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咖啡在世界很多国家早已成为一种生活的必需,一种生理上的享受,一种精神上的愉悦,近年来随着咖啡在我国的逐渐流行,咖啡象征了一种时尚,也更多地成为一种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情趣的重要元素了。这种位居世界三大饮料之列的,中间充满着神秘色彩的饮料,不再是当年的奢华享受,更不再是某种“腐朽生活”的象征,它变得普通、寻常起来,平平静静地置身于我们繁复的生活,默默地奉献着自己,隐藏了它的荣耀和辉煌,像我们生活中许许多多熟视无睹的东西一样,人们在歆享它的醇厚、浓烈、馥郁的同时,已无暇顾及它的身世、历史了。
【关键词】艺术 绘画 咖啡馆
【中图分类号】J1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6-0098-02
语言学家塞穆尔?约翰逊在他的词典里这样定义咖啡馆:“一个消遣娱乐的场合,不仅卖咖啡,也为顾客备有报纸,以供阅读。”约翰逊认为,咖啡馆不只是出售咖啡的场所,还是一种思想,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交模式,一种哲学理念。咖啡馆这样一种简单的商品又是怎样改写了都市生活的种种体验?艺术家们又是怎样通过绘画表现出这种体验和感受?咖啡馆和咖啡必然密不可分,咖啡在其中掌握着主导权,让咖啡馆获得了流动的内涵。相对于酒吧而言,这种欢宴与语言交流的融合使咖啡馆成为城市生活行为中一个独特的场所。
据资料悉,1645年的威尼斯,诞生了欧洲第一家公开的街头咖啡馆。巴黎和维也纳也紧随其后,轻松浪漫的法兰西情调和维也纳式的文人气质各具一格,成为以后欧洲咖啡馆两大潮流的先导。
咖啡馆的最突出处,是使原来上层社会封闭的沙龙生活走上了街头,在许多城市,它曾是最早的市民可以自由聚会的公共社交场所。人们在这里读报、辩论、玩牌、打桌球……著名的“咖啡馆作家”宣称自己的终身职业首先是咖啡馆常客,其次才是作家和艺术家,去咖啡馆并不是为了喝咖啡,而是他們的一种存在的方式。从个性解放的自由旗帜卢梭、伏尔泰到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都有自己固定聚会的咖啡馆。如现实派小说的奠基人狄更斯、以批判风格著称的作家巴尔扎克和左拉、毕加索、直至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一连串辉煌的名字,则把欧洲近代数百年的文化发展史大写在不同咖啡馆的常客簿上。
文化、艺术名人似乎和咖啡的渊源最为深厚,历史上有许多文化、艺术名人都是咖啡的忠实拥趸。
宫建华的《咖啡馆扫描》是一本画册,这本画册一到我的手里,就深深的吸引了我,画册里面只有六幅主要的画面,每一幅画述说着咖啡馆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季节、表达咖啡馆里的人们不同的心情,每一幅画都有它自己的寓意。
法国著名画家塞尚的作品《黑色的大理石钟》,这是一幅静物里画咖啡杯的作品,说明法国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杯具,咖啡杯具的选择也是一门学问。选购咖啡杯具的时候,要根据个人饮用咖啡的口味、品种,以及个人的审美观念和情趣来进行。
伏尔泰和“慢性毒药”,法国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伏尔泰(1694~1778)也是一位视咖啡如命的人。由于对咖啡过于依赖,他把咖啡称做“慢性毒药”,尽管如此,他却几次三番地也没有把咖啡的瘾头戒掉,据说他每天要喝上四十杯的咖啡才过瘾。
伏尔泰一直是巴黎第一家咖啡馆普各伯咖啡馆(Procope Cafe)最忠实的顾客。
巴赫与《咖啡大合唱》,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约?塞?巴赫(1685~1750),对喝咖啡几乎是着了迷。他不仅自己喝,还逢人就替咖啡做宣传,执意要规劝那些不喝咖啡的人进入此道。不过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还编写了一部独幕音乐喜剧——《咖啡大合唱》,说的是一个年迈父亲规劝自己女儿戒除咖啡的故事,这让研究他生平和作品的后人摸不着头脑。
贝多芬和咖啡豆,伟大的音乐贝多芬(1770~1827)生前也是一个视咖啡如命的人,他不仅爱喝咖啡,而且对咖啡的品质、口味极其讲究。据说他每天早上起来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精选出来的六十粒咖啡豆放入咖啡豆研磨机中,亲手研磨,直到咖啡的粉末细密无比,才满意地冲泡一杯香浓的咖啡犒赏自己。
巴尔扎克的五万杯咖啡,法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家应该首推巴尔扎克(1799~1850),这位一生著述丰厚的大文豪,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咖啡瘾君子。
巴尔扎克在谈到他喝咖啡的体会时很生动地描绘出咖啡进入人体的全部过程和人的感受:
“咖啡泻到人的胃里,把全身都动员起来。人的思想列成纵队开路,有如三军的先锋。回忆扛着旗帜,跑步前进,率领队伍投入战斗。轻骑兵跃马上阵。逻辑犹如炮兵,带着辎重车辆和炮弹,隆隆而过。高明的见解好似狙击手,参加作战。各色人物,袍笏登场。纸张上墨迹斑斑,这场战役始终倾泻着黑色的液体,有如一个真正的战场,笼罩在黑色的硝烟之中。”
不愧是大文豪,把咖啡和人类的心智与思维的结合描绘得那样地淋漓尽致、生动形象。
毕加索和“四猫”,“四猫”是西班牙巴塞罗那一家咖啡馆的名字,这家咖啡馆尽管拥有这么一个别出心裁、与众不同的名字,但却一直默默无闻,直到绘画、雕塑大师毕加索(1881~1973)出现之后,它才闻名于世。
毕加索没有成名的时候,是“四猫”咖啡馆的常客,闲暇无事,他就会来这里坐坐,喝着咖啡,随手在纸上涂鸦,然后把这些怪里怪气的画贴到咖啡馆的墙上。毕加索还热情地应咖啡馆的主人之邀,为这家小店设计广告和菜单,倘若这里的主人能够预见到有一天毕加索的作品是以天文数字的价钱来计算的话,相信当时他就会乐昏过去了。
毕加索一生喜爱喝咖啡,他曾说过,是咖啡的刺激给他带来了艺术创作的灵感。
在今天,几乎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你都可以轻易地获取一杯香浓诱人的咖啡。在尽情地欣赏,细腻地品尝它的同时,你会忽然发现,这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老饮料,早已不再是单纯满足人类生理和生活需求的一种物质载体了,它凝聚着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饮用咖啡也早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消费行为,它更多的是包含了一种社会理念,一种生活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宫建华.咖啡馆扫描宫建华手记[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9
2 〔英〕马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王士文.咖啡精神——咖啡与咖啡馆的文化记忆[M].长沙:岳麓书社,2007
【关键词】艺术 绘画 咖啡馆
【中图分类号】J1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6-0098-02
语言学家塞穆尔?约翰逊在他的词典里这样定义咖啡馆:“一个消遣娱乐的场合,不仅卖咖啡,也为顾客备有报纸,以供阅读。”约翰逊认为,咖啡馆不只是出售咖啡的场所,还是一种思想,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交模式,一种哲学理念。咖啡馆这样一种简单的商品又是怎样改写了都市生活的种种体验?艺术家们又是怎样通过绘画表现出这种体验和感受?咖啡馆和咖啡必然密不可分,咖啡在其中掌握着主导权,让咖啡馆获得了流动的内涵。相对于酒吧而言,这种欢宴与语言交流的融合使咖啡馆成为城市生活行为中一个独特的场所。
据资料悉,1645年的威尼斯,诞生了欧洲第一家公开的街头咖啡馆。巴黎和维也纳也紧随其后,轻松浪漫的法兰西情调和维也纳式的文人气质各具一格,成为以后欧洲咖啡馆两大潮流的先导。
咖啡馆的最突出处,是使原来上层社会封闭的沙龙生活走上了街头,在许多城市,它曾是最早的市民可以自由聚会的公共社交场所。人们在这里读报、辩论、玩牌、打桌球……著名的“咖啡馆作家”宣称自己的终身职业首先是咖啡馆常客,其次才是作家和艺术家,去咖啡馆并不是为了喝咖啡,而是他們的一种存在的方式。从个性解放的自由旗帜卢梭、伏尔泰到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都有自己固定聚会的咖啡馆。如现实派小说的奠基人狄更斯、以批判风格著称的作家巴尔扎克和左拉、毕加索、直至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一连串辉煌的名字,则把欧洲近代数百年的文化发展史大写在不同咖啡馆的常客簿上。
文化、艺术名人似乎和咖啡的渊源最为深厚,历史上有许多文化、艺术名人都是咖啡的忠实拥趸。
宫建华的《咖啡馆扫描》是一本画册,这本画册一到我的手里,就深深的吸引了我,画册里面只有六幅主要的画面,每一幅画述说着咖啡馆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季节、表达咖啡馆里的人们不同的心情,每一幅画都有它自己的寓意。
法国著名画家塞尚的作品《黑色的大理石钟》,这是一幅静物里画咖啡杯的作品,说明法国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杯具,咖啡杯具的选择也是一门学问。选购咖啡杯具的时候,要根据个人饮用咖啡的口味、品种,以及个人的审美观念和情趣来进行。
伏尔泰和“慢性毒药”,法国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伏尔泰(1694~1778)也是一位视咖啡如命的人。由于对咖啡过于依赖,他把咖啡称做“慢性毒药”,尽管如此,他却几次三番地也没有把咖啡的瘾头戒掉,据说他每天要喝上四十杯的咖啡才过瘾。
伏尔泰一直是巴黎第一家咖啡馆普各伯咖啡馆(Procope Cafe)最忠实的顾客。
巴赫与《咖啡大合唱》,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约?塞?巴赫(1685~1750),对喝咖啡几乎是着了迷。他不仅自己喝,还逢人就替咖啡做宣传,执意要规劝那些不喝咖啡的人进入此道。不过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还编写了一部独幕音乐喜剧——《咖啡大合唱》,说的是一个年迈父亲规劝自己女儿戒除咖啡的故事,这让研究他生平和作品的后人摸不着头脑。
贝多芬和咖啡豆,伟大的音乐贝多芬(1770~1827)生前也是一个视咖啡如命的人,他不仅爱喝咖啡,而且对咖啡的品质、口味极其讲究。据说他每天早上起来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精选出来的六十粒咖啡豆放入咖啡豆研磨机中,亲手研磨,直到咖啡的粉末细密无比,才满意地冲泡一杯香浓的咖啡犒赏自己。
巴尔扎克的五万杯咖啡,法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家应该首推巴尔扎克(1799~1850),这位一生著述丰厚的大文豪,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咖啡瘾君子。
巴尔扎克在谈到他喝咖啡的体会时很生动地描绘出咖啡进入人体的全部过程和人的感受:
“咖啡泻到人的胃里,把全身都动员起来。人的思想列成纵队开路,有如三军的先锋。回忆扛着旗帜,跑步前进,率领队伍投入战斗。轻骑兵跃马上阵。逻辑犹如炮兵,带着辎重车辆和炮弹,隆隆而过。高明的见解好似狙击手,参加作战。各色人物,袍笏登场。纸张上墨迹斑斑,这场战役始终倾泻着黑色的液体,有如一个真正的战场,笼罩在黑色的硝烟之中。”
不愧是大文豪,把咖啡和人类的心智与思维的结合描绘得那样地淋漓尽致、生动形象。
毕加索和“四猫”,“四猫”是西班牙巴塞罗那一家咖啡馆的名字,这家咖啡馆尽管拥有这么一个别出心裁、与众不同的名字,但却一直默默无闻,直到绘画、雕塑大师毕加索(1881~1973)出现之后,它才闻名于世。
毕加索没有成名的时候,是“四猫”咖啡馆的常客,闲暇无事,他就会来这里坐坐,喝着咖啡,随手在纸上涂鸦,然后把这些怪里怪气的画贴到咖啡馆的墙上。毕加索还热情地应咖啡馆的主人之邀,为这家小店设计广告和菜单,倘若这里的主人能够预见到有一天毕加索的作品是以天文数字的价钱来计算的话,相信当时他就会乐昏过去了。
毕加索一生喜爱喝咖啡,他曾说过,是咖啡的刺激给他带来了艺术创作的灵感。
在今天,几乎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你都可以轻易地获取一杯香浓诱人的咖啡。在尽情地欣赏,细腻地品尝它的同时,你会忽然发现,这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老饮料,早已不再是单纯满足人类生理和生活需求的一种物质载体了,它凝聚着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饮用咖啡也早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消费行为,它更多的是包含了一种社会理念,一种生活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宫建华.咖啡馆扫描宫建华手记[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9
2 〔英〕马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王士文.咖啡精神——咖啡与咖啡馆的文化记忆[M].长沙:岳麓书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