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类分析专用柱气相色谱仪校准用标准物质的选择

来源 :化学分析计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75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酒类分析专用柱气相色谱仪校准用标准物质进行了研究.分别用乙醇中甲醇、乙醇中叔戊醇和甲苯中苯标准溶液校准配有酒类分析专用聚乙二醇石英毛细管柱的气相色谱仪,色谱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检出限均满足检定校准技术要求.乙醇中甲醇标准溶液的色谱峰对称性差,甲苯中苯标准溶液的色谱响应值最低.乙醇中叔戊醇标准溶液是理想的聚乙二醇酒类分析专用柱气相色谱仪校准用标准物质.
其他文献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业界高度关注.为了提高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的针对性与规范性,有必要根据城市降水气候特征,并结合地形条件对该指标进行优化.为此,利用重庆市主城区4个国家气象站(北碚、渝北、巴南和沙坪坝站)19812018年日降水数据和225个区域自动气象站20132018年日降水资料,采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下称《指南》)推荐方法,分别计算4个国家气象站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其对应的设计降雨量;根据主城区降水空间分布和各月变化特征,优化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基于19612013年岳阳国家气象观测站雷暴观测资料,采用核密度估计、线性倾向方法、Morlet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分析东洞庭湖区城市雷暴基本规律与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612013年东洞庭湖区城市雷暴日数以夏季的最多,春季的次之,秋、冬季节的较少,呈现波动减少的趋势,尤其是春、夏季雷暴日减少速度最快.雷暴主要起止时间集中于午后和凌晨,春、冬两季的雷暴多起止于凌晨,夏、秋两季的多起止于午后.秋季雷暴持续时间最长,冬季的最短.雷暴多起始于东洞庭湖湖面,多终止于湖面及湖面与城区交界的位
基于湖南省92个站点1968—2017年冰雹观测资料,采用回归分析、小波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湖南冰雹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湖南近50年冰雹天气年际下降趋势显著,近20年来有记录的冰雹天气发生频次明显降低.湖南初次降雹的时间都集中在1—3月.冰雹月季变化显著,一年中以3月冰雹最多,2月的次之,从5月份起雹日骤然减少.春季是降雹最多的季节,占雹灾总数的56.06%,冬季的次之,夏季和秋季冰雹发生频率分别仅为全年的2.53%和0.69%.年冰雹日数主要存在4~5 a和19 a左右的振荡周期,20世纪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通过对20082018年共11年间发生在江苏省的区域性中雪、区域性大雪、区域性暴雪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发现影响江苏区域性降雪的主要天气系统是500 hPa西风槽、700 hPa西南急流和地面冷空气.决定降雪量级的因素主要是700 hPa西南急流强度和范围,降雪区上空水汽输送强度、水汽辐合强度、水汽辐合厚度也与降雪量级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暴雪时700 hPa水汽通量≥14 g·cm-1·hPa-1·s-1,且水汽来源更为丰富,均来自于孟加拉湾和南海;大雪和中
基于19802018年山西省太行山南麓晋城市5个站点的降水资料,利用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方法,研究了太行山南麓暴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9年平均年暴雨日数有0.9个,年际变化幅度较小.暴雨量与暴雨日数的空间分布并不一致,1980、1981、1982、1995和1996年暴雨日数较多.分析5059、6069、7079、8089、9099、100以上6个暴雨量区间空间分布发现,暴雨的空间分布在不同区间并没有明显的趋同性.年暴雨降水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晋城市下辖5站暴雨量趋势均存在突变,突
利用20152017年河南省层状云降水过程的Parsivel(Partical Size and Velocity)激光雨滴谱观测资料,对层状云降水的雨滴数浓度、含水量、雨滴直径等微物理参量特征及不同尺度的降水粒子对雨强的贡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采用2种拟合方法对层状云降水雨滴谱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河南省层状云降水的空间结构不均匀,各微物理参量的变化存在着起伏,雨滴数浓度为102个/m3量级,个别达到103个/m3,含水量在10-2~10-1 g/m3,粒子平均直径<0.5 mm左右,统计的不同台站平均最
利用北京市观象台2008年3月2019年2月PM10质量浓度数据,通过均值、偏差、Daniel趋势检验相关分析及显著性检验等统计方法,结合主要气象因子,分析PM10质量浓度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0082018年PM10质量浓度年均值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但均未达到国家二级限值标准;春季的质量浓度最大,其次为秋、冬季的,夏季的最小;月均值呈“M”形变化特征.PM10质量浓度总体呈周末的高于工作日的周末效应.PM10质量浓度日变化呈早上及夜间的双峰形特征,各季节峰值出现时间略有差异.PM10质量浓度随着风速的增
2018年11月23日至12月3日,华北平原出现了一次较长时间的雾霾天气.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污染物浓度资料,以河南省濮阳市为例,对此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边界层内气象要素特征、动力因素和污染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分3个阶段探讨此过程形成的原因和维持机制.结果表明:(1)雾霾发生在高空纬向环流背景下,华北处于高压脊前西北气流中,频繁受下滑短波槽影响.(2)冷空气活动偏弱,中低层维持暖脊控制,使边界层内出现较强逆温,制约低层水汽和污染物的垂直扩散.(3)地面处于均压场或锋后弱
基于20162018年ECMWF模式温度预报和浙江省72个国家基本站观测资料,根据温度日变化特征,采用K-近邻(KNN)回归算法进行误差订正,改进浙江省172 h精细化温度预报.在KNN回归算法中,将模式起报时刻的温度视作“背景”,由模式预报减去起报时刻温度消除“背景”影响,得到温度日变化曲线,通过温度日变化曲线构建差异指标,选取历史相似个例.根据历史相似个例的误差特征,对温度预报进行订正,得到改进的温度预报.检验结果表明,KNN方案的温度预报平均绝对误差较ECMWF和30 d滑动平均误差订正方案(OCF
化学观念表征着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知.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四个维度建构了化学观念体系,具体包括元素观、微粒观、相互作用观、变化观、实验观、价值观等.以变化观为例,深度分析了教材中“变化观”的内容架构与层级进阶,并提出观念建构的相关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