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舆情作为网络舆情重要的组成部分又具有其独有的特征,是以校园网络(甚至社会互联网)为载体,以高校学生和学校教职工为主体(多数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某一事件表达自己态度,情绪,意见的总和。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因此他们反应的网络舆情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该文浅析了高校舆情的特点和几点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校舆情;特点;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32-0030-01
与传统媒体相比较,自媒体的传播媒介是由传统媒介演变成互联网的新媒介,传播者不在只是权威的媒介组织,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其中大学生是主要的网民群体之一,他们经常活跃在微博,微信,QQ,论坛等领域,他们是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的积极参与者,所以高校的舆情不容忽视。
1 高校舆情特点
1) 舆情主体的特殊性:高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主要组成部分是在校大学生,几乎是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精力旺盛、思想活跃、容易冲动、个性鲜明等明显特点,但是又缺乏足够的社会阅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型,对事物的认识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对许多言论难以分辨是非,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大学生有着一致的文化程度,相似的生活环境,因此彼此间容易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对于一个敏感的话题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与共鸣,大家一呼百应,在网上评论转发编辑相关内容发表和交换自己的态度和意见,网络舆情爆发非常迅速且事态的发展方向难以预料。
2) 舆情内容的多样性:现如今网络事件内容多种多样,包含政治文化,娱乐明星,体育教育等等。就高校舆情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第一,社会上的突发的事件,如自然灾害、重大意外事故等;第二,国内外的焦点问题或事件,如国际争端、国家颁布相关政策等;第三,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尤其是关乎他们切身权益的问题或事件,如:学校宿舍食堂的问题、课程改革、创业就业等。
3) 舆情目的的单纯性: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参与舆情的目的单纯,并且大学生的文化层次较高,具有一定得法制观念,所以舆情目的没有主动恶意性。其目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和权利;二是彰显自己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4) 舆情行为的非理性:大学生在大是大非的事件上,多数时候能够相对理智地处理网上的信息,发表自己的言论,但是由于大学生容易冲动且容易受环境影响的特征,对一些事件具有偏执性和带有激烈的情绪。尤其大学生相对单纯和不成熟的特性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容易使学生失去理智和难以控制情绪,表现出非理性的言行,容易酿成负面的网络舆情。
2 高校舆情的对策
互联网的崛起与普及,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表达自己的态度意见,参与网络事件的互动讨论。网络舆情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一旦舆情走向恶性,就会造成学生恐慌,焦虑,影响学校的声誉,对高校的日常管理和发展造成巨大损失。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建设和谐校园。
1)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宣传国家的积极政策方针,塑造大学生的美好心灵,坚定他们社会主义理想,传播先进文化,提高素质教育,增强法制理念,弘扬校园精神,倡导社会正气。同时定期开展讲座和活动,就网络舆情真实案例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事件,理智处理网络信息,不跟风,不从众,不散播谣言。
2) 发挥“舆论领袖”的作用:舆论领袖在网络舆情事件中发挥着重要的的作用,加强与公信力较强的老师以及“明星”学生的沟通,他们往往有着强大的动员力和感染力。在网络舆情的建设中,要深入了解舆论领袖的心理状态,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通过他们的引领和示范,扩大他们的影响力,带动舆情向好的方向发展。同时高校应该培养自己的意见领袖,建立自己的官方媒体,如打造贴近学生生活官方微博、公众微信平台,主要作用就是增强与学校师生工作人员的良性互动,建立信任关系,以便在舆情事件中,发挥其“麦克风”的作用,发布真实信息,阻断谣言散播。
3) 畅通诉求渠道:加强班主任,辅导员与学生的联系,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建立完善的网上诉求渠道,学校师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学校领导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同时学校应该定期做校园网络调查,针对热点问题和事件搜集学生的建议,如果学生的合理建议与观点没有得到重视就容易造成群体性不满情绪,激化矛盾,形成负面网络舆情。
4) 优化高校舆情应急工作队伍:高校应当整合各部门的资
源,成立舆情管理工作队伍,以学校领导(这样的管理者应当通晓心理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在高校网络舆情处理中才会专业及时地部署战略)为首,以宣传部,网络中心,学工部,校园安保部門为重要组成部分,权责分明,密切合作,建立一支高效的网络舆情应急队伍。
参考文献:
[1] CNNIC.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8/t20170803_69444.htm
[2] 聂峰英.自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与机制研究[J].江苏高教,2016(1):36-38.
[3] 刘瑾.和谐校园建设与高校舆情引导[J],科技视界,2014(22):139-139.
[4] 王珍.高校网络舆情监测技术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24):24-25.
[5] 程凯.新媒体为高校舆情引导工作带来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采写编,2016(2).
关键词:高校舆情;特点;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32-0030-01
与传统媒体相比较,自媒体的传播媒介是由传统媒介演变成互联网的新媒介,传播者不在只是权威的媒介组织,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其中大学生是主要的网民群体之一,他们经常活跃在微博,微信,QQ,论坛等领域,他们是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的积极参与者,所以高校的舆情不容忽视。
1 高校舆情特点
1) 舆情主体的特殊性:高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主要组成部分是在校大学生,几乎是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精力旺盛、思想活跃、容易冲动、个性鲜明等明显特点,但是又缺乏足够的社会阅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型,对事物的认识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对许多言论难以分辨是非,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大学生有着一致的文化程度,相似的生活环境,因此彼此间容易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对于一个敏感的话题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与共鸣,大家一呼百应,在网上评论转发编辑相关内容发表和交换自己的态度和意见,网络舆情爆发非常迅速且事态的发展方向难以预料。
2) 舆情内容的多样性:现如今网络事件内容多种多样,包含政治文化,娱乐明星,体育教育等等。就高校舆情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第一,社会上的突发的事件,如自然灾害、重大意外事故等;第二,国内外的焦点问题或事件,如国际争端、国家颁布相关政策等;第三,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尤其是关乎他们切身权益的问题或事件,如:学校宿舍食堂的问题、课程改革、创业就业等。
3) 舆情目的的单纯性: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参与舆情的目的单纯,并且大学生的文化层次较高,具有一定得法制观念,所以舆情目的没有主动恶意性。其目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和权利;二是彰显自己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4) 舆情行为的非理性:大学生在大是大非的事件上,多数时候能够相对理智地处理网上的信息,发表自己的言论,但是由于大学生容易冲动且容易受环境影响的特征,对一些事件具有偏执性和带有激烈的情绪。尤其大学生相对单纯和不成熟的特性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容易使学生失去理智和难以控制情绪,表现出非理性的言行,容易酿成负面的网络舆情。
2 高校舆情的对策
互联网的崛起与普及,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表达自己的态度意见,参与网络事件的互动讨论。网络舆情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一旦舆情走向恶性,就会造成学生恐慌,焦虑,影响学校的声誉,对高校的日常管理和发展造成巨大损失。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建设和谐校园。
1)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宣传国家的积极政策方针,塑造大学生的美好心灵,坚定他们社会主义理想,传播先进文化,提高素质教育,增强法制理念,弘扬校园精神,倡导社会正气。同时定期开展讲座和活动,就网络舆情真实案例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事件,理智处理网络信息,不跟风,不从众,不散播谣言。
2) 发挥“舆论领袖”的作用:舆论领袖在网络舆情事件中发挥着重要的的作用,加强与公信力较强的老师以及“明星”学生的沟通,他们往往有着强大的动员力和感染力。在网络舆情的建设中,要深入了解舆论领袖的心理状态,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通过他们的引领和示范,扩大他们的影响力,带动舆情向好的方向发展。同时高校应该培养自己的意见领袖,建立自己的官方媒体,如打造贴近学生生活官方微博、公众微信平台,主要作用就是增强与学校师生工作人员的良性互动,建立信任关系,以便在舆情事件中,发挥其“麦克风”的作用,发布真实信息,阻断谣言散播。
3) 畅通诉求渠道:加强班主任,辅导员与学生的联系,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建立完善的网上诉求渠道,学校师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学校领导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同时学校应该定期做校园网络调查,针对热点问题和事件搜集学生的建议,如果学生的合理建议与观点没有得到重视就容易造成群体性不满情绪,激化矛盾,形成负面网络舆情。
4) 优化高校舆情应急工作队伍:高校应当整合各部门的资
源,成立舆情管理工作队伍,以学校领导(这样的管理者应当通晓心理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在高校网络舆情处理中才会专业及时地部署战略)为首,以宣传部,网络中心,学工部,校园安保部門为重要组成部分,权责分明,密切合作,建立一支高效的网络舆情应急队伍。
参考文献:
[1] CNNIC.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8/t20170803_69444.htm
[2] 聂峰英.自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与机制研究[J].江苏高教,2016(1):36-38.
[3] 刘瑾.和谐校园建设与高校舆情引导[J],科技视界,2014(22):139-139.
[4] 王珍.高校网络舆情监测技术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24):24-25.
[5] 程凯.新媒体为高校舆情引导工作带来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采写编,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