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采用二因子裂区试验,探索红油杂2号油菜在不同的移栽密度和施氮量下产量水平,由此掌握最佳施肥量和移栽密度的配比。
关键词 红油杂2号;密度;施氮量;配比;产量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
本试验设在兴化市戴窑镇叶堡村8组一农户责任田中,土壤为壤土,肥力中上等,前茬作物是大豆。试验设计施氮量和密度二因子裂区试验,主区为施氮量A,设3个处理,施氮量分别是A1:315kg/hm2、A2:270kg/hm2、A3:225kg/hm2;副区为移栽密度B,也设3个处理,分别是B1:9万株/hm2、B2:12万株/hm2、B3:15万株/hm2。主区和副区随机排列,重复3次,共27个小区,小区面积为3m×4m计12m2。氮肥运筹方法是基肥、苗腊肥、抽薹肥比例为5∶2∶3,磷肥、钾肥、硼肥用量分别为120kg/hm2、150kg/hm2、7.5kg/hm2,并一次性作基肥施下。
1.2试验过程
9月20日播种,苗床前茬为大豆,苗床管理按油菜壮苗的高标准要求进行。主要措施:基肥以45%的高效复合肥2.5kg加人畜粪50kg左右施入,另用0.25kg呋喃丹防治地下害虫,由于斜纹夜蛾危害较重,苗床喷8次药防治,只保了2/3的秧苗。四叶期用多效唑化调1次。10月29日移栽,27个小区基肥共施过磷酸钙32.5kg、氯化钾10kg、硼肥0.5kg,南京产尿素按试验要求分别为A1:0.4kg、A2:0.35kg、A3:0.3kg,共计9.45kg;移栽密度,行距统一为40cm,株距分别为B1:27.7cm、B2:20.1cm、B3:16.7cm。于移栽的当晚窨水。11月4日活棵后用乙草胺加盖草能封杀田间杂草,12月3日追施苗肥,分别为尿素A1:0.16kg、A2:0.14kg、A3:0.12kg,计3.8kg,3月1日追施抽薹肥,分别追施尿素为A1:0.24kg、A2:0.21kg、A3:0.18kg,计5.65kg;4月7日用多菌灵防治油菜菌核病,5月7日防治1次蚜虫,5月23日收割。
2田间表现
因2006年11月中下旬长时间连续阴雨,油菜根系受渍,叶片发黄,烂心死苗,27个小区共计13株菜苗受渍枯萎,12月4日移苗补缺。受暖冬气候影响,油菜越冬期冻害轻微,生长恢复快,苗体素质稳健,叶片较大与秦优7号相仿。2007年3月5日冷空气陡降,由16℃降至-2℃左右,3月6日晨油菜薹似开水烫伤一样,但第二天气温回升快,油菜菜苗又恢复正常。3月14日试验田中发现裂薹菜苗占11.2%。今年由于油菜花期雨水少,试验田油菜菌核病发生迟,5月15日始见症状,发病率为51.6%,病害指数为24.7,由于发生迟,对油菜产量影响不太大。红油杂2号在试验田中的生育进程是:9月20日播种,9月24日出苗,10月29日移栽,次年2月20日抽薹,3月20日初花,4月1日盛花,4月13日进入盛花末期,5月23日成熟,各处理的生育进程相仿。各处理不同生育阶段苗情调查分别见表1、表2、表3、表4。
4分析与结论
经方差分析可知:红油杂2号在高肥水平下产量相对较高,其中又以高氮量低密度(A1B1)下的产量为最高,与第二位、第三位产量差异为显著,与其他6个处理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是理想的氮肥投入量與密度最佳配比(见表6、表7)。在生产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配比方法:高肥条件下选用低密度,中肥条件下选中密度,低肥条件下选高密度的配比方式。
关键词 红油杂2号;密度;施氮量;配比;产量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
本试验设在兴化市戴窑镇叶堡村8组一农户责任田中,土壤为壤土,肥力中上等,前茬作物是大豆。试验设计施氮量和密度二因子裂区试验,主区为施氮量A,设3个处理,施氮量分别是A1:315kg/hm2、A2:270kg/hm2、A3:225kg/hm2;副区为移栽密度B,也设3个处理,分别是B1:9万株/hm2、B2:12万株/hm2、B3:15万株/hm2。主区和副区随机排列,重复3次,共27个小区,小区面积为3m×4m计12m2。氮肥运筹方法是基肥、苗腊肥、抽薹肥比例为5∶2∶3,磷肥、钾肥、硼肥用量分别为120kg/hm2、150kg/hm2、7.5kg/hm2,并一次性作基肥施下。
1.2试验过程
9月20日播种,苗床前茬为大豆,苗床管理按油菜壮苗的高标准要求进行。主要措施:基肥以45%的高效复合肥2.5kg加人畜粪50kg左右施入,另用0.25kg呋喃丹防治地下害虫,由于斜纹夜蛾危害较重,苗床喷8次药防治,只保了2/3的秧苗。四叶期用多效唑化调1次。10月29日移栽,27个小区基肥共施过磷酸钙32.5kg、氯化钾10kg、硼肥0.5kg,南京产尿素按试验要求分别为A1:0.4kg、A2:0.35kg、A3:0.3kg,共计9.45kg;移栽密度,行距统一为40cm,株距分别为B1:27.7cm、B2:20.1cm、B3:16.7cm。于移栽的当晚窨水。11月4日活棵后用乙草胺加盖草能封杀田间杂草,12月3日追施苗肥,分别为尿素A1:0.16kg、A2:0.14kg、A3:0.12kg,计3.8kg,3月1日追施抽薹肥,分别追施尿素为A1:0.24kg、A2:0.21kg、A3:0.18kg,计5.65kg;4月7日用多菌灵防治油菜菌核病,5月7日防治1次蚜虫,5月23日收割。
2田间表现
因2006年11月中下旬长时间连续阴雨,油菜根系受渍,叶片发黄,烂心死苗,27个小区共计13株菜苗受渍枯萎,12月4日移苗补缺。受暖冬气候影响,油菜越冬期冻害轻微,生长恢复快,苗体素质稳健,叶片较大与秦优7号相仿。2007年3月5日冷空气陡降,由16℃降至-2℃左右,3月6日晨油菜薹似开水烫伤一样,但第二天气温回升快,油菜菜苗又恢复正常。3月14日试验田中发现裂薹菜苗占11.2%。今年由于油菜花期雨水少,试验田油菜菌核病发生迟,5月15日始见症状,发病率为51.6%,病害指数为24.7,由于发生迟,对油菜产量影响不太大。红油杂2号在试验田中的生育进程是:9月20日播种,9月24日出苗,10月29日移栽,次年2月20日抽薹,3月20日初花,4月1日盛花,4月13日进入盛花末期,5月23日成熟,各处理的生育进程相仿。各处理不同生育阶段苗情调查分别见表1、表2、表3、表4。
4分析与结论
经方差分析可知:红油杂2号在高肥水平下产量相对较高,其中又以高氮量低密度(A1B1)下的产量为最高,与第二位、第三位产量差异为显著,与其他6个处理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是理想的氮肥投入量與密度最佳配比(见表6、表7)。在生产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配比方法:高肥条件下选用低密度,中肥条件下选中密度,低肥条件下选高密度的配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