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技术大大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交流及思维方式,这不仅给多媒体条件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与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同, 需要高校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媒体素养和实践能力,不断创新方法,将思政教育全方位开展。
关键词:多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F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0-000-02
多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其在大学生中覆盖面广、使用率极高。台式电脑上网的网民人数持续下降,手机网民量不断上涨。对于大学生来说,多媒体已经无处不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尽快占领这块阵地,让它成为思政教育的有效平台。与此同时,时代的快速发展也赋予了当代大学生更加张扬的个性和创新力。但这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能避重就轻、去伪存真,真正发挥多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引导作用,还大学生一个纯净、上进、丰富的多媒体环境,已迫在眉睫。
一、多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的新问题
1.多媒体利用率不足
首先,自2000年9月教育部发文《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以来,全国各大高校积极按照文件要求制定相应的教育改革与探索,但取得的成效可谓不显著,不能令人满意。据了解,建有思想政治教育专网的高校不足30%,且存在内容不丰富,更新不及时,点击率较低,互动少,实际引导学生思想的效果不到位。其次,很多高校对蜂拥而至的多媒体冲击和挑战不够重视,投入及进展并不大,没有深刻认识到多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方面积极与消极两个对立方面的影响。再次,思想教育者的主要精力仍在被动围堵不良信息上,开设的相关课程仍集中在理论教学上,脱离了多媒体的实践教学环节。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创新
以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是老师通过讲课、报告会、开专题讲座等方式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积极性显然不高。在多媒体条件下,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决定自己想要学的内容,他们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权,且不受相关因素的约束。现实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们不论怎样设计和经营思政教育网站,访问量都相对较低,根源就在于网站内容陈旧老套,信息量匮乏,更新速度慢,形式单一乏味,因此很难吸引到学生。很多高校的思政工作者也通过建立QQ群、论坛、飞信、微信等创新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但常常看到的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远远多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促使这些手段成为一种形式,起不到实质的作用。
3.多媒体工作者专业素养不高,缺乏职业素养培训
多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在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多媒体的开放性使得大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方便快捷的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但也接触了多元化的文化和观念。不少多媒体工作者不认真审核信息的来源与真实性,不严格把握内容对大学生的适合性与接受性,有甚者胡编乱造,传播虚假信息,这就要求相关媒体监督方将监督职责落实到实处,对媒体工作者进行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同时也要求高校普及大学生媒介知识和职业素养,提升大学生自身的鉴别力和免疫力。如此,既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也避免了大学生因接触到不良信息而影响了原本纯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高校缺乏多媒体技术及其专业的管理人员
多媒体思政教育平台建设比较晚,究其原因,首先是高校硬件设施不完备、不现代,无线网络无法覆盖全校,其次是校园网运行速度慢,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交际等带来影响。由于高校多媒体基础的薄弱,导致多媒体技术的管理人员不能与时俱进。设计的多媒体板块缺乏大众性,缺少充分的互动性,更多的内容集中在学校的规章制度、新闻报道等方面,忽略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网站的连接及相关内容的传播和引导。一些高校不划拨专门资金和人员,致使高校没有一支掌握网络技能,并热衷于思政教育工作的专业团队。
二、多媒体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方式
有人指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是指“以认清网络本质和影响为前提,利用网络促使网民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多媒体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式。但一些调查表明,多媒体的作用才只开发了极少一部分。这就需要高校不断创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创新教育理念,借助多媒体展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无论高校自身是否重视多媒体,多媒体已普遍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登陆QQ、微信、微博等多媒体沟通平台,有些高校也开通了这些沟通渠道。当下,高校要高度重视多媒体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刻认识多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大资金投入,组建专业团队,让科技和教育充分揉合,变封闭、静态的思维为开放、动态的思维,不断适应多媒体传播与沟通的新方式。高校应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多种使用方法,树立多媒体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理念。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大学生是被动的,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具有不平等性,完全忽略了大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今后的思政教育工作,教师和大学生均为主体,双方完全平等。多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媒介与大学生沟通,随时随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传统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朋友关系”。
2.提高多媒体工作者的职业素养
多媒体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是大学生成长的领路人,对他们的要求就更高,不能只作专业学术研究,更要将好多媒体引入到教育中,将教育融入到多媒体中,才能实现教育目标。首先,提髙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大学生媒介素养同样对思政教育工作产生重要影响。在课程设置方面,高校可以将多媒体融入课堂,通过开展讲座、素质拓展课、学术报告、社会实践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普及多媒体知识和应用技能,树立正确地多媒体观,培养学生多媒体辨识能力,遵守法律规范,合法利用多媒体,自觉做好大学生应尽的义务。高校也应鼓励、支持多媒体的发展,加强多媒体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大学生的相关法律意识。其次,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高校应鼓励思政教育工作者开设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公共选修课,要在掌握传播学的基础上开放思路、拓宽视野,广泛研究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理论,不断探索大学生和思政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多媒体培养的最佳模式。各级教育部门或高校研究所应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培养研究中心,有针对性的对从事思政教育工作的人员进行实践训练。多方参与共同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水平。一是通过立法的形式保障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自身媒介素养提高与工作绩效挂钩,提高高校的重视程度;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的培养纳入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范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的培养提供财政保障,为其开展提供物质保障;三是国家教育部门出台相应的鼓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培养的文件和政策。同时,还可以与专业的媒介机构进行合作,为其提供短期参观、访问、学习的机会。
3.不断拓展多媒体条件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途径
高校要不断拓展多媒体及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渠道,不断巩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多媒体平台。通过学习和考察,摸索出新的思政教育的各种武器,以此为契机,开展互动式的交流、论坛等活动,做好校园网络舆情工作,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向着正确的、积极的方向发展。
4.创新多媒体条件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机制
第一,高校要加强常态管理。高校网络中心和广播中心要做好全校的网络建设、维护,及校内外的重要新闻报道,让学生了解校内外的重大事件。鼓励班主任、团干等开设微博、论坛等平台,正确使用微信、QQ群等手段开展工作。第二,搭建社会化合作桥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强调,“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思想政治教育要形成面向全社会的开放体系,要与社会发展趋势保持一致,与社会诸多主体共同改造和促进社会的发展”。高校要抓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整合社会、学校、家庭的各方资源和力量,更好的对大学生实现系统、全面的教育。第三,加强网络监管。多媒体的信息量大,很多的信息不真实。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信息的真实准确,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通过建立网络领导体系,构建校园网络监管体系 ,加强高校网路管理团队的构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网络,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多媒体时代己到来,高校只有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充分认识并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合理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才能化被动为主动,趋利避害,从而构建多媒体条件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钱广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需要理顺几种关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01).
[2]文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与对策[J].文教资料,2007(31).
关键词:多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F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0-000-02
多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其在大学生中覆盖面广、使用率极高。台式电脑上网的网民人数持续下降,手机网民量不断上涨。对于大学生来说,多媒体已经无处不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尽快占领这块阵地,让它成为思政教育的有效平台。与此同时,时代的快速发展也赋予了当代大学生更加张扬的个性和创新力。但这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能避重就轻、去伪存真,真正发挥多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引导作用,还大学生一个纯净、上进、丰富的多媒体环境,已迫在眉睫。
一、多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的新问题
1.多媒体利用率不足
首先,自2000年9月教育部发文《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以来,全国各大高校积极按照文件要求制定相应的教育改革与探索,但取得的成效可谓不显著,不能令人满意。据了解,建有思想政治教育专网的高校不足30%,且存在内容不丰富,更新不及时,点击率较低,互动少,实际引导学生思想的效果不到位。其次,很多高校对蜂拥而至的多媒体冲击和挑战不够重视,投入及进展并不大,没有深刻认识到多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方面积极与消极两个对立方面的影响。再次,思想教育者的主要精力仍在被动围堵不良信息上,开设的相关课程仍集中在理论教学上,脱离了多媒体的实践教学环节。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创新
以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是老师通过讲课、报告会、开专题讲座等方式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积极性显然不高。在多媒体条件下,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决定自己想要学的内容,他们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权,且不受相关因素的约束。现实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们不论怎样设计和经营思政教育网站,访问量都相对较低,根源就在于网站内容陈旧老套,信息量匮乏,更新速度慢,形式单一乏味,因此很难吸引到学生。很多高校的思政工作者也通过建立QQ群、论坛、飞信、微信等创新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但常常看到的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远远多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促使这些手段成为一种形式,起不到实质的作用。
3.多媒体工作者专业素养不高,缺乏职业素养培训
多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在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多媒体的开放性使得大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方便快捷的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但也接触了多元化的文化和观念。不少多媒体工作者不认真审核信息的来源与真实性,不严格把握内容对大学生的适合性与接受性,有甚者胡编乱造,传播虚假信息,这就要求相关媒体监督方将监督职责落实到实处,对媒体工作者进行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同时也要求高校普及大学生媒介知识和职业素养,提升大学生自身的鉴别力和免疫力。如此,既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也避免了大学生因接触到不良信息而影响了原本纯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高校缺乏多媒体技术及其专业的管理人员
多媒体思政教育平台建设比较晚,究其原因,首先是高校硬件设施不完备、不现代,无线网络无法覆盖全校,其次是校园网运行速度慢,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交际等带来影响。由于高校多媒体基础的薄弱,导致多媒体技术的管理人员不能与时俱进。设计的多媒体板块缺乏大众性,缺少充分的互动性,更多的内容集中在学校的规章制度、新闻报道等方面,忽略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网站的连接及相关内容的传播和引导。一些高校不划拨专门资金和人员,致使高校没有一支掌握网络技能,并热衷于思政教育工作的专业团队。
二、多媒体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方式
有人指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是指“以认清网络本质和影响为前提,利用网络促使网民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多媒体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式。但一些调查表明,多媒体的作用才只开发了极少一部分。这就需要高校不断创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创新教育理念,借助多媒体展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无论高校自身是否重视多媒体,多媒体已普遍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登陆QQ、微信、微博等多媒体沟通平台,有些高校也开通了这些沟通渠道。当下,高校要高度重视多媒体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刻认识多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大资金投入,组建专业团队,让科技和教育充分揉合,变封闭、静态的思维为开放、动态的思维,不断适应多媒体传播与沟通的新方式。高校应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多种使用方法,树立多媒体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理念。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大学生是被动的,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具有不平等性,完全忽略了大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今后的思政教育工作,教师和大学生均为主体,双方完全平等。多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媒介与大学生沟通,随时随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传统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朋友关系”。
2.提高多媒体工作者的职业素养
多媒体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是大学生成长的领路人,对他们的要求就更高,不能只作专业学术研究,更要将好多媒体引入到教育中,将教育融入到多媒体中,才能实现教育目标。首先,提髙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大学生媒介素养同样对思政教育工作产生重要影响。在课程设置方面,高校可以将多媒体融入课堂,通过开展讲座、素质拓展课、学术报告、社会实践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普及多媒体知识和应用技能,树立正确地多媒体观,培养学生多媒体辨识能力,遵守法律规范,合法利用多媒体,自觉做好大学生应尽的义务。高校也应鼓励、支持多媒体的发展,加强多媒体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大学生的相关法律意识。其次,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高校应鼓励思政教育工作者开设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公共选修课,要在掌握传播学的基础上开放思路、拓宽视野,广泛研究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理论,不断探索大学生和思政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多媒体培养的最佳模式。各级教育部门或高校研究所应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培养研究中心,有针对性的对从事思政教育工作的人员进行实践训练。多方参与共同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水平。一是通过立法的形式保障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自身媒介素养提高与工作绩效挂钩,提高高校的重视程度;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的培养纳入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范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的培养提供财政保障,为其开展提供物质保障;三是国家教育部门出台相应的鼓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培养的文件和政策。同时,还可以与专业的媒介机构进行合作,为其提供短期参观、访问、学习的机会。
3.不断拓展多媒体条件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途径
高校要不断拓展多媒体及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渠道,不断巩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多媒体平台。通过学习和考察,摸索出新的思政教育的各种武器,以此为契机,开展互动式的交流、论坛等活动,做好校园网络舆情工作,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向着正确的、积极的方向发展。
4.创新多媒体条件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机制
第一,高校要加强常态管理。高校网络中心和广播中心要做好全校的网络建设、维护,及校内外的重要新闻报道,让学生了解校内外的重大事件。鼓励班主任、团干等开设微博、论坛等平台,正确使用微信、QQ群等手段开展工作。第二,搭建社会化合作桥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强调,“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思想政治教育要形成面向全社会的开放体系,要与社会发展趋势保持一致,与社会诸多主体共同改造和促进社会的发展”。高校要抓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整合社会、学校、家庭的各方资源和力量,更好的对大学生实现系统、全面的教育。第三,加强网络监管。多媒体的信息量大,很多的信息不真实。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信息的真实准确,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通过建立网络领导体系,构建校园网络监管体系 ,加强高校网路管理团队的构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网络,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多媒体时代己到来,高校只有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充分认识并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合理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才能化被动为主动,趋利避害,从而构建多媒体条件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钱广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需要理顺几种关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01).
[2]文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与对策[J].文教资料,20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