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为了加快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就需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农业生产中,灌溉是不可缺少的农业工作,而灌溉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正常生产。本文介绍了水库经济灌溉面积的选择,通过合理的方式对灌溉面积进行筛选,以保证灌溉工作的效率,从而提高整个农业生产中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水库;经济灌溉面积;优化选择
引言
水库灌溉是一种有效的灌溉手段,根据所对应的水量进行计算,并保证灌溉面积的用水平衡。通过各种灌溉实践证明,在相同的条件下(除水外),农产品作物的产量与水量供给存在着相关联系。如图1所示:
图1 供水量与产量以及边际产量的
相关关系图
此图表明了:随着水量供给的提高,作物的产量也会随之升高。曲线的斜率由开始的陡折逐渐趋于平缓,这说明了农作物开始时生长较快,产量增长率也比较高,但是之后,其产量增长速度便不断减小并且达到平稳。而边际产量与产量呈相反关系,供水量越大,则边际产量越来越小。当然用水量不可能无限投入,产量也不可能因为用水量的增加而无限上升,产量的增长速度会到达一个饱和度。如果要实现经济灌溉,让产物达到产量最高的同时,又要保证供水量不超出供应要求,就需要设定合理的经济灌溉面积。但事实上,以上曲线都是理想化模型,如果要达到产物最高点,就需要连续不断地进行无限供水灌溉,这明显是不符合现实的。如果是在供水量为定值的情况下,便可以通过扩大灌区面积,同时减少单位面积灌水量,来提高产量。但是从经济成本上来说,如若一味地增加灌区面积,这将会加大投资成本,这样便会拉长生产周期,从而在一定程度遏制了生产效率的提高。经济灌溉面积便是在投资与所获利益之间进行平衡,让所追加的收入能够直接产生利益,从而产生边际利益。当然灌溉面积与供水量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并且随着单位面积灌溉供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各种分析、计算,根据实际情况得出经济灌溉面积[1]。
1.对灌溉区效益进行合理的分析
如果要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并保证其收益以及最后所获得的利润,这其中包含了很多因素,包括一些客观因素如气象条件、土地情况、化肥质量等等。在进行具体分析时,可以不考虑这些因素,仅进行纯理论数据处理。首先,将农业生产管理水平与所投放物质设定为处于某个固定状态,其中的可变量仅仅是灌溉供水量,将灌溉供水量的改变设为x,而所得到的产出变化为y,以此便能够得到函数关系y=f(x),这个函数关系式即为灌溉响应函数[2]。对此函数进行恒等式处理,加入相应的供水量、农产品价格、随供水量变化所产生的水费等相关数量关系,便能够得到以下关系式:
I=y*Py-K-P-E(q)
以上公式中I为单位面积中某作物供水的纯利润,Py为农产品的价格,K为单位面积中作物所产生的固定费用,E(q) 为随供水量变化所产生的水费,P为作物单位面积灌溉所产生的年费用。除此之外,在生产当中还包括了农药化肥、种子、机械修理等费用。
一般情况下,水库灌溉工程较为复杂,其覆盖面积较广,也需要大量的投资[3]。除了对灌溉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之外,还要注意资金的流动周期,要保证资金的流动性,从而才能够保证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在水库灌溉工程年支出中包括了很多部分,比如工程维护支出,人员管理支出、动力设备支出、管道建设支出等等。总之要使得灌溉区效益达到最大化就必须要进行科学的、合理的灌溉区效益分析,不仅仅从理论数据上进行探讨,还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探讨,并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此提高水库灌溉工作的效率,这样便可以促进农产品的生长,以此让农业生产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产生更多的效益及利润。
2.合理筛选经济灌溉面积
以下表为例,对经济灌溉面积的选择进行说明:
表1 不同年限灌溉情况表
序号 年平均
流量
(m3/s) 灌溉定额
(m3/km2) 能灌溉
面积S
(1*104 km2) S排序 P%
1 16.3 793 15.1 21.2 4.75
2 22.1 611 18.4 19.6 9.43
3 14.1 854 12.2 19 12.3
4 24.9 549 18.8 18.8 18.7
5 11.5 892 10.1 18.4 22.3
6 16.0 731 15.5 17.9 25.3
7 12.1 911 13.1 17 32.1
8 15.8 812 17.9 16.5 36.2
9 22.4 594 17.0 15.5 41.2
10 12.8 880 11.4 15.1 46.4
11 17.5 759 15.1 15.1 53.6
12 20.0 610 16.5 15.0 54.4
13 4.95 910 6.80 14.3 66.3
14 14.6 793 19.0 13.6 65.9
15 14.7 800 15.0 13.1 67.3
16 18.1 802 10.0 12.2 68.2
17 14.5 850 21.2 11.4 73.5
18 26.1 541 19.6 10.1 82.1
19 12.7 834 13.6 10.0 88.6
20 13.0 829 14.3 6.8 90.1
總计 320.65 15300 289.9 289.9 平均 16.1 766 14.93 14.93
首先,水库灌溉面积包括了两个组成部分,分别为保证灌溉面积与重复灌溉面积。其中灌区内灌溉工程与灌区上灌溉工程构成了重复灌溉面积[4]。通过对灌区内所有工程进行计算分析,让各个工程之间的支出尽量达到相互平衡的状态,以此确定所需要的灌溉面积。在统计、分析的过程中要对灌区供水进行平衡计算,从表1便能够看出每年能够进行的灌溉面积,通过计算灌溉保证率,以此来确定保证灌溉面积。再根据这些数据去设计可行性方案,对整个工程进行大致预算,将所得出的可行性方案进行比较,筛选出最佳方案。那么该方案中的灌溉面积即为经济灌溉面积。其中主要针对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计算分析,分别为每年的灌溉能力值、渠系设计流量、灌区用水平衡以及选择灌溉面积值。在筛选经济灌溉面积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效益额现值与投资额现值进行分析,计算其内部回收率[5]。公式如下:
A’=[1/(1+a)n]*A,B’=[1/(1+a)]*B
其中A’为投资额现值,B’为效益额现值,B、C分别为投资额与效益额,a为贴现率,n为工程寿命年限。以内部回收率作为参考指标对经济灌溉面积进行分析。
3.结语
在符合设计保证率的情况下,灌溉工程中的最大面积便是设计灌溉面积,而在新灌区中所存在的原有水利灌溉面积被称作是改善面积。如果要设计出合理、可行的经济灌溉面积,就需要针对改善面积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计算,这样才能够得出較为科学的经济灌溉面积数值。总之,在水库经济灌溉面积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探讨,这样才能保证灌溉工作的有利实施,让灌溉工作更具有效率,从而推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产值,从而更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让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张星,王亮.水库经济灌溉面积的选择[J].广西水利水电科技,2012(13):179-182.
[2]蔡守华.小型水库兴利库容及灌溉面积复核计算方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 (14):145-146.
[3]贾全昌,石信茹.灌区经济灌溉面积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12(15):142-143.
[4]赵军校,蔺晓明.石头河水库灌区灌溉面积萎缩原因及解决对策[J].陕西水利,2011 (16):164-165.
[5]张瑞芳,辛红.扩大引黄灌区灌溉面积 实现沿黄经济可持续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0(17):121-122.
【关键词】水库;经济灌溉面积;优化选择
引言
水库灌溉是一种有效的灌溉手段,根据所对应的水量进行计算,并保证灌溉面积的用水平衡。通过各种灌溉实践证明,在相同的条件下(除水外),农产品作物的产量与水量供给存在着相关联系。如图1所示:
图1 供水量与产量以及边际产量的
相关关系图
此图表明了:随着水量供给的提高,作物的产量也会随之升高。曲线的斜率由开始的陡折逐渐趋于平缓,这说明了农作物开始时生长较快,产量增长率也比较高,但是之后,其产量增长速度便不断减小并且达到平稳。而边际产量与产量呈相反关系,供水量越大,则边际产量越来越小。当然用水量不可能无限投入,产量也不可能因为用水量的增加而无限上升,产量的增长速度会到达一个饱和度。如果要实现经济灌溉,让产物达到产量最高的同时,又要保证供水量不超出供应要求,就需要设定合理的经济灌溉面积。但事实上,以上曲线都是理想化模型,如果要达到产物最高点,就需要连续不断地进行无限供水灌溉,这明显是不符合现实的。如果是在供水量为定值的情况下,便可以通过扩大灌区面积,同时减少单位面积灌水量,来提高产量。但是从经济成本上来说,如若一味地增加灌区面积,这将会加大投资成本,这样便会拉长生产周期,从而在一定程度遏制了生产效率的提高。经济灌溉面积便是在投资与所获利益之间进行平衡,让所追加的收入能够直接产生利益,从而产生边际利益。当然灌溉面积与供水量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并且随着单位面积灌溉供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各种分析、计算,根据实际情况得出经济灌溉面积[1]。
1.对灌溉区效益进行合理的分析
如果要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并保证其收益以及最后所获得的利润,这其中包含了很多因素,包括一些客观因素如气象条件、土地情况、化肥质量等等。在进行具体分析时,可以不考虑这些因素,仅进行纯理论数据处理。首先,将农业生产管理水平与所投放物质设定为处于某个固定状态,其中的可变量仅仅是灌溉供水量,将灌溉供水量的改变设为x,而所得到的产出变化为y,以此便能够得到函数关系y=f(x),这个函数关系式即为灌溉响应函数[2]。对此函数进行恒等式处理,加入相应的供水量、农产品价格、随供水量变化所产生的水费等相关数量关系,便能够得到以下关系式:
I=y*Py-K-P-E(q)
以上公式中I为单位面积中某作物供水的纯利润,Py为农产品的价格,K为单位面积中作物所产生的固定费用,E(q) 为随供水量变化所产生的水费,P为作物单位面积灌溉所产生的年费用。除此之外,在生产当中还包括了农药化肥、种子、机械修理等费用。
一般情况下,水库灌溉工程较为复杂,其覆盖面积较广,也需要大量的投资[3]。除了对灌溉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之外,还要注意资金的流动周期,要保证资金的流动性,从而才能够保证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在水库灌溉工程年支出中包括了很多部分,比如工程维护支出,人员管理支出、动力设备支出、管道建设支出等等。总之要使得灌溉区效益达到最大化就必须要进行科学的、合理的灌溉区效益分析,不仅仅从理论数据上进行探讨,还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探讨,并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此提高水库灌溉工作的效率,这样便可以促进农产品的生长,以此让农业生产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产生更多的效益及利润。
2.合理筛选经济灌溉面积
以下表为例,对经济灌溉面积的选择进行说明:
表1 不同年限灌溉情况表
序号 年平均
流量
(m3/s) 灌溉定额
(m3/km2) 能灌溉
面积S
(1*104 km2) S排序 P%
1 16.3 793 15.1 21.2 4.75
2 22.1 611 18.4 19.6 9.43
3 14.1 854 12.2 19 12.3
4 24.9 549 18.8 18.8 18.7
5 11.5 892 10.1 18.4 22.3
6 16.0 731 15.5 17.9 25.3
7 12.1 911 13.1 17 32.1
8 15.8 812 17.9 16.5 36.2
9 22.4 594 17.0 15.5 41.2
10 12.8 880 11.4 15.1 46.4
11 17.5 759 15.1 15.1 53.6
12 20.0 610 16.5 15.0 54.4
13 4.95 910 6.80 14.3 66.3
14 14.6 793 19.0 13.6 65.9
15 14.7 800 15.0 13.1 67.3
16 18.1 802 10.0 12.2 68.2
17 14.5 850 21.2 11.4 73.5
18 26.1 541 19.6 10.1 82.1
19 12.7 834 13.6 10.0 88.6
20 13.0 829 14.3 6.8 90.1
總计 320.65 15300 289.9 289.9 平均 16.1 766 14.93 14.93
首先,水库灌溉面积包括了两个组成部分,分别为保证灌溉面积与重复灌溉面积。其中灌区内灌溉工程与灌区上灌溉工程构成了重复灌溉面积[4]。通过对灌区内所有工程进行计算分析,让各个工程之间的支出尽量达到相互平衡的状态,以此确定所需要的灌溉面积。在统计、分析的过程中要对灌区供水进行平衡计算,从表1便能够看出每年能够进行的灌溉面积,通过计算灌溉保证率,以此来确定保证灌溉面积。再根据这些数据去设计可行性方案,对整个工程进行大致预算,将所得出的可行性方案进行比较,筛选出最佳方案。那么该方案中的灌溉面积即为经济灌溉面积。其中主要针对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计算分析,分别为每年的灌溉能力值、渠系设计流量、灌区用水平衡以及选择灌溉面积值。在筛选经济灌溉面积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效益额现值与投资额现值进行分析,计算其内部回收率[5]。公式如下:
A’=[1/(1+a)n]*A,B’=[1/(1+a)]*B
其中A’为投资额现值,B’为效益额现值,B、C分别为投资额与效益额,a为贴现率,n为工程寿命年限。以内部回收率作为参考指标对经济灌溉面积进行分析。
3.结语
在符合设计保证率的情况下,灌溉工程中的最大面积便是设计灌溉面积,而在新灌区中所存在的原有水利灌溉面积被称作是改善面积。如果要设计出合理、可行的经济灌溉面积,就需要针对改善面积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计算,这样才能够得出較为科学的经济灌溉面积数值。总之,在水库经济灌溉面积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探讨,这样才能保证灌溉工作的有利实施,让灌溉工作更具有效率,从而推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产值,从而更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让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张星,王亮.水库经济灌溉面积的选择[J].广西水利水电科技,2012(13):179-182.
[2]蔡守华.小型水库兴利库容及灌溉面积复核计算方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 (14):145-146.
[3]贾全昌,石信茹.灌区经济灌溉面积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12(15):142-143.
[4]赵军校,蔺晓明.石头河水库灌区灌溉面积萎缩原因及解决对策[J].陕西水利,2011 (16):164-165.
[5]张瑞芳,辛红.扩大引黄灌区灌溉面积 实现沿黄经济可持续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0(17):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