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在前进,历史在被书写,中国人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新历史条件下打造的全方位对外开放、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受到世界瞩目。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表示: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的重大倡议。
如今,一批有为企业家,他们在变革中破局,在共融中拓展,以执著创新的精神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施展身手,希望能点燃更多沿线企业家的建设热情,同时也展现出了中国企业家的远见与担当。
颜宝铃女士
铜紫荆星章获得者、太平绅士、飞达帽业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港区代表、全国妇女联合会执委、全国侨联常务委员、新界乡议局当然议员及当然执行委员、香港中华总商会常务会董、香港侨界社团联会永远名誉会长兼常务会董、香港青年工业家协会荣誉会长、保良局顾问局成员、保良局戊子年董事会主席、仁爱堂癸未年主席、孟加拉国华侨华人联合会永远名誉会长。
前 言
在香港,有一种说法是“女性大过半边天”,全球唯一上市帽业製造商、“香港帽后”颜宝铃女士就是这样一位楷模。当年,在企业陷入困境之时,“一带一路”倡议为她提供了突破重围的机会。早在四年前,她开始“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佈局,进入孟加拉国,卧薪嚐胆,将企业转亏为盈,赢得了事业发展的“第二春”。
“我希望政府能出台更多相关的政策支持,也呼籲更多优秀企业家大胆地走出去,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挥企业所长,做国家所需,达至互惠互利互通互赢,这就是我的理想。”她的眼光、理想、进取的锐气,正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家的气魄与胸怀。
(下文中,颜宝铃女士简称“颜”,今日华人简称“今”)
当企业举步维艰之时,“一带一路”倡议带来曙光
今:众所周知,您是全球第一家上市製帽商“飞达帽业”的负责人,拥有三十多年丰富的製造行业经验,是一名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知名企业家,可以谈一谈您四年前是如何“走出去”的吗?
颜:八十年代,我与丈夫颜禧强先生创办了飞达帽业,得益於“改革开放”,我们从一家只有几名员工的小工厂,一砖一瓦、一针一线地艰苦奋斗,在2000年将飞达做到了上市,成为全球唯一上市的帽业製造商,客户包括华纳兄弟、MLB、Under Armour等等。
可是,由於众多原因,我们2008年出现了首次亏损,加上製造业人工、成本等大幅上涨,令到我们发展举步维艰,面临着经营艰难的尴尬局面。作为一名企业家,我能接受失败,但不能接受在未失败之前就丧失斗志和激情,於是我与先生考虑如何走出困境。那时,许多工厂都转型做地产,我们工厂所在的土地也非常值钱,在今日将开通地铁。不过我不想转型,因为我身後有许多跟随我工作多年的员工。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为国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走出去”搭建了大平台,提供了极可贵的大商机、大机会。做生意多年的直觉告诉我,跟着国家的大政策走一定不会错。於是当年我便认真考察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选定在孟加拉设厂。
设厂孟加拉,迎来事业“第二春”
今:对於改变,有人可能会选择观望和担忧,可以介绍一下您进入孟加拉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先行先试並扭转困局的情况吗?
颜:孟加拉是南亞地区中人口数量排名第三的国家,劳动力供应充足,令其成为了全球第二大成衣出口国,仅次於中国。但是,孟加拉自1972年独立後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贫穷问题等,需要推动大规模经济与社会改革。当年,我们刚去孟加拉时,当地的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非常落後,比改革开放前的珠三角都要落後许多。同时还要面对陌生的法律,完全不同的宗教文化等,这都是挑战。不过我明白,世界上没有完全一帆风顺的事,难在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为了走出困境,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以後,我们决定在孟加拉投资建厂,翻开企业新的一页。
经过四年的发展,我们在孟加拉国的工厂已由区区200人发展至目前约4000人,我们从每月5万件的产能增加至现在每月300万件的产能,整个孟加拉工厂的产出佔到我们整个集团的65%,但这还不能满足客户所要求的每月400万件产能,只能推掉部分订单。另外我们面积35万呎的第二期工厂将开工,预计明年竣工,届时将再增员。
将劳动密集的生产工序转至孟加拉,把高增值的研发、设计及高端产品的製造工序留在国内,令到我们的企业顺利走出阴霾,纯利由2013年的736.6万港元,上升至2016年的逾7000万,收入8.7亿。可以说,我们在孟加拉实现了事业的“第二春”。
“我希望打造一个新时代下的工厂,即管理现代化、生产自动化、制度人性化”
今:未来,您希望在孟加拉实现怎样的愿景?
颜:2016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孟加拉进行了访问,随着两国许多重大合作项目的陆续推进,两国的交流合作也越来越频密,为我们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作为企业,我们在带动当地就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当地民生方面发挥作用是义不容辞的。
在当地,我们致力於提升居民的幸福感。首先,增加他们的收入,其次引进先进的支付方式,修建稳定的照明工程,创建学校、集市、孤儿院,帮助他们建设智慧城市等,这都是我们在做和希望做的事。 随着相关城市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经济水平的提升,我们飞达工厂所在的村庄昔日只有400多人,现在已吸引了过万人来此定居。未来当我们第二期工厂开工,预计当地的居住人口将达两三万人。而且令我们意外欣喜的是,孟加拉当地政府还将我们工厂所在的这个村批準命名为“飞达镇”。
习主席曾说过,一个人行得快,一个团队行得远。我们深明这个道理,因此,每年我们公司都从利润中拨出一部分用於造福当地,2016年就支出40万美金用於分发各种福利。我也时常与工友们分享:工厂好,大家好。工人们也非常爱护工厂,自发地组织自卫队,保卫工厂的各种利益安危。
如今,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也希望将更多先进的生活理念带到孟加拉。在未来,我希望在孟加拉打造一个在新时代下的“三化”工厂,即:“管理现代化、生产自动化、制度人性化”的工厂。
借力“一带一路”倡议,构建新时代下的“大前店、大後厂”
今:在短短的近四年时间里,您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新形势下突破困局並实现了企业再次腾飞,这给您带来了哪些启发?
颜:非常庆幸的是,我应该是“一带一路”倡议最早一批的实践者和受益人。通过这四年的发展,我更加看清了形势,那就是希望借力“一带一路”倡议,构建新时代下的“大前店、大後厂”。我相信,许多企业家只要大胆地加入到“一带一路”倡议当中,都能从中得到快速发展。
其一,沿线国家的劳动力十分充足;其二,随着科技发展,我们通过各种发达的网络技术能实现便利的沟通。目前,通过视频会议,身在香港的我们与在深圳或是孟加拉的同事开会,两者间有什麽区别呢?从交通方面来说,我们去深圳一个多小时,去孟加拉三个半小时航程,後者用时与去北京相差无几。
就香港的企业家来说,我们在“一带一路”倡议上能发挥独到的优势,例如我们在人才、国际经贸、金融、法治、现代化管理、技术等方面拥有与世界接轨的经验,而投身“一带一路”倡议发展,即真正做到了发扬香港优势,满足国家“贸易强国、製造强国”之需。
与此同时,随着众国家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的同时,会有大量的相关政策保驾护航,这对国家、企业都至关重要。希望中央政府和香港政府都在此方面多下功夫,帮助企业顺利落地。
从宏观上来看,“一带一路”倡议对许多国家而言,其意义亦是非凡的,必将带动沿线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借以日益发达的科技手段、日益畅通的交通,越来越多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上达成了共识,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渐入佳境,大量商机将浮现。
因而,我呼籲广大的中小企把握良机,借力“一带一路”之春风,在新时代下万众一心,构建新的“大前店、大後厂”,佔得先机。
感恩时代,不负光阴
颜:在此,我也为自己过往的几十年作一个小小的总结。
纵观过去的几十年,我非常感激这个时代。当年,很感谢毛主席的领导,让我通过“上山下乡”的机会培养了自己吃苦耐劳、自立更生的优良品格,假如不是这,我不可能熬过最初在孟加拉艰苦打拼的前两年;其次,非常感谢“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要不是他在七八十年代推动的“改革开放”,得到各种优惠政策的扶持,我与先生不可能从一家12人的小工厂,在几年时间内就将公司做到了全球唯一的帽业上市公司;第三,过去的人工、政策红利消失,製造成本陡升,習近平主席不失时宜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经验告诉我,只要敢走出去、找对了地方,就一定能找到一条生路。
今天,飞达所取得的成就,再一次印证了这一切。
有人也说,其实这一切需要感谢自己与先生的坚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气馁,但是,没有这个时代,一个人无法成就他自己。
後 记
颜宝铃女士,是一位充满人情味的女企业家。众所周知,孟加拉的贫穷问题比较严重,孤儿比例高,她便在工厂附近建了一个孤儿院,收养当地的孤儿,供他们读书上学,若长至十八岁,还将照顾其结婚、找工作等事宜,加之种种人性化的管理,令当地人因能成为“飞达人”而倍感荣耀;
她,是一位敢拼敢闯的女企业家,她的身上有着福建人“爱拼才会赢”的典型性格。在企业陷入困境时,她没有失去信心,而是勇於突破;
她,做事风风火火,而丈夫颜禧强先生则细腻内敛,一人主内,一人主外,两人分工合作,是完美的拍档。经商几十年来,她非常感恩丈夫的鼎力支持。正因为有了他们的默契配合,才有今日笑傲国际市场的“飞达”。虽然路上有诸多荆棘,非常不易,但他们坚信:只要两人共同面对,任何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这也正好诠释了:当年,他们来到孟加拉时,举目无亲,治安不好,基建不全,但没有一样令到他们心生退意。
四年後,他们夫妻俩以百折不挠的工业家精神,不但在孟加拉站稳脚跟,完成了企业的重新部署,更改变了当地落後贫穷的面貌,让当地居民实现了安居乐业,打造了一个家喻户晓的“飞达镇”。
颜宝铃女士说:“心在哪,成就就在哪。我的心在孟加拉,成就当然也在孟加拉。但这不是我事业的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
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新历史条件下打造的全方位对外开放、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受到世界瞩目。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表示: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的重大倡议。
如今,一批有为企业家,他们在变革中破局,在共融中拓展,以执著创新的精神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施展身手,希望能点燃更多沿线企业家的建设热情,同时也展现出了中国企业家的远见与担当。
颜宝铃女士
铜紫荆星章获得者、太平绅士、飞达帽业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港区代表、全国妇女联合会执委、全国侨联常务委员、新界乡议局当然议员及当然执行委员、香港中华总商会常务会董、香港侨界社团联会永远名誉会长兼常务会董、香港青年工业家协会荣誉会长、保良局顾问局成员、保良局戊子年董事会主席、仁爱堂癸未年主席、孟加拉国华侨华人联合会永远名誉会长。
前 言
在香港,有一种说法是“女性大过半边天”,全球唯一上市帽业製造商、“香港帽后”颜宝铃女士就是这样一位楷模。当年,在企业陷入困境之时,“一带一路”倡议为她提供了突破重围的机会。早在四年前,她开始“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佈局,进入孟加拉国,卧薪嚐胆,将企业转亏为盈,赢得了事业发展的“第二春”。
“我希望政府能出台更多相关的政策支持,也呼籲更多优秀企业家大胆地走出去,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挥企业所长,做国家所需,达至互惠互利互通互赢,这就是我的理想。”她的眼光、理想、进取的锐气,正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家的气魄与胸怀。
(下文中,颜宝铃女士简称“颜”,今日华人简称“今”)
当企业举步维艰之时,“一带一路”倡议带来曙光
今:众所周知,您是全球第一家上市製帽商“飞达帽业”的负责人,拥有三十多年丰富的製造行业经验,是一名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知名企业家,可以谈一谈您四年前是如何“走出去”的吗?
颜:八十年代,我与丈夫颜禧强先生创办了飞达帽业,得益於“改革开放”,我们从一家只有几名员工的小工厂,一砖一瓦、一针一线地艰苦奋斗,在2000年将飞达做到了上市,成为全球唯一上市的帽业製造商,客户包括华纳兄弟、MLB、Under Armour等等。
可是,由於众多原因,我们2008年出现了首次亏损,加上製造业人工、成本等大幅上涨,令到我们发展举步维艰,面临着经营艰难的尴尬局面。作为一名企业家,我能接受失败,但不能接受在未失败之前就丧失斗志和激情,於是我与先生考虑如何走出困境。那时,许多工厂都转型做地产,我们工厂所在的土地也非常值钱,在今日将开通地铁。不过我不想转型,因为我身後有许多跟随我工作多年的员工。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为国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走出去”搭建了大平台,提供了极可贵的大商机、大机会。做生意多年的直觉告诉我,跟着国家的大政策走一定不会错。於是当年我便认真考察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选定在孟加拉设厂。
设厂孟加拉,迎来事业“第二春”
今:对於改变,有人可能会选择观望和担忧,可以介绍一下您进入孟加拉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先行先试並扭转困局的情况吗?
颜:孟加拉是南亞地区中人口数量排名第三的国家,劳动力供应充足,令其成为了全球第二大成衣出口国,仅次於中国。但是,孟加拉自1972年独立後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贫穷问题等,需要推动大规模经济与社会改革。当年,我们刚去孟加拉时,当地的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非常落後,比改革开放前的珠三角都要落後许多。同时还要面对陌生的法律,完全不同的宗教文化等,这都是挑战。不过我明白,世界上没有完全一帆风顺的事,难在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为了走出困境,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以後,我们决定在孟加拉投资建厂,翻开企业新的一页。
经过四年的发展,我们在孟加拉国的工厂已由区区200人发展至目前约4000人,我们从每月5万件的产能增加至现在每月300万件的产能,整个孟加拉工厂的产出佔到我们整个集团的65%,但这还不能满足客户所要求的每月400万件产能,只能推掉部分订单。另外我们面积35万呎的第二期工厂将开工,预计明年竣工,届时将再增员。
将劳动密集的生产工序转至孟加拉,把高增值的研发、设计及高端产品的製造工序留在国内,令到我们的企业顺利走出阴霾,纯利由2013年的736.6万港元,上升至2016年的逾7000万,收入8.7亿。可以说,我们在孟加拉实现了事业的“第二春”。
“我希望打造一个新时代下的工厂,即管理现代化、生产自动化、制度人性化”
今:未来,您希望在孟加拉实现怎样的愿景?
颜:2016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孟加拉进行了访问,随着两国许多重大合作项目的陆续推进,两国的交流合作也越来越频密,为我们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作为企业,我们在带动当地就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当地民生方面发挥作用是义不容辞的。
在当地,我们致力於提升居民的幸福感。首先,增加他们的收入,其次引进先进的支付方式,修建稳定的照明工程,创建学校、集市、孤儿院,帮助他们建设智慧城市等,这都是我们在做和希望做的事。 随着相关城市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经济水平的提升,我们飞达工厂所在的村庄昔日只有400多人,现在已吸引了过万人来此定居。未来当我们第二期工厂开工,预计当地的居住人口将达两三万人。而且令我们意外欣喜的是,孟加拉当地政府还将我们工厂所在的这个村批準命名为“飞达镇”。
习主席曾说过,一个人行得快,一个团队行得远。我们深明这个道理,因此,每年我们公司都从利润中拨出一部分用於造福当地,2016年就支出40万美金用於分发各种福利。我也时常与工友们分享:工厂好,大家好。工人们也非常爱护工厂,自发地组织自卫队,保卫工厂的各种利益安危。
如今,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也希望将更多先进的生活理念带到孟加拉。在未来,我希望在孟加拉打造一个在新时代下的“三化”工厂,即:“管理现代化、生产自动化、制度人性化”的工厂。
借力“一带一路”倡议,构建新时代下的“大前店、大後厂”
今:在短短的近四年时间里,您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新形势下突破困局並实现了企业再次腾飞,这给您带来了哪些启发?
颜:非常庆幸的是,我应该是“一带一路”倡议最早一批的实践者和受益人。通过这四年的发展,我更加看清了形势,那就是希望借力“一带一路”倡议,构建新时代下的“大前店、大後厂”。我相信,许多企业家只要大胆地加入到“一带一路”倡议当中,都能从中得到快速发展。
其一,沿线国家的劳动力十分充足;其二,随着科技发展,我们通过各种发达的网络技术能实现便利的沟通。目前,通过视频会议,身在香港的我们与在深圳或是孟加拉的同事开会,两者间有什麽区别呢?从交通方面来说,我们去深圳一个多小时,去孟加拉三个半小时航程,後者用时与去北京相差无几。
就香港的企业家来说,我们在“一带一路”倡议上能发挥独到的优势,例如我们在人才、国际经贸、金融、法治、现代化管理、技术等方面拥有与世界接轨的经验,而投身“一带一路”倡议发展,即真正做到了发扬香港优势,满足国家“贸易强国、製造强国”之需。
与此同时,随着众国家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的同时,会有大量的相关政策保驾护航,这对国家、企业都至关重要。希望中央政府和香港政府都在此方面多下功夫,帮助企业顺利落地。
从宏观上来看,“一带一路”倡议对许多国家而言,其意义亦是非凡的,必将带动沿线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借以日益发达的科技手段、日益畅通的交通,越来越多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上达成了共识,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渐入佳境,大量商机将浮现。
因而,我呼籲广大的中小企把握良机,借力“一带一路”之春风,在新时代下万众一心,构建新的“大前店、大後厂”,佔得先机。
感恩时代,不负光阴
颜:在此,我也为自己过往的几十年作一个小小的总结。
纵观过去的几十年,我非常感激这个时代。当年,很感谢毛主席的领导,让我通过“上山下乡”的机会培养了自己吃苦耐劳、自立更生的优良品格,假如不是这,我不可能熬过最初在孟加拉艰苦打拼的前两年;其次,非常感谢“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要不是他在七八十年代推动的“改革开放”,得到各种优惠政策的扶持,我与先生不可能从一家12人的小工厂,在几年时间内就将公司做到了全球唯一的帽业上市公司;第三,过去的人工、政策红利消失,製造成本陡升,習近平主席不失时宜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经验告诉我,只要敢走出去、找对了地方,就一定能找到一条生路。
今天,飞达所取得的成就,再一次印证了这一切。
有人也说,其实这一切需要感谢自己与先生的坚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气馁,但是,没有这个时代,一个人无法成就他自己。
後 记
颜宝铃女士,是一位充满人情味的女企业家。众所周知,孟加拉的贫穷问题比较严重,孤儿比例高,她便在工厂附近建了一个孤儿院,收养当地的孤儿,供他们读书上学,若长至十八岁,还将照顾其结婚、找工作等事宜,加之种种人性化的管理,令当地人因能成为“飞达人”而倍感荣耀;
她,是一位敢拼敢闯的女企业家,她的身上有着福建人“爱拼才会赢”的典型性格。在企业陷入困境时,她没有失去信心,而是勇於突破;
她,做事风风火火,而丈夫颜禧强先生则细腻内敛,一人主内,一人主外,两人分工合作,是完美的拍档。经商几十年来,她非常感恩丈夫的鼎力支持。正因为有了他们的默契配合,才有今日笑傲国际市场的“飞达”。虽然路上有诸多荆棘,非常不易,但他们坚信:只要两人共同面对,任何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这也正好诠释了:当年,他们来到孟加拉时,举目无亲,治安不好,基建不全,但没有一样令到他们心生退意。
四年後,他们夫妻俩以百折不挠的工业家精神,不但在孟加拉站稳脚跟,完成了企业的重新部署,更改变了当地落後贫穷的面貌,让当地居民实现了安居乐业,打造了一个家喻户晓的“飞达镇”。
颜宝铃女士说:“心在哪,成就就在哪。我的心在孟加拉,成就当然也在孟加拉。但这不是我事业的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