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的印象中,紫禁城肃穆威严,外朝三大殿更是“只见红墙黄瓦,不见绿树红花”。事实上,紫禁城内植物种类众多,现存各类树木超过3800棵,各种草本花草更是数不胜数。
春天是紫禁城最美的季节,不仅春花盛开,古树也吐出新绿,引来啾啾鸟鸣。壮观的古建筑群和珍贵的文物是这里四季不变的风景,而皇家园林的佳景奇观在春天才会露出最美的容颜。
根据明代皇宫中的节令习俗,每年三月初四,紫禁城里的皇帝、妃嫔、宦官、宫女们便要换上春装(也称罗衣),迎接温暖的春天。清明节当日则为“秋千节”,坤宁宫等后宫区域均安装秋千,供女眷们享受节日的欢乐。皇宫中的内臣还会搬出窖藏的花树草木,收拾庭院,修凉棚,等待春风带来大自然的复苏。当海棠花盛开,皇帝则会带领宫眷驾临回龙观,欣赏海棠。
清代鼎盛时期,有几位皇帝对花草十分钟爱。康熙皇帝最喜爱牡丹,曾作《畅春园众花盛开最为可观惟绿牡丹清雅迥常世所罕有赋七言绝以记之》《忆畅春园牡丹》等诗文赞赏牡丹之美,可见牡丹在这位帝王心中的位置。雍正皇帝也曾给牡丹极高评价,称其为“人间第一花”。但是雍正皇帝对鲜花的喜爱不止于写作诗文赞美其风姿,他还有很多其他皇帝不曾做过的“特别行动”。
雍正皇帝心细如丝,对待琐碎的宫廷事务极为认真。雍正九年(1731)五月初四的一道圣旨写道:“尔照先前交出的圆形洋漆藏盒式样……或用象牙,或用木胎做漆,周围雕透花,顶上亦做透花,或用银母雕透花、糊纱,盛花用。钦此。”雍正皇帝在圣旨中详细描述的圆形小盒也被称为“花熏”或“花囊”,可以将时令鲜花放于其中,精致小巧,香气袭人。对于设计盛放鲜花的小物件,皇帝也要下圣旨详加嘱咐,足见其对花卉的喜爱,对美好之物的向往。就在这道圣旨下达之后不到半个月,雍正皇帝又下了一道圣旨,详述了对花熏的最新设计想法。他想要一种比圆形小盒更大的象牙镂空器皿,可一物两用,盛鲜花或盛放香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4天之后,雍正皇帝又有了新想法,对花熏具体样式、工艺、材质、尺寸又做了新的指示。通过这道圣旨,我们可以了解到,他这次所要的花熏并不是随身携带之物,而是用于清新室内空气。由于皇帝对花熏的重视,当时几乎每个宫殿都会悬挂花熏。雍正皇帝还设计过多种盛放鲜花的花篮、香袋架、熏帽架,圣旨一道又一道下达到造办处,不厌其烦,精益求精。可以想象,雍正时期的紫禁城,不仅花园里桃红李白,深宫之内也一定花香习习,沁人心脾。
作为雍正皇帝的儿子,乾隆皇帝也承袭了祖辈父辈的爱花情结。这位才华四溢的皇帝一生为花木吟诗作赋数不胜数,而且也为赏花费劲心思。梅花一般在冬季开放,但是乾隆皇帝却可以在春天桃花灼灼之时,欣赏初绽的梅花。为了这样的奇景,皇家园丁们付出了诸多努力。北京的冬天气候寒冷,不适宜梅花生长,植株无法露天过冬。但是,在乾隆时期,紫禁城中的静怡轩、凝晖堂都有露天栽种的梅花。每到冬季,便要在梅花处搭起暖棚,让花儿熬过北方的寒冬,待到气温回升之后,拆除暖棚,便有了梅花和桃花同时绽放的奇景。如果冬季里皇帝想在室内赏梅,该怎么办呢?这时候,就从宫中的暖洞中搬出已经熏开的盆梅,植株虽小,可放于殿中,也能让萧索的寒冬多一份生机与清雅。
京城三月,春临大地,72万平方米的紫禁城中,你会选择去哪里赏花呢?也许,第一时间出現在你脑海中的是—御花园,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御花园是一处小巧精致的皇家园林,面积1.2万平方米(略大于一个半足球场),只有苏州拙政园的五分之一。它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处于皇宫北部,当我们穿过威严肃穆的三大殿和后三宫,就会看到秀丽雅致的御花园。这座花园中不仅有山有水,还有庙宇、楼阁、亭子,高大的古木和精妙的石子路在皇宫中更是难得一见。御花园中有一个小巧精致的殿宇叫绛雪轩,独具匠心的名字让人过目难忘,轩内还有乾隆皇帝的御书—“视履考祥”。在清代,绛雪轩前曾有5株古本海棠,每年春天海棠盛开的时节,总能让皇帝流连忘返。据说,海棠是前朝的遗物,顺治年间,为了欣赏这花蕾绛红、花瓣如雪的海棠特意建造了绛雪轩。到了百年后的清末时期,绛雪轩前的海棠树早已不见。1900年,慈禧太后下令在绛雪轩前栽种太平花,大概是希望动荡的时局早些结束,快点迎来太平盛世吧。
除了大名鼎鼎的御花园,紫禁城中还有很多不可错过的赏花地,如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承乾宫、武英殿、寿康宫等。
慈宁宫花园位于慈宁宫区,在紫禁城内廷西侧,明清时期是皇太后、太妃的居所。乾隆皇帝即位后,在慈宁宫内为母亲新建寿康宫。后为筹备太后八十大寿庆典,乾隆皇帝再次对慈宁宫进行改建。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慈宁宫的面貌,便是这时确定的格局和规模。乾隆皇帝是有名的孝子,他曾在慈宁宫花园侍奉母亲进食汤药;太后去世后,皇帝悲痛万分,也曾在园内含清斋为母守孝。慈宁宫花园中遍植松柏、梧桐、楸树、银杏、玉兰、海棠、丁香、牡丹、芍药等植物,春华秋实,景色各异,春天露红烟紫,盛夏绿荫如盖。花园虽小,但“五脏俱全”,山、石、亭、楼、池、桥等分布巧妙,步移景异。池中原有莲花和游鱼,遥想当年,太后、太妃们就曾坐在临溪亭中赏花戏鱼,享受晚年欢愉。慈宁宫花园不仅是太后、太妃们的游玩休息之所,还是她们的礼佛之地。如果你在初春时节走进花园,在繁花掩映中的佛堂、佛楼间探寻旧日往事,内心也会渐渐沉静,融入这安详、优雅的洗心地。 御花园和慈宁宫花园的春天有万紫千红,承乾宫的春天只有梨花的素白。“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这份惆怅之美却让人魂牵梦萦。如今的承乾宫前没有奇葩争妍,只有一树梨花,但每个春季,故宫博物院官网更新的春色图中一定少不了这处赏花地。作为内廷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曾居住过多位皇后、妃嫔,留下无尽的宫闱情思,其中最令人难忘和唏嘘的两位宫主人是明代崇祯皇帝宠妃、才冠群芳的田贵妃和清代顺治皇帝的挚爱、温婉娴静的董鄂妃。
田贵妃来自江南大户人家,《明史》中称其:生而纤妍,性寡言,多才艺。这位贵族美人具有极高的艺术修养。崇祯皇帝精通音律,喜爱听琴,田贵妃不仅常为其演奏,皇帝还安排其他妃嫔向她拜师学艺,足见其琴艺之高。田贵妃还擅长吹笛,皇帝听后赞其“裂石穿云”。这位贵妃自幼学习书法,善绘画,进宫之后更是勤于学习,皇帝赏阅书画之后常令田贵妃代为签题。在对弈、刺绣这类女性擅长的技能上,田贵妃都远超同侪,她还在宫廷室内设计、园林设计、宫灯改装、头冠和发式设计等多个方面提出创新想法,给皇族生活和宫婢、太监的劳作带来便利,上下无不称快。可惜的是,皇帝的恩宠和下人的尊崇,并未带来圆满的结局,这位聪慧过人、风华绝代的田贵妃最终还是在复杂的夺嫡斗争中被打入冷宫,在丧子之痛中悲愤离世。
与田贵妃相比,我们可能更熟悉顺治皇帝的宠妃董鄂妃。这位身世神秘的董鄂妃从进宫到离世短短四年,一直居住在承乾宫。她唯一的皇子不满周岁便夭折,之后不久,董鄂妃便因病离世,年仅21岁。深爱她的顺治皇帝悲痛欲绝,将其追封为皇后,并写下了4000字的《端敬皇后行状》悼念爱人。悼文中皇帝写道,你温婉娴静,似一枝洁白素雅的梨花……你走之后朕从不说哀伤,是因为除你之外这世间已没有人能懂朕的哀伤。这位22岁的一国之君,以前还可以在爱妻面前敞开心扉,此时,只有承乾宫的梨花可以倾听皇帝心底的伤痛。4月初,承乾宫前梨花如雪,在这里放缓脚步,看一眼枝干虬劲的古老梨树,叹一句“魂在梨花”。
两代王朝,600年枯荣,紫禁城从皇宫变为了故宫博物院,繁育花草、保护古树的活计也移交到了故宫园艺师手中。故宫现存古树名木400余株,一级古树达100余株,它们既是中国宫廷园林艺术的活标本,也是研究树木寿命、树种培育的极佳科学样本,更是明清古典文艺创作的灵感源泉。
我国自古就有保护古树的传统,据记载,明代的园艺匠人便会采用刚性支撑技术延长古树寿命。明代,北海团城上有几株百年栝子松,当时有人用杉木对其垂落部分进行支撑。100余年后,在清代康熙年间,有人见到了团城上还有一株栝子松,并做了记载,而这棵树一直留存至今,已有800余年。目前,保护古树的方法更加多元,除了刚性支撑、柔性支撑,园艺师们还会协同植物生态专家研究古樹周边的土壤、水源、物种等问题,对其进行综合治理。他们为曾经死去的古树心痛,便挖地三尺,研究紫禁城内的土壤,发现土质问题是古树衰弱的主因,便不惜工本从八宝山运来偏酸性沙质土,给古树换土。结果令人欣喜,古树再一次长出毛细根,复归枝繁叶茂。
除了保护古树,故宫中的园艺师还会根据需要栽种新树,对于已经死去的古树也不会全部砍倒,而是根据周围景观选取部分枯木作为藤蔓架,让枯木“死而复生”。在紫禁城外朝西侧的断虹桥附近有著名景观“紫禁十八槐”,这些槐树多为明代种植,但后来少了一棵。20世纪50年代,为了恢复“紫禁十八槐”这一名胜,园艺师们将一棵老槐树移栽此处。后来,人们又在这些古槐树之间种植了18棵新槐树,作为“十八槐”的后备军。御花园养性斋前有两棵姿态奇异的龙爪枣树,枝干如苍龙躣躣,与古朴的殿宇相映,成为一处独特的风景。但是,这两株龙爪枣树并非古树,而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故宫园艺师经过嫁接培育后栽种于此。清代文人高士奇曾在内廷任职,他曾形容御花园:“枣垂红篡篡,竹动碧森森。”这两株龙爪枣树虽是后来者,却让曾经的风景获得重生。
万物流转,生生不息。无论我们多么不舍,繁花似锦的春天终有落幕时,古老的紫禁城送走了一季季草长莺飞,也送走了一代代位高权重的主人。此时,三月的春光与红墙,只为你而存在,静候你的到来。
春天是紫禁城最美的季节,不仅春花盛开,古树也吐出新绿,引来啾啾鸟鸣。壮观的古建筑群和珍贵的文物是这里四季不变的风景,而皇家园林的佳景奇观在春天才会露出最美的容颜。
一国之君的鲜花往事
根据明代皇宫中的节令习俗,每年三月初四,紫禁城里的皇帝、妃嫔、宦官、宫女们便要换上春装(也称罗衣),迎接温暖的春天。清明节当日则为“秋千节”,坤宁宫等后宫区域均安装秋千,供女眷们享受节日的欢乐。皇宫中的内臣还会搬出窖藏的花树草木,收拾庭院,修凉棚,等待春风带来大自然的复苏。当海棠花盛开,皇帝则会带领宫眷驾临回龙观,欣赏海棠。
清代鼎盛时期,有几位皇帝对花草十分钟爱。康熙皇帝最喜爱牡丹,曾作《畅春园众花盛开最为可观惟绿牡丹清雅迥常世所罕有赋七言绝以记之》《忆畅春园牡丹》等诗文赞赏牡丹之美,可见牡丹在这位帝王心中的位置。雍正皇帝也曾给牡丹极高评价,称其为“人间第一花”。但是雍正皇帝对鲜花的喜爱不止于写作诗文赞美其风姿,他还有很多其他皇帝不曾做过的“特别行动”。
雍正皇帝心细如丝,对待琐碎的宫廷事务极为认真。雍正九年(1731)五月初四的一道圣旨写道:“尔照先前交出的圆形洋漆藏盒式样……或用象牙,或用木胎做漆,周围雕透花,顶上亦做透花,或用银母雕透花、糊纱,盛花用。钦此。”雍正皇帝在圣旨中详细描述的圆形小盒也被称为“花熏”或“花囊”,可以将时令鲜花放于其中,精致小巧,香气袭人。对于设计盛放鲜花的小物件,皇帝也要下圣旨详加嘱咐,足见其对花卉的喜爱,对美好之物的向往。就在这道圣旨下达之后不到半个月,雍正皇帝又下了一道圣旨,详述了对花熏的最新设计想法。他想要一种比圆形小盒更大的象牙镂空器皿,可一物两用,盛鲜花或盛放香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4天之后,雍正皇帝又有了新想法,对花熏具体样式、工艺、材质、尺寸又做了新的指示。通过这道圣旨,我们可以了解到,他这次所要的花熏并不是随身携带之物,而是用于清新室内空气。由于皇帝对花熏的重视,当时几乎每个宫殿都会悬挂花熏。雍正皇帝还设计过多种盛放鲜花的花篮、香袋架、熏帽架,圣旨一道又一道下达到造办处,不厌其烦,精益求精。可以想象,雍正时期的紫禁城,不仅花园里桃红李白,深宫之内也一定花香习习,沁人心脾。
作为雍正皇帝的儿子,乾隆皇帝也承袭了祖辈父辈的爱花情结。这位才华四溢的皇帝一生为花木吟诗作赋数不胜数,而且也为赏花费劲心思。梅花一般在冬季开放,但是乾隆皇帝却可以在春天桃花灼灼之时,欣赏初绽的梅花。为了这样的奇景,皇家园丁们付出了诸多努力。北京的冬天气候寒冷,不适宜梅花生长,植株无法露天过冬。但是,在乾隆时期,紫禁城中的静怡轩、凝晖堂都有露天栽种的梅花。每到冬季,便要在梅花处搭起暖棚,让花儿熬过北方的寒冬,待到气温回升之后,拆除暖棚,便有了梅花和桃花同时绽放的奇景。如果冬季里皇帝想在室内赏梅,该怎么办呢?这时候,就从宫中的暖洞中搬出已经熏开的盆梅,植株虽小,可放于殿中,也能让萧索的寒冬多一份生机与清雅。
宫城中的赏花地
京城三月,春临大地,72万平方米的紫禁城中,你会选择去哪里赏花呢?也许,第一时间出現在你脑海中的是—御花园,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御花园是一处小巧精致的皇家园林,面积1.2万平方米(略大于一个半足球场),只有苏州拙政园的五分之一。它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处于皇宫北部,当我们穿过威严肃穆的三大殿和后三宫,就会看到秀丽雅致的御花园。这座花园中不仅有山有水,还有庙宇、楼阁、亭子,高大的古木和精妙的石子路在皇宫中更是难得一见。御花园中有一个小巧精致的殿宇叫绛雪轩,独具匠心的名字让人过目难忘,轩内还有乾隆皇帝的御书—“视履考祥”。在清代,绛雪轩前曾有5株古本海棠,每年春天海棠盛开的时节,总能让皇帝流连忘返。据说,海棠是前朝的遗物,顺治年间,为了欣赏这花蕾绛红、花瓣如雪的海棠特意建造了绛雪轩。到了百年后的清末时期,绛雪轩前的海棠树早已不见。1900年,慈禧太后下令在绛雪轩前栽种太平花,大概是希望动荡的时局早些结束,快点迎来太平盛世吧。
除了大名鼎鼎的御花园,紫禁城中还有很多不可错过的赏花地,如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承乾宫、武英殿、寿康宫等。
慈宁宫花园位于慈宁宫区,在紫禁城内廷西侧,明清时期是皇太后、太妃的居所。乾隆皇帝即位后,在慈宁宫内为母亲新建寿康宫。后为筹备太后八十大寿庆典,乾隆皇帝再次对慈宁宫进行改建。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慈宁宫的面貌,便是这时确定的格局和规模。乾隆皇帝是有名的孝子,他曾在慈宁宫花园侍奉母亲进食汤药;太后去世后,皇帝悲痛万分,也曾在园内含清斋为母守孝。慈宁宫花园中遍植松柏、梧桐、楸树、银杏、玉兰、海棠、丁香、牡丹、芍药等植物,春华秋实,景色各异,春天露红烟紫,盛夏绿荫如盖。花园虽小,但“五脏俱全”,山、石、亭、楼、池、桥等分布巧妙,步移景异。池中原有莲花和游鱼,遥想当年,太后、太妃们就曾坐在临溪亭中赏花戏鱼,享受晚年欢愉。慈宁宫花园不仅是太后、太妃们的游玩休息之所,还是她们的礼佛之地。如果你在初春时节走进花园,在繁花掩映中的佛堂、佛楼间探寻旧日往事,内心也会渐渐沉静,融入这安详、优雅的洗心地。 御花园和慈宁宫花园的春天有万紫千红,承乾宫的春天只有梨花的素白。“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这份惆怅之美却让人魂牵梦萦。如今的承乾宫前没有奇葩争妍,只有一树梨花,但每个春季,故宫博物院官网更新的春色图中一定少不了这处赏花地。作为内廷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曾居住过多位皇后、妃嫔,留下无尽的宫闱情思,其中最令人难忘和唏嘘的两位宫主人是明代崇祯皇帝宠妃、才冠群芳的田贵妃和清代顺治皇帝的挚爱、温婉娴静的董鄂妃。
田贵妃来自江南大户人家,《明史》中称其:生而纤妍,性寡言,多才艺。这位贵族美人具有极高的艺术修养。崇祯皇帝精通音律,喜爱听琴,田贵妃不仅常为其演奏,皇帝还安排其他妃嫔向她拜师学艺,足见其琴艺之高。田贵妃还擅长吹笛,皇帝听后赞其“裂石穿云”。这位贵妃自幼学习书法,善绘画,进宫之后更是勤于学习,皇帝赏阅书画之后常令田贵妃代为签题。在对弈、刺绣这类女性擅长的技能上,田贵妃都远超同侪,她还在宫廷室内设计、园林设计、宫灯改装、头冠和发式设计等多个方面提出创新想法,给皇族生活和宫婢、太监的劳作带来便利,上下无不称快。可惜的是,皇帝的恩宠和下人的尊崇,并未带来圆满的结局,这位聪慧过人、风华绝代的田贵妃最终还是在复杂的夺嫡斗争中被打入冷宫,在丧子之痛中悲愤离世。
与田贵妃相比,我们可能更熟悉顺治皇帝的宠妃董鄂妃。这位身世神秘的董鄂妃从进宫到离世短短四年,一直居住在承乾宫。她唯一的皇子不满周岁便夭折,之后不久,董鄂妃便因病离世,年仅21岁。深爱她的顺治皇帝悲痛欲绝,将其追封为皇后,并写下了4000字的《端敬皇后行状》悼念爱人。悼文中皇帝写道,你温婉娴静,似一枝洁白素雅的梨花……你走之后朕从不说哀伤,是因为除你之外这世间已没有人能懂朕的哀伤。这位22岁的一国之君,以前还可以在爱妻面前敞开心扉,此时,只有承乾宫的梨花可以倾听皇帝心底的伤痛。4月初,承乾宫前梨花如雪,在这里放缓脚步,看一眼枝干虬劲的古老梨树,叹一句“魂在梨花”。
匠心呵护古木新生
两代王朝,600年枯荣,紫禁城从皇宫变为了故宫博物院,繁育花草、保护古树的活计也移交到了故宫园艺师手中。故宫现存古树名木400余株,一级古树达100余株,它们既是中国宫廷园林艺术的活标本,也是研究树木寿命、树种培育的极佳科学样本,更是明清古典文艺创作的灵感源泉。
我国自古就有保护古树的传统,据记载,明代的园艺匠人便会采用刚性支撑技术延长古树寿命。明代,北海团城上有几株百年栝子松,当时有人用杉木对其垂落部分进行支撑。100余年后,在清代康熙年间,有人见到了团城上还有一株栝子松,并做了记载,而这棵树一直留存至今,已有800余年。目前,保护古树的方法更加多元,除了刚性支撑、柔性支撑,园艺师们还会协同植物生态专家研究古樹周边的土壤、水源、物种等问题,对其进行综合治理。他们为曾经死去的古树心痛,便挖地三尺,研究紫禁城内的土壤,发现土质问题是古树衰弱的主因,便不惜工本从八宝山运来偏酸性沙质土,给古树换土。结果令人欣喜,古树再一次长出毛细根,复归枝繁叶茂。
除了保护古树,故宫中的园艺师还会根据需要栽种新树,对于已经死去的古树也不会全部砍倒,而是根据周围景观选取部分枯木作为藤蔓架,让枯木“死而复生”。在紫禁城外朝西侧的断虹桥附近有著名景观“紫禁十八槐”,这些槐树多为明代种植,但后来少了一棵。20世纪50年代,为了恢复“紫禁十八槐”这一名胜,园艺师们将一棵老槐树移栽此处。后来,人们又在这些古槐树之间种植了18棵新槐树,作为“十八槐”的后备军。御花园养性斋前有两棵姿态奇异的龙爪枣树,枝干如苍龙躣躣,与古朴的殿宇相映,成为一处独特的风景。但是,这两株龙爪枣树并非古树,而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故宫园艺师经过嫁接培育后栽种于此。清代文人高士奇曾在内廷任职,他曾形容御花园:“枣垂红篡篡,竹动碧森森。”这两株龙爪枣树虽是后来者,却让曾经的风景获得重生。
万物流转,生生不息。无论我们多么不舍,繁花似锦的春天终有落幕时,古老的紫禁城送走了一季季草长莺飞,也送走了一代代位高权重的主人。此时,三月的春光与红墙,只为你而存在,静候你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