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和教学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初中语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更应当打破常规,创新教学方法,寻找既能为学生所接受又能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
一、引言
在初中这一学习阶段,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语文水平直接影响其阅读与理解能力,因此必须重视语文学习。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初中语文教学日益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衡量语文教学成效的一个关键指标就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重视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对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有所忽略,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我们有必要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最终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改这一背景下,初中语文在教学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初中语文在其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主要是单向的,以教师向学生提问为主要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同时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往往不会产生质疑,缺乏一定的探究精神。第二,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形式主要是教师进行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我思考意识;并且安排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非常有限,忽略了对学生实践创新意识的培养和锻炼。此外,写作练习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部分,缺少让学生进行体验与感悟这一过程,针对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学生往往只会复述,真正深刻理解和掌握的较少。第三,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并不充分,导致学生的学习方法依然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第四,从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设计来看,由于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认知发展水平,教材的编排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是相适应的,学生根据教材的层次性循序渐进学习,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思考和学习空间。
三、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1.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大胆进行创新
教学实践表明,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唱独角戏。即使課堂上有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但这些问题也是以课本知识为依据,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所提出来的。在当前的大背景下,学生需要学习的不只是知识课本上的知识,还需要学习由课本内容逐步延伸拓展到其他方面的知识,进行能力的迁移。所以,语文教师不能仅仅充当知识的传播者,更应充当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打破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观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听取不同的意见,不再一味地对学生发号施令,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与能力去自由学习。
学习课外知识时,为各个分段的内容取小标题,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充当着点拨者的角色。
2.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能激发一个人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初中语文教学来说至关重要。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良好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陶冶学生的情感。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以教学目的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中心,采取语言描述、幻灯片或实物演示等方式或手段,为学生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形象、观感丰富并蕴含哲理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例如,在教学《死海不死》一文时,我拿出两个玻璃杯,其中一杯装入半杯清水,另一杯装入半杯浓度较高的盐水,然后拿出两个鸡蛋,各放入杯子,让学生观察两个杯子的不同现象,然后联系课文故事,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
3.运用课文素材,进行适时指导
最新的初中语文教材当中,每篇课文都会安排阅读或自读提示,还有围绕课文内容的课后练习。阅读或自读主要是提示如何理解课文内容、训练重点,提示预习所要注意的方面以及所需掌握的生字词的读音、注释等。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对这些提示进行充分把握并有效利用。
例如,《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其预习提示为:“①告诉我们大自然的语言是‘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现象。②作者从四季物候景象入手,条理分明地说明了物候的有关知识。③概括内容要点。④学习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表达技巧。”教师可以从这些预习提示入手,明确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在说明事物时生动并富有条理,做好读书摘要。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根据这些教学重点对课文进行讲解。在这篇课文中,第一自然段就采用拟人手法和优美的词语,如“苏醒”“翩然”等,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大自然四季变化的景观,将其描述成一幅美好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同时通过描述,将自然现象与气候之间的关系告诉我们。第二自然段则主要采用拟人手法对四季变化进行更加形象与生动的描述。在条理方面,这篇课文的描述都是有迹可循。如第一自然段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时间顺序。第二自然段则是按照农事活动的先后顺序和总—分—总这样的结构顺序。第三自然段则是以物候知识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为依据,按照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来描写,可见全文各个自然段的叙述都富有条理性。读书摘要则是要求学生摘录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以及重点内容,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由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于课后作业,主要是为了加深并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包括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主要内容用一两句话进行简要概括;或者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句子意思进行理解,在此基础上对一些有关问题进行揣摩回答;或者在对课外内容有所体会的基础上,在相关实物提示下对课外内容进行复述等。
4.渗透美育知识,培养审美能力
所谓审美教育,指的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鉴赏甚至创造等能力。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往往对审美教育有所忽略。如今,在初中语文课本里收录有古今中外的许多名篇佳作,这些能够对学生产生强大的感染和心灵冲击力,因此,教师可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讲授一些与美学有关的理论,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美学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树立美好的理想和目标。
例如,在《苏州园林》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建筑美学的知识;《向沙漠进军》可以让学生知晓什么是激情美和社会美;《散步》则是向学生展示何为人性美。
四、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发展,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教学思路、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以此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语文教师,应当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方面的探索,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生动有趣的语文教学课堂,不断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 龙.浅议基于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初中语文教学创新[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版),2013(29).
[2]张玉蕾.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6(8):120.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
一、引言
在初中这一学习阶段,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语文水平直接影响其阅读与理解能力,因此必须重视语文学习。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初中语文教学日益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衡量语文教学成效的一个关键指标就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重视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对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有所忽略,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我们有必要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最终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改这一背景下,初中语文在教学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初中语文在其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主要是单向的,以教师向学生提问为主要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同时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往往不会产生质疑,缺乏一定的探究精神。第二,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形式主要是教师进行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我思考意识;并且安排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非常有限,忽略了对学生实践创新意识的培养和锻炼。此外,写作练习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部分,缺少让学生进行体验与感悟这一过程,针对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学生往往只会复述,真正深刻理解和掌握的较少。第三,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并不充分,导致学生的学习方法依然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第四,从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设计来看,由于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认知发展水平,教材的编排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是相适应的,学生根据教材的层次性循序渐进学习,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思考和学习空间。
三、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1.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大胆进行创新
教学实践表明,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唱独角戏。即使課堂上有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但这些问题也是以课本知识为依据,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所提出来的。在当前的大背景下,学生需要学习的不只是知识课本上的知识,还需要学习由课本内容逐步延伸拓展到其他方面的知识,进行能力的迁移。所以,语文教师不能仅仅充当知识的传播者,更应充当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打破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观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听取不同的意见,不再一味地对学生发号施令,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与能力去自由学习。
学习课外知识时,为各个分段的内容取小标题,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充当着点拨者的角色。
2.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能激发一个人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初中语文教学来说至关重要。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良好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陶冶学生的情感。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以教学目的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中心,采取语言描述、幻灯片或实物演示等方式或手段,为学生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形象、观感丰富并蕴含哲理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例如,在教学《死海不死》一文时,我拿出两个玻璃杯,其中一杯装入半杯清水,另一杯装入半杯浓度较高的盐水,然后拿出两个鸡蛋,各放入杯子,让学生观察两个杯子的不同现象,然后联系课文故事,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
3.运用课文素材,进行适时指导
最新的初中语文教材当中,每篇课文都会安排阅读或自读提示,还有围绕课文内容的课后练习。阅读或自读主要是提示如何理解课文内容、训练重点,提示预习所要注意的方面以及所需掌握的生字词的读音、注释等。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对这些提示进行充分把握并有效利用。
例如,《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其预习提示为:“①告诉我们大自然的语言是‘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现象。②作者从四季物候景象入手,条理分明地说明了物候的有关知识。③概括内容要点。④学习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表达技巧。”教师可以从这些预习提示入手,明确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在说明事物时生动并富有条理,做好读书摘要。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根据这些教学重点对课文进行讲解。在这篇课文中,第一自然段就采用拟人手法和优美的词语,如“苏醒”“翩然”等,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大自然四季变化的景观,将其描述成一幅美好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同时通过描述,将自然现象与气候之间的关系告诉我们。第二自然段则主要采用拟人手法对四季变化进行更加形象与生动的描述。在条理方面,这篇课文的描述都是有迹可循。如第一自然段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时间顺序。第二自然段则是按照农事活动的先后顺序和总—分—总这样的结构顺序。第三自然段则是以物候知识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为依据,按照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来描写,可见全文各个自然段的叙述都富有条理性。读书摘要则是要求学生摘录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以及重点内容,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由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于课后作业,主要是为了加深并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包括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主要内容用一两句话进行简要概括;或者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句子意思进行理解,在此基础上对一些有关问题进行揣摩回答;或者在对课外内容有所体会的基础上,在相关实物提示下对课外内容进行复述等。
4.渗透美育知识,培养审美能力
所谓审美教育,指的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鉴赏甚至创造等能力。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往往对审美教育有所忽略。如今,在初中语文课本里收录有古今中外的许多名篇佳作,这些能够对学生产生强大的感染和心灵冲击力,因此,教师可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讲授一些与美学有关的理论,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美学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树立美好的理想和目标。
例如,在《苏州园林》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建筑美学的知识;《向沙漠进军》可以让学生知晓什么是激情美和社会美;《散步》则是向学生展示何为人性美。
四、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发展,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教学思路、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以此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语文教师,应当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方面的探索,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生动有趣的语文教学课堂,不断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 龙.浅议基于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初中语文教学创新[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版),2013(29).
[2]张玉蕾.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6(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