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验式教学方法近年来在各学科教学改革中崭露头角,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作者基于《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对课程教学进行了设计,分析了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工作的思路。
[关键词]社会调查方法 体验式教学 课程改革
体验式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各学科教学改革中崭露头角,日益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在相关课程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更贴近实际并且更具吸引力,因而得到师生的普遍认同,产生了良好的实践效果,为教学改革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笔者通过将体验式教学方法应用于《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进一步突出了该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应用性特点,对于提高学生从事社会调查工作的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从中得到的经验和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对于《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内涵和特点
体验式教学方法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实际场景,激发学生兴趣,在体验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习有关知识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将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不难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或优势:
1、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传统教学多以教师向学生讲授和传递书本知识为主,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和拥有者,居于主体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设定或创造响应的场景和氛围,引导学生在自我参与中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因此而发生变化。学生被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被建立在学生积极参与和快乐体验的基础上。
2、在参与和互动中实现教学目标。与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模式不同,体验式教学最大的特点在于特定场景下的学生自主参与和互动交流。强调在参与和互动的过程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领悟道理、把握规律,实现“自我教育”,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3、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加平衡。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强调对具体知识的掌握和记忆,体验式教学则强调在做中学,重视的是感觉体验、领悟和认知,鼓励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掌握知识、形成观点。由于改变了传统教学相对单一的知识传授方式,教育因而成为一种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激发其解决问题的动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学习到专业知识的同时,感知能力、领悟能力、探究能力、实际操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变得更加平衡,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协调发展。
二、体验式教学方法对于推进《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社会调查方法》作为一门教授“方法”的课程,它更需要结合社会调查工作的实际,强化实践实训环节,在实践与实训中掌握调查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然而,目前国内高校在该课程教学上多是采取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方式,以老师传授调查理论知识为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够,主动性发挥不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较为突出。因此,通过引入体验式教学方法对《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一直是传统教学方法中的难点。体验式教学在这一点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性选择。一方面,通过体验式教学,可以将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到特定的情境当中,使之更为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身临其境的参与和体验过程,可以引起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二是提高实际调查能力。学生实际调查能力提高与否是检验《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实际调查能力的提高,通过单纯的课堂教学是很难获得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则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在这一点上的不足。通过直接参与实际或模拟的调查研究活动,学生可亲身体验到社会调查研究的实际操作过程,熟悉调研研究的每一个环节,积累调研研究的实践经验,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实际调查研究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这一方面的不足显而易见。借助体验式教学模式,使学生亲身参与社会调查过程,自主思考和解决社会调查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潜能,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锻炼,创新意识得到了启迪,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是提高学生团队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需要组织起来进行社会调查的实践活动。团队的创建、组织和运转,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实践平台。参与社会调查的组织实施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与思考能力和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吃苦耐劳作风和积极进取意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完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三、体验式教学方法在《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社会调查的选题及设计:
选择课题 : 调查伊始,按照自愿原则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出一位同学担任组长。小组每个成员通过查找文献、咨询访问和实地考察三个环节在图书资料和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题目,然后小组内部科学论证各个题目的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和合适性,确定最终的题目。学生选择的调查课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如学校食堂满意度、大学生日常消费等;二是与专业相关的社会问题,如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打工子弟学校教育问题。
(2) 确定研究假设:选择有代表性的论文,推荐学生阅读,学习如何确定研究假设。引导学生根据以往理论、经验和类推演绎出假设。这个环节主要的工作是确定课题涉及的自变量、中介变量及因变量。
(3) 设计抽样方案:首先,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要求界定总体。接着,讲解抽样的不同方法,并要求学生根据课题需要选择恰当抽样的方法。然后,分组进行讨论确定最终抽样方法。最后,根据已确定的抽样方法编制抽样框、确定样本规模。
(4)设计调查方案:小组根据已确定的题目和抽样方法设计调查方案,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内容、方法、对象、地点、时间及组织过程等。首先,小组撰写调查方案并制作ppt。 然后,分组进行演示,所有同学参与讨论。最后,教师进行评述。
2、社会调查的实施过程
(1) 设计调查问卷:首先,讲授这部分内容前要求学生根据以往经验来设计问卷。第二步,讲授问卷设计的原则和基本技巧,引导学生检查已设计问卷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改。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问卷没有封面信问卷没有关于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信息问题设计过于简单。第三步,小组确定问卷最终稿,教师把关审阅。
(2) 收集资料。首先,使用设计好的问卷在小范围人群中进行调查,发现问卷设计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进行修正,确定最终稿。其次,采用问卷最终稿在事先已确定的调查对象中进行问卷调查,有以下问题需要注意问卷要完整填写问题应向受访者解释清楚,避免产生歧义,从而影响回答的准确性。注意沟通技巧,消除受访者的戒备心理,从而保证短时间高质量完成调查任务。
(3) 整理和分析资料。指导学生把收集到的问卷进行编码,录入计算机相关软件,形成数据库。然后,讲授统计分析方法,如单变量统计分析、双变量统计分析和多变量统计分析。最后,要求学生根据研究假设选择适合的统计分析方法,最终得到研究结果。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数据的录入务必要准确所有统计结果必须围绕研究的中心问题。
3、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
分组撰写调查报告并制作PPT。然后组织一个小型的论文答辩会。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展示,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并打分。
四、问题与对策
1、存在的问题
本次教改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由于资金和时间有限,学生难以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实践,只能进行模拟性质的调查,抽样调查的样本选取未能严格体现随机原则,大大降低了调查的科学性。其次,组内评分的实施过程中,发现有很多人情分的现象,未能很好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
2、今后的工作思路
首先,鼓励学生申请成为大型数据调查机构的调查员,在大规模的抽样调查活动中,掌握调查的实战经验、学习最近的调查技术和手段。在与其他院校学生和老师的交流中,一方面可以获取新的知识,令一方面可以增长见识。其次,一方面进一步加强调查活动的组内监督,另一方面老师可以采取抽查等形式对个别学生的调查工作进行实时考查。
参考文献:
[1] 翟小会,“《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模式设计”,《徐州学 院学报》,2008年第5期
[2] 黄雁玲,““建构式”教学方法探索——《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改革感悟,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3期
[3] 同春芬等,“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课程开放式教学改革探索”,《教学研究》,2008年第4期
[4] 帅友良等,“社会调查方法教学改革与实践模式探讨”,《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5] 周玲等,“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课程行动研究报告”,《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年第10期
[6] 王新,“以过程性评估统领课程教学——“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改革尝试”,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117 118
[7] 石奎,磨玉峰,“活跃课程、激发创新、体验社会——《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的教改感悟”,文教资料,2006(7)37 38
[8]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2;
[9] 米峙,“《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新模式研究 ——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课程教学改革”,科学时代,2010年第22期
作者简介:
米峙(1978 - ),女,内蒙古呼和浩特,社会学博士,北京物资学院劳动科学与法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关键词]社会调查方法 体验式教学 课程改革
体验式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各学科教学改革中崭露头角,日益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在相关课程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更贴近实际并且更具吸引力,因而得到师生的普遍认同,产生了良好的实践效果,为教学改革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笔者通过将体验式教学方法应用于《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进一步突出了该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应用性特点,对于提高学生从事社会调查工作的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从中得到的经验和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对于《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内涵和特点
体验式教学方法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实际场景,激发学生兴趣,在体验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习有关知识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将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不难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或优势:
1、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传统教学多以教师向学生讲授和传递书本知识为主,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和拥有者,居于主体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设定或创造响应的场景和氛围,引导学生在自我参与中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因此而发生变化。学生被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被建立在学生积极参与和快乐体验的基础上。
2、在参与和互动中实现教学目标。与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模式不同,体验式教学最大的特点在于特定场景下的学生自主参与和互动交流。强调在参与和互动的过程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领悟道理、把握规律,实现“自我教育”,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3、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加平衡。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强调对具体知识的掌握和记忆,体验式教学则强调在做中学,重视的是感觉体验、领悟和认知,鼓励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掌握知识、形成观点。由于改变了传统教学相对单一的知识传授方式,教育因而成为一种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激发其解决问题的动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学习到专业知识的同时,感知能力、领悟能力、探究能力、实际操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变得更加平衡,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协调发展。
二、体验式教学方法对于推进《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社会调查方法》作为一门教授“方法”的课程,它更需要结合社会调查工作的实际,强化实践实训环节,在实践与实训中掌握调查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然而,目前国内高校在该课程教学上多是采取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方式,以老师传授调查理论知识为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够,主动性发挥不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较为突出。因此,通过引入体验式教学方法对《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一直是传统教学方法中的难点。体验式教学在这一点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性选择。一方面,通过体验式教学,可以将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到特定的情境当中,使之更为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身临其境的参与和体验过程,可以引起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二是提高实际调查能力。学生实际调查能力提高与否是检验《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实际调查能力的提高,通过单纯的课堂教学是很难获得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则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在这一点上的不足。通过直接参与实际或模拟的调查研究活动,学生可亲身体验到社会调查研究的实际操作过程,熟悉调研研究的每一个环节,积累调研研究的实践经验,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实际调查研究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这一方面的不足显而易见。借助体验式教学模式,使学生亲身参与社会调查过程,自主思考和解决社会调查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潜能,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锻炼,创新意识得到了启迪,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是提高学生团队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需要组织起来进行社会调查的实践活动。团队的创建、组织和运转,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实践平台。参与社会调查的组织实施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与思考能力和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吃苦耐劳作风和积极进取意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完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三、体验式教学方法在《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社会调查的选题及设计:
选择课题 : 调查伊始,按照自愿原则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出一位同学担任组长。小组每个成员通过查找文献、咨询访问和实地考察三个环节在图书资料和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题目,然后小组内部科学论证各个题目的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和合适性,确定最终的题目。学生选择的调查课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如学校食堂满意度、大学生日常消费等;二是与专业相关的社会问题,如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打工子弟学校教育问题。
(2) 确定研究假设:选择有代表性的论文,推荐学生阅读,学习如何确定研究假设。引导学生根据以往理论、经验和类推演绎出假设。这个环节主要的工作是确定课题涉及的自变量、中介变量及因变量。
(3) 设计抽样方案:首先,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要求界定总体。接着,讲解抽样的不同方法,并要求学生根据课题需要选择恰当抽样的方法。然后,分组进行讨论确定最终抽样方法。最后,根据已确定的抽样方法编制抽样框、确定样本规模。
(4)设计调查方案:小组根据已确定的题目和抽样方法设计调查方案,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内容、方法、对象、地点、时间及组织过程等。首先,小组撰写调查方案并制作ppt。 然后,分组进行演示,所有同学参与讨论。最后,教师进行评述。
2、社会调查的实施过程
(1) 设计调查问卷:首先,讲授这部分内容前要求学生根据以往经验来设计问卷。第二步,讲授问卷设计的原则和基本技巧,引导学生检查已设计问卷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改。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问卷没有封面信问卷没有关于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信息问题设计过于简单。第三步,小组确定问卷最终稿,教师把关审阅。
(2) 收集资料。首先,使用设计好的问卷在小范围人群中进行调查,发现问卷设计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进行修正,确定最终稿。其次,采用问卷最终稿在事先已确定的调查对象中进行问卷调查,有以下问题需要注意问卷要完整填写问题应向受访者解释清楚,避免产生歧义,从而影响回答的准确性。注意沟通技巧,消除受访者的戒备心理,从而保证短时间高质量完成调查任务。
(3) 整理和分析资料。指导学生把收集到的问卷进行编码,录入计算机相关软件,形成数据库。然后,讲授统计分析方法,如单变量统计分析、双变量统计分析和多变量统计分析。最后,要求学生根据研究假设选择适合的统计分析方法,最终得到研究结果。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数据的录入务必要准确所有统计结果必须围绕研究的中心问题。
3、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
分组撰写调查报告并制作PPT。然后组织一个小型的论文答辩会。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展示,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并打分。
四、问题与对策
1、存在的问题
本次教改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由于资金和时间有限,学生难以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实践,只能进行模拟性质的调查,抽样调查的样本选取未能严格体现随机原则,大大降低了调查的科学性。其次,组内评分的实施过程中,发现有很多人情分的现象,未能很好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
2、今后的工作思路
首先,鼓励学生申请成为大型数据调查机构的调查员,在大规模的抽样调查活动中,掌握调查的实战经验、学习最近的调查技术和手段。在与其他院校学生和老师的交流中,一方面可以获取新的知识,令一方面可以增长见识。其次,一方面进一步加强调查活动的组内监督,另一方面老师可以采取抽查等形式对个别学生的调查工作进行实时考查。
参考文献:
[1] 翟小会,“《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模式设计”,《徐州学 院学报》,2008年第5期
[2] 黄雁玲,““建构式”教学方法探索——《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改革感悟,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3期
[3] 同春芬等,“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课程开放式教学改革探索”,《教学研究》,2008年第4期
[4] 帅友良等,“社会调查方法教学改革与实践模式探讨”,《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5] 周玲等,“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课程行动研究报告”,《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年第10期
[6] 王新,“以过程性评估统领课程教学——“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改革尝试”,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117 118
[7] 石奎,磨玉峰,“活跃课程、激发创新、体验社会——《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的教改感悟”,文教资料,2006(7)37 38
[8]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2;
[9] 米峙,“《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新模式研究 ——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课程教学改革”,科学时代,2010年第22期
作者简介:
米峙(1978 - ),女,内蒙古呼和浩特,社会学博士,北京物资学院劳动科学与法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