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ao_minl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临床资料完整的1 165例慢性肝病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慢性肝炎94例,肝硬化1 071例。AKI诊断按国际腹水俱乐部推荐的标准。以慢性肝炎患者为对照,回顾性分析肝硬化患者AKI临床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

结果

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AKI发生率分别为4.26%(4/94)、11.11%(119/1 071)。肝硬化Child A、B、C级患者AKI发生率分别为3.77%(18/477)、10.88%(41/377)、27.65%(60/217)。合并感染(OR=5.37,95%CI 3.24~8.90,P=0.000)、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CLF)(OR=4.55,95%CI 2.60~7.98,P=0.000)、糖尿病(OR=1.70,95%CI 1.07~2.70,P=0.024)是肝硬化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硬化AKI患者2个月内病死率为36.97%,其中AKIⅠ期、Ⅱ期、Ⅲ期病死率分别为20.31%、36.00%、73.33%。Ⅰ期AKI中71.88%患者可恢复,而Ⅲ期中13.33%患者恢复。

结论

感染、ACLF、合并糖尿病是肝硬化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硬化患者中Ⅲ期AKI患者病死率极高。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分析脓毒症复苏过程中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v-aCO2)/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vO2)比值、外周灌注指数(PI)与乳酸清除的关系,初步探讨PI和Pv-aCO2/Ca-vO2比值评价乳酸清除失协调的临床意义。方法选2013年11月—2014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连续收治的放置了中心静脉导管(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导管)进行复苏的脓毒症患者,在入科和复苏8 h后监测PI、并行中心静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患者女性,45岁。因双上肢无力、发热、视物模糊收入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肾脏、视网膜、血液系统、肌肉受累,合并严重肺部感染、呼吸衰竭。予糖皮质激素、熊去氧胆酸及抗生素、呼吸支持治疗后短暂好转,再次出现发热,同时血小板下降至30×109/L,血红蛋白下降至78 g/L,纤维蛋白原下降至<1.5 g/L,铁蛋白升高至1 640 ng/ml,自然杀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