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教育进入内涵建设时期,以“教学做合一”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是建设的重点。笔者结合主持课程改革和从事教学管理的亲身体验,提出了从“领导支持是前提、目标考核是动力、教学评价是导向、课改原则是保障、课改内容是核心、课改氛围是支撑”等六个方面来推动课程改革工作。
关键词:课程改革;目标考核;教学评价;课改原则;课改内容;课改氛围
作者简介:李付亮(1974-),男,湖南永兴人,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系,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与电气信息、电力系统微机保护及水电站自动化。(湖南 长沙 410131)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课题编号:XJK06CZC075)的研究成果。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兴起阶段、发展阶段和大力发展阶段三个阶段。[1]其中大力发展阶段又分为规模超常发展阶段和战略发展阶段。目前,正处入战略发展阶段,该阶段以强化质量和技能实训为主要特征。[2]在该阶段,加强内涵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第一要义。[3]这是高职院校“大洗牌”前的一个关键阶段,只有抓住这个关键阶段发展好了,学院才能生存下去。以“教学做合一”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点。[4]课程改革工作在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已经启动。为了促使我院课程改革取得更大的成效,结合自己主持课程改革和从事教学管理的实际,从“领导支持是前提、目标考核是动力、教学评价是导向、课改原则是保障、课改内容是核心、课改氛围是支撑”等六个方面提出推动课程改革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领导支持是前提
要将大力开展课程改革上升为学院的意志、领导的决策,学院领导对课程改革工作重视与支持的力度是取得成绩的前提。这里所讲的领导支持,主要是指政策上的支持、资金上的支持和带头示范作用。
1.政策上的支持
要推动课程改革,出台政策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出台关于课程改革工作的若干意见;在学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学院的年度工作计划中要安排课程改革工作;要制定支持专业教师外出学习交流课程改革经验的政策;要将学院教师岗位津贴、评优、评先和职称评聘与课程改革的成果挂钩,等等。
2.资金上的支持
目前,各高职学院普遍在开展资金使用计划管理的改革工作,大力推行预算化财务管理制度。在编制资金使用计划时,一定要单列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专项资金。资金量的多少,可以根据学院下达的课程改革计划、学院财力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课程改革专项资金,用来支付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需的硬件、资料、专家咨询、劳务、奖励等方面的费用。
3.主要领导带头开展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改革的工作量很大,参与教师投入的精力很多。学院主要领导,特别是主管教学的院长、教务系统负责人、系部主任亲自主持课程改革工作,既能起到带头与示范作用,又能从实践中感受到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创造性,有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目标考核是动力
目前,高职学院开展了一系列的目标管理方面的改革工作,逐步实施了院系两级管理制度,赋予了相关部门一定的权利。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缺乏对目标管理的定量考核,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目标考核,造成了责、权、利三者的不对称。因此,为推动课程改革工作,必须对课程改革工作施行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重点,一是课程改革课数量的考核,二是课程改革课质量的考核。
1.课改课数量的考核
学院要做好课程改革规划工作,确定学院每年、每学期要开展课程改革的门数,并根据各系的实际,将课程改革的数量指标下达到系部。系部能否完成课程改革的数量,作为系部包干经费拨付的重要考核指标,也可以作为系主任岗位考核的重要指标。
2.课改课质量的考核
学院要做好课程改革课程的验收工作。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体现先进教学改革理念、符合学院现实的课改课验收标准;要按时开展课改课的验收工作;要完善课改课的验收程序;要聘请相当数量的高职教改专家和企业专家参与课改课成果的验收、把关工作。课改课的成果质量是拨付课程改革资金的重要依据。
三、教学评价是导向
教学评价是考核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引导教学开展教学改革的“风向标”、“指挥棒”。为了推动课程改革,改革教学评价是必要的。
1.目前教学评价指标的优缺点分析
目前,很多高职学院所应用的教学评价指标已经应用了多年,是一套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评价办法。传统的教学评价指标过多地评价教师的基本素质,忽视了对学生参与程度和对教学效果的考查,无法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改理念。
2.课改课教学评价指标的建议
为了引导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做合一”等先进的教学理念,建议对课改课的教学评价做如下两方面的改革:一是教学评价要做到全过程性评价和多形式的评价,对课改课的评价要全学期跟踪,要通过听课、查阅课改资料准备情况、召开学生座谈会、专业技能测试、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评价。二是教学评价指标建议为“课改课资料准备(30%)+教学组织(30%)+教学效果(40%)”,评价课改课资料准备情况侧重资料的完整性和可行性,评价教学组织侧重是不是真正实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评价教学效果侧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对职业素质训练的有效性。
四、课改原则是保障
为了保证课程改革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在改革过程中就必须坚持一些基本原则。
1.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
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针对当前高职学生的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我们一定要避免课程改革的“形式化”、“教条化”、“任务化”。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课改目标的指导下,课程改革形式可以百花齐放,不拘一格,可以大胆地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项目化课程”等形式。
2.结合实际情况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院的实习实训设备、师资、学生等实际情况来设计学习情境和选择教学项目,从而保证课程改革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发展。
3.坚持节约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一定要有节约的思想。对学习情境设计、教学项目选择、教学组织实施等要先做出多种方案,再进行成本比较,选用既经济又能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案付诸实施。任何高成本的课改方案就好比是“空中楼阁”。
4.体现先进的课改理念
参与课程改革的老师要坚持学习高职教育理念,多学习兄弟院校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特别是要经常浏览国家精品课程中心,开阔自己的视野,避免出现课改成果滞后于当前的发展趋势。同时,我们也要杜绝采用“U盘式”的学习方法复制、抄袭别人的课改成果。
五、营造课改氛围是支撑
要使老师变被动参加课程改革工作为积极主动开展课程改革工作,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是必不可少的。
1.搭建课改交流平台
营造氛围,要善于搭建课改交流平台。可以定期召开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议,老师相互分享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得与失;可以聘请高职教改专家定期来学院作学术报告;将课改研讨作为日常性教研活动的内容,等等。
2.树立课改典型
学院定期组织对课改课的验收工作,对优秀成果要及时认定,要重奖在课程改革中取得优秀成果的老师,要大力宣传他们的课改思想、课改事迹和课改成果,激励大家共同来参与课程改革。
六、课改内容是核心
一门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课程改革的内容是核心。这里所指的课程改革内容包括课程定位、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1.课程定位
确定一门课程的定位,一要明确课程所在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二要从专业能力目标、知识能力目标和素质能力目标等方面全面地分析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的定位由专业带头人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予以明确。课程定位是开展课程改革工作的首要问题。
2.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
根据课程定位,明晰了课程所指向的职业岗位。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知识、素质结构分析,依据分析结果来选择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递进关系、并列关系等来组织教学内容。
3.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开展高职课程改革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高职学生素质下降,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保证教学效果。因此,结合课程特点、学院实际条件、地域特点,探索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显得尤为必要。在该教学模式下,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
七、结束语
我们要正确认识课程建设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课程改革对推动专业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当中来。同时,课程改革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战胜一个个困难,取得一个个成效,为高职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薛红肖,王琦.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史[J].才智,2010,(2):152.
[2]吴明清.高职教育第二个战略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应对策略[J].职教通讯,2005,(1):22-24.
[3]马必学.高等职业教育30年发展改革的回顾与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5-10.
[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Z].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关键词:课程改革;目标考核;教学评价;课改原则;课改内容;课改氛围
作者简介:李付亮(1974-),男,湖南永兴人,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系,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与电气信息、电力系统微机保护及水电站自动化。(湖南 长沙 410131)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课题编号:XJK06CZC075)的研究成果。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兴起阶段、发展阶段和大力发展阶段三个阶段。[1]其中大力发展阶段又分为规模超常发展阶段和战略发展阶段。目前,正处入战略发展阶段,该阶段以强化质量和技能实训为主要特征。[2]在该阶段,加强内涵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第一要义。[3]这是高职院校“大洗牌”前的一个关键阶段,只有抓住这个关键阶段发展好了,学院才能生存下去。以“教学做合一”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点。[4]课程改革工作在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已经启动。为了促使我院课程改革取得更大的成效,结合自己主持课程改革和从事教学管理的实际,从“领导支持是前提、目标考核是动力、教学评价是导向、课改原则是保障、课改内容是核心、课改氛围是支撑”等六个方面提出推动课程改革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领导支持是前提
要将大力开展课程改革上升为学院的意志、领导的决策,学院领导对课程改革工作重视与支持的力度是取得成绩的前提。这里所讲的领导支持,主要是指政策上的支持、资金上的支持和带头示范作用。
1.政策上的支持
要推动课程改革,出台政策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出台关于课程改革工作的若干意见;在学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学院的年度工作计划中要安排课程改革工作;要制定支持专业教师外出学习交流课程改革经验的政策;要将学院教师岗位津贴、评优、评先和职称评聘与课程改革的成果挂钩,等等。
2.资金上的支持
目前,各高职学院普遍在开展资金使用计划管理的改革工作,大力推行预算化财务管理制度。在编制资金使用计划时,一定要单列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专项资金。资金量的多少,可以根据学院下达的课程改革计划、学院财力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课程改革专项资金,用来支付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需的硬件、资料、专家咨询、劳务、奖励等方面的费用。
3.主要领导带头开展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改革的工作量很大,参与教师投入的精力很多。学院主要领导,特别是主管教学的院长、教务系统负责人、系部主任亲自主持课程改革工作,既能起到带头与示范作用,又能从实践中感受到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创造性,有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目标考核是动力
目前,高职学院开展了一系列的目标管理方面的改革工作,逐步实施了院系两级管理制度,赋予了相关部门一定的权利。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缺乏对目标管理的定量考核,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目标考核,造成了责、权、利三者的不对称。因此,为推动课程改革工作,必须对课程改革工作施行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重点,一是课程改革课数量的考核,二是课程改革课质量的考核。
1.课改课数量的考核
学院要做好课程改革规划工作,确定学院每年、每学期要开展课程改革的门数,并根据各系的实际,将课程改革的数量指标下达到系部。系部能否完成课程改革的数量,作为系部包干经费拨付的重要考核指标,也可以作为系主任岗位考核的重要指标。
2.课改课质量的考核
学院要做好课程改革课程的验收工作。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体现先进教学改革理念、符合学院现实的课改课验收标准;要按时开展课改课的验收工作;要完善课改课的验收程序;要聘请相当数量的高职教改专家和企业专家参与课改课成果的验收、把关工作。课改课的成果质量是拨付课程改革资金的重要依据。
三、教学评价是导向
教学评价是考核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引导教学开展教学改革的“风向标”、“指挥棒”。为了推动课程改革,改革教学评价是必要的。
1.目前教学评价指标的优缺点分析
目前,很多高职学院所应用的教学评价指标已经应用了多年,是一套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评价办法。传统的教学评价指标过多地评价教师的基本素质,忽视了对学生参与程度和对教学效果的考查,无法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改理念。
2.课改课教学评价指标的建议
为了引导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做合一”等先进的教学理念,建议对课改课的教学评价做如下两方面的改革:一是教学评价要做到全过程性评价和多形式的评价,对课改课的评价要全学期跟踪,要通过听课、查阅课改资料准备情况、召开学生座谈会、专业技能测试、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评价。二是教学评价指标建议为“课改课资料准备(30%)+教学组织(30%)+教学效果(40%)”,评价课改课资料准备情况侧重资料的完整性和可行性,评价教学组织侧重是不是真正实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评价教学效果侧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对职业素质训练的有效性。
四、课改原则是保障
为了保证课程改革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在改革过程中就必须坚持一些基本原则。
1.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
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针对当前高职学生的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我们一定要避免课程改革的“形式化”、“教条化”、“任务化”。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课改目标的指导下,课程改革形式可以百花齐放,不拘一格,可以大胆地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项目化课程”等形式。
2.结合实际情况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院的实习实训设备、师资、学生等实际情况来设计学习情境和选择教学项目,从而保证课程改革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发展。
3.坚持节约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一定要有节约的思想。对学习情境设计、教学项目选择、教学组织实施等要先做出多种方案,再进行成本比较,选用既经济又能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案付诸实施。任何高成本的课改方案就好比是“空中楼阁”。
4.体现先进的课改理念
参与课程改革的老师要坚持学习高职教育理念,多学习兄弟院校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特别是要经常浏览国家精品课程中心,开阔自己的视野,避免出现课改成果滞后于当前的发展趋势。同时,我们也要杜绝采用“U盘式”的学习方法复制、抄袭别人的课改成果。
五、营造课改氛围是支撑
要使老师变被动参加课程改革工作为积极主动开展课程改革工作,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是必不可少的。
1.搭建课改交流平台
营造氛围,要善于搭建课改交流平台。可以定期召开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议,老师相互分享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得与失;可以聘请高职教改专家定期来学院作学术报告;将课改研讨作为日常性教研活动的内容,等等。
2.树立课改典型
学院定期组织对课改课的验收工作,对优秀成果要及时认定,要重奖在课程改革中取得优秀成果的老师,要大力宣传他们的课改思想、课改事迹和课改成果,激励大家共同来参与课程改革。
六、课改内容是核心
一门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课程改革的内容是核心。这里所指的课程改革内容包括课程定位、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1.课程定位
确定一门课程的定位,一要明确课程所在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二要从专业能力目标、知识能力目标和素质能力目标等方面全面地分析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的定位由专业带头人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予以明确。课程定位是开展课程改革工作的首要问题。
2.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
根据课程定位,明晰了课程所指向的职业岗位。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知识、素质结构分析,依据分析结果来选择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递进关系、并列关系等来组织教学内容。
3.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开展高职课程改革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高职学生素质下降,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保证教学效果。因此,结合课程特点、学院实际条件、地域特点,探索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显得尤为必要。在该教学模式下,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
七、结束语
我们要正确认识课程建设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课程改革对推动专业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当中来。同时,课程改革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战胜一个个困难,取得一个个成效,为高职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薛红肖,王琦.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史[J].才智,2010,(2):152.
[2]吴明清.高职教育第二个战略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应对策略[J].职教通讯,2005,(1):22-24.
[3]马必学.高等职业教育30年发展改革的回顾与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5-10.
[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Z].
(责任编辑:麻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