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到深化。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学前教育是人们树立正确”三观”和养成道德品质的基础阶段。本文主要对学前教育中德育教育实践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同仁参考。
关键词:德育工作;学前教育;道德品质;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幼儿园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道德素养,从而使幼儿以高尚道德素质规范自身行为,对幼儿未来具有重要影响。对此,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还需积极渗透德育教育,结合幼儿园教育资源,构建德育教育路径,熏陶幼儿道德素养的同时,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发展。
一、结合环境渗透德育教育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还需结合实际情况为儿童构建学习环境,激发儿童课堂参与性,净化儿童心灵,使儿童在舒适的氛围下形成个性化品格,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合理对客观环境进行优化,设置幼儿园场地,有利于保持清洗的空气及环境整洁,让幼儿园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玩乐,在游戏过后,教师让学生将一些物品摆放原有的位置,让学生养成维持整洁环境的意识,潜移默化渗透德育教育。比如,在幼儿园栏杆上,教师张贴儿童感兴趣的动物图画,小兔子、小蝴蝶、小猫咪等,让儿童在幼儿园环境中感到舒适。教师也要适当净化儿童心理,保持儿童心理健康,在日常学习及生活中,教师需要与儿童交流,为儿童创设平等及自由的环境,促进幼儿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下成长。教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还需以正能量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儿童在学习环境中感受到爱与温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创设环境时,需要对儿童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进行综合思考,在教育过程中寓教于乐,鼓励学生动手布置环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具有环境适应力,在不同环境下保持稳定情绪。
二、生活中培养儿童习惯
学前儿童性格活泼、情感丰富,教师可自情感教育入手,每天为学生渗透一些德育教育内容。比如,在清晨时期,发现儿童在抢夺玩具,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对于谦让的学生教师予以表扬,表现不佳的学生教师则是进行引导。在洗手时,让儿童排队洗手,避免出现争抢水龙头的情况,并注意节约用水。在午餐时,让儿童将碗中食物吃掉,保持桌面整洁,让儿童具有珍惜食物及保持洁净的意识。教师与儿童需关注礼貌交往,在见面时儿童应当主动与教师沟通,教师对儿童予以鼓励,养成儿童文明礼貌的习惯。针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争抢问题,教师需争抢引导,比如,儿童在抢夺玩具過程中,教师询问是哪个儿童先玩的玩具,教师在询问另一个儿童为什么要抢夺玩具,教师告知抢夺的儿童这样的不对的,也要告诉被抢夺的儿童,玩具应当与小朋友一起玩,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完成对儿童的双向教育,让儿童认识到先来后到及团队合作的精神。幼儿园教师在德育教育中,需采取正面引导方式,鼓励及表扬行为习惯良好的儿童,善于发现儿童身上的闪光点。比如,对于主动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的儿童,教师适时鼓励及表扬,在生活中的小事中培养儿童自主行为习惯。
三、在游戏中渗透德育教育
幼儿园儿童喜爱玩闹,教师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在学前教育中设计游戏活动,遵循儿童天性发展的同时,体现儿童智力。在活动过程中,儿童遵循游戏守则,约束儿童不正确行为,让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为有效在游戏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需面向儿童传授道德知识,让儿童认识到浅显的道理。在具体活动中,教师准备多样化游戏模式,调动儿童参与兴趣,关注游戏活动,明确活动目标的同时,保证游戏过程有效性,便于实现德育教育目标。比如,教师在设计乘坐公交活动时,要求学生排队上车,养成遵守交通秩序的习惯。在活动结束后,针对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对儿童进行评价,予以表现良好儿童表扬,纠正表现不佳儿童错误,并自身为标杆,对学生进行引导。
四、以集体与个人的均衡德育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集体为单位的德育工作展开,与此同时结合幼儿个体的差异性展开德育工作。以集体为单位的班级德育具备较高的全面性,能够有效地展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以集体的自带约束力培养幼儿品性,助力其树立远大理想。
从个体的德育工作展开分析,集体是由不同的个体构成的,这些个体拥有自身的特点与个性,幼儿亦是如此,每位幼儿身上均有着闪光点与特点,作为教师,在德育工作中除了以集体为单位展开德育,还需重视幼儿个体可能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分析并解决。以实际为例,在引导幼儿了解德育中“遵纪守法、团结友爱”内容的过程中,教师以班级制度为准,逐渐培养幼儿养成遵守规矩、团结他人的品质,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与幼儿原本环境完全不同的“新规矩”并不是对所有幼儿都能立即生效,有的幼儿接受能力较差、自律性较差,便会违反一些规矩,对要求难以作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应责罚幼儿,应多次指正其行为,从个人角度帮助其达到要求,指正其行为;同时,通过集体德育,使其他幼儿给予其帮助,最终实现整个班集体均能符合要求。这一过程中,无法完成要求的幼儿通过集体培养自律性、接受能力,而其他幼儿亦可通过实际帮助他人,整个班集体处于团结友爱的氛围中。
五、家校合作完成德育教育
幼儿园儿童主要活动场所是家庭,家庭对儿童道德素质产生直接影响,对此,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意识到家校合作的教育意义,关注与家庭的交流合作,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培养儿童高尚的道德素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在特定的时间与家长交流,并举办亲子活动,促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意义,并以自身为榜样对儿童进行引导。在实际教育中,教师与家长沟通,在家庭中培养儿童乐于劳动的意识,注重自身干净卫生。幼儿园教师也要关注社会的引导作用,利用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在端午节时,教师带领儿童看望敬老院老人,让儿童与老人玩乐,让儿童形成尊敬长辈的意识,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对幼儿的德育工作是一项严肃的、长远的工作。作为德育工作者,在学前教育德育工作中,除了一视同仁以外,还需以身作则,以教师形象言传身教,引导幼儿培养正确的观念,拥有良好的品格,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一个知识、品格双方面完善的人。
参考文献
[1]王昭,石利.刍议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文学教育(下) , 2019,(006):160-161.
[2]昊昱如何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究[J].才智, 2018(24):129.
关键词:德育工作;学前教育;道德品质;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幼儿园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道德素养,从而使幼儿以高尚道德素质规范自身行为,对幼儿未来具有重要影响。对此,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还需积极渗透德育教育,结合幼儿园教育资源,构建德育教育路径,熏陶幼儿道德素养的同时,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发展。
一、结合环境渗透德育教育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还需结合实际情况为儿童构建学习环境,激发儿童课堂参与性,净化儿童心灵,使儿童在舒适的氛围下形成个性化品格,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合理对客观环境进行优化,设置幼儿园场地,有利于保持清洗的空气及环境整洁,让幼儿园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玩乐,在游戏过后,教师让学生将一些物品摆放原有的位置,让学生养成维持整洁环境的意识,潜移默化渗透德育教育。比如,在幼儿园栏杆上,教师张贴儿童感兴趣的动物图画,小兔子、小蝴蝶、小猫咪等,让儿童在幼儿园环境中感到舒适。教师也要适当净化儿童心理,保持儿童心理健康,在日常学习及生活中,教师需要与儿童交流,为儿童创设平等及自由的环境,促进幼儿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下成长。教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还需以正能量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儿童在学习环境中感受到爱与温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创设环境时,需要对儿童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进行综合思考,在教育过程中寓教于乐,鼓励学生动手布置环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具有环境适应力,在不同环境下保持稳定情绪。
二、生活中培养儿童习惯
学前儿童性格活泼、情感丰富,教师可自情感教育入手,每天为学生渗透一些德育教育内容。比如,在清晨时期,发现儿童在抢夺玩具,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对于谦让的学生教师予以表扬,表现不佳的学生教师则是进行引导。在洗手时,让儿童排队洗手,避免出现争抢水龙头的情况,并注意节约用水。在午餐时,让儿童将碗中食物吃掉,保持桌面整洁,让儿童具有珍惜食物及保持洁净的意识。教师与儿童需关注礼貌交往,在见面时儿童应当主动与教师沟通,教师对儿童予以鼓励,养成儿童文明礼貌的习惯。针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争抢问题,教师需争抢引导,比如,儿童在抢夺玩具過程中,教师询问是哪个儿童先玩的玩具,教师在询问另一个儿童为什么要抢夺玩具,教师告知抢夺的儿童这样的不对的,也要告诉被抢夺的儿童,玩具应当与小朋友一起玩,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完成对儿童的双向教育,让儿童认识到先来后到及团队合作的精神。幼儿园教师在德育教育中,需采取正面引导方式,鼓励及表扬行为习惯良好的儿童,善于发现儿童身上的闪光点。比如,对于主动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的儿童,教师适时鼓励及表扬,在生活中的小事中培养儿童自主行为习惯。
三、在游戏中渗透德育教育
幼儿园儿童喜爱玩闹,教师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在学前教育中设计游戏活动,遵循儿童天性发展的同时,体现儿童智力。在活动过程中,儿童遵循游戏守则,约束儿童不正确行为,让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为有效在游戏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需面向儿童传授道德知识,让儿童认识到浅显的道理。在具体活动中,教师准备多样化游戏模式,调动儿童参与兴趣,关注游戏活动,明确活动目标的同时,保证游戏过程有效性,便于实现德育教育目标。比如,教师在设计乘坐公交活动时,要求学生排队上车,养成遵守交通秩序的习惯。在活动结束后,针对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对儿童进行评价,予以表现良好儿童表扬,纠正表现不佳儿童错误,并自身为标杆,对学生进行引导。
四、以集体与个人的均衡德育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集体为单位的德育工作展开,与此同时结合幼儿个体的差异性展开德育工作。以集体为单位的班级德育具备较高的全面性,能够有效地展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以集体的自带约束力培养幼儿品性,助力其树立远大理想。
从个体的德育工作展开分析,集体是由不同的个体构成的,这些个体拥有自身的特点与个性,幼儿亦是如此,每位幼儿身上均有着闪光点与特点,作为教师,在德育工作中除了以集体为单位展开德育,还需重视幼儿个体可能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分析并解决。以实际为例,在引导幼儿了解德育中“遵纪守法、团结友爱”内容的过程中,教师以班级制度为准,逐渐培养幼儿养成遵守规矩、团结他人的品质,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与幼儿原本环境完全不同的“新规矩”并不是对所有幼儿都能立即生效,有的幼儿接受能力较差、自律性较差,便会违反一些规矩,对要求难以作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应责罚幼儿,应多次指正其行为,从个人角度帮助其达到要求,指正其行为;同时,通过集体德育,使其他幼儿给予其帮助,最终实现整个班集体均能符合要求。这一过程中,无法完成要求的幼儿通过集体培养自律性、接受能力,而其他幼儿亦可通过实际帮助他人,整个班集体处于团结友爱的氛围中。
五、家校合作完成德育教育
幼儿园儿童主要活动场所是家庭,家庭对儿童道德素质产生直接影响,对此,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意识到家校合作的教育意义,关注与家庭的交流合作,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培养儿童高尚的道德素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在特定的时间与家长交流,并举办亲子活动,促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意义,并以自身为榜样对儿童进行引导。在实际教育中,教师与家长沟通,在家庭中培养儿童乐于劳动的意识,注重自身干净卫生。幼儿园教师也要关注社会的引导作用,利用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在端午节时,教师带领儿童看望敬老院老人,让儿童与老人玩乐,让儿童形成尊敬长辈的意识,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对幼儿的德育工作是一项严肃的、长远的工作。作为德育工作者,在学前教育德育工作中,除了一视同仁以外,还需以身作则,以教师形象言传身教,引导幼儿培养正确的观念,拥有良好的品格,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一个知识、品格双方面完善的人。
参考文献
[1]王昭,石利.刍议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文学教育(下) , 2019,(006):160-161.
[2]昊昱如何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究[J].才智, 2018(2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