学力。
共学要求:共学时机要适时、共学人数要适宜、组员搭配要匀称。
(4)教師智慧导学的行动策略
(5)学生自能发展行动策略
引导学生经历学情反馈、反思评价、提炼学法等数学活动,将知识技能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自能发展。
(6)教师评价促需行动策略
教师可将多种形式的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直面学生学情,让学生有自主管理、独立思考、梳理知识、自我架构知识框架的平台,不断满足学生自我挑战、自我肯定、自我欣赏,体验成功的学习需求。
三、基于儿童视域下的学本课堂的课例研究操作体系
具体分为“确定观察主题→开展预案分析→深入实践观察→深度辩课反思”四大环节(如图3)。
(一)选择教学内容,明确观察主题 首先要求工作室各成员从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学习材料、学习情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这6个视角出发,收集典型的普遍存在的真实问题,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观察视角作为研究重点。
(二)围绕教学预案,开展预案分析
工作室各成员根据研究主题的需要,确定上课内容,开发观察量表。从“目标—条件—过程—结果”进行“四元分析”。
目标分析:针对学科教学内容而言的“重点”;条件分析: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言可能存在的认知“难点”;过程分析:针对教学法而言的“关键点”,如何通过关键环节设计实现教学目标、又能克服学生的困难;结果分析:期望学生在教学实施后获得的学习效果。这一步关键在于观课前写出针对本节课内容的四元分析的“预案分析”,然后在听课过程中对比实际发生的情况与预案分析的差距,以便提出分析和诊断建议。
(三)深入实践观察,收集观察数据
成员上课,其他教师观课,记录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收集观察数据。
1.立足课堂,进行深入观察
在课中观察环节,课堂观察与传统听评课不同,它需要观察者根据观察量表进行相关的记录,在记录时观察者必须客观、有针对性地记录课堂上发生的各种现象、行为,尽可能多地记录相应的观察资料,记录资料的翔实与否,直接影响后期对课堂的处理与分析。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所谓人机结合,指一方面是小组一成员授课,其他教师一起观课,利用观察工具,分组记录课堂实际教学情况;另一方面通过摄像、录音记录教学全过程,以便于析课研课时进行微格讨论。
2.立足数据,分析观察结果
承担不同观察任务的观察者必须进行观察信息的汇总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实况,为随后的分析与研讨提供充足的证据。通过数据分析,立足于学生,对教学过程做出分析和诊断,侧重抓住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层次、主要教学任务及学生认知水平等。
(四)深度辩课反思,反观课堂教学
数据的分析通常在课后交流讨论环节中进行。数据的分析与推断,对观察结果的诠释是课堂观察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环节,它能使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在专业研讨中,通过全方位、多视角的交流,找到有效的教学策略。
1.从学习任务反观教师学材的开发
针对推动教学过程展开的主要学习任务,分析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是处于高认知水平还是低认知水平,即是记忆性任务和无联系的程序型任务还是有联系的程序型任务和做数学的任务。以此判断学习材料的开发是否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是否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2.从学习思维反观教师的智慧导学
对于课堂中开展的典型的重点学习任务,结合观察量表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学生表现出来的思维特点,以此来分析和诊断学习任务对学生的挑战程度以及目标的达成度。
3.从学习效果评价教师
通过收集分析课堂任务单、习题纸、实验单、补充材料、导学案等学习材料,根据学生的填寫情况,对学生留在上面的痕迹分门别类进行统计或枚举典型个案,呈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和学习状况,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并以此作为改进教学的主要依据。
4.从前后测数据反观教学的整体效果
通过分析前后测数据,了解学生整体学习效果。从前后测之间的增量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从数据分析中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
(浙江省天台县外国语学校 317200)
【关键词】儿童视域;学本课堂;学习模型;行动策略;课堂观察;反观
“学本课堂”是指能体现学生本体、学科本色、学习本位,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核心的课堂,它是让学的课堂、本色的课堂、导学的课堂。其本质是教学生学,让学生学会学习,使课堂真正成为研究学、基于学、促进学的“学堂”。教师要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儿童的视域思考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掌握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见图1)。
一是要“研究学”。即要研究学情、研究学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想学”。二是“基于学”。在教学中基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智慧导学,师生共学悟法,使学生经历过程、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感悟思想、主动“能学”。三是“促进学”。通过反思评价,提炼学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达到“会学”。
开展“基于儿童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学本课堂的探索”的研究,这实际上是一个关注儿童学习、研究儿童学习和促进儿童学习的过程。近几年,戴银杏名师工作室以课堂观察为技术手段,从学的视角去审视数学课堂教学,目的是促进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倒逼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善,努力构建基于儿童视域下小学数学学本课堂的学习模型、行动策略和课例研究操作体系,让“学本”理念真正在数学课堂中得到落实。
一、基于儿童视域下的学本课堂的学习模型
学与导两者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重在突出学与导之间的相得益彰(见图2)。
1.自主先学:自学启思,让学生提出自学收获与疑问。
2.共学悟法:通过不同形式的共学,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感悟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自能发展: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反思、总结等活动,让学生针对学习情况进行自我审视、自我肯定、自我评价。同伴之间进行学习过程的梳理与小结,取长补短。梳理学法,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力的提升和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基于儿童视域下的学本课堂的行动策略
在探索学本课堂的过程中,我们着眼以上学习模型展开教学,形成了“自主先学—开发学材”“共学悟法—智慧导学”“自能发展—评价促需”等教学策略,让学有效度、导有深度。
(一)学生自主先学的行动策略
学生通过自主先学,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先学过程中提出自己最想研究或最想了解的问题。学生可以将自主先学的时间定在课外、课始、课中、课后等时间段,根据不同课型和不同形式的导学灵活安排。
1.导学单导学:导学单可以包括自学提示、自学问题、我的收获和我的疑惑四大块内容。通过导学单的自主先学,旨在让学生通过研读教材和学习工具的内容,经历观察、分析、类比、画图、操作、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一方面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和学习难点,另一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反思能力。
2.微视频启学:课堂上教师提供时间短而内容精的微视频素材,供学生观看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时刻保持浓厚的兴趣和注意力,有效促进自主课堂的构建。
3.操作单引学:操作单引学具体包括操作提示、猜想记录、验证过程和我的疑惑四大块内容。在操作单引领下的操作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创新等思维能力。
(二)教师开发学材的行动策略
1.研读知识体系,把握学习关键点
针对每次要研讨的内容,从要学的新知识、已学的关联知识、后续的关联知识三个维度,进行知识体系分析。
2.结构化备课,整合学习内容
通过素材重构、结构重组、整合内容等形式,依据数学体系分析,恰当处理数与代数、几何图形领域中内容结构相似,学习方法类同,学习素材不足的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下面是我们开发的小学数学结构化备课分析表。
(1)学情分析表
(2)学材分析表
(3)学生共学悟法行动策略
以学生的学习为本,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交流学、展示学、质疑学等共学活动,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学习全过程,掌握知识技能,感悟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主动能学。
共学策略:针对不同的共学形式,学生根据不同的数学问题开展交流展示活动。主要包括:①组内交流自学所得和个性问题;②组际展示合作学习成果和共性问题;③集体解决共性问题并提炼学法;④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提升学力。
共学要求:共学时机要适时、共学人数要适宜、组员搭配要匀称。
(4)教師智慧导学的行动策略
(5)学生自能发展行动策略
引导学生经历学情反馈、反思评价、提炼学法等数学活动,将知识技能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自能发展。
(6)教师评价促需行动策略
教师可将多种形式的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直面学生学情,让学生有自主管理、独立思考、梳理知识、自我架构知识框架的平台,不断满足学生自我挑战、自我肯定、自我欣赏,体验成功的学习需求。
三、基于儿童视域下的学本课堂的课例研究操作体系
具体分为“确定观察主题→开展预案分析→深入实践观察→深度辩课反思”四大环节(如图3)。
(一)选择教学内容,明确观察主题 首先要求工作室各成员从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学习材料、学习情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这6个视角出发,收集典型的普遍存在的真实问题,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观察视角作为研究重点。
(二)围绕教学预案,开展预案分析
工作室各成员根据研究主题的需要,确定上课内容,开发观察量表。从“目标—条件—过程—结果”进行“四元分析”。
目标分析:针对学科教学内容而言的“重点”;条件分析: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言可能存在的认知“难点”;过程分析:针对教学法而言的“关键点”,如何通过关键环节设计实现教学目标、又能克服学生的困难;结果分析:期望学生在教学实施后获得的学习效果。这一步关键在于观课前写出针对本节课内容的四元分析的“预案分析”,然后在听课过程中对比实际发生的情况与预案分析的差距,以便提出分析和诊断建议。
(三)深入实践观察,收集观察数据
成员上课,其他教师观课,记录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收集观察数据。
1.立足课堂,进行深入观察
在课中观察环节,课堂观察与传统听评课不同,它需要观察者根据观察量表进行相关的记录,在记录时观察者必须客观、有针对性地记录课堂上发生的各种现象、行为,尽可能多地记录相应的观察资料,记录资料的翔实与否,直接影响后期对课堂的处理与分析。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所谓人机结合,指一方面是小组一成员授课,其他教师一起观课,利用观察工具,分组记录课堂实际教学情况;另一方面通过摄像、录音记录教学全过程,以便于析课研课时进行微格讨论。
2.立足数据,分析观察结果
承担不同观察任务的观察者必须进行观察信息的汇总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实况,为随后的分析与研讨提供充足的证据。通过数据分析,立足于学生,对教学过程做出分析和诊断,侧重抓住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层次、主要教学任务及学生认知水平等。
(四)深度辩课反思,反观课堂教学
数据的分析通常在课后交流讨论环节中进行。数据的分析与推断,对观察结果的诠释是课堂观察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环节,它能使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在专业研讨中,通过全方位、多视角的交流,找到有效的教学策略。
1.从学习任务反观教师学材的开发
针对推动教学过程展开的主要学习任务,分析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是处于高认知水平还是低认知水平,即是记忆性任务和无联系的程序型任务还是有联系的程序型任务和做数学的任务。以此判断学习材料的开发是否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是否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2.从学习思维反观教师的智慧导学
对于课堂中开展的典型的重点学习任务,结合观察量表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学生表现出来的思维特点,以此来分析和诊断学习任务对学生的挑战程度以及目标的达成度。
3.从学习效果评价教师
通过收集分析课堂任务单、习题纸、实验单、补充材料、导学案等学习材料,根据学生的填寫情况,对学生留在上面的痕迹分门别类进行统计或枚举典型个案,呈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和学习状况,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并以此作为改进教学的主要依据。
4.从前后测数据反观教学的整体效果
通过分析前后测数据,了解学生整体学习效果。从前后测之间的增量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从数据分析中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
(浙江省天台县外国语学校 31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