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技工院校后勤管理运行模式显现多样化态势,主要有四种模式,各有优缺点。学校在选择后勤管理模式时,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选择切合自身实际的后勤服务模式。本文通过分析,建议应用和推广“小机关,多实体”的管理运行模式。
关键词:技工院校 后勤管理运行模式 小机关多实体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发展显著,技工院校的后勤保障与时俱进,逐步确立了相应的管理运行体制。通过“小机关,多实体”的运营模式,因其科学性、灵活性、效率性被高度重视、应用和推广。
一、打破陈旧的后勤管理模式,着力后勤社会化改革
1985年,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首次提出高校后勤改革社会化。2000年1月,《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的出台,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标志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正式迈入新阶段。十多年来,高校后勤改革由最初的综合承包和通过体制与机制的转型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向机关与实体相结合阶段改进,再向“外包”“服务集团”“小机关,多实体”等运行模式发展。在此过程中,技工院校后勤管理纷纷借鉴高校经验,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和资源优势,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了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营造出了适应技工类院校发展的制度环境。
二、社会化是技工院校后勤改革的必由之路
1.后勤社会化是技工院校后勤改革的必由之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事实证明,技工院校紧跟其后进行后勤改革是正确的。后勤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高技能教育事业发展的科学后勤保障体系,其基本架构为:“市场服务、院校选择、政府调控、行业管理、部门监管。”创建科学的后勤运行体制是一个艰巨而繁杂的课题,要经历一个不断探索的历程,任重道远。
2.成熟的市场主体是后勤改革社会化的关键和前提
要施行“市场服务,学校选择”,前提是要有健全的市场主体,否则院校就不能灵活而又正确地做出选择。目前的不良现象是社会企业进入院校市场后追求经济效益至上,不顾社会效益,严重损害了技工院校后勤的声誉和社会化效果。有些企业重短期效益,轻资金投入、物资投入和经营策略,使得技工院校后勤不能实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还有些企业只讲合作热情,不讲诚信经营,缺乏契约精神,不能圆满履行合作协议,违规经营情况比比皆是。企业要成为服务院校的良性主体,离不开政府、社会、院校等的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打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经营环境,让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接手院校的后勤管理和运营,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三、技工院校后勤社会化存在的诸多问题
虽然技工院校早就开始着手后勤社会化改革,但目前后勤社会化还难以一步到位,全面实施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有“四难”。一是运营境况难。由于历史原因、思想观念、国家政策、市场环境以及院校自身实际等问题,成立法人实体的难度较大,虽然有的院校进行了尝试,要么以失败告终,要么勉强运营,但与预期效果相差甚远。二是剥离资产困难。众所周知,院校后勤是学校的重要环节,后勤改革需要剥离资产,教职工难以理解;剥离资产的标准较难确定,产权也较难界定;资产剥离后给资源共享带来不便。三是剥离人员难。改革需要将为学校发展贡献巨大的老龄后勤人员从学校强行剥离,容易引起社会稳定问题。四是真正实施难。后勤服务从学校剥离须以独立法人运作,后勤服务和学校成为平起平坐的平等法人,学校对后勤实体的掌控度会增大。当后勤实体因经营管理不善,严重影响后勤运营或导致运营停滞时,不利于学校的稳定。
四、积极探索和实践,选择合适的技工院校后勤管理运行模式
我国技工院校后勤服务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主要有行政管理模式、社会承办模式、甲乙方管理模式、法人实体模式四种模式。甲乙方管理模式又分为“小机关,大实体”模式和“小机关,多实体”模式。
1.技工院校如何选择最优的后勤运行模式
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尺,即是否有利于提升后勤服务档次和运营水平,是否有利于为学校减轻负担,是否有利于学校维持稳定和增进发展。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为原则。学校在选择最优的后勤运行模式时,要按照地理位置、市场环境以及基础设施、人员构成等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后勤服务模式。
2.学习借鉴世界先进经验和理念
要深入研究世界先进国家技工院校后勤社会化的背景、条件及环境等问题,探索分析我国技工院校实施后勤社会化的客观需求,切勿不顾实际、照搬照抄。要认真分析总结我们的成功做法,保持并发扬好传统、好经验、好理念。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全社会系统工程,离不开政府、学校、社会的共识,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3.大力推广技工院校后勤“小机关,多实体”的管理运行模式
实施社会化改革以来,有的院校采用了“小机关,多实体”的管理运行模式,组建了不同的经营实体,在经营运作上根据企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标准,实施了运行模式改革,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1)“小机关,多实体”模式的特点。“小机关,多实体” 模式是各技工院校因校制宜、因专业属性制宜,将好的理论、经验、做法依据自身实际,循序渐进地加以落实、推广的科学模式。它恰到好处地使改革后的后勤部门与技工类院校实现了有机结合。
(2)“小机关,多实体”模式的运营组织与基本职能。在运营模式上有“小机关”和“多实体”两种运营组织。“小机关”机构虽小业务却精,以服务“多实体”为主,在机构运营上利于管控。“多实体”按企业化经营模式建制,人员安排依企业需要自行聘用员工;“小机关”依技工院校行政事业编制对人员安排予以聘任。“小机关”人员在分配方式上纳入技工院校的行政管理和考核;“多实体”则采取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效益工资和奖励津贴一体化的结构工资制,根据“按岗定薪、岗动薪变、有岗有新、无岗无薪”的方针,体现个人所得与实体效益紧密结合的激励体制。各实体在运营体制上施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分级核算”的管理模式,或施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或纳入技工院校统一的经营管理和财务核算。“小机关”对“多实体”除进行运营管理,重点对财务进行监控,以防止资产流失,规避经营风险。“小机关,多实体”模式的基本职能概括为:“小机关”负责技工院校后勤管理的运作、协调、监控等工作;“多实体”要做好后勤保障与服务,要追求效益和利润的最大化。“小机关”与“多实体”是一种契约或合同关系,双方的职能定位不是简单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更不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双方之间只是一种分工协作关系。
(3)不断完善“小机关,多实体”的管理与运营体制。一是作为“小机关”的管理者,要代表学校管理好各实体,不使学校利益受损,要依契约合同操作,竭尽所能为经济实体排忧解难,强化其服务意识,提升其管理水平。二是“多实体”的经营者要努力提高责任意识、竞争意识等,努力提高运营水平。三是“小机关”和“多实体”均应提高管理水平。“小机关”与“多实体”签订契约合同笼统不实、空白点多、责权利不明,很难“较真”。“小机关”人员应切实掌握学校后勤服务的点点滴滴,努力做到“滴水不漏”。各实体经营者要谦虚好学,积极开拓,狠抓成本核算与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
关键词:技工院校 后勤管理运行模式 小机关多实体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发展显著,技工院校的后勤保障与时俱进,逐步确立了相应的管理运行体制。通过“小机关,多实体”的运营模式,因其科学性、灵活性、效率性被高度重视、应用和推广。
一、打破陈旧的后勤管理模式,着力后勤社会化改革
1985年,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首次提出高校后勤改革社会化。2000年1月,《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的出台,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标志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正式迈入新阶段。十多年来,高校后勤改革由最初的综合承包和通过体制与机制的转型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向机关与实体相结合阶段改进,再向“外包”“服务集团”“小机关,多实体”等运行模式发展。在此过程中,技工院校后勤管理纷纷借鉴高校经验,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和资源优势,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了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营造出了适应技工类院校发展的制度环境。
二、社会化是技工院校后勤改革的必由之路
1.后勤社会化是技工院校后勤改革的必由之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事实证明,技工院校紧跟其后进行后勤改革是正确的。后勤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高技能教育事业发展的科学后勤保障体系,其基本架构为:“市场服务、院校选择、政府调控、行业管理、部门监管。”创建科学的后勤运行体制是一个艰巨而繁杂的课题,要经历一个不断探索的历程,任重道远。
2.成熟的市场主体是后勤改革社会化的关键和前提
要施行“市场服务,学校选择”,前提是要有健全的市场主体,否则院校就不能灵活而又正确地做出选择。目前的不良现象是社会企业进入院校市场后追求经济效益至上,不顾社会效益,严重损害了技工院校后勤的声誉和社会化效果。有些企业重短期效益,轻资金投入、物资投入和经营策略,使得技工院校后勤不能实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还有些企业只讲合作热情,不讲诚信经营,缺乏契约精神,不能圆满履行合作协议,违规经营情况比比皆是。企业要成为服务院校的良性主体,离不开政府、社会、院校等的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打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经营环境,让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接手院校的后勤管理和运营,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三、技工院校后勤社会化存在的诸多问题
虽然技工院校早就开始着手后勤社会化改革,但目前后勤社会化还难以一步到位,全面实施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有“四难”。一是运营境况难。由于历史原因、思想观念、国家政策、市场环境以及院校自身实际等问题,成立法人实体的难度较大,虽然有的院校进行了尝试,要么以失败告终,要么勉强运营,但与预期效果相差甚远。二是剥离资产困难。众所周知,院校后勤是学校的重要环节,后勤改革需要剥离资产,教职工难以理解;剥离资产的标准较难确定,产权也较难界定;资产剥离后给资源共享带来不便。三是剥离人员难。改革需要将为学校发展贡献巨大的老龄后勤人员从学校强行剥离,容易引起社会稳定问题。四是真正实施难。后勤服务从学校剥离须以独立法人运作,后勤服务和学校成为平起平坐的平等法人,学校对后勤实体的掌控度会增大。当后勤实体因经营管理不善,严重影响后勤运营或导致运营停滞时,不利于学校的稳定。
四、积极探索和实践,选择合适的技工院校后勤管理运行模式
我国技工院校后勤服务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主要有行政管理模式、社会承办模式、甲乙方管理模式、法人实体模式四种模式。甲乙方管理模式又分为“小机关,大实体”模式和“小机关,多实体”模式。
1.技工院校如何选择最优的后勤运行模式
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尺,即是否有利于提升后勤服务档次和运营水平,是否有利于为学校减轻负担,是否有利于学校维持稳定和增进发展。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为原则。学校在选择最优的后勤运行模式时,要按照地理位置、市场环境以及基础设施、人员构成等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后勤服务模式。
2.学习借鉴世界先进经验和理念
要深入研究世界先进国家技工院校后勤社会化的背景、条件及环境等问题,探索分析我国技工院校实施后勤社会化的客观需求,切勿不顾实际、照搬照抄。要认真分析总结我们的成功做法,保持并发扬好传统、好经验、好理念。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全社会系统工程,离不开政府、学校、社会的共识,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3.大力推广技工院校后勤“小机关,多实体”的管理运行模式
实施社会化改革以来,有的院校采用了“小机关,多实体”的管理运行模式,组建了不同的经营实体,在经营运作上根据企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标准,实施了运行模式改革,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1)“小机关,多实体”模式的特点。“小机关,多实体” 模式是各技工院校因校制宜、因专业属性制宜,将好的理论、经验、做法依据自身实际,循序渐进地加以落实、推广的科学模式。它恰到好处地使改革后的后勤部门与技工类院校实现了有机结合。
(2)“小机关,多实体”模式的运营组织与基本职能。在运营模式上有“小机关”和“多实体”两种运营组织。“小机关”机构虽小业务却精,以服务“多实体”为主,在机构运营上利于管控。“多实体”按企业化经营模式建制,人员安排依企业需要自行聘用员工;“小机关”依技工院校行政事业编制对人员安排予以聘任。“小机关”人员在分配方式上纳入技工院校的行政管理和考核;“多实体”则采取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效益工资和奖励津贴一体化的结构工资制,根据“按岗定薪、岗动薪变、有岗有新、无岗无薪”的方针,体现个人所得与实体效益紧密结合的激励体制。各实体在运营体制上施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分级核算”的管理模式,或施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或纳入技工院校统一的经营管理和财务核算。“小机关”对“多实体”除进行运营管理,重点对财务进行监控,以防止资产流失,规避经营风险。“小机关,多实体”模式的基本职能概括为:“小机关”负责技工院校后勤管理的运作、协调、监控等工作;“多实体”要做好后勤保障与服务,要追求效益和利润的最大化。“小机关”与“多实体”是一种契约或合同关系,双方的职能定位不是简单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更不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双方之间只是一种分工协作关系。
(3)不断完善“小机关,多实体”的管理与运营体制。一是作为“小机关”的管理者,要代表学校管理好各实体,不使学校利益受损,要依契约合同操作,竭尽所能为经济实体排忧解难,强化其服务意识,提升其管理水平。二是“多实体”的经营者要努力提高责任意识、竞争意识等,努力提高运营水平。三是“小机关”和“多实体”均应提高管理水平。“小机关”与“多实体”签订契约合同笼统不实、空白点多、责权利不明,很难“较真”。“小机关”人员应切实掌握学校后勤服务的点点滴滴,努力做到“滴水不漏”。各实体经营者要谦虚好学,积极开拓,狠抓成本核算与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