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医院等级评审是衡量医院综合实力与整体水平的有效手段, 是全方位、多角度涵盖各层次的评价体系,本文探讨了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下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根据等级评审条款制定出护理质量管理方案,进一步规范护理管理模式确立目标和方向。效果评价:已在我院实施,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中图分类号】R19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40-02
为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提高护理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护理管理即是用科学的护理理念,强化护理管理内涵建设,是依法对护理服务、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系统管理[2]因此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是护理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保证护理质量水平,做到监管有力,我院护理部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明确临床护理内涵及工作规范,对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护理服务,实行护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其中对重点科室包括急诊科、手术室、供应室、重症监护室、产房等,由经验丰富且具有高级职称的护理人员分别负责,在重点部门负责制的基础上,主动对照标准,完成自我检查,发现差距、自我纠正、不断完善的循环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我院在标准解读、流程衔接、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认知探讨如下:
1 根据评审标准及条款逐条逐句进行解读:成立护理管理组织,定期专题研究护理管理工作实施目标,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与潜在的问题。将医院评审标准作为标志性文件下发,要求各科室选一名技术骨干作为评审内审员,负责评审台账的管理,护理部对科室护理资料进行分类, 全院统一格式、统一记录、统一印刷,将所有资料归类装册、装盒, 盒和资料夹侧面打印对应标题, 医院院徽及序号, 每文件册的第一页打印详细目录,各种资料定点、定位存放,特别是自评或内审期。由于重点科室专业性强,标准中条款分布广、配套文件多,科室间可相互借鉴的内容少,为护理管理带来难度,因此,我们要求各层级护理管理者对照标准逐条解读。对其中的内容逐一进行梳理学习,对标准进行逐项讨论,对理解不一致或模糊不清的条款做笔记标识,同时找出需解决的问题,向上级医院及专家请教。此外科室间互相讨论,达成内外管理的协调性和有序性,重点科室医护执行同一评审标准,因此需要医务科和每位工作人员对标准的理解达成统一,为此,科主任和护士长在对标准有一定认知的基础上,与迎评办、医务科、院感办等部门就各科室的评审标准进行管理层面的专题讨论,定期召开协调会,对协作执行、共同执行的条款进行逐一分解,以保证对科室的指导准确。在较好地掌握标准后,科主任与科室评审小组成员对标准进行专项讨论学习,并对需要持续改进和新增的内容做好书面记录,其结果经护理部研究后,反馈至迎评办,把评审标准转化为工作制度与流程,护士长及科室内审员管理文档汇编,护理部根据工作实际,结合相关内容规范文档内容,主要包括:(1)下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汇编,应急管理制度汇编,综合管理制度汇编,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护士条例,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护理部文件与工作安排,安全管理手册,专科业务管理手册,教学手册等等(2)护理工作记录:质量控制记录本,危急值记录本,急救药品登记本,出院患者登记及回访本等;(3)重点科室专科内容:如新生儿手册内增加新生儿沐浴安全管理制度,供应室增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灭菌物品应急预案等。护理部组织小组成员对护理制度和护理常规、操作规程及对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进行修订、审核并定稿,最终由迎评办汇编成册,下发到各科室,供临床护士参考学习。
2 组织培训,规范护理人员工作行为。在医院评审现场调查过程中,评审专家把主要精力用于评估医疗服务的直接提供者或监护者是如何提供医疗服务的。因此,在重视台账、完善资料的基础上,科主任护士长进行分层、分线梳理,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培训内容包括:1、学习与评审相关的管理理论2、落实科室规章制度、专科护理常规、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科主任护士长每天跟踪临床工作进展和培训效果,以达到整体提高的目标要求。评审标准从多侧面检查医院的各项管理工作,各章节的要求均与护理工作息息相关。护理部成员和科室护士长制定综合内审检查标准,串联各章节内容,涵盖与护理相关的所有内容,对核心条款和自评条款进行重点细化,努力做到条款结合,最大可能地集中综合管理组、医疗管理组、护理管理组等所能查到的问题,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改进相结合的工作思路,设计多形式、多层级的专科化自查流程。在读懂、理解标准的内涵与评审要点的基础上,护理部及科室分别设计自查计划方案,两级自查标准及目标要求一致,并制定详细的自查流程。护理部完成第一轮自查后,迎评办主任将问题反馈给科室并要求下次检查重点是持续改进的效果,在完成科室自查后,迎评办主任再次牵头与医务科、护理部、院感办、质控办等一起联合检查,从不同角度进行自查,有效避免了标准遗漏和理解的偏差。其他重点科室遵循同样的方法,将工作制度与流程转换为工作人员的自觉行为。
3 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在迎评过程中,各科室根据标准不断细化、强化和进一步完善了服务流程链的衔接。主要完成:1、修订手术患者、危重患者、新生儿转科交接单,完善绿色通道七种病种的临床路径2、交接环节均由经验丰富的护士完成,增加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内容,落实患者身份识别、交接班、查对等核心制度,使工作衔接更紧密无疏漏,同时强化了合作意识,消除了科室间以及职能交叉或职责不清造成的推诿,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3、注重实施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培训每位护士的护理评估能力,执行医院护理评估制度和流程,除执行跌倒、压疮、疼痛等常规评估外,新增了专业评估内容,如手术室患者压疮风险评估、急症创伤评估、危重症分级评估等,针对评估结果,提出问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给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医疗信息,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医疗风险。
4 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优化护理队伍素质。在迎评过程中,护理部按照《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完善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依据《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与《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规范护理行为,依据各重点科室建设管理指南和消毒技术规范补充管理制度,根据护士能力分级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严格规范培训。实施危重患者护理,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危重患者护理常规抢救技能、生命支持设备操作、患者病情评估与处理、紧急处置能力等专业技能,护理人员必须经过理论和技术培训,方可进行危重患者的護理。如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
在医院等级评审过程中,护理部根据评审标准和临床实际需要修订完善了护理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的职责。切实做到职责明确、制度健全,因此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为进一步规范护理管理模式确立了目标和方向,全面提升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蒋红,杨晓丽.JCI医院标准指导下的护理质量管理I-J].上海护理,2012,12(4):88-92.
[2] 张宗久.中国医院评审实务[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27.
[3] 赵升田,许守刚,贾红英.我院接受卫生部医院等级评审试点工作的实践与体会[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6):473-475.
[4] 朱美花,叶志弘,陈肖敏,等.我院通过实施JCI认证工作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12):913—916.
【中图分类号】R19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40-02
为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提高护理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护理管理即是用科学的护理理念,强化护理管理内涵建设,是依法对护理服务、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系统管理[2]因此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是护理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保证护理质量水平,做到监管有力,我院护理部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明确临床护理内涵及工作规范,对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护理服务,实行护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其中对重点科室包括急诊科、手术室、供应室、重症监护室、产房等,由经验丰富且具有高级职称的护理人员分别负责,在重点部门负责制的基础上,主动对照标准,完成自我检查,发现差距、自我纠正、不断完善的循环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我院在标准解读、流程衔接、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认知探讨如下:
1 根据评审标准及条款逐条逐句进行解读:成立护理管理组织,定期专题研究护理管理工作实施目标,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与潜在的问题。将医院评审标准作为标志性文件下发,要求各科室选一名技术骨干作为评审内审员,负责评审台账的管理,护理部对科室护理资料进行分类, 全院统一格式、统一记录、统一印刷,将所有资料归类装册、装盒, 盒和资料夹侧面打印对应标题, 医院院徽及序号, 每文件册的第一页打印详细目录,各种资料定点、定位存放,特别是自评或内审期。由于重点科室专业性强,标准中条款分布广、配套文件多,科室间可相互借鉴的内容少,为护理管理带来难度,因此,我们要求各层级护理管理者对照标准逐条解读。对其中的内容逐一进行梳理学习,对标准进行逐项讨论,对理解不一致或模糊不清的条款做笔记标识,同时找出需解决的问题,向上级医院及专家请教。此外科室间互相讨论,达成内外管理的协调性和有序性,重点科室医护执行同一评审标准,因此需要医务科和每位工作人员对标准的理解达成统一,为此,科主任和护士长在对标准有一定认知的基础上,与迎评办、医务科、院感办等部门就各科室的评审标准进行管理层面的专题讨论,定期召开协调会,对协作执行、共同执行的条款进行逐一分解,以保证对科室的指导准确。在较好地掌握标准后,科主任与科室评审小组成员对标准进行专项讨论学习,并对需要持续改进和新增的内容做好书面记录,其结果经护理部研究后,反馈至迎评办,把评审标准转化为工作制度与流程,护士长及科室内审员管理文档汇编,护理部根据工作实际,结合相关内容规范文档内容,主要包括:(1)下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汇编,应急管理制度汇编,综合管理制度汇编,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护士条例,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护理部文件与工作安排,安全管理手册,专科业务管理手册,教学手册等等(2)护理工作记录:质量控制记录本,危急值记录本,急救药品登记本,出院患者登记及回访本等;(3)重点科室专科内容:如新生儿手册内增加新生儿沐浴安全管理制度,供应室增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灭菌物品应急预案等。护理部组织小组成员对护理制度和护理常规、操作规程及对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进行修订、审核并定稿,最终由迎评办汇编成册,下发到各科室,供临床护士参考学习。
2 组织培训,规范护理人员工作行为。在医院评审现场调查过程中,评审专家把主要精力用于评估医疗服务的直接提供者或监护者是如何提供医疗服务的。因此,在重视台账、完善资料的基础上,科主任护士长进行分层、分线梳理,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培训内容包括:1、学习与评审相关的管理理论2、落实科室规章制度、专科护理常规、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科主任护士长每天跟踪临床工作进展和培训效果,以达到整体提高的目标要求。评审标准从多侧面检查医院的各项管理工作,各章节的要求均与护理工作息息相关。护理部成员和科室护士长制定综合内审检查标准,串联各章节内容,涵盖与护理相关的所有内容,对核心条款和自评条款进行重点细化,努力做到条款结合,最大可能地集中综合管理组、医疗管理组、护理管理组等所能查到的问题,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改进相结合的工作思路,设计多形式、多层级的专科化自查流程。在读懂、理解标准的内涵与评审要点的基础上,护理部及科室分别设计自查计划方案,两级自查标准及目标要求一致,并制定详细的自查流程。护理部完成第一轮自查后,迎评办主任将问题反馈给科室并要求下次检查重点是持续改进的效果,在完成科室自查后,迎评办主任再次牵头与医务科、护理部、院感办、质控办等一起联合检查,从不同角度进行自查,有效避免了标准遗漏和理解的偏差。其他重点科室遵循同样的方法,将工作制度与流程转换为工作人员的自觉行为。
3 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在迎评过程中,各科室根据标准不断细化、强化和进一步完善了服务流程链的衔接。主要完成:1、修订手术患者、危重患者、新生儿转科交接单,完善绿色通道七种病种的临床路径2、交接环节均由经验丰富的护士完成,增加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内容,落实患者身份识别、交接班、查对等核心制度,使工作衔接更紧密无疏漏,同时强化了合作意识,消除了科室间以及职能交叉或职责不清造成的推诿,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3、注重实施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培训每位护士的护理评估能力,执行医院护理评估制度和流程,除执行跌倒、压疮、疼痛等常规评估外,新增了专业评估内容,如手术室患者压疮风险评估、急症创伤评估、危重症分级评估等,针对评估结果,提出问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给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医疗信息,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医疗风险。
4 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优化护理队伍素质。在迎评过程中,护理部按照《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完善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依据《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与《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规范护理行为,依据各重点科室建设管理指南和消毒技术规范补充管理制度,根据护士能力分级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严格规范培训。实施危重患者护理,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危重患者护理常规抢救技能、生命支持设备操作、患者病情评估与处理、紧急处置能力等专业技能,护理人员必须经过理论和技术培训,方可进行危重患者的護理。如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
在医院等级评审过程中,护理部根据评审标准和临床实际需要修订完善了护理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的职责。切实做到职责明确、制度健全,因此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为进一步规范护理管理模式确立了目标和方向,全面提升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蒋红,杨晓丽.JCI医院标准指导下的护理质量管理I-J].上海护理,2012,12(4):88-92.
[2] 张宗久.中国医院评审实务[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27.
[3] 赵升田,许守刚,贾红英.我院接受卫生部医院等级评审试点工作的实践与体会[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6):473-475.
[4] 朱美花,叶志弘,陈肖敏,等.我院通过实施JCI认证工作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12):91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