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及其重要的职业技能课程。为了加强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对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进行了改革,重新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体设计和重构,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电子产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的能力,符合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职业能力;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4-0148-02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电子产品的竞争力不高。主要原因不是电子产品的研发水平不高,而是电子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电子企业生产活动一线的生产工艺,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存在着不足,因此《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十分重要[1,2]。
根据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的精神,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目的,强调加强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3,4]。我院《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组结合学生学习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对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进行了改革,重新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体设计和重构,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课程性质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技能课程,其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工艺管理,掌握质量控制与可靠性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电子产品生产中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电子产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的能力,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技能课程。
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电子企业质量管理员等岗位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使其具有分析和解决电子企业生产活动中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想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是一门介绍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的基本原理、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职业岗位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电子产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的能力。它依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对职业教育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以培养电子行业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为学生提供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知识。在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续的职业岗位课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学重点:掌握电子产品生产管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质量检验的方法;掌握电子制造进料质量控制;掌握电子制造过程及成品的质量控制;掌握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认证;掌握质量改进及其常用工具的使用。教学难点:可靠性设计的基本知识;电子产品技术文件编制;电子产品生产工艺。
四、课程特点
1.综合性强。本课程根据学生就业实际岗位的需要,将电子产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方面最为实用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有机的综合,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成为能组织电子产品生产管理、质量控制,能解决电子企业生产现场技术问题的技术骨干。
2.突出应用性。本课程不强调理论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主要讲述了与电子产品生产相关的质量管理及产品可靠性方面的知识,内容与企业的需求相结合,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重视理论的实际应用,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职业岗位贴近。
3.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按照岗位能力的要求,采用理论讲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按照职业活动的工作环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学习过本门课程以后,能够自觉地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电子产品质量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解决办法。
五、课程目标
1.学习能力目标。(1)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理论;掌握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2)了解质量管理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发展趋向;(3)掌握质量成本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4)掌握电子产品生产过程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5)熟悉电子产品认证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职业能力目标。(1)具备管理电子产品生产现场的能力;(2)具备电子产品质量检验的能力;(3)具备编制电子产品技术文件的能力;(4)具备电子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能力;(5)能参与电子产品质量认证工作。
3.职业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的质量、成本、安全意识;(2)培养学生勤奋好学、严谨的职业素质;(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4)独立承担电子产品生产组织管理、质量检验等岗位的工作,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5)掌握文明生产、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及内容。
六、选用教材[5]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载体,是课程内容的具体形式,也是进行职业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电子产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的能力的前提。所以选用注重电子产品生产过程职业能力培养的教材是本课程建设的保证,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
根据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选用该课程教材的遵循下面几个原则:(1)必须选用高职高专类的规划教材与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优秀教材。(2)选用的教材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具有應用性和实用性,适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3)教材内容要文字简洁,能够反映当前该课程的最新成果,适合高职学生学习。
基于以上三条原则,通过了解相关院校的情况,该课程教材最终选用的叶莎老师主编的《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项目教程》。本教材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是高等职业教育精品工程规划教材。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本教材对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了优化和提炼。本教材坚持基础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着重阐述了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和生产管理两方面的知识。本教材内容以一个个实际的电子产品作为载体,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理论,以实际的工作岗位任务划分成六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式进行组织知识和技能,让学生采用学做结合的方式完成项目,掌握职业技能。 七、教学实施
1.教学方法。目前,课堂教学采用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采用讲授式、案例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多放些动画,让学生多在课堂上讨论,活跃气氛,教学内容易于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面向学生,贯彻因材施教,为此采取了启发式、讨论式、提问式等多种有成效的方法。教师在对每单元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进行较为详细的讲解,特别强调在企业实际现场中的应用的有關理论。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效果非常不好,不贴近实际工作岗位。学生学习起来枯燥无味。
本课程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只采取理论教学模式,按照课本讲解知识,是无法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必须让学生有实践动手的机会,所以需要增加合适的实践教学内容。过去的教学是先理论教学,再上实验课,最后做课程设计。这样会造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完全脱节。实验课仅仅是知识验证理论。学生没有自由发挥空间。本课程改革后,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突破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屏障,在实验室和实训室上课,边学理论,边做实验,使理论教学、实验、实训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教学模式。建议以后增加企业现场参观教学等比较形象的方式。
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以“项目驱动”为主要形式,学生通过若干项学习任务和六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实际电子产品的拆卸和装配的实践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整个教学工程围绕项目任务的完成开展,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具有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知识和电子产品质量控制理论知识,能熟练识读各类电子技术图纸和资料。
2.考核方式与要求。改革以前的课程成绩采用平时成绩 期末成绩,基本上是通过理论考试来决定课程成绩。其弊端在于忽视了对学生平时学习的关注和督促,容易造成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在快考试之前,突击背书,即使考试及格,也只是临时掌握,也无法保证学习质量。针对此情况我们改革成绩评定方式,实行学习过程考核和学习结果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制度,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同教学环节考核的侧重点不同。各部分考查所占比例如下:平时成绩(考勤 课堂表现)占40%;项目测评成绩占60%。
八、结语
针对本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对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进行了改革。首先对本课程的性质进行了明确,根据本课程设计思想,提出了本课程的特点和本课程目标,然后介绍了教材选用的原则,提出了教学实施的意见。本课程的建设适合培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标的需要,提高了教学水平,保证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惠群,赵敏笑.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建设与实践[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报,2010,10(6).
[2]王成安.电子产品工艺实例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廖芳.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4]郑惠群,陈桂兰,等.高职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
[5]叶莎.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项目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关键词:职业能力;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4-0148-02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电子产品的竞争力不高。主要原因不是电子产品的研发水平不高,而是电子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电子企业生产活动一线的生产工艺,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存在着不足,因此《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十分重要[1,2]。
根据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的精神,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目的,强调加强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3,4]。我院《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组结合学生学习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对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进行了改革,重新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体设计和重构,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课程性质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技能课程,其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工艺管理,掌握质量控制与可靠性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电子产品生产中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电子产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的能力,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技能课程。
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电子企业质量管理员等岗位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使其具有分析和解决电子企业生产活动中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想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是一门介绍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的基本原理、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职业岗位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电子产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的能力。它依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对职业教育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以培养电子行业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为学生提供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知识。在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续的职业岗位课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学重点:掌握电子产品生产管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质量检验的方法;掌握电子制造进料质量控制;掌握电子制造过程及成品的质量控制;掌握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认证;掌握质量改进及其常用工具的使用。教学难点:可靠性设计的基本知识;电子产品技术文件编制;电子产品生产工艺。
四、课程特点
1.综合性强。本课程根据学生就业实际岗位的需要,将电子产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方面最为实用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有机的综合,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成为能组织电子产品生产管理、质量控制,能解决电子企业生产现场技术问题的技术骨干。
2.突出应用性。本课程不强调理论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主要讲述了与电子产品生产相关的质量管理及产品可靠性方面的知识,内容与企业的需求相结合,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重视理论的实际应用,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职业岗位贴近。
3.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按照岗位能力的要求,采用理论讲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按照职业活动的工作环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学习过本门课程以后,能够自觉地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电子产品质量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解决办法。
五、课程目标
1.学习能力目标。(1)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理论;掌握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2)了解质量管理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发展趋向;(3)掌握质量成本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4)掌握电子产品生产过程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5)熟悉电子产品认证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职业能力目标。(1)具备管理电子产品生产现场的能力;(2)具备电子产品质量检验的能力;(3)具备编制电子产品技术文件的能力;(4)具备电子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能力;(5)能参与电子产品质量认证工作。
3.职业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的质量、成本、安全意识;(2)培养学生勤奋好学、严谨的职业素质;(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4)独立承担电子产品生产组织管理、质量检验等岗位的工作,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5)掌握文明生产、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及内容。
六、选用教材[5]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载体,是课程内容的具体形式,也是进行职业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电子产品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的能力的前提。所以选用注重电子产品生产过程职业能力培养的教材是本课程建设的保证,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
根据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选用该课程教材的遵循下面几个原则:(1)必须选用高职高专类的规划教材与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优秀教材。(2)选用的教材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具有應用性和实用性,适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3)教材内容要文字简洁,能够反映当前该课程的最新成果,适合高职学生学习。
基于以上三条原则,通过了解相关院校的情况,该课程教材最终选用的叶莎老师主编的《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项目教程》。本教材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是高等职业教育精品工程规划教材。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本教材对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了优化和提炼。本教材坚持基础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着重阐述了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和生产管理两方面的知识。本教材内容以一个个实际的电子产品作为载体,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理论,以实际的工作岗位任务划分成六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式进行组织知识和技能,让学生采用学做结合的方式完成项目,掌握职业技能。 七、教学实施
1.教学方法。目前,课堂教学采用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采用讲授式、案例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多放些动画,让学生多在课堂上讨论,活跃气氛,教学内容易于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面向学生,贯彻因材施教,为此采取了启发式、讨论式、提问式等多种有成效的方法。教师在对每单元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进行较为详细的讲解,特别强调在企业实际现场中的应用的有關理论。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效果非常不好,不贴近实际工作岗位。学生学习起来枯燥无味。
本课程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只采取理论教学模式,按照课本讲解知识,是无法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必须让学生有实践动手的机会,所以需要增加合适的实践教学内容。过去的教学是先理论教学,再上实验课,最后做课程设计。这样会造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完全脱节。实验课仅仅是知识验证理论。学生没有自由发挥空间。本课程改革后,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突破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屏障,在实验室和实训室上课,边学理论,边做实验,使理论教学、实验、实训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教学模式。建议以后增加企业现场参观教学等比较形象的方式。
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以“项目驱动”为主要形式,学生通过若干项学习任务和六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实际电子产品的拆卸和装配的实践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整个教学工程围绕项目任务的完成开展,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具有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知识和电子产品质量控制理论知识,能熟练识读各类电子技术图纸和资料。
2.考核方式与要求。改革以前的课程成绩采用平时成绩 期末成绩,基本上是通过理论考试来决定课程成绩。其弊端在于忽视了对学生平时学习的关注和督促,容易造成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在快考试之前,突击背书,即使考试及格,也只是临时掌握,也无法保证学习质量。针对此情况我们改革成绩评定方式,实行学习过程考核和学习结果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制度,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同教学环节考核的侧重点不同。各部分考查所占比例如下:平时成绩(考勤 课堂表现)占40%;项目测评成绩占60%。
八、结语
针对本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对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进行了改革。首先对本课程的性质进行了明确,根据本课程设计思想,提出了本课程的特点和本课程目标,然后介绍了教材选用的原则,提出了教学实施的意见。本课程的建设适合培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标的需要,提高了教学水平,保证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惠群,赵敏笑.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建设与实践[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报,2010,10(6).
[2]王成安.电子产品工艺实例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廖芳.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4]郑惠群,陈桂兰,等.高职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
[5]叶莎.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项目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