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使企业面临风险的威胁。因此,企业经营成果的好坏,关键在于对预算目标的控制和经营过程中风险的防范。企业管理层只有正确认识风险,并采取措施及时进行防范和化解,才能有效避免各种损失,达到预期的经营目标。本文在此从施工的角度对如何加强新时期施工企业经营风险控制做了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企业;经营风险;构成
中图分类号:F4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4-0076-01
一、 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的构成
1、施工企业设立及管理结构不规范导致的法律风险
注册资本不实和公司设立后抽逃注册资金,是公司设立时出现最多的问题,根据《公司法》,出资人由此将承担民事、行政,甚至是刑事的责任。在产权不清晰、家族化管理、资合与人合不分等诸多风险下发生的公司管理结构不规范的法律后果,更是不可言喻。
2、拖欠巨额工程款带来的财务风险
近年来,严重困扰施工企业的拖欠工程款问题,日趋严重,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建筑市场供求的失衡,僧多粥少,竞争激烈,一些建设單位故意拖延工程结算;二是正确使用建筑市场法制不力, “拖欠有理”的风气盛行,解决拖欠工程款启用法制手段较难,多数建筑企业担心使用法律手段影响企业未来的市场竞争。巨额的工程拖欠款造成施工企业成本、利息负担沉重,资金周转困难,坏帐风险增大,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施工企业的经营者还有以下几种催款不利的情况,可能导致存在风险或直接损失
(1)超过诉讼时效,丧失胜诉权;(2)货款拖欠时间过长,欠款企业发生重大经济纠纷或经营状况恶化,甚至破产,丧失偿还能力。(3)企业诉讼措施不当,导致案件败诉或无法执行。
二、 施工企业防范经营风险的方式
1、控制风险
包括避免风险、消灭风险和减少风险三种。控制工程项目风险的主要措施包括:熟悉和掌握工程施工阶段的有关法律法规;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招标文件;签订完善的施工合同;掌握要素市场价格动态;加强履约管理,分析工程风险;管好分包商,减少风险事件。
2、转移风险
包括向对方转移风险和向第三方转移风险。转移工程风险主要措施包括推行索赔制度和向第三方转移风险。后者主要指是指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我国《担保法》规定了五种担保方式,但在工程施工阶段以推行保证和抵押两种方式为宜。工程保险是发包人和承包人转移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出现保险范围内的风险而造成经济损失时,工程发包人或承包人可向保险公司索赔,以获得相应赔偿。
3、保留风险(自留风险)
是指当风险不能避免或因风险有可能获利时,由自己承担风险的一种作法。它可分为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自留风险两种。在固定价格合同中考虑一定比例的风险金,以前通常称为不可预见费,就是对合同中明确的潜在风险的处理基金。风险基金的比例取决于合同风险范围和对风险分析的结果,一旦出现风险,发生经济损失,由风险基金支付。
三、 对施工企业存在的主要风险,应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
1、科学分析,完善企业合同管理建立合同评审制度,完善企业合同管理。重点在三个方面:
实行合同的集中审查、审批和管理,规范并形成精细、严密、标准的合同文本,减少并逐渐杜绝在合同内容上出现大的漏洞。从合同的订立上防止经济纠纷的产生,降低合同风险。
合同签订前,企业法律顾问要介入,对合同的风险性进行评估,防止合同中不利条款的出现,把合同的隐患消灭在评审阶段。
工程开工时要组织大家进行合同交底,明确承包人的合同责任和工程范围。在发生合同条件变化时,要及时搜集会议纪要、工程图片、变更通知等重要资料,为合同争议准备证据,也为工程索赔打下基础。
2、理性分析决策,防范经营投标风险工程招投标是施工企业的重点工作,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可靠性。
要对项目出资人有科学的分类。第一类是政府项目,第二类是国有单位项目,第三类是民营项目,即私人企业、民营开发商等作为出资人。我们尤其要注意的是第三类项目,应该对其作严格的风险评估,对他们的信誉度、经营业绩、项目本身的利益空间及安全风险等,作准确的了解和分析。施工企业必须把项目内存在的经营风险作为取舍项目的先决条件。
3、建立民主科学的承接项目的决策机制
决策人员,作为最高层级的权力者,要善于尊重和依靠团队的智慧和力量,主要依靠他们的技术知识、管理知识、法律政策知识、合同知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各类风险进行预见性识别,然后再进行决策。在机制上,施工企业要建立健全完善而严格的承接项目程序,并在投标时充分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可靠性,以对资金到位率低、盈利水平低、安全风险较大的项目坚决否决,最大限度地防范承接任务的决策风险。
4、严格采购管理,防范物资采购风险
要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单,依法签订供货合同。实行阳光采购,进行内部公开招标,集中采购,货比三家;在保证质量的同时,确保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对发包商指定的供货商要依法收取合理的工程配合费,明确付款方式,坚决制止发包商直接向分包方付款的现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对于大宗材料,一定要在合同中约定按市场价取费,争取发包商签认。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施工企业只有增强风险意识,完善风险机制,加强风险防范,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白热化的风险市场中,实现安全、健康和稳步的发展。
四、构建科学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及风险控制系统
1.科学的组织结构,是控制企业经营风险的基本条件
企业在进行组织设计时, 要确保组织内信息能得到及时的反馈;明确组织内各个部门和人员责任清晰、权利明确;明确组织内有风险反应机构和专门的授权。如此一来,组织内信息通畅、权责清晰,一旦发生任何风险先兆均能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妥善的处理, 以不至于造成真正的风险损失。
2.积极发挥会计、审计等专业人员的作用,及时发现企业经营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偏差。
虽然内部会计控制只能防范风险,不能转嫁、承担、化解或分散风险。 对于企业经营活动中发生概率较大,且企业能够承担控制成本的风险,要力求通过企业自身的控制系统, 并依托以财务会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体系予以控制。对于发生概率较小,或控制成本较大的风险, 则应在加强管理、 增强自身素质的基础上,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程度。
五、结语
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实施综合管理。一是要严格合同管理,即签订前的项目审核关、签订后的合同交底关、履行时的过程监控关、履约后的项目审计关。通过规范的程序化管理和严格的底线控制(安全状态、赢利水平)来预防和控制各类经营风险。二是要严格项目管理。始终以成本管理为核心,以质量、安全、进度为管理重点,以组织协调为保证的项目管理原则,建立完善的一次性的项目施工组织保证体系。三是要严格资金管理。建立以财务管理为基础,以资金管理为重点,以现金流量管理为核心,以经营效益为中心的财务管理制度,推进企业持续稳定科学发展。
[关键词]企业;经营风险;构成
中图分类号:F4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4-0076-01
一、 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的构成
1、施工企业设立及管理结构不规范导致的法律风险
注册资本不实和公司设立后抽逃注册资金,是公司设立时出现最多的问题,根据《公司法》,出资人由此将承担民事、行政,甚至是刑事的责任。在产权不清晰、家族化管理、资合与人合不分等诸多风险下发生的公司管理结构不规范的法律后果,更是不可言喻。
2、拖欠巨额工程款带来的财务风险
近年来,严重困扰施工企业的拖欠工程款问题,日趋严重,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建筑市场供求的失衡,僧多粥少,竞争激烈,一些建设單位故意拖延工程结算;二是正确使用建筑市场法制不力, “拖欠有理”的风气盛行,解决拖欠工程款启用法制手段较难,多数建筑企业担心使用法律手段影响企业未来的市场竞争。巨额的工程拖欠款造成施工企业成本、利息负担沉重,资金周转困难,坏帐风险增大,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施工企业的经营者还有以下几种催款不利的情况,可能导致存在风险或直接损失
(1)超过诉讼时效,丧失胜诉权;(2)货款拖欠时间过长,欠款企业发生重大经济纠纷或经营状况恶化,甚至破产,丧失偿还能力。(3)企业诉讼措施不当,导致案件败诉或无法执行。
二、 施工企业防范经营风险的方式
1、控制风险
包括避免风险、消灭风险和减少风险三种。控制工程项目风险的主要措施包括:熟悉和掌握工程施工阶段的有关法律法规;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招标文件;签订完善的施工合同;掌握要素市场价格动态;加强履约管理,分析工程风险;管好分包商,减少风险事件。
2、转移风险
包括向对方转移风险和向第三方转移风险。转移工程风险主要措施包括推行索赔制度和向第三方转移风险。后者主要指是指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我国《担保法》规定了五种担保方式,但在工程施工阶段以推行保证和抵押两种方式为宜。工程保险是发包人和承包人转移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出现保险范围内的风险而造成经济损失时,工程发包人或承包人可向保险公司索赔,以获得相应赔偿。
3、保留风险(自留风险)
是指当风险不能避免或因风险有可能获利时,由自己承担风险的一种作法。它可分为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自留风险两种。在固定价格合同中考虑一定比例的风险金,以前通常称为不可预见费,就是对合同中明确的潜在风险的处理基金。风险基金的比例取决于合同风险范围和对风险分析的结果,一旦出现风险,发生经济损失,由风险基金支付。
三、 对施工企业存在的主要风险,应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
1、科学分析,完善企业合同管理建立合同评审制度,完善企业合同管理。重点在三个方面:
实行合同的集中审查、审批和管理,规范并形成精细、严密、标准的合同文本,减少并逐渐杜绝在合同内容上出现大的漏洞。从合同的订立上防止经济纠纷的产生,降低合同风险。
合同签订前,企业法律顾问要介入,对合同的风险性进行评估,防止合同中不利条款的出现,把合同的隐患消灭在评审阶段。
工程开工时要组织大家进行合同交底,明确承包人的合同责任和工程范围。在发生合同条件变化时,要及时搜集会议纪要、工程图片、变更通知等重要资料,为合同争议准备证据,也为工程索赔打下基础。
2、理性分析决策,防范经营投标风险工程招投标是施工企业的重点工作,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可靠性。
要对项目出资人有科学的分类。第一类是政府项目,第二类是国有单位项目,第三类是民营项目,即私人企业、民营开发商等作为出资人。我们尤其要注意的是第三类项目,应该对其作严格的风险评估,对他们的信誉度、经营业绩、项目本身的利益空间及安全风险等,作准确的了解和分析。施工企业必须把项目内存在的经营风险作为取舍项目的先决条件。
3、建立民主科学的承接项目的决策机制
决策人员,作为最高层级的权力者,要善于尊重和依靠团队的智慧和力量,主要依靠他们的技术知识、管理知识、法律政策知识、合同知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各类风险进行预见性识别,然后再进行决策。在机制上,施工企业要建立健全完善而严格的承接项目程序,并在投标时充分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可靠性,以对资金到位率低、盈利水平低、安全风险较大的项目坚决否决,最大限度地防范承接任务的决策风险。
4、严格采购管理,防范物资采购风险
要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单,依法签订供货合同。实行阳光采购,进行内部公开招标,集中采购,货比三家;在保证质量的同时,确保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对发包商指定的供货商要依法收取合理的工程配合费,明确付款方式,坚决制止发包商直接向分包方付款的现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对于大宗材料,一定要在合同中约定按市场价取费,争取发包商签认。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施工企业只有增强风险意识,完善风险机制,加强风险防范,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白热化的风险市场中,实现安全、健康和稳步的发展。
四、构建科学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及风险控制系统
1.科学的组织结构,是控制企业经营风险的基本条件
企业在进行组织设计时, 要确保组织内信息能得到及时的反馈;明确组织内各个部门和人员责任清晰、权利明确;明确组织内有风险反应机构和专门的授权。如此一来,组织内信息通畅、权责清晰,一旦发生任何风险先兆均能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妥善的处理, 以不至于造成真正的风险损失。
2.积极发挥会计、审计等专业人员的作用,及时发现企业经营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偏差。
虽然内部会计控制只能防范风险,不能转嫁、承担、化解或分散风险。 对于企业经营活动中发生概率较大,且企业能够承担控制成本的风险,要力求通过企业自身的控制系统, 并依托以财务会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体系予以控制。对于发生概率较小,或控制成本较大的风险, 则应在加强管理、 增强自身素质的基础上,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程度。
五、结语
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实施综合管理。一是要严格合同管理,即签订前的项目审核关、签订后的合同交底关、履行时的过程监控关、履约后的项目审计关。通过规范的程序化管理和严格的底线控制(安全状态、赢利水平)来预防和控制各类经营风险。二是要严格项目管理。始终以成本管理为核心,以质量、安全、进度为管理重点,以组织协调为保证的项目管理原则,建立完善的一次性的项目施工组织保证体系。三是要严格资金管理。建立以财务管理为基础,以资金管理为重点,以现金流量管理为核心,以经营效益为中心的财务管理制度,推进企业持续稳定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