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燕居》中的礼及其现代启示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仲尼燕居》是《礼记》第二十八篇,因开篇“仲尼燕居”四字,故名。《仲尼燕居》记述的是孔子闲居时,向弟子子张、子贡、子游讲解什么是礼及礼的重要意义的文章。通过与学生间的问答讨论,孔子阐述了礼的内容、本质和作用、行礼的意义、违背礼的弊端及礼与乐、《诗》、德、行政的关系,尤其格外强调礼的实践,故曰:“制度在礼,文为在礼,行之其在人乎!”
  关键词:礼记;仲尼燕居;礼;启示
  一、《仲尼燕居》对“礼”的论述
  孔子追慕三代,效法先王,崇尚西周,面对礼崩乐坏的时局,孔子在继承“周礼”的基础上希望通过对周礼进行革新和发展,作为他“正名”主张的思想来源,因此可以说“礼”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在《仲尼燕居》中,孔子列出了郊社、尝禘、馈奠、射乡、食飨五种礼仪,他通过分别对子贡、子游、子张提出的问题进行阐述,具体指出礼到底是怎样的。
  他首先因材施教般结合弟子们各自的表现,通过弟子们的实际行为对礼作出了解说。子张过分,子夏欠缺,子产却母亲般,只会喂养而不会教育孩子。这些都没适当的把握住礼,而其实“夫礼,所以制中也”,礼本就源自天地之序,所以能节制自己的行为以使之达到适中的。孔子又对子游、子张说到。“礼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所谓礼其实就是对事物的治理,君子有什么事务,必有相应的治理手段。礼是用来规范事物从而使事物趋善避恶。这也就是说,礼的一大特点是规范事物以去恶而全善。然后孔子再说到,“礼也者,理也。”礼并不是只注重外在的形式,更为重要的是在于行礼之中所蕴含的“理”。并且,行礼并不是单一的,它必须结合其他的东西:在《诗》、乐、德三者中,孔子特别强调礼和乐的结合,认为既不能只通晓礼而不通晓乐,也不能只通晓乐而不通晓礼,而应该礼乐并重。只懂得礼而不懂得乐就会单调,只懂得乐而不懂得礼则会有所偏颇。“礼者天地之序,乐者天地之和。”
  如前所述,礼即“事之治也”,礼是用来规范事物的。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实施礼的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维持事物的秩序,不使其发生错乱,以达到社会和国家的稳定。只要懂得礼并在社会上推行开来,人们的举动就都是适宜的,这便“如指诸掌”一样简单。反之,治国没有礼就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国家自然便不能得到安宁。所以孔子总结道:“君子力此二者(即礼乐),以南面而立,夫是以天下太平也。”以往圣明的帝王区分长幼贵贱、远近内外的界限,使其不能互相逾越,用的都是礼治。“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只要实行了礼,便能治理好民众、管理好国家;废弃了礼,民众便纷乱,国家便混乱。除了维持国家、社会的秩序,实行礼也可以规范个人的行为。前文已讲到“夫礼,所以制中也”。礼就是用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之适中的,一旦人的行为不适中,不符合礼的要求,那么原本好的行为也会变成坏的行为。“敬而不中礼,谓之野;恭而不中礼,谓之给;勇而不中礼,谓之逆。…给夺慈仁。”就如“敬”、“恭”、“勇”本是好的行为,但如果不合乎礼的规范的话,便成了粗野、虚浮和胡来。由此可见,实行礼也明显可以规范人的言行而使其适中。
  二、对我们现代的启示
  在分析了《仲尼燕居》中孔子对礼的论述后,笔者不禁更想到礼在现代的传承和意义。尽管礼的形式较之古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礼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并没有变,我们仍然可以从《礼记》中找到我们所应遵循的准则或规范。
  于个人的修养上,礼本身就是一门做人的学问,它通过对人们社会行为的约束及人们遵守礼仪的程度来确定人的道德水准,学礼、遵礼就是要提高自身修养,加强自我规范。“夫礼,所以制中也”,这句话体现在个人礼仪上就是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这种平衡既是自己对待他人或事物态度的客观平衡,也是人自身心理状态的平静平衡,实际上这就也是人自身的和谐状态。而要很好地把握住这个度就必须提高个人的修养,这种个人修养内化为思想道德,外化为行为方式,通过道德和行为的强化最终达到对“度”的自由把握,实现人自身的和谐。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礼除了要求我们要仁爱的对待他人,“射、乡之礼,所以仁乡党也;食、飨之礼,所以仁宾客也。”也要注重“礼尚往来”,人与人在礼节上不仅要经常相互来往,在对方友好的礼待了自己后,自己也应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敬对方。尊重他人的习惯,理解对方的想法,这也可以达到消除隔阂,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礼同样也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郊、社之义,所以仁鬼神也”。郊天祭地之礼以仁鬼神,其表达的就是一种敬天的思想,中华传统在天人关系上坚持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人对天怀着崇高的敬意。这种对天地神鬼的祭祀,实际上就是在理顺着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不同于某些将自然看做人的对立面、然后把自然等同于“物质条件”而对其进行肆意掠取的哲学态度;古代的礼将人看做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共生于天地间,人不会贸然与自然对立对抗,这样才真正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敬天之礼所体现出的不是一种朴素的迷信,而是深深的仁爱。
  参考文献:
  [1][清]孙希旦撰.十三经清人注疏:礼记集解[M].中华书局,2007.
  [2]钱穆.论语新解[M].三联书店出版社,2011.
  [3][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中华书局,2011.
  (作者简介:唐 淼(1988.12-),男,四川眉山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哲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条件不断的提高,但是相应的文化基础却逐步的下降,人民群众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主体,是国家的主人。对于群众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的发挥好群众的文化基础不仅能够提升国民的文化素质,还能不断的提高和建设我国和谐社会的步伐。文章根据东莞市的文化发展情况,从东莞的文化发展内容以及新时期发展群众文化的现实意义两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阐述,从
期刊
孔子曰:食色,性也。人作为生存个体存在于社会之中有基本的欲望和需求,但是当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人的“本我”就很可能放纵“自我”,从“现实的原则”去追求“快乐的原则”。在毕飞宇的长篇小说《平原》中,小说将视点落脚于70年代中国的一个普通村庄王家庄,一幅幅乡间生活的质朴画面看似和谐而美满,但是穿插在其中的物质欲望、权利欲望和情感欲望导致的人性的扭曲和异化,却让人触目惊心,遍体生寒。“
期刊
摘要:角度的选择在小说写作中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寻找到最佳的角度,能使作品构思新颖独创,充分展示出题材所蕴含的意义,揭示出深刻而新颖的主题,让人难忘,而多角度展示则能使作品呈现出纷纭复杂变幻万端的生活原态,给读者以多方面的刺激与艺术享受。  关键词:小说写作;角度  角度的选择是小说写作中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本文简要谈谈以下两点:  一、寻找最佳角度  小说写作中,角度选择得好,寻找到最佳的角度
期刊
摘要:张爱玲笔下的“父亲”形象与众不同,其和被世人奉为经典的“母亲”形象一样的引人深思。文章以分析张爱玲作品中的父亲形象为切入点,主要探讨这类形象的特征、双重含义的形成和文学价值。  关键词:张爱玲;父爱形象;文学价值  一、张爱玲小说中父亲的形象特点  张爱玲的中短篇小说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个家庭要么根本不出现“父亲”这一形象,要么“父亲”形象一出现便是情感世界极其空虚,精神世界极度乏味的样
期刊
摘要:《局外人》奠定了加缪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加缪通过局外人莫尔索的故事,探讨了人为何活着及怎样活的问题。文章将通过对莫尔索存在、情感的真实,以及世界荒诞性真实的讨论,来分析莫尔索的真实与荒诞世界之间的冲突。  关键词:莫尔索;存在;情感;荒诞;真实  《局外人》讲述了普通小职员莫尔索从平凡生活,到因杀人而被判死刑的经过。故事平淡叙述了莫尔索存在的真实,这种真实包含着他的真实情感,同时也凸显出他与世
期刊
摘要:作者通过此文把笔法、墨法、章法总结为书法中的“三法”。这“三法” 不管是书法大家还是书法初学者,无论是在书法创作还是在书法练习中都离不开它。文章通过对“三法”的概念分别进行解释,并结合优秀书法作品或名家的书写经验、理论,来探讨在书法练习中是如何运用“三法”的。  关键词:书法练习;笔法;墨法;章法  一、“三法”的概念  什么是书法中的“三法”?在这里所谓的“三法”是指—笔法、墨法和章法,既
期刊
摘要:冯尼格特是美国当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黑色小说作家之一,《猫的摇篮》(1963)是他的成名之作,其代表作《五号屠场》(1969)更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坛的地位,在冯尼格特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共创作出了14部小说,2本短篇小说集和3卷非小说作品。冯尼格特对人类的命运和前途有着浓厚的忧患意识。他采用科幻小说形式来打破时间和空间对思维的约束,用黑色幽默的手法将荒诞与现实结合,不遗余力地批判和揭露现实
期刊
摘要:小说的命名方式的转变是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一个全新的视角,80年代中期的寻根文学思潮带来了文学观念颠覆的变更,这些转变在其作品的命名中得到充分展现,特别是以“自然”命名的寻根小说,在取材、象征等多方面与十七年文学呈现出巨大差异,这种差异性恰恰折射出文学从政治的困顿走向文化的自觉所经历的历史变迁,文章将从取材民间化、拒绝政治隐喻和呈现现代性焦虑这三个方面对寻根文学命名的特征作一阐释和总结,理清从十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公示语的研究,国家及地方政府花费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去规范公示语的翻译,其中包括对旅游景点及公共场所公示语的调查报告研究,纠正错误的公示语翻译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同时一些学者运用语言学及翻译理论去研究公示语。我国对公示语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公示语的翻译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理论研究缺乏新意。  关键词:公示语; 翻译; 综述  公示语是一种公
期刊
摘要:泰戈尔是印度著名抒情诗人,他的诗歌凭借着独特的抒情方式获得了印度以至全世界人民的喜爱。抒情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抒情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是泰戈尔诗歌的抒情特征  关键词:抒情;现实生活;时代精神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世界著名诗人,在泰戈尔六十多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诗歌成就最为丰富。他一生创作了近两千首诗歌,英文诗集《吉檀迦利》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的诗在印度可谓家喻户晓,他的诗歌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