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育是爱的事业,学校是爱的摇篮,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过程中认知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情感的调动和发展,没有情感投入的教育是苍白的。做教师就要做关爱学生的老师,不懂得关爱学生的人,不配入教育的圣殿。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关爱学生呢?本文就来简单的谈谈。
关键词 教育;爱的事业;学生人格
一、尊重学生人格
尊重学生是爱学生的根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人的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是敏感的、脆弱的,孩子的自尊更需要保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意尊重、爱护和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事事、处处尊重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伤害学生的自尊。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呼声、给予他们适度的宽容与谅解、体谅理解他们的难处与苦衷、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不说任何伤害他们自尊的话语等等这些都是尊重学生的表现。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所以教师决不能偏爱,更不能歧视。尊重学生犯错误的权力,学生做错了事,总是有原因的;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不暴跳如雷,火冒三丈,而是有理智地采取耐心说服的方法,注意控制消极情绪和冲动行为。”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过:“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因为学生的心灵是极为敏感的。如果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美好的前途。
二、欣赏所有学生
渴望被赏识是人类最本质的需求,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赏识尤为重要。教师欣赏表现好、成绩好的同学,但一个班级难免会有成绩差、纪律观念淡薄的学生。作为老师,就更应该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给予他们父母般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任何时候都不放弃他们。对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点和长处非常珍惜,紧紧抓住,给予最多的表扬和鼓励,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努力使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尽量让他们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一种荣誉。对他们行为上的反复,给以最充分的细心和耐心,从心灵深处去打动他们。
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学会倾听他们的声音
加强与学生沟通,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的思想,坦诚的交换意见,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老师是在关心着自己。现在的学生个性和主体意识越来越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成长烦恼会伴着而来;另外由于竞争的加剧、沉重的学习负担,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亟需老师来帮助解决;再如,由于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如何让学生汲取营养,而避免不良思想的侵蚀等。解决这些问题,都必须知道学生真正的看法和认识。多与学生交流,就是要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相互信任,与学生平等相处,“蹲下来与学生谈话”,与他们朋友般的交换彼此的看法和意见,从而相机诱导,促其奋进,促其成才。
多倾听学生的心声,是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给学生以自我表现的机会。平时老师通常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个不停,即使师生个别交流时也总是说的多,听得少,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如何去做,很少听听学生是如何想又是如何做的。俗话说:“人只有一张嘴,却有两只耳朵”,这告诉我们可以适当少说点,用耳朵多听点。如果我们老师都能静下心来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会觉得你很信任和尊重他们,也容易接受你的观点,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要理解宽容学生
宽容是人的情感之一,有一种巨大的人格魅力。它蕴藏着一种殷切的期望和潜在的教育功能。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更何况是天真的学生。当学生犯错误时,作为教师,就应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给他们解释的机会,耐心教育,要小心翼翼地去启发和引导,而不要揪住不放。这样,学生即便做错了事,挨了批,感受到的也仍然是老师深切的爱和关怀,感受到被关爱的温暖,从而消除抵触心理,以愉悦地心情接受老师的教育。
五、不仅从学习上关爱学生,还要从生活中关爱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关爱学生。而且在课后也要关爱学生
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中心。成绩的好坏,紧紧的牵连着他们的喜怒哀乐,牵连着他们脆弱的自尊。老师尤其要对学习上落后的学生予以关心,尽量不在公开的场合,点名批评成绩差的学生;对于每次考试在后面的学生,单独予以辅导,认真的帮他们分析原因;及时的表扬后进生在某方面的点滴进步,给予他们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学生在外求学,远离亲人,生活中肯定有很多不便,老师如果能尽可能地给他们以方便,学生会很感激。尤其是当他们生病的时候,最渴望亲人的温暖。而父母又不可能很快的来到他们的身边。老师的关心,对他们来说,犹如亲人般的温暖。学生在老师的关心之下,疾病好转。他会对老师感恩戴德,老师的教育,他就能够毫无心理阻碍的接收,从而达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课后要关心他们的交往。这个交往,一方面指异性间的有悖于友谊原则的交往,一方面是指同性间的交往。一旦发现不良交往,要及时正确地引导,不要让学生过早地品尝青涩的苹果。
总之,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公正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应以宽广的胸怀,热爱每个学生;用孩子眼中的爱、孩子需要的爱、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去爱学生,关爱学生的言行。
关键词 教育;爱的事业;学生人格
一、尊重学生人格
尊重学生是爱学生的根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人的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是敏感的、脆弱的,孩子的自尊更需要保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意尊重、爱护和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事事、处处尊重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伤害学生的自尊。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呼声、给予他们适度的宽容与谅解、体谅理解他们的难处与苦衷、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不说任何伤害他们自尊的话语等等这些都是尊重学生的表现。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所以教师决不能偏爱,更不能歧视。尊重学生犯错误的权力,学生做错了事,总是有原因的;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不暴跳如雷,火冒三丈,而是有理智地采取耐心说服的方法,注意控制消极情绪和冲动行为。”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过:“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因为学生的心灵是极为敏感的。如果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美好的前途。
二、欣赏所有学生
渴望被赏识是人类最本质的需求,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赏识尤为重要。教师欣赏表现好、成绩好的同学,但一个班级难免会有成绩差、纪律观念淡薄的学生。作为老师,就更应该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给予他们父母般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任何时候都不放弃他们。对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点和长处非常珍惜,紧紧抓住,给予最多的表扬和鼓励,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努力使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尽量让他们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一种荣誉。对他们行为上的反复,给以最充分的细心和耐心,从心灵深处去打动他们。
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学会倾听他们的声音
加强与学生沟通,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的思想,坦诚的交换意见,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老师是在关心着自己。现在的学生个性和主体意识越来越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成长烦恼会伴着而来;另外由于竞争的加剧、沉重的学习负担,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亟需老师来帮助解决;再如,由于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如何让学生汲取营养,而避免不良思想的侵蚀等。解决这些问题,都必须知道学生真正的看法和认识。多与学生交流,就是要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相互信任,与学生平等相处,“蹲下来与学生谈话”,与他们朋友般的交换彼此的看法和意见,从而相机诱导,促其奋进,促其成才。
多倾听学生的心声,是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给学生以自我表现的机会。平时老师通常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个不停,即使师生个别交流时也总是说的多,听得少,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如何去做,很少听听学生是如何想又是如何做的。俗话说:“人只有一张嘴,却有两只耳朵”,这告诉我们可以适当少说点,用耳朵多听点。如果我们老师都能静下心来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会觉得你很信任和尊重他们,也容易接受你的观点,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要理解宽容学生
宽容是人的情感之一,有一种巨大的人格魅力。它蕴藏着一种殷切的期望和潜在的教育功能。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更何况是天真的学生。当学生犯错误时,作为教师,就应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给他们解释的机会,耐心教育,要小心翼翼地去启发和引导,而不要揪住不放。这样,学生即便做错了事,挨了批,感受到的也仍然是老师深切的爱和关怀,感受到被关爱的温暖,从而消除抵触心理,以愉悦地心情接受老师的教育。
五、不仅从学习上关爱学生,还要从生活中关爱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关爱学生。而且在课后也要关爱学生
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中心。成绩的好坏,紧紧的牵连着他们的喜怒哀乐,牵连着他们脆弱的自尊。老师尤其要对学习上落后的学生予以关心,尽量不在公开的场合,点名批评成绩差的学生;对于每次考试在后面的学生,单独予以辅导,认真的帮他们分析原因;及时的表扬后进生在某方面的点滴进步,给予他们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学生在外求学,远离亲人,生活中肯定有很多不便,老师如果能尽可能地给他们以方便,学生会很感激。尤其是当他们生病的时候,最渴望亲人的温暖。而父母又不可能很快的来到他们的身边。老师的关心,对他们来说,犹如亲人般的温暖。学生在老师的关心之下,疾病好转。他会对老师感恩戴德,老师的教育,他就能够毫无心理阻碍的接收,从而达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课后要关心他们的交往。这个交往,一方面指异性间的有悖于友谊原则的交往,一方面是指同性间的交往。一旦发现不良交往,要及时正确地引导,不要让学生过早地品尝青涩的苹果。
总之,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公正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应以宽广的胸怀,热爱每个学生;用孩子眼中的爱、孩子需要的爱、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去爱学生,关爱学生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