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恐怕大多数都有这样的感受。即刚入初中时,学生的数学成绩差异并不明显,但随着学习知识的深入,成绩两级分化开始逐渐加剧,后进生的比例大幅增加,到了八年级这种现象尤为明显。成绩的下降将直接影响着其后续的学习,使教师难以达到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那么,怎样预防两极分化呢?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以探讨。
一、转变观念,树立所有的学生都能教好的观念
我国的传统教育从来都是有形无形地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类,并施于不同等级的教育。而现代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每个人均有独特的天赋,都有培养价值,关键在于要按照他们早期所表现出来的特点进行教育。有材料表明,大多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某些指标不仅在学生总体中具有中等水平,有的还具有较高的水平,这为教师端正教学观,改革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依据。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困难是暂时的,必须承认,通过教育的改革,他们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面对学业不良学生,教育观念的核心是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使自己树立所有的学生都能教好的意识,充分相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在充分考虑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提出适度要求,用自己的信念去鼓舞学生获取进步,这是做好数学学业不良学生转化工作的前提。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学习分化的内在因素。兴趣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先决条件,如果对一件事情缺乏兴趣,那么他很难完成这件事情,当然更不可能为了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而心甘情愿的去为之付出、为之努力、为之克服重重困难。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没有较高的兴趣很难坚持下去。我曾经在多个班级做过学习兴趣的调查,发现近一半的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枯燥的课堂难以提起兴趣。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不少教师课堂模式呆板,只注重讲解、考试。二是相信数学无用论的观点。不少学生没有感受到数学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自然难以提起兴趣。课堂形式可以多样化,对几何的一些课程完全可以走出课堂。化难为易,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让其多动手动脑参与。尽量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使教学过程模拟化。如果把学数学变成享受数学,那枯燥的学习也会变得有趣。培养兴趣重要,兴趣的维持更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能持之以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注意兴趣的培养。
三、创新教育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搞好数学教学的重要因素。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改变教学手段。现在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将数学课也动起来改变以往的死板说教,让学生有新鲜感,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试题教法。多联系,不断进行正误对照,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的运算依据。此法实施过程分为“课前预习、板演练习、指导自学、学生评改、教师讲评”五个环节。“板演练习”应抽有代表性的学生上台板演。针对板演曝露出的问题,使学生从反面吸取教训,加深对概念、法则的理解和应用。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开路排难,为精讲提供可能。
在概念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概念感到抽象,难以理解,或理解不透,抓不住关键、重点。正因为如此,在上课前,要把新讲的主要内容简说给学生,指出重点、难点,让学生仔细阅读本课和相关知识点的内容,所以宜采取“讲解、阅读、议论、练习”教法。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比较、联想,可以将这些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成为自己的知识。
公理、定理教法以归纳发现式教法为主。此种教法,关键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认知材料,启发他们发现新知的机会。
应用题教学,以“读、议、究、讲、练”为主。因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不明显,故重在分析、理解题意,然后以列表、画示意图为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要让学生先阅读再议论,然后和老师一道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明确已知和未知,进而掌握列方程的方法、步骤。
四、教会学生学习
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的重要表现之一。这就需要老师多与学生沟通,多给其学法上的指导。我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叫两位学生看同一道例题,看完后让他们说说从例题的学习中得到哪些东西。成绩较差的学生只能就题论题,而成绩较好的学生能从例题中去总结一般的思路与步骤,领会到其中的数学方法。其学习效果出现差异也就不足为怪。老师批改过的试卷或作业,在后进生身上很难发挥作用,成绩好的学生会去弄清错误的原因所在,然后去纠正,进而把自己的经验得失给予总结。而成绩差的学生只顾更改错题的答案,而不注重去弄清楚为什么。所以造成同一题可能做过很多遍还会出现同样的错误。改进后进生的学习方法需要老师多给予指导,同时也可采取各种各样的策略。本人在教学时即采用分组的方法,把学生按成绩分组,每组选一名成绩较好且责任心强的学生任组长,让其每天把该组学习情况以书面形式向老师汇报,每节课留一定的时间及一些问题让小组展开讨论,互相帮助。通过一学期的试验,效果显著,差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受优等生的影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存在的问题也敢于提出,能虚心向他人请教。当然,要取得较好的效果需要老师多交给优生辅导的方法和技巧,对后进生多引导。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因为不喜欢某任课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因此,老师在教学以及生活中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也许你不经意一句话或你认为无所谓的一件事情就会深深打击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对你这门学科、你这个人产生厌恶。多与学生交流,多与他们参加活动,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老师总怕与学生接近而使组织教学困难,这其实是多虑。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障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总之,学生成绩的分化可能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要抑制分化,关键还在教师。教学既包括老师教也包括学生的学,教和学只有密切结合,才能发挥出它的最大功效。
一、转变观念,树立所有的学生都能教好的观念
我国的传统教育从来都是有形无形地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类,并施于不同等级的教育。而现代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每个人均有独特的天赋,都有培养价值,关键在于要按照他们早期所表现出来的特点进行教育。有材料表明,大多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某些指标不仅在学生总体中具有中等水平,有的还具有较高的水平,这为教师端正教学观,改革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依据。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困难是暂时的,必须承认,通过教育的改革,他们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面对学业不良学生,教育观念的核心是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使自己树立所有的学生都能教好的意识,充分相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在充分考虑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提出适度要求,用自己的信念去鼓舞学生获取进步,这是做好数学学业不良学生转化工作的前提。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学习分化的内在因素。兴趣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先决条件,如果对一件事情缺乏兴趣,那么他很难完成这件事情,当然更不可能为了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而心甘情愿的去为之付出、为之努力、为之克服重重困难。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没有较高的兴趣很难坚持下去。我曾经在多个班级做过学习兴趣的调查,发现近一半的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枯燥的课堂难以提起兴趣。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不少教师课堂模式呆板,只注重讲解、考试。二是相信数学无用论的观点。不少学生没有感受到数学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自然难以提起兴趣。课堂形式可以多样化,对几何的一些课程完全可以走出课堂。化难为易,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让其多动手动脑参与。尽量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使教学过程模拟化。如果把学数学变成享受数学,那枯燥的学习也会变得有趣。培养兴趣重要,兴趣的维持更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能持之以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注意兴趣的培养。
三、创新教育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搞好数学教学的重要因素。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改变教学手段。现在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将数学课也动起来改变以往的死板说教,让学生有新鲜感,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试题教法。多联系,不断进行正误对照,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的运算依据。此法实施过程分为“课前预习、板演练习、指导自学、学生评改、教师讲评”五个环节。“板演练习”应抽有代表性的学生上台板演。针对板演曝露出的问题,使学生从反面吸取教训,加深对概念、法则的理解和应用。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开路排难,为精讲提供可能。
在概念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概念感到抽象,难以理解,或理解不透,抓不住关键、重点。正因为如此,在上课前,要把新讲的主要内容简说给学生,指出重点、难点,让学生仔细阅读本课和相关知识点的内容,所以宜采取“讲解、阅读、议论、练习”教法。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比较、联想,可以将这些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成为自己的知识。
公理、定理教法以归纳发现式教法为主。此种教法,关键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认知材料,启发他们发现新知的机会。
应用题教学,以“读、议、究、讲、练”为主。因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不明显,故重在分析、理解题意,然后以列表、画示意图为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要让学生先阅读再议论,然后和老师一道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明确已知和未知,进而掌握列方程的方法、步骤。
四、教会学生学习
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的重要表现之一。这就需要老师多与学生沟通,多给其学法上的指导。我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叫两位学生看同一道例题,看完后让他们说说从例题的学习中得到哪些东西。成绩较差的学生只能就题论题,而成绩较好的学生能从例题中去总结一般的思路与步骤,领会到其中的数学方法。其学习效果出现差异也就不足为怪。老师批改过的试卷或作业,在后进生身上很难发挥作用,成绩好的学生会去弄清错误的原因所在,然后去纠正,进而把自己的经验得失给予总结。而成绩差的学生只顾更改错题的答案,而不注重去弄清楚为什么。所以造成同一题可能做过很多遍还会出现同样的错误。改进后进生的学习方法需要老师多给予指导,同时也可采取各种各样的策略。本人在教学时即采用分组的方法,把学生按成绩分组,每组选一名成绩较好且责任心强的学生任组长,让其每天把该组学习情况以书面形式向老师汇报,每节课留一定的时间及一些问题让小组展开讨论,互相帮助。通过一学期的试验,效果显著,差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受优等生的影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存在的问题也敢于提出,能虚心向他人请教。当然,要取得较好的效果需要老师多交给优生辅导的方法和技巧,对后进生多引导。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因为不喜欢某任课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因此,老师在教学以及生活中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也许你不经意一句话或你认为无所谓的一件事情就会深深打击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对你这门学科、你这个人产生厌恶。多与学生交流,多与他们参加活动,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老师总怕与学生接近而使组织教学困难,这其实是多虑。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障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总之,学生成绩的分化可能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要抑制分化,关键还在教师。教学既包括老师教也包括学生的学,教和学只有密切结合,才能发挥出它的最大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