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10年初,福建省政府出台《关于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将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并且提到充分发挥小城镇在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的引擎作用、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中的载体作用、在增创发展新优势中的平台作用。龙岩市白沙镇为第一批22个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城镇之一。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系统的介绍龙岩市白沙镇改造规划的设计过程,可以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 小城镇 改造规划 认识与实践
1、工程概况
龙岩市白沙镇改造规划工程为福建省第一批22个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城镇的示范工程之一。龙岩地处福建省的西部,白沙镇位于龙岩市的东北部,镇政府驻地白沙村,距龙岩市区48公里,东与漳平的南洋乡交界,西与万安镇接壤,西南是雁石镇,东南是苏坂乡。该工程用地为不规则的反“C”形,地块东南侧为龙岩至漳平省道,东北侧为乡镇道路,北面现为白沙镇旧圩集市,西面为白沙河。该地块地势相对平坦,仅地块东北侧与乡镇道路有较大高差。用地内有一些需要保留的古民居及传统老街市和古榕树。
2、规划设计原则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建设功能合理、生态环境良好、历史人文浓郁、返璞归真、繁荣兴旺的新型生态城镇。规划建设乡镇纯朴的诗意社区型态,回归传统村落风俗,注重环境景观设计,着重体现民间生活的“水”文化,合理分布绿地水系,适度满足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要求。大量研究闽西古村落、古名居等传统建筑型态,延承闽西古建筑历史文化遗产,注重和发展文脉建设,遵循“曲水流觞”、“经纬街巷”、“错落有致”的规划布局传统观念和“曲、幽、窄、达”的闽西古村落的意境风格。利用地块形态特点,充分考虑各地之间建筑风格的关系、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保证明确的识别性和丰富性的空间形态与清晰多变的街道轮廓线。
3、规划方案构思
精心组织三条自然流动的水系景观带,营造“曲水流觞”,闽西传统村落空间特色——“水圳穿行”的田园生活气息。新型邻里社区,建筑聚落,混合多元组合方式,实现居住的回归。尊重乡镇总体规划,归纳汲取各项高规格要求,“立足实现,适度超前,统筹规划,弹性操作”,使项目设计具有极强的协调性和实际可操作性。完整的规划结构:采用外沿线形骨架和内部自由曲水格局,坚持模块组合、相对完整、逐步成型的操作模式。邻里组团与小区大环境相融合,充分体现既开放又相对私密的人居思想。形成"一轴、二街、三带、多中心"的规划骨架,详(图1)总平面规划结构图。
一轴:充分利用自北向南的白沙河水流走廊和基地周边连绵起伏山形构成 的山水视觉通廊两者之间的关系,建构一条集商业、景观、人文交流于一体的中央主轴线——传统商业步行街,把控全局。中轴线以“白沙镇文化活动中心”为建筑景观结束,后有利用基地高差自然形成的瀑布跌水做背景,充分体现改造规划设计的高起点。二街:以旧商业格局为基础,结合主要人流来往方向,构筑了一条滨河步行街与一条联系各个小区的商业集圩内街,使原有商业街格局得到了延伸与发展。三带:以地块及周边地形特征为基础,结合建筑规划设计,构筑了三条自然流动的水系景观带,营造“曲水流觞”、“水圳穿行”的田园生活气息。多中心:以营造地域性主题园林、创造开放绿色的亲水空间为目标,结合地块划分形成了各具特色小区景观中心,详图二整体鸟瞰图。
4、景观绿化设计
规划营造具有闽西气候特点的景观效果并融入浓郁的闽西地方文化特色。“传统水圳”、“流绿”、“曲路”等多种元素组合使用,强调亲水生活主题意识,回归自然地感受。赋予各空间以更多的观赏性、可达性和实用性,最大利用好的景观资源。诸多建筑空间和构件细节设计,如住户院落的护栏围墙等将构筑出新闽西人家的特色建筑形态。公共空间设计:充分利用纵横的公共空间构成一系列线性开放式空间视觉走廊,形成小的交往中心空间,为居住者提供多样而富于变化的活动场所。公共活动空间及景观带均结合水系元素,白沙镇文化活动中心前的市民广场形成室外空间的核心。水魂、绿魂、人文魂贯穿主题景区,亦正亦谐、相映成趣,“人在画中游”、“人景互动”。我们的设计手法是基于现代生活、设计方式而形成的总体相对严谨而内部灵活动态特征的探索,也是对应以闽西古建为原始村落形态而形成的“同源同构”的建筑风格设计。住宅庭院空间设计:为住户提供静态活动、与住宅私密性相关联的活动区域,强化促进人的使用和便于日常维护为原则的设计理念。
5、交通规划与组织
本项目基地的四周道路均已建设中,良好的外部交通条件为居住者提供便利出行条件。东南侧为龙岩至漳平省道,东北侧为乡镇道路,北面现为白沙镇旧圩集市。交通组织设计“通而不畅”的曲型主干道设计用以减缓车速、加强安全性。交通组织原则:独立的主干道车行系统和生活景观步行系统共同构成小区的交通组织模式。主要人流与主要车流相分离,水系与居民主要活动场地相对结合。内部车环路与水系空间相对分离。公共交通组织:结合各小区主要出入口安排地面公共停车位和公交站点。停车场、库设计:机动车全部为地面停车,停车位结合居住组团就近设置,方便使用。
6、住宅布局及单体设计
住宅布局原则:住宅布置充分面向外部和内部景观面,根据景观资源的合理分布布置不同规格档次的住宅。安置房区域集中设置,优先满足安置要求后再合理设置商品房开发区域,以创造更大商业价值,尽可能在区域内实现经济平衡。建筑造型控制:控制建筑体量,基本以6层及以下多层居住建筑为主,局部点缀小高层和中高层点式高层居住建筑,将各种不同形态建筑混合配置形成高低错落的灵活多变的建筑空间。通过各特色空间强化组团群落的标志性和可识别性。民族形式:大量的1-3层传统形式商业建筑和公共建筑的穿插,丰富了城镇的建筑天际轮廓线。材质、颜色、风格统一的小尺度白墙灰顶保证了与古老城镇的和谐统一,并充分体现闽西特色的传统建筑人文历史。
7、结束语
龙岩市白沙镇规划改造规划过程表明了,小城镇规划改造要达到四个目的,一、是要最大限度的促进经济增长;二、是要公平地分配现有和可能的资源;三、是对自然界的损失减到最低程度;四、是营造和谐的生存空间,体现地方特殊和以人为本意识。但是,一些影响小城镇发展的体制和政策性障碍依然存在,镇区建设规模扩张,域间的利益矛盾、领导任期等因素的影响,小城镇镇区建设存在短期限化的倾向。规划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城镇规格是小城镇在一定时期内建设发展的计划。在城镇编制的城镇总体规划在很多方面与当地的经济发展不是很好的协调。规划对环境的科学性关注不够,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寻在着重修路、修上下水、建楼房,而对城市环境的形成关注不够。实践中产生的一些新问题也未能得到及时解决。龙岩市白沙镇正在建设中,上面提到的一系列问题依然存在。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依法规定程序目标,科学地依法运作管理经营城镇规划。这样才能避免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的存在的问题。希望龙岩市白沙镇的建设能够按照规划实施,真正把规划中的内容实施到实际中。
参考文献
[1]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项秉仁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2] 罗哲文,关于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发展管见[J].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6(3).
[3]高文杰、刑天河、王海乾,新世纪小城镇发展与规划[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 小城镇 改造规划 认识与实践
1、工程概况
龙岩市白沙镇改造规划工程为福建省第一批22个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城镇的示范工程之一。龙岩地处福建省的西部,白沙镇位于龙岩市的东北部,镇政府驻地白沙村,距龙岩市区48公里,东与漳平的南洋乡交界,西与万安镇接壤,西南是雁石镇,东南是苏坂乡。该工程用地为不规则的反“C”形,地块东南侧为龙岩至漳平省道,东北侧为乡镇道路,北面现为白沙镇旧圩集市,西面为白沙河。该地块地势相对平坦,仅地块东北侧与乡镇道路有较大高差。用地内有一些需要保留的古民居及传统老街市和古榕树。
2、规划设计原则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建设功能合理、生态环境良好、历史人文浓郁、返璞归真、繁荣兴旺的新型生态城镇。规划建设乡镇纯朴的诗意社区型态,回归传统村落风俗,注重环境景观设计,着重体现民间生活的“水”文化,合理分布绿地水系,适度满足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要求。大量研究闽西古村落、古名居等传统建筑型态,延承闽西古建筑历史文化遗产,注重和发展文脉建设,遵循“曲水流觞”、“经纬街巷”、“错落有致”的规划布局传统观念和“曲、幽、窄、达”的闽西古村落的意境风格。利用地块形态特点,充分考虑各地之间建筑风格的关系、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保证明确的识别性和丰富性的空间形态与清晰多变的街道轮廓线。
3、规划方案构思
精心组织三条自然流动的水系景观带,营造“曲水流觞”,闽西传统村落空间特色——“水圳穿行”的田园生活气息。新型邻里社区,建筑聚落,混合多元组合方式,实现居住的回归。尊重乡镇总体规划,归纳汲取各项高规格要求,“立足实现,适度超前,统筹规划,弹性操作”,使项目设计具有极强的协调性和实际可操作性。完整的规划结构:采用外沿线形骨架和内部自由曲水格局,坚持模块组合、相对完整、逐步成型的操作模式。邻里组团与小区大环境相融合,充分体现既开放又相对私密的人居思想。形成"一轴、二街、三带、多中心"的规划骨架,详(图1)总平面规划结构图。
一轴:充分利用自北向南的白沙河水流走廊和基地周边连绵起伏山形构成 的山水视觉通廊两者之间的关系,建构一条集商业、景观、人文交流于一体的中央主轴线——传统商业步行街,把控全局。中轴线以“白沙镇文化活动中心”为建筑景观结束,后有利用基地高差自然形成的瀑布跌水做背景,充分体现改造规划设计的高起点。二街:以旧商业格局为基础,结合主要人流来往方向,构筑了一条滨河步行街与一条联系各个小区的商业集圩内街,使原有商业街格局得到了延伸与发展。三带:以地块及周边地形特征为基础,结合建筑规划设计,构筑了三条自然流动的水系景观带,营造“曲水流觞”、“水圳穿行”的田园生活气息。多中心:以营造地域性主题园林、创造开放绿色的亲水空间为目标,结合地块划分形成了各具特色小区景观中心,详图二整体鸟瞰图。
4、景观绿化设计
规划营造具有闽西气候特点的景观效果并融入浓郁的闽西地方文化特色。“传统水圳”、“流绿”、“曲路”等多种元素组合使用,强调亲水生活主题意识,回归自然地感受。赋予各空间以更多的观赏性、可达性和实用性,最大利用好的景观资源。诸多建筑空间和构件细节设计,如住户院落的护栏围墙等将构筑出新闽西人家的特色建筑形态。公共空间设计:充分利用纵横的公共空间构成一系列线性开放式空间视觉走廊,形成小的交往中心空间,为居住者提供多样而富于变化的活动场所。公共活动空间及景观带均结合水系元素,白沙镇文化活动中心前的市民广场形成室外空间的核心。水魂、绿魂、人文魂贯穿主题景区,亦正亦谐、相映成趣,“人在画中游”、“人景互动”。我们的设计手法是基于现代生活、设计方式而形成的总体相对严谨而内部灵活动态特征的探索,也是对应以闽西古建为原始村落形态而形成的“同源同构”的建筑风格设计。住宅庭院空间设计:为住户提供静态活动、与住宅私密性相关联的活动区域,强化促进人的使用和便于日常维护为原则的设计理念。
5、交通规划与组织
本项目基地的四周道路均已建设中,良好的外部交通条件为居住者提供便利出行条件。东南侧为龙岩至漳平省道,东北侧为乡镇道路,北面现为白沙镇旧圩集市。交通组织设计“通而不畅”的曲型主干道设计用以减缓车速、加强安全性。交通组织原则:独立的主干道车行系统和生活景观步行系统共同构成小区的交通组织模式。主要人流与主要车流相分离,水系与居民主要活动场地相对结合。内部车环路与水系空间相对分离。公共交通组织:结合各小区主要出入口安排地面公共停车位和公交站点。停车场、库设计:机动车全部为地面停车,停车位结合居住组团就近设置,方便使用。
6、住宅布局及单体设计
住宅布局原则:住宅布置充分面向外部和内部景观面,根据景观资源的合理分布布置不同规格档次的住宅。安置房区域集中设置,优先满足安置要求后再合理设置商品房开发区域,以创造更大商业价值,尽可能在区域内实现经济平衡。建筑造型控制:控制建筑体量,基本以6层及以下多层居住建筑为主,局部点缀小高层和中高层点式高层居住建筑,将各种不同形态建筑混合配置形成高低错落的灵活多变的建筑空间。通过各特色空间强化组团群落的标志性和可识别性。民族形式:大量的1-3层传统形式商业建筑和公共建筑的穿插,丰富了城镇的建筑天际轮廓线。材质、颜色、风格统一的小尺度白墙灰顶保证了与古老城镇的和谐统一,并充分体现闽西特色的传统建筑人文历史。
7、结束语
龙岩市白沙镇规划改造规划过程表明了,小城镇规划改造要达到四个目的,一、是要最大限度的促进经济增长;二、是要公平地分配现有和可能的资源;三、是对自然界的损失减到最低程度;四、是营造和谐的生存空间,体现地方特殊和以人为本意识。但是,一些影响小城镇发展的体制和政策性障碍依然存在,镇区建设规模扩张,域间的利益矛盾、领导任期等因素的影响,小城镇镇区建设存在短期限化的倾向。规划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城镇规格是小城镇在一定时期内建设发展的计划。在城镇编制的城镇总体规划在很多方面与当地的经济发展不是很好的协调。规划对环境的科学性关注不够,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寻在着重修路、修上下水、建楼房,而对城市环境的形成关注不够。实践中产生的一些新问题也未能得到及时解决。龙岩市白沙镇正在建设中,上面提到的一系列问题依然存在。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依法规定程序目标,科学地依法运作管理经营城镇规划。这样才能避免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的存在的问题。希望龙岩市白沙镇的建设能够按照规划实施,真正把规划中的内容实施到实际中。
参考文献
[1]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项秉仁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2] 罗哲文,关于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发展管见[J].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6(3).
[3]高文杰、刑天河、王海乾,新世纪小城镇发展与规划[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