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毒载体介导的dbpA基因沉默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comak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沉默DNA结合蛋白dbpA基因对大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

实验分为3组:siRNA-dbpA慢病毒干扰组、非特异性序列组和空白对照组。制备siRNA-dbpA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SW620后,采用RT-PCR法对细胞中dbpA mRNA表达水平进行分析,Western blot检测SW620细胞的dbpA蛋白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并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通过裸鼠移植瘤实验观察沉默dbpA后SW620细胞在体内成瘤能力。

结果

siRNA-dbpA显著下调了SW620细胞中dbpA的表达,所构建的重组慢病毒有较高的基因沉默效率。siRNA-dbpA组的dbpA表达水平下调。各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6.6%±0.38%、12.54%±0.25%和4.46%±0.19%,siRNA-dbpA组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159,P<0.01);各组的细胞增殖第5天吸光度值分别为(0.194±0.037)、(0.814±0.043)、(1.625±0.061),siRNA-dbpA组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214,P<0.01);细胞克隆数分别为(37±3)、(64±5)和(175±10)个,siRNA-dbpA组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254,P<0.01)。siRNA-dbpA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在14、21、35 d后与非特异性序列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8.256、40.241、30.257,均P<0.05)。

结论

以dbpA为靶标的RNA干扰能下调大肠癌细胞株SW620中的dbpA表达,显著增加细胞的凋亡,降低了细胞的增殖克隆能力。dbpA沉默后对活体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44例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4例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包块、腹胀伴腹痛,无症状者主要为体检发现。术前CT检查为主要检查手段,准确率为75% 。术后病理类型主要为高分化脂肪肉瘤。随访期间44例患者中36例(8
目的探讨经皮局麻联合超声造影对困难肝癌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实验组45例(62个病灶)采用经皮、局麻联合超声造影及人工腹水辅助下进行射频消融,同期对照组40例(54个病灶)部分采用CT引导、部分采用腹腔镜及开腹后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比较两组并发症及术后残留率及复发率差异。结果两组85例患者治疗中及治疗后4例发生较严重并发症,两组术中及术后疼痛评分及术中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本研究通过细胞转染获得miR-92a高表达的HT29细胞,然后采用肿瘤细胞成球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和裸鼠皮下成瘤实验观察不同表达水平的miR-92a对结直肠癌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采用TOP/FOP荧光酶素实验和免疫荧光实验进行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①与空载组HT29细胞相比,miR-92a过表达组HT29细胞成球体积较大且数目更多(t=13.16, P<0.05),并且集落形成数量也明显多(
期刊
目的探讨腹膜后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期间北京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下腹膜后囊肿切除术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7例腹膜后囊肿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术中完整剥离囊壁,出血量为50~400 ml,平均手术时间为(151±113)min,术后均恢复顺利,均无并发症。平均总住院时间为(12.0±5.5) 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5.9±5.4) d,腹腔引流
目的探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术后不同手术时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经验及早期随访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9月本中心采用静脉射频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356例患者共380条患肢资料,术后1、6及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本组患者射频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后1个月闭塞率99.0%,6个月闭塞率97.9%,12个月闭塞率97.1%。结论射频消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安全有效,术中超声技术及腔内技术有助于射频消融治
目的探讨肠系膜侵袭性纤维瘤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例肠系膜侵袭性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诊断及治疗方案。结果本组7例患者中男2例,女5例,平均年龄(40+16)岁。既往有腹部手术史4例,家族性息肉病史1例。以器官受压症状为首发表现者4例,以腹部包块为首发表现者2例,另1例无特殊临床表现。病变位于小肠系膜5例,结肠系膜1例,直肠
目的探讨Menetrier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18年3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例Menetrier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本组7例Menetrier病患者中男3例,女4例。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5例,食欲不振4例,恶心、呕吐2例,体重下降4例,水肿3例,低白蛋白血症6例,贫血6例。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其中2例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后症状缓解,但
期刊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手术治疗的17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淋巴结转移规律和5年生存率。结果178例早期胃癌患者共有19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0.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χ2=4.804,P=0.028)、浸润深度(χ2=8.176,P=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