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从两个老师、十个孩子开始
在天一方,在海一方,此次我们探访的幼儿园就在江苏省第一大岛,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连岛上。连岛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港的连,就取自连岛。连云港自古是山海胜境,有孙悟空的花果山、孔圣人望海的孔望山,毗邻东海,隔岸日韩。立于岛上海天一色之景,让人心旷神怡。岛上80%的森林覆盖率,山、海、林、贝齐聚,是渔民的孩子们享用不尽的天然游乐场。
1月4日早上,我们六点半出发,坐着城市快速公交(BRT),和连岛幼儿园的董佳老师一起走过她每天上班的路,看她每天看过的风景。
将近两个小时后,穿过中国最长的拦海大堤,我们终于来到了渔港村晴天下的连岛中心幼儿园。
幼儿园和小学连在一起,总共有四层楼,幼儿园在一层。然而,十年前,这所幼儿园只是三间红砖盖成的小平房,园内只有两个老师、一个班,全园一共有十个孩子。
连岛的海风见证了一所幼儿园的诞生和发展,也见证了老师们的青春岁月。园长孙小进十年前从南通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就来到这里,和另一位本科毕业的山东姑娘——如今的骨干教师刘老师,一起开始了十个春夏秋冬的坚守。刘老师的一次发言稿里记录了他们初来乍到时这里的样子:“三间小平房、一台网络不怎么稳定的台式电脑,一架不怎么出声的钢琴,一组褪色的滑滑梯。每逢下雨,幼儿园门前陡峭的坡成了天然的瀑布,我们时常调侃,雨天来我们幼儿园,会免费赠送景点。”
是什么让两个娇弱的外地姑娘坚守在这里,从只有一个班、十个孩子的幼儿园,到如今三个班、六十几个孩子的省级优质园?董佳老师说,有几个孩子曾经转离海岛,去城区上学,后来又因为家长对幼儿园的认可转了回来。我想,这种幼儿园和孩子、跟家庭之间的情绪羁绊,应该就是坚守十年的信念。就像刘老师在那封发言稿最后说的: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对孩子的热爱,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对这个海岛和这里的人的热爱,让她们把这里的每一天都过得有滋有味。
海岛风情:因地制宜,物尽其用
一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只孩子们生活里再熟悉不过的渔船。这里的孩子大多是渔民后代,这样的工具几乎家家都有。户外运动场地里也放了一只,孩子常进出、上下做游戏。
走廊里的吊顶海洋球,是用捕鱼的器具泡沫鱼漂制成。大厅里展示柜上陈列着各种渔具制成的教玩具:筛子、虾网、浮漂,还有各种叫不出姓名的渔家工具。走廊里掛的是孩子们做的各种海岛主题的艺术作品。
一入走廊,孩子们正在做紫菜包饭寿司,忙得不亦乐乎。
渔夫大沿草帽及捕鱼、捕虾的各种工具,都是孩子们艺术创想的来源。渔网、海星、鱼骨、海锚……海岛元素无处不在。
教室的区域里的玩具也是就地取材。捕捞网、梭子、渔绳的零件都被老师收集到区域里供孩子们玩。
参观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教室内的墙面很干净,给人一种很舒爽也很静谧的感觉。这一点挺让我惊讶,因为平常看到的幼儿园墙面多是花花绿绿的,非常之满。于是我好奇地和孙园长聊起墙面布置的留白,孙园长微微一笑,说:“被你发现啦!你看墙上有很多胶带和东西撕下来的痕迹。曾经我们也是很满的,墙上都是东西,后来江苏省实施课程游戏化,我们做了很多次研讨和反思,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课程和孩子身上,也更多地以孩子为中心了。后来我们集体决定取消墙上的布置,把很多东西都拿下来了。”
给孩子一个能更专心眼前事物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干扰,这样的考虑和做法我在美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一些优质幼儿园也见到过,连岛中心幼儿园的老师们有大智慧!
培养独立的孩子:认识自己,照顾他人
吃饭时间到了,幼儿园的卫生间在走廊尽头,餐前洗手时,所有年龄段的孩子混在一起,不过一点都不混乱;洗完手的孩子还记得把洗手台上的水用抹布擦干净。食堂做好的饭、菜、汤放在大盆里,端到教室前面的桌子上,旁边是单人餐具,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拿取餐具去盛,教师只是站在旁边,以防有孩子需要帮助。观察了一会儿,我们发现几乎每个孩子都能自如地盛取、匀量,等待的孩子也自觉成队,一字排开。
连岛中心幼儿园的老师们很细心,透过生活的各个环节,他们发现了孩子的一些小秘密。
参观走廊环境的时候,董佳老师对我们说:园方曾经带着孩子们做了“我们的城市”主题活动,在集体讨论阶段,她们发现孩子们在讲述关于城市的经验时,说得最多的就是幼儿园、公交车、嘉瑞宝广场(附近最大的一家商场)。和他们说起连云港市的其他地方,他们都很漠然。因为孩子们的生活范围就是他们提到的这些。
幼儿园精心为孩子们准备的科学发现实验室和花大价钱购买的各种STEM探索工具也备受冷落,孩子们对星系、对宇宙、对太空、对飞船、对显微镜一无所知,也没有兴趣。
渔村的孩子,多是外出打工的爸妈离开后留守的孩子,或是渔民的后代,他们的父母早出晚归,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
于是园方决定改变策略——想要认识浩瀚宇宙,先要认识自己和身边的世界。于是他们决定从探索身体这件事开始。
他们研究心跳、研究牙齿、研究眼睛、探究自己的情绪,用画画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与此同时,老师们把书架上的书也都换成了跟身体相关的。
不仅如此,园方想把家长也调动起来,一起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探索这个宏大的命题。于是老师们做了一件事儿——设计了一个图书漂流活动:一个文件袋,一本绘本,一本笔记本,让好书走进一家又一家,让家长给孩子一本一本读下去,让笔记本载着家长们和孩子们的体验一家一家传下去。
翻看那些笔记本时,这些家长认真的笔迹让人动容。印象最深的一页,像是随手抓了一支铅笔写下的,最后一句“写得像流水账但是尽力了”,让人不禁展开联想:也许写完这一页,放下这支铅笔,天已蒙蒙亮。孩子还在熟睡,梦里也许还在回味书里的故事,和绘本里的小人儿开心地并肩奔跑,而这位妈妈就要戴上头巾,穿上防水衣裤和靴子,拿上渔具,走向渔船和星辰大海。
离开幼儿园的时候,隔壁小学也放学了,好多哥哥姐姐来幼儿园接了弟弟妹妹,手牵着手回家了,我们都很惊讶,不用等爸妈来接吗?老师们笑说:是呀,海岛上孩子很小就独立了,爸爸妈妈也忙,哥哥姐姐放学后到隔壁顺带接上弟弟妹妹回家。记忆中或闲散或让人烦恼的放学时光,在这座岛上依然存在,且因为携手同行的手足之情更让人感动——大人有大人的事情,而孩子们啊,有孩子的事。
在天一方,在海一方,此次我们探访的幼儿园就在江苏省第一大岛,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连岛上。连岛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港的连,就取自连岛。连云港自古是山海胜境,有孙悟空的花果山、孔圣人望海的孔望山,毗邻东海,隔岸日韩。立于岛上海天一色之景,让人心旷神怡。岛上80%的森林覆盖率,山、海、林、贝齐聚,是渔民的孩子们享用不尽的天然游乐场。
1月4日早上,我们六点半出发,坐着城市快速公交(BRT),和连岛幼儿园的董佳老师一起走过她每天上班的路,看她每天看过的风景。
将近两个小时后,穿过中国最长的拦海大堤,我们终于来到了渔港村晴天下的连岛中心幼儿园。
幼儿园和小学连在一起,总共有四层楼,幼儿园在一层。然而,十年前,这所幼儿园只是三间红砖盖成的小平房,园内只有两个老师、一个班,全园一共有十个孩子。
连岛的海风见证了一所幼儿园的诞生和发展,也见证了老师们的青春岁月。园长孙小进十年前从南通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就来到这里,和另一位本科毕业的山东姑娘——如今的骨干教师刘老师,一起开始了十个春夏秋冬的坚守。刘老师的一次发言稿里记录了他们初来乍到时这里的样子:“三间小平房、一台网络不怎么稳定的台式电脑,一架不怎么出声的钢琴,一组褪色的滑滑梯。每逢下雨,幼儿园门前陡峭的坡成了天然的瀑布,我们时常调侃,雨天来我们幼儿园,会免费赠送景点。”
是什么让两个娇弱的外地姑娘坚守在这里,从只有一个班、十个孩子的幼儿园,到如今三个班、六十几个孩子的省级优质园?董佳老师说,有几个孩子曾经转离海岛,去城区上学,后来又因为家长对幼儿园的认可转了回来。我想,这种幼儿园和孩子、跟家庭之间的情绪羁绊,应该就是坚守十年的信念。就像刘老师在那封发言稿最后说的: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对孩子的热爱,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对这个海岛和这里的人的热爱,让她们把这里的每一天都过得有滋有味。
海岛风情:因地制宜,物尽其用
一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只孩子们生活里再熟悉不过的渔船。这里的孩子大多是渔民后代,这样的工具几乎家家都有。户外运动场地里也放了一只,孩子常进出、上下做游戏。
走廊里的吊顶海洋球,是用捕鱼的器具泡沫鱼漂制成。大厅里展示柜上陈列着各种渔具制成的教玩具:筛子、虾网、浮漂,还有各种叫不出姓名的渔家工具。走廊里掛的是孩子们做的各种海岛主题的艺术作品。
一入走廊,孩子们正在做紫菜包饭寿司,忙得不亦乐乎。
渔夫大沿草帽及捕鱼、捕虾的各种工具,都是孩子们艺术创想的来源。渔网、海星、鱼骨、海锚……海岛元素无处不在。
教室的区域里的玩具也是就地取材。捕捞网、梭子、渔绳的零件都被老师收集到区域里供孩子们玩。
参观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教室内的墙面很干净,给人一种很舒爽也很静谧的感觉。这一点挺让我惊讶,因为平常看到的幼儿园墙面多是花花绿绿的,非常之满。于是我好奇地和孙园长聊起墙面布置的留白,孙园长微微一笑,说:“被你发现啦!你看墙上有很多胶带和东西撕下来的痕迹。曾经我们也是很满的,墙上都是东西,后来江苏省实施课程游戏化,我们做了很多次研讨和反思,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课程和孩子身上,也更多地以孩子为中心了。后来我们集体决定取消墙上的布置,把很多东西都拿下来了。”
给孩子一个能更专心眼前事物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干扰,这样的考虑和做法我在美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一些优质幼儿园也见到过,连岛中心幼儿园的老师们有大智慧!
培养独立的孩子:认识自己,照顾他人
吃饭时间到了,幼儿园的卫生间在走廊尽头,餐前洗手时,所有年龄段的孩子混在一起,不过一点都不混乱;洗完手的孩子还记得把洗手台上的水用抹布擦干净。食堂做好的饭、菜、汤放在大盆里,端到教室前面的桌子上,旁边是单人餐具,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拿取餐具去盛,教师只是站在旁边,以防有孩子需要帮助。观察了一会儿,我们发现几乎每个孩子都能自如地盛取、匀量,等待的孩子也自觉成队,一字排开。
连岛中心幼儿园的老师们很细心,透过生活的各个环节,他们发现了孩子的一些小秘密。
参观走廊环境的时候,董佳老师对我们说:园方曾经带着孩子们做了“我们的城市”主题活动,在集体讨论阶段,她们发现孩子们在讲述关于城市的经验时,说得最多的就是幼儿园、公交车、嘉瑞宝广场(附近最大的一家商场)。和他们说起连云港市的其他地方,他们都很漠然。因为孩子们的生活范围就是他们提到的这些。
幼儿园精心为孩子们准备的科学发现实验室和花大价钱购买的各种STEM探索工具也备受冷落,孩子们对星系、对宇宙、对太空、对飞船、对显微镜一无所知,也没有兴趣。
渔村的孩子,多是外出打工的爸妈离开后留守的孩子,或是渔民的后代,他们的父母早出晚归,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
于是园方决定改变策略——想要认识浩瀚宇宙,先要认识自己和身边的世界。于是他们决定从探索身体这件事开始。
他们研究心跳、研究牙齿、研究眼睛、探究自己的情绪,用画画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与此同时,老师们把书架上的书也都换成了跟身体相关的。
不仅如此,园方想把家长也调动起来,一起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探索这个宏大的命题。于是老师们做了一件事儿——设计了一个图书漂流活动:一个文件袋,一本绘本,一本笔记本,让好书走进一家又一家,让家长给孩子一本一本读下去,让笔记本载着家长们和孩子们的体验一家一家传下去。
翻看那些笔记本时,这些家长认真的笔迹让人动容。印象最深的一页,像是随手抓了一支铅笔写下的,最后一句“写得像流水账但是尽力了”,让人不禁展开联想:也许写完这一页,放下这支铅笔,天已蒙蒙亮。孩子还在熟睡,梦里也许还在回味书里的故事,和绘本里的小人儿开心地并肩奔跑,而这位妈妈就要戴上头巾,穿上防水衣裤和靴子,拿上渔具,走向渔船和星辰大海。
离开幼儿园的时候,隔壁小学也放学了,好多哥哥姐姐来幼儿园接了弟弟妹妹,手牵着手回家了,我们都很惊讶,不用等爸妈来接吗?老师们笑说:是呀,海岛上孩子很小就独立了,爸爸妈妈也忙,哥哥姐姐放学后到隔壁顺带接上弟弟妹妹回家。记忆中或闲散或让人烦恼的放学时光,在这座岛上依然存在,且因为携手同行的手足之情更让人感动——大人有大人的事情,而孩子们啊,有孩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