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幼儿身心特点
幼儿作为我国的未来,教师及家长应高度重视幼儿的教育工作。对于幼儿而言,其心理特点主要包含:其一,好动,乐于挑战他人,当有人告知“你肯定不会这样做”时,幼儿反而会更专注、认真地去完成;其二,情绪变化多段。幼儿极易发脾气,也很固执,他们生活中大部分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对于别人的感受并不会予以关注,一旦遭遇惊慌事件时,情绪就会出现极大的波动;其三,对自身逐渐具备整体认识,了解到人体中除了手脚、身体之外,也有心存在;其四,具有丰富的想象力[1]。幼儿会以自身的喜好为根据编造出能让成人感到惊讶的故事;其五,十分健谈。当幼儿内心中有想法产生时,他们会马上表达出来。对于幼儿而言,其心理特征中较为明显的几个内容是好奇、好动、好模仿及好被称赞。教师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本心,坚守原则,以幼儿身心特征为根据开展针对性地德育教学工作。
二、契机与情境
不同幼儿之间产生的竞争或合作能够引发幼儿社会化条件。在这一互动交往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人际紧张、利益冲突等,如与同伴闹矛盾、争抢玩具、挑吃挑穿或是愿望无法被满足等。尽管这类日常生活事件并不能算什么大事,然而教师也必须明确认识到,幼儿的品性、人格的塑造过程中,这些日常生活琐事所发挥的作用十分关键。故而,教师在教育工程中,对于“契机”这类重要的课程资源需敏锐捕捉、准确把握。
而“情境”相对于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来说,有一定差异存在。人们在自然环境中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类影响是人与自然环境“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并非是自然环境“给予”的[2]。当人受到了环境所发挥的作用并有意义产生时,这类环境就会转化为“情境”,引发人的情感体验。而我们常说的教育性情境,指的是教育者以教育目的、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为根据,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学习的情境。在对课程进行理解时,若是以广义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将“教育性情境”理解为课程。
三、幼儿德育中契机与情境的整合
(一)把握生活情境,提升幼儿道德素养
生活中的小事、琐事十分多,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所在。因幼儿缺乏足够的是非判断能力,教师可将存在于幼儿生活中的各类困惑、矛盾当作德育教育资源,这也是上文所说的契机。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应对这类教育资源發现、捕捉并整合,对幼儿行为习惯、品格进行培养。将幼儿生活中的各类事件当作教育资源适时开展德育教育,在幼儿的日常生活、言行举止等方面中融入道德教育,能够有效地提升幼儿的道德品质、素养。
(二)借助文学作品,培养幼儿道德习惯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将善良、勇敢的良好品德呈现给人们。而幼儿在阅读这类文学作品之后,其道德品质也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对此,教师可将书中、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当作教学资源开展德育教育,引导幼儿以道德标准为根据对行为的正误进行判断,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生活琐事。
如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这一童话故事中,教师通过引导能让幼儿了解到邪恶是无法战胜善良的。而《三只蝴蝶》则能使幼儿收获到团结友爱的快乐。在读、听、看之后,幼儿能够明确哪些是正确的道德行为,其良好的道德习惯也得以形成。
(三)利用校园活动,提高幼儿道德品质
对于幼儿来说,契机教育方式十分有效。教师在日常学习活动中,以幼儿园特有教学模式为中心,在于幼儿一日活动相结合的基础上,以幼儿个性发展为对象,将幼儿的积极性调动,激发他们的潜能,将行为体验、道德情感转化为幼儿自觉、主动的需求,以此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树立参照物,强化道德品德
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性,教师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时,应适时树立部分参照物,予以幼儿较为直观地感受,不但能够引导幼儿对是非进行明辨,同时还能强化幼儿的道德认识。幼儿自身的过去与现实、幼儿之间的正反面及成功或失败事例、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事迹等等,都可以当作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参照物。
如在吃点心时,部分幼儿吃得干干净净,也有一小部分幼儿吃得到处都是,还有部分会将点心偷偷地倒在垃圾桶里。老师在此时便为幼儿讲诉了一个爱惜粮食的故事,要求小朋友对故事中的行为进行辨别,并说明正确与错误的原因。小朋友们在一正一反的对比下,马上了解到什么才是正确的行为。老师此时再进一步展开了情感教育,引导幼儿明白农民伯伯的辛勤劳作是多么的不容易,如此一来幼儿也能养成珍惜粮食的良好品德。
(五)利用广告媒体,
幼儿生活世界中,困惑、矛盾普遍存在,而这些也正是对幼儿开展教育的有效契机,教师应将这类教育契机充分利用,开展针对性的道德教育。幼儿对电视、广告等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兴趣,而教师可将幼儿这一心理抓住,利用电视等开展道德教育。
如电视中时常会有爱护树木、动物等广告播出,教师可将这类广告内容转化为德育资源,以电视中爱护树木的广告为根据,引导幼儿讨论如何爱护树木、为什么要爱护等,并要求幼儿将自己内心的树木、森林描绘出来,让他们对爱护树木的重要性有所亲身感受,从内心深处对树木进行维护。又比如“海尔,真诚到永远”彰显了与时代同步发展、与消费者相懦以沫的文化意识;“创维情,中国心”强调的是一种民族精神,创维彩电的品质十分优良,借此能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充分激发。幼儿在观看这类广告时,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对祖国、家乡产生热爱的情感,而在该过程中,幼儿还能收获自豪、快乐的情感体验。
四、结语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德育工作所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是不可替代的。在教学过程中,教育界更加强调德育课程这一重点教学内容。而在幼儿德育课程资源中,“契机”与“情境”的地位十分重要,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身心健康及道德水平,故而教师在德育教学中应敏锐找出、准确把握教学契机,以情境教学的模式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作为我国的未来,教师及家长应高度重视幼儿的教育工作。对于幼儿而言,其心理特点主要包含:其一,好动,乐于挑战他人,当有人告知“你肯定不会这样做”时,幼儿反而会更专注、认真地去完成;其二,情绪变化多段。幼儿极易发脾气,也很固执,他们生活中大部分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对于别人的感受并不会予以关注,一旦遭遇惊慌事件时,情绪就会出现极大的波动;其三,对自身逐渐具备整体认识,了解到人体中除了手脚、身体之外,也有心存在;其四,具有丰富的想象力[1]。幼儿会以自身的喜好为根据编造出能让成人感到惊讶的故事;其五,十分健谈。当幼儿内心中有想法产生时,他们会马上表达出来。对于幼儿而言,其心理特征中较为明显的几个内容是好奇、好动、好模仿及好被称赞。教师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本心,坚守原则,以幼儿身心特征为根据开展针对性地德育教学工作。
二、契机与情境
不同幼儿之间产生的竞争或合作能够引发幼儿社会化条件。在这一互动交往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人际紧张、利益冲突等,如与同伴闹矛盾、争抢玩具、挑吃挑穿或是愿望无法被满足等。尽管这类日常生活事件并不能算什么大事,然而教师也必须明确认识到,幼儿的品性、人格的塑造过程中,这些日常生活琐事所发挥的作用十分关键。故而,教师在教育工程中,对于“契机”这类重要的课程资源需敏锐捕捉、准确把握。
而“情境”相对于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来说,有一定差异存在。人们在自然环境中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类影响是人与自然环境“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并非是自然环境“给予”的[2]。当人受到了环境所发挥的作用并有意义产生时,这类环境就会转化为“情境”,引发人的情感体验。而我们常说的教育性情境,指的是教育者以教育目的、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为根据,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学习的情境。在对课程进行理解时,若是以广义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将“教育性情境”理解为课程。
三、幼儿德育中契机与情境的整合
(一)把握生活情境,提升幼儿道德素养
生活中的小事、琐事十分多,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所在。因幼儿缺乏足够的是非判断能力,教师可将存在于幼儿生活中的各类困惑、矛盾当作德育教育资源,这也是上文所说的契机。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应对这类教育资源發现、捕捉并整合,对幼儿行为习惯、品格进行培养。将幼儿生活中的各类事件当作教育资源适时开展德育教育,在幼儿的日常生活、言行举止等方面中融入道德教育,能够有效地提升幼儿的道德品质、素养。
(二)借助文学作品,培养幼儿道德习惯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将善良、勇敢的良好品德呈现给人们。而幼儿在阅读这类文学作品之后,其道德品质也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对此,教师可将书中、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当作教学资源开展德育教育,引导幼儿以道德标准为根据对行为的正误进行判断,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生活琐事。
如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这一童话故事中,教师通过引导能让幼儿了解到邪恶是无法战胜善良的。而《三只蝴蝶》则能使幼儿收获到团结友爱的快乐。在读、听、看之后,幼儿能够明确哪些是正确的道德行为,其良好的道德习惯也得以形成。
(三)利用校园活动,提高幼儿道德品质
对于幼儿来说,契机教育方式十分有效。教师在日常学习活动中,以幼儿园特有教学模式为中心,在于幼儿一日活动相结合的基础上,以幼儿个性发展为对象,将幼儿的积极性调动,激发他们的潜能,将行为体验、道德情感转化为幼儿自觉、主动的需求,以此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树立参照物,强化道德品德
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性,教师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时,应适时树立部分参照物,予以幼儿较为直观地感受,不但能够引导幼儿对是非进行明辨,同时还能强化幼儿的道德认识。幼儿自身的过去与现实、幼儿之间的正反面及成功或失败事例、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事迹等等,都可以当作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参照物。
如在吃点心时,部分幼儿吃得干干净净,也有一小部分幼儿吃得到处都是,还有部分会将点心偷偷地倒在垃圾桶里。老师在此时便为幼儿讲诉了一个爱惜粮食的故事,要求小朋友对故事中的行为进行辨别,并说明正确与错误的原因。小朋友们在一正一反的对比下,马上了解到什么才是正确的行为。老师此时再进一步展开了情感教育,引导幼儿明白农民伯伯的辛勤劳作是多么的不容易,如此一来幼儿也能养成珍惜粮食的良好品德。
(五)利用广告媒体,
幼儿生活世界中,困惑、矛盾普遍存在,而这些也正是对幼儿开展教育的有效契机,教师应将这类教育契机充分利用,开展针对性的道德教育。幼儿对电视、广告等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兴趣,而教师可将幼儿这一心理抓住,利用电视等开展道德教育。
如电视中时常会有爱护树木、动物等广告播出,教师可将这类广告内容转化为德育资源,以电视中爱护树木的广告为根据,引导幼儿讨论如何爱护树木、为什么要爱护等,并要求幼儿将自己内心的树木、森林描绘出来,让他们对爱护树木的重要性有所亲身感受,从内心深处对树木进行维护。又比如“海尔,真诚到永远”彰显了与时代同步发展、与消费者相懦以沫的文化意识;“创维情,中国心”强调的是一种民族精神,创维彩电的品质十分优良,借此能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充分激发。幼儿在观看这类广告时,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对祖国、家乡产生热爱的情感,而在该过程中,幼儿还能收获自豪、快乐的情感体验。
四、结语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德育工作所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是不可替代的。在教学过程中,教育界更加强调德育课程这一重点教学内容。而在幼儿德育课程资源中,“契机”与“情境”的地位十分重要,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身心健康及道德水平,故而教师在德育教学中应敏锐找出、准确把握教学契机,以情境教学的模式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