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培养爱国精神

来源 :思想政治课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政课重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在初中德育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为重要.道德与法治课程、研学旅行课程、主题班会课程是德育的重要途径,三者若能深度融合形成合力,就能够有力地发挥显性与隐性教育相配合的功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其他文献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美德,也是新时期加强我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学校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抓手.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须扛起培育学生节约认知的大旗,履行好教育责任担当.同时,成功的学校教育还可以起到辐射家庭成员坚持勤俭节约的社会功效.基于节约认知议题,我们可以从课程资源发掘、校园文化渲染和日常行为体悟等方面入手,着力培育学生的节约认知.
期刊
一、教学内容分析rn“科学立法”是统编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的内容.第三单元以“全面依法治国”为主题,与前两个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构成了统一整体.在回顾我国法治建设成就,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进而在总目标统领下明确重点任务.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明确了新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环节和主要任务,阐述坚持厉行法治,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四个环节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为本课第一框内容,是全面推
期刊
一、教学内容分析rn本课内容是基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课程内容模块3《政治与法治》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相关内容进行的重组整合.承接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布局”,具体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四个方面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方针.其中“科学立法”是前提,“严格执法”是关键,“公正司法”是防线,“全民守法”是基础,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中缺一不可.
期刊
体验性学习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通过体验来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建设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运用创设情境,引导体验;分享交流,充实体验;促进内化,强化体验;拓展延伸,深化体验等教学策略,促使学生顺利开展体验性学习.
从本质来看,议题式学习要经历动机与意向——解构与建构——迁移与深化三个基本阶段.这三个阶段既呈现出序列化、阶梯性样态,又存在动态的、交互性联系.从学生学的视角,以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思维能力专题复习课“全面剖析原因科学拟定对策”为例,深入阐述议题式学习三阶段的学习机制与引导策略.
一、教学背景分析rn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主要教学内容分为两目,第一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第二目“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主要阐释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以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第一目是原理内容,第二目是方法论要求.相信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才能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rn2.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哲学思维品质,能够唯物辩证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但是学生课本知识多,社会实践少,感性认识多,理性思维少.由于学生对人民群众的概念及作用属于第一次系统学习,所以教学过程要深
期刊
在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大背景下,教学素材的选用也应体现一体化的思路.初高中思政课如何选用素材才能做到既“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又“胸中有丘壑,盱衡存大局”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以初中“公平正义的守护”和高中“公正司法”为例,从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和学情特点三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尝试探索出一体化背景下初高中思政课堂教学素材选用的策略.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文综政治试题稳中求变求进出新.试题注重强化对基础教育教学的正面导向作用,凸显关键能力考查,强化核心素养的学科特色,注重价值引领,通过精心创设试题情境,聚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过程,很好地发挥了“以考促学”、引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功能.
一、教学内容分析rn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本课程的学习要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课程应基于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真实问题情境,培养核心素养.rn2.从教材内容与结构来看,本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该部分的学习建立在认识论与唯物史观学习的基础上,既是对上一框题“价值与价值观”的延续,也是对下一框题“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的铺垫.
期刊
真实生活情境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亲历的各样真实场景和环境,它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新闻时政、社会热点及学生所熟悉或了解到的人物、故事等.真实生活情境强调学生作为生活主体本身的真实观察、经历体验、感悟思考,具有自然性、激发性、切身性和深刻性等特点.基于此,笔者拟对真实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运用加以探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