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续航短、充电桩少和充电时间长一直是新能源汽车使用中的3个痛点,随着大容量电池的运用和国家大力推进充电桩网络建设,前两个问题已得到极大改善。
但充电时长始终是其发展中的瓶颈,即便是快充桩,低电量新能源汽车充满电也需半个小时,为破解充电时长难题,兴建换电站成了一个突破口,通过直接对新能源汽车电池进行更换,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困扰。
6月11日,北京的哥张师傅告诉《民生周刊》记者,自己驾驶的新能源汽车能充换兼容,闲时可以在小区内充电,如果活儿多时就临时找一家换电站,几分钟的时间就能换好,“很快,这样就很方便,不然充电很耽误时间……”张师傅说。
据统计,国内大约70%的新能源用户没有固定停车位,只有40%~50%的新能源汽车用户能够安装专属充电桩,充电设施的建设速度远远落后于新能源车的增长速度。
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高达381万辆,目前年产销已达百万辆体量。而与之相应的是,新能源补贴新政后的用户购买意愿。有数据显示,自2019年6月补贴新政推出后,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受到明显影响,2019年以4%的跌幅创下近10年来的首次下跌,到今年4月份跌幅才有所收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新基建”内容中将“建设充电桩”扩展为“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这也是“换电站”建设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政府鼓励换电模式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用户购买成本,进而拉动新能源汽车消费。当下换电模式应该可以快速进入对私市场,因为这能够解决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事实上,国家认可换电技术与换电模式,旨在更好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成熟。
不仅如此,还有业内人士认为,换电模式有助于提升电池安全。相较于整车充电模式,换电则是有序或可控场景的充电模式,比如换电模式中充电的功率很小,则可避免因大功率损坏电池或引发安全隐患。
然而,不少车主也表示,电池拆卸有其风险。也有部分专家表示,不同于手机电池的体量,换电池会增加电池与车辆连接的结构不稳定性风险,电极插头易磨损打火花,产生安全问题,并且频繁搬动电池会对车架造成损伤。
对此,《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到,在换电方面车企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在每次换电时都会做电池和整车电气系统检测,以确保整車和电池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不同于充电桩,换电站则可以通过远程控制。
当然,还有车主担心自己的车辆在换电时会遭遇旧电池、坏电池,对此专家认为不必担心,目前国家的监控平台要求车企每换电一次要报电池的编码,这相当于一个实时更新的过程,只要电池包在网络内,就可以溯源。
目前,有些车主认为,换电站还较少,而城市内的充电桩分布更广,车辆没电后开去充电顺便吃饭、购物,并不耽误多少时间,相比充电桩,换电站更换电池的费用至少要高出三分之一。
事实上,目前只有少数车企正式布局换电站,而且不同车企的换电站不能共享。此外,换电站建设、运营成本相比充电桩更高,使得换电站的可盈利商业模式还处于探索之中。换电站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目前主要的限制是建设成本和商业化运营,前者通过资本引入可以解决,后者需要车企继续深耕以用户为核心的服务模式。
充换电网络因其高规模、高增长属性,正成为汽车新基建布局的重点,同时带动上游充换电模块和功率器件产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家王贵麟指出:“要充分考虑技术升级的可能性,同时在高频场景和重点区域先行布局,这样才能实现新基建的有效投资,因此充换电网络会得到较快发展。”
据了解,过去换电站只是少数车企布局的项目,今年换电站的地位已经等同于充电桩,享受同等甚至更高的政府支持力度,尤其是纳入新基建后,地方政府投入、金融机构的介入和社会资本的参与,会激发换电站市场活力,“如今,不仅一些知名车企正在积极参与换电站建设,其他车企也开始向这一领域布局。拥有充电、换电两种模式的新能源车,一定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趋势。”新能源车资深销售李明庆表示。
在采访中,对于换电模式的应用,多数司机普遍持赞成态度,少数司机担忧换电造成用车成本增加。专家表示,换电模式最容易实现商业化的领域在出租车、网约车和特种车辆,目前市场存量规模就有数万辆,而未来的增量空间一定将私家车纳入进来。
某新能源车车企负责人姜先生表示,目前的换电模式虽然得到了国家政策肯定和支持,不过对于换电模式同样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在当下,实力较大的新能源车企在进行换电站的建设和推广,并且更多是针对自家车型进行换电,可见整个行业还需要政策引导,以及规范换电模式标准。
在今年两会期间,工信部部长苗圩提出,将继续加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类充换电设施互联互通。政府工作报告则将“建设充电桩”扩展为“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
王贵麟指出,仅出租车和网约车市场,换电模式规模即可达900亿元左右,发展前景广阔。在政策扶持下,换电模式落地速度将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下一个“风口”也将日渐明晰。
但充电时长始终是其发展中的瓶颈,即便是快充桩,低电量新能源汽车充满电也需半个小时,为破解充电时长难题,兴建换电站成了一个突破口,通过直接对新能源汽车电池进行更换,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困扰。
破解瓶颈
6月11日,北京的哥张师傅告诉《民生周刊》记者,自己驾驶的新能源汽车能充换兼容,闲时可以在小区内充电,如果活儿多时就临时找一家换电站,几分钟的时间就能换好,“很快,这样就很方便,不然充电很耽误时间……”张师傅说。
据统计,国内大约70%的新能源用户没有固定停车位,只有40%~50%的新能源汽车用户能够安装专属充电桩,充电设施的建设速度远远落后于新能源车的增长速度。
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高达381万辆,目前年产销已达百万辆体量。而与之相应的是,新能源补贴新政后的用户购买意愿。有数据显示,自2019年6月补贴新政推出后,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受到明显影响,2019年以4%的跌幅创下近10年来的首次下跌,到今年4月份跌幅才有所收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新基建”内容中将“建设充电桩”扩展为“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这也是“换电站”建设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政府鼓励换电模式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用户购买成本,进而拉动新能源汽车消费。当下换电模式应该可以快速进入对私市场,因为这能够解决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事实上,国家认可换电技术与换电模式,旨在更好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成熟。
不仅如此,还有业内人士认为,换电模式有助于提升电池安全。相较于整车充电模式,换电则是有序或可控场景的充电模式,比如换电模式中充电的功率很小,则可避免因大功率损坏电池或引发安全隐患。
然而,不少车主也表示,电池拆卸有其风险。也有部分专家表示,不同于手机电池的体量,换电池会增加电池与车辆连接的结构不稳定性风险,电极插头易磨损打火花,产生安全问题,并且频繁搬动电池会对车架造成损伤。
对此,《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到,在换电方面车企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在每次换电时都会做电池和整车电气系统检测,以确保整車和电池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不同于充电桩,换电站则可以通过远程控制。
当然,还有车主担心自己的车辆在换电时会遭遇旧电池、坏电池,对此专家认为不必担心,目前国家的监控平台要求车企每换电一次要报电池的编码,这相当于一个实时更新的过程,只要电池包在网络内,就可以溯源。
未来可期
目前,有些车主认为,换电站还较少,而城市内的充电桩分布更广,车辆没电后开去充电顺便吃饭、购物,并不耽误多少时间,相比充电桩,换电站更换电池的费用至少要高出三分之一。
事实上,目前只有少数车企正式布局换电站,而且不同车企的换电站不能共享。此外,换电站建设、运营成本相比充电桩更高,使得换电站的可盈利商业模式还处于探索之中。换电站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目前主要的限制是建设成本和商业化运营,前者通过资本引入可以解决,后者需要车企继续深耕以用户为核心的服务模式。
充换电网络因其高规模、高增长属性,正成为汽车新基建布局的重点,同时带动上游充换电模块和功率器件产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家王贵麟指出:“要充分考虑技术升级的可能性,同时在高频场景和重点区域先行布局,这样才能实现新基建的有效投资,因此充换电网络会得到较快发展。”
据了解,过去换电站只是少数车企布局的项目,今年换电站的地位已经等同于充电桩,享受同等甚至更高的政府支持力度,尤其是纳入新基建后,地方政府投入、金融机构的介入和社会资本的参与,会激发换电站市场活力,“如今,不仅一些知名车企正在积极参与换电站建设,其他车企也开始向这一领域布局。拥有充电、换电两种模式的新能源车,一定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趋势。”新能源车资深销售李明庆表示。
在采访中,对于换电模式的应用,多数司机普遍持赞成态度,少数司机担忧换电造成用车成本增加。专家表示,换电模式最容易实现商业化的领域在出租车、网约车和特种车辆,目前市场存量规模就有数万辆,而未来的增量空间一定将私家车纳入进来。
某新能源车车企负责人姜先生表示,目前的换电模式虽然得到了国家政策肯定和支持,不过对于换电模式同样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在当下,实力较大的新能源车企在进行换电站的建设和推广,并且更多是针对自家车型进行换电,可见整个行业还需要政策引导,以及规范换电模式标准。
在今年两会期间,工信部部长苗圩提出,将继续加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类充换电设施互联互通。政府工作报告则将“建设充电桩”扩展为“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
王贵麟指出,仅出租车和网约车市场,换电模式规模即可达900亿元左右,发展前景广阔。在政策扶持下,换电模式落地速度将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下一个“风口”也将日渐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