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信朋友圈本应是一个私密的社交圈子,如今却常见各种诈骗行为,稍不留神就会中招。为防止群众陷入违法犯罪分子的圈套,福建省福州市公安局对湖派出所民警分析了近期微信朋友圈中常见的几种诈骗手法,并作出警方提示。
案例一:朋友圈“晒孩子”信息被利用
一天下午,王女士突然接到电话,对方称是其女儿学校的“江老师”。“江老师”焦急地对王女士说:“你女儿在上体育课时手摔骨折了,现正在医院,需要交5000元。”
王女士一下子慌了神,赶忙往对方提供的账号汇入5000元。过了一会儿,王女士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于是跟孩子的班主任联系,竟得知女儿正安然无恙地在学校上课。王女士立即报了警。在民警的询问下,王女士恍然大悟:“前几天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组女儿的照片,写了名字和学校的一些信息,没想到被利用了!”
警方提示
有些家长经常在朋友圈发布孩子的照片,无意中泄露了孩子的姓名、就读学校、所住小区等信息。“晒孩子”应注意“把握尺度”,以免被“有心”的骗子利用。
案例二:轻信朋友的“朋友”买到假货
在福州市某高校就读的小李想买一部苹果手机。一天,她在微信群里看到有个好友推荐一个卖“低价港版苹果手机”的朋友。经询问,小李得知对方所卖苹果手机比市场价低了将近1500元。
小李十分动心,虽有些怀疑手机的真假,但想到是好友推荐的,肯定没问题,随即付了款。收到手机后,小李发现是假货。她与卖家联系,对方无应答。她又联系好友,却被告知自己也是转发别人的信息,并不认识这个卖家。小李只好报了警。
警方提示
不少人在微信上采取先付款后发货的方式购买物品。而付款后,卖家可能发名不副实的商品甚至直接将买方拉黑,骗取货款。购物最好到正规网站,勿贪小便宜。
案例三:微信“摇”到的美女竟是“酒托”
一天晚上,小张拿起手机玩微信“摇一摇”,“幸运”地“摇”到了一位美女,两人聊了起来。
简单相互了解之后,小张约美女出来见面。美女主动说到某家酒吧坐坐,小张满口答应。到了酒吧,美女点了很多酒和果盘。小张觉得点的东西有点多,但碍于面子没有说什么,也没有看价钱。结账时,小张傻了眼——竟要付款6000多元。小张觉得不对劲,但在美女“含情脉脉”的眼神之下,他不好意思拒绝,乖乖付了账。没多久,小张发现自己被美女“拉黑”了,这才意识到上当了。
警方提示
微信“摇一摇”可以搜索到附近同时使用此功能的人,有人便利用这个功能实施诈骗甚至人身伤害。添加好友时要留意,谨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案例四:“集赞”换礼泄露个人信息
一天,丁女士在朋友圈看到多位好友在转发一条某知名旅行社发布的“集88个赞换云南7日游”的信息。丁女士十分心动,便转发了此条信息,并四处“求赞”。
集够了88个“赞”,丁女士按照对方的提示填写了自己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提交后,对方便没有回应了。随后,丁女士觉得此事有“蹊跷”,便到派出所询问民警。民警告诉她,对方很可能是利用此法骗取个人信息。丁女士后悔莫及:“没想到因想贪小便宜而主动把信息告诉了骗子。”
警方提示
有些“商家”发布的“集赞获奖”信息并不透露具体位置等详情,并要求参与者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发到微信平台,这很有可能是“皮包网站”为了套取个人信息而设立的骗局。
案例一:朋友圈“晒孩子”信息被利用
一天下午,王女士突然接到电话,对方称是其女儿学校的“江老师”。“江老师”焦急地对王女士说:“你女儿在上体育课时手摔骨折了,现正在医院,需要交5000元。”
王女士一下子慌了神,赶忙往对方提供的账号汇入5000元。过了一会儿,王女士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于是跟孩子的班主任联系,竟得知女儿正安然无恙地在学校上课。王女士立即报了警。在民警的询问下,王女士恍然大悟:“前几天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组女儿的照片,写了名字和学校的一些信息,没想到被利用了!”
警方提示
有些家长经常在朋友圈发布孩子的照片,无意中泄露了孩子的姓名、就读学校、所住小区等信息。“晒孩子”应注意“把握尺度”,以免被“有心”的骗子利用。
案例二:轻信朋友的“朋友”买到假货
在福州市某高校就读的小李想买一部苹果手机。一天,她在微信群里看到有个好友推荐一个卖“低价港版苹果手机”的朋友。经询问,小李得知对方所卖苹果手机比市场价低了将近1500元。
小李十分动心,虽有些怀疑手机的真假,但想到是好友推荐的,肯定没问题,随即付了款。收到手机后,小李发现是假货。她与卖家联系,对方无应答。她又联系好友,却被告知自己也是转发别人的信息,并不认识这个卖家。小李只好报了警。
警方提示
不少人在微信上采取先付款后发货的方式购买物品。而付款后,卖家可能发名不副实的商品甚至直接将买方拉黑,骗取货款。购物最好到正规网站,勿贪小便宜。
案例三:微信“摇”到的美女竟是“酒托”
一天晚上,小张拿起手机玩微信“摇一摇”,“幸运”地“摇”到了一位美女,两人聊了起来。
简单相互了解之后,小张约美女出来见面。美女主动说到某家酒吧坐坐,小张满口答应。到了酒吧,美女点了很多酒和果盘。小张觉得点的东西有点多,但碍于面子没有说什么,也没有看价钱。结账时,小张傻了眼——竟要付款6000多元。小张觉得不对劲,但在美女“含情脉脉”的眼神之下,他不好意思拒绝,乖乖付了账。没多久,小张发现自己被美女“拉黑”了,这才意识到上当了。
警方提示
微信“摇一摇”可以搜索到附近同时使用此功能的人,有人便利用这个功能实施诈骗甚至人身伤害。添加好友时要留意,谨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案例四:“集赞”换礼泄露个人信息
一天,丁女士在朋友圈看到多位好友在转发一条某知名旅行社发布的“集88个赞换云南7日游”的信息。丁女士十分心动,便转发了此条信息,并四处“求赞”。
集够了88个“赞”,丁女士按照对方的提示填写了自己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提交后,对方便没有回应了。随后,丁女士觉得此事有“蹊跷”,便到派出所询问民警。民警告诉她,对方很可能是利用此法骗取个人信息。丁女士后悔莫及:“没想到因想贪小便宜而主动把信息告诉了骗子。”
警方提示
有些“商家”发布的“集赞获奖”信息并不透露具体位置等详情,并要求参与者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发到微信平台,这很有可能是“皮包网站”为了套取个人信息而设立的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