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到70%:跨越式发展背后的教育情怀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仲春,北京市通州区教委与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正式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将这所海淀的优质资源校引入通州。2015年,带着学校领导的重托,肩负着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基础教育服务的使命,丁伯华校长只身一人从海淀来到通州,带领十多位刚毕业的大学生从零做起,白手创业。短短不足四年时间,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依靠全体教师的敬业精神和高尚师德,依靠过硬的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副中心地区最受老百姓欢迎、学生和家长最渴望就读的学校之一,家长们纷纷感叹“把孩子送到首师大附中,放心”!在副中心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丁伯华校长和他的团队究竟书写了怎样的教育传奇?这背后又有哪些动人的教育故事呢?
  迎难而上,不挑生源重“加工”
  执掌首家被引进到副中心的名校,丁伯华校长其实在学校开局阶段面临了很大的压力。除了定位不清、體制不顺,办学经费紧张等因素之外,摆在学校面前的还有距离总校太远、教师队伍年轻、家长的质疑与焦虑等诸多难题。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和荒废多年的旧校园,面对社会各界的期待和疑虑,丁伯华校长在工作实践中借鉴附中的办学理念和经验,考虑通州当地的具体情况,适时提出了“尊重区域文化,融合教育观念”的工作思路,努力探索先进理念与通州区实际学情有效结合的途径,让教育更接地气,更具生命力。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优异成绩往往是和优秀生源联系在一起的。然而,丁校长并没有在抢生源上“做文章”。恰恰相反,学校更多的是致力于向农村薄弱地区倾斜优质教育资源,让更多农村学生受益。来到通州后,学校通过教育惠民政策“市级统筹二”,每年把大多数的招生名额“定点”投放到了农村校和薄弱初中校,实现了招生名额直接分配到这些学校。此举有力地保障了农村考生同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为促进教育公平做出了切实的努力。
  2018年首届高考,在和其他学校生源差距近30分的情况下,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向社会交上了这样一份成绩单:学校勇夺文科均分全区第一、理科均分全区第二,是全通州区唯一本科率达100%的学校。首次中考,成绩也非常优异,在学生入口完全是划片派位的情况下,学科总分和优秀率均位居全区第一!
  中高考成绩令业内震惊,让社会赞叹。其实,从学校的日常表现来看,取得这样的优异成绩完全在情理之中:在学校参加的历次全区统考中,从初一到高三所有年级的成绩始终位于全区前两位。以2019年1月的全区期末统考为例,不仅各年级都稳居全区前两位,初一年级更是统考的七门学科均居全区第一;在4月刚刚结束的初三全区一模考试中,学校不仅均分成绩位居全区第一,更是比第二名总分高出10分之多;在4月刚结束的全区高三一模统考中,高三年级更是表现出了“突出的加工能力”:这届高三学生高中入学时,中考成绩排名全区前500名的同学占全年级学生比例仅不足5%,而到本次一模,全校有超过70%的同学进入全区前500名;高一入学时,有超30%的学生中考成绩列全区1000名之后,到本次高三一模,没有一名学生排名在区1000名之后。这样实实在在的“加工力”着实令人叹服。
  科学管理,做师生的“贴心人”
  “面临如此多的困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学校是靠什么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的?”这是丁伯华校长经常被问及的问题。其实,答案很简单,他依靠的“工作法宝”,就是“打造一支敬业奉献、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营造和谐民主、务实高效的管理氛围;建立人人笃信、共同奋斗的团队文化”。这种管理理念和团队氛围绝对不是随便说说而已的,而是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体现在实际行动和工作实践中的。在老师们眼里,他是一位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关怀备至的领路人;在学生看来,他就是时时刻刻把学生利益放在第一位,和蔼可亲、阳光暖心的“自家人”。到通州工作三年多来,丁伯华校长坚持要求每年进行校长工作民主考核,由全体教职工对校长年度的各方面表现进行无记名投票和评价,不仅填满意率,更要写主观评语,考核的结果从来都是现场唱票、统计和公布。三年来,每年全体教师对他的满意率都是100%。或许正是源于这样的底气,源于科学的管理和强有力的领导,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才形成了强大的团队凝聚力,持续行进在发展的快车道上。
  面向未来,打造城市副中心教育新名片
  丁伯华校长和他的同事们都还记得,2015年9月5日学校第一个开学典礼那天沁人心脾的蒙蒙细雨。好雨知时节。几年来,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也如春雨一般,润泽、改善着通州区的教育土壤,改变着通州区原有的基础教育生态。随着学校声誉的不断提升,旧校舍已远远无法满足广大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地区建设一所现代化、高水平的中学,让更多的学生享受附中的优质教育资源,成为摆在这所立足未稳的新学校面前的又一个巨大挑战。为了实现更宏大、更美好的教育理想,丁伯华校长一方面带领全体师生克服重重困难,整体搬迁到运河中学借址办学;另一方面,积极协调学校本部、首师大、市教委等多个部门,推动通州校区新校园的重建工作,一步步让梦想照进现实。为了保证新建校园的先进性和前瞻性,丁校长提出了“以人为本,面向未来”的校园建设理念,充分考虑选课走班、特色发展、人工智能等新时代教育的要求,借鉴了许多新建优秀校园的案例,和设计团队一起反复打磨,力争把新校园打造成城市副中心基础教育的新名片、新亮点。目前,学校新校园工程正在有序建设中,附中人的教育梦想也正由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
  三年多来,丁伯华校长每天奔波于石景山和通州之间,行程达十多万公里,风雨无阻。正是凭借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改革创新的精神,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学校“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的德育实践、“新”四修课程体系、“自我提升”与“外部引领”相结合的青年教师成长路径等发展新思路不仅独树一帜,而且实效性强,广受业内和社会各界赞誉。自建校以来,丁校长和他的团队始终以“追梦者”的姿态在“不停奔跑”,只为了让学校发展得更好一点、更快一点,让孩子们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多出一份力。随着新校园即将竣工投入使用,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丁伯华校长将继续带领他的团队做好副中心教育事业的开拓者,打造一所面向未来、具有一定示范性、软硬件设施一流的现代化中学,让百年附中“成德达才”的教育思想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扎根,并绽放出具有鲜明本土特色的璀璨花朵,为改变和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基础教育的形象与品质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其他文献
山东省济南市六里山小学创建于1987年,现有教学班13个,在校学生565人,教职工39人。近年来,学校从生命的意义出发,以尊重学生的生命、关爱生命为教育思想指导,在“让生命因学习而精彩”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致力于构建“开放、学研”办学特色,倾心打造“开放式、小班化、学研型”鲜明特色的优质学校,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让学生充分享受教育的快乐与精彩。  构建学研课程体系,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  新的课程改
期刊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说:“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建立一支怎样的教师队伍,是办学者必须思考的重要命题。作为教育人,要具备“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冥须悟空”的魄力。2008年,我到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担任校长,十年来,我和团队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在教育之路上不辍书写,努力实现每个生命的自主发展,让优质均衡
期刊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让教育改革进入3.0时代。如何紧跟课改的步伐,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山东省济南市六里山小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结合“让生命因学习而精彩”的办学理念,学校确定了“阳光、善学、明责、尚美、创新”的育人目标,明确了“建立开放式、小班化、学研型优质学校”的办学方向,构建了“开放、体
期刊
山東省济南市陡沟小学始建于1994年,地处济南市市中区西部,服务于周边的7个自然村。2013年,在市中教育“集团化办学”战略的影响下,学校成为山东省济南经十一教育集团的一员。六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学校迁入了高标准的新校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正努力成长为具有一定办学特色的优质学校。  学校以“让生命在绿色中绽放”为核心价值观,确定了“培养现代君子”的育人目标和“正气浩然、志趣
期刊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舜苑学校小学部是经十一教育集团的分校区,成立于2016年。建校以来,学校确立了以“美好”为核心的理念体系,秉承“承舜美德,启迪智慧”的办学理念,把“向美而行,作之不止”作为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明确了“做最好的自己”的育人目标,具体细化为学生成长的六个基本点:博览群书、好学善思、气质高雅、身心健康、实践创新、美心乐行。  学校积极构建了“一基两拓六模块”的“舜美”课程体系,鼓励
期刊
什么是创造?创造的价值是什么?山东省济南市经十一路小学在21年的“创造教育”研究中,聚焦学生创造力培养,积极构建以“创造”为魂的学校课程体系。  学校课程体系的定位与构建  创造力的核心要素包括创造型人格、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课程开发初期,学校根据创造力的核心要素,明确了学校课程体系的定位——“创造为魂”,确定了整个课程体系都要承担起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任务。  学校课程包括“美德课程”“学力课程”“
期刊
绿色,是一种自然生态的美丽色彩。绿色之于教育,象征着要让生命像绿色一样绽放本性、自然生长。在教育新理念的引领下,山东省济南市经十一教育集团陡沟校区(以下简称“陡沟校区”)以“让生命在绿色中绽放”为办学理念,不断深化对“生命”“绿色”“绽放”的理解和实践,如今绿色教育已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景。  在绿色教育课程体系的架构中,学校选择了最能体现“绿色”的具体载体——树。这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关联,也都与
期刊
山东省济南育文中学位于济南市市中区,前身为济南铁路实验学校,为济南市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学校以“滋兰九畹,树蕙百亩,育文九载,惠泽一生”为办学宗旨,崇文育人,以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形成了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和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团队里有省级教学能手1人,市级教学能手2人,区级教学能手5人,区首席教师2人,区新秀教师1人,校首席教师8人。学校严谨治学,连续十一年荣获市中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期刊
山东省济南市育新小学始建于1960年,是一所教学设施完善、人文底蕴深厚、文化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学校。清新幽雅的校园环境,充分彰显了“本真教育,润泽生命”的办学理念,是“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学校具有优良的办学治教传统,以“本真教育”理念为先导,高效益的管理模式为基础,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保证,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为目标,按照“德育为首,教学为主
期刊
编者按:天桥区是济南市主城区之一。近年来,天桥区秉持“均衡、公平、内涵、特色,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的发展理念,旗帜鲜明地维护教育公平,积极稳妥地深化结构调整,扎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科学良性运行的发展格局, 实现了天桥教育可持续性稳步发展。天桥区先后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实验区、教育部“国培计划2015”——示范性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