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师资现状的分析,充分说明了,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师资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应该从充教师数量,鼓励优秀人才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任教;提高学历层次,鼓励教师参与各类培训;提升教研能力,鼓励教师加大科研参与力度等方面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师资现状得到根本改善。
关键词:英语教师 少数民族地区 农村小学 路径
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边疆省份,全省共有53个少数民族,其中满族、朝鲜、蒙古、回族、达斡尔、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柯尔克孜等1 0个少数民族为我省世居少数民族。除满族、朝鲜、蒙古、回族4个民族人口超过10万,其他均为人口较少民族,大多分布在民族自治地方,聚居在以乡、行政村为单位的农村社区。由于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恶劣、社会发育程度低等原因,大多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特别是教育水平还相当滞后,整体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
一、 我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师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师资力量极其匮乏 资源配置有待改善
根据调查发现,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极低,不足城市小学英语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的1/2,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师的比例则更低。数量少,質量低,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非常严重,严重影响小学英语教学的开课率和开课效果。
(二)教师专业技能不强 学历水平有待提高
我省民族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师很少有英语专业毕业的专业人才,大多为转岗或兼职教师,他们不但未受过专业化培训,在英语专业技能方面也缺乏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不具备基本的口语交际能力,无法用地道流利的英语传授准确无误的英语知识。
在学历方面,大多数教师只具有中专或成人大专文凭,虽然其中也会有部分教师,在工作的同时通过自修拿到了专科或本科文凭,但实际上,“含金量”并不高,对于知识结构上的提升帮助并不是很大。
(三)教材处理不得当 教学理念有待创新
在调研中发现,绝大部分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其关注点始终在语言知识的输入上,即在读音、拼写、汉语意思、语法上有所涉及,而对于英语运用和交际能力已经完全忽略,造成了学生知识掌握缺乏连贯性,最终也只是学会了一些单词的拼读而已,基本的句型使用和短文阅读都无法完成,又何谈英语运用和交际呢。
时下的新课程改革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因此,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科学教学方法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TPR教学法、实物展示、情景教学、游戏教学、故事教学、歌曲教学、自然拼音教学法等,而这些适应儿童学习心理、特点的好教学方法在民族地区小学英语课堂上却很难见到。
(四)教研能力薄弱 科研水平有待加强
由于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师资力量缺乏,无法构成梯度合理的教学团队,教研也就无从谈起,一名教师、一本教材面向全体学生的局面始终不能得到改善。也有部分学校,虽有教学团队,但没有制订或落实农村小学英语教研活动计划,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无法保证教师间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
对于科研,有的教师科研意识淡薄,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教课,科研与自己无关;有的教师则苦于无资料可查、无导师可问、无时间撰写,或不具备科研能力,从而导致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在科研方面仍处于空白状态。
二、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资素质提升路径
(一)补充教师数量 鼓励优秀人才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任教
要提升教师素质,首先要解决师资严重缺乏的问题,合理的师资配置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前提和保障。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第一,鼓励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支教,有效快速地缓解师资短缺问题,将科学的教学理念、方法带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课堂,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二,与省内师范类大专院校合作,定向培养,这样的教师即受过专业的培训,也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可以保证师资的稳定性;第三,适当提高民族地区农村教师的待遇、加大民族地区教师职称评聘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去任教。
(二)提高学历层次 鼓励教师参与各类培训
为民族地区农村教师创造提高学历层次的便利条件,除脱产学习外,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远程教育、到校培训等方式帮助当地教师解决学历提升的难题。杜绝学历提升过程中,走形式的现象出现,严格把关,增强实效性。
同时,针对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师资现状,可以有针对性的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到各种培训项目当中,如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以及各种形式的交流培训、观摩课、教学技能大赛、教学研讨会等。从而,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教师内在的潜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之尽快成长为优秀的英语教师。
(三)更新教学观念 鼓励教师探索教学方法改革
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前提条件,要鼓励教师在《新课标》下,进行大胆的教学改革尝试,从根本上转变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充分考虑英语学科特点和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从语言习得的一般规律出发,运用“母语示”教学,结合先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听、多说、多玩、多演,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在情境中感悟,使英语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四)提升教研能力 鼓励教师加大科研参与力度
校内教研是促进教师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学校可以研究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保证正常教学的同时,发挥英语教研室的特点开展相应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多合作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
科研就是对教学过程的研究和思考,作为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对于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来说应从思想上强化科研意识,特别是年轻教师,引导他们制定学习计划,明确自身发展目标,并通过集中培训、导师指导等形式,鼓励教师们参与到科研当中去,同时,聘请专任教师或专家对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的专题讲座,真正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作者简介:楚晴,(1982-),女,汉族,哈尔滨人,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民族语言与教育系书记,讲师,从事英语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师资现状与培训研究——以黑龙江省西部为例,项目编号12535066。
关键词:英语教师 少数民族地区 农村小学 路径
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边疆省份,全省共有53个少数民族,其中满族、朝鲜、蒙古、回族、达斡尔、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柯尔克孜等1 0个少数民族为我省世居少数民族。除满族、朝鲜、蒙古、回族4个民族人口超过10万,其他均为人口较少民族,大多分布在民族自治地方,聚居在以乡、行政村为单位的农村社区。由于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恶劣、社会发育程度低等原因,大多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特别是教育水平还相当滞后,整体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
一、 我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师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师资力量极其匮乏 资源配置有待改善
根据调查发现,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极低,不足城市小学英语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的1/2,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师的比例则更低。数量少,質量低,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非常严重,严重影响小学英语教学的开课率和开课效果。
(二)教师专业技能不强 学历水平有待提高
我省民族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师很少有英语专业毕业的专业人才,大多为转岗或兼职教师,他们不但未受过专业化培训,在英语专业技能方面也缺乏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不具备基本的口语交际能力,无法用地道流利的英语传授准确无误的英语知识。
在学历方面,大多数教师只具有中专或成人大专文凭,虽然其中也会有部分教师,在工作的同时通过自修拿到了专科或本科文凭,但实际上,“含金量”并不高,对于知识结构上的提升帮助并不是很大。
(三)教材处理不得当 教学理念有待创新
在调研中发现,绝大部分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其关注点始终在语言知识的输入上,即在读音、拼写、汉语意思、语法上有所涉及,而对于英语运用和交际能力已经完全忽略,造成了学生知识掌握缺乏连贯性,最终也只是学会了一些单词的拼读而已,基本的句型使用和短文阅读都无法完成,又何谈英语运用和交际呢。
时下的新课程改革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因此,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科学教学方法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TPR教学法、实物展示、情景教学、游戏教学、故事教学、歌曲教学、自然拼音教学法等,而这些适应儿童学习心理、特点的好教学方法在民族地区小学英语课堂上却很难见到。
(四)教研能力薄弱 科研水平有待加强
由于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师资力量缺乏,无法构成梯度合理的教学团队,教研也就无从谈起,一名教师、一本教材面向全体学生的局面始终不能得到改善。也有部分学校,虽有教学团队,但没有制订或落实农村小学英语教研活动计划,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无法保证教师间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
对于科研,有的教师科研意识淡薄,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教课,科研与自己无关;有的教师则苦于无资料可查、无导师可问、无时间撰写,或不具备科研能力,从而导致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在科研方面仍处于空白状态。
二、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资素质提升路径
(一)补充教师数量 鼓励优秀人才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任教
要提升教师素质,首先要解决师资严重缺乏的问题,合理的师资配置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前提和保障。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第一,鼓励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支教,有效快速地缓解师资短缺问题,将科学的教学理念、方法带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课堂,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二,与省内师范类大专院校合作,定向培养,这样的教师即受过专业的培训,也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可以保证师资的稳定性;第三,适当提高民族地区农村教师的待遇、加大民族地区教师职称评聘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去任教。
(二)提高学历层次 鼓励教师参与各类培训
为民族地区农村教师创造提高学历层次的便利条件,除脱产学习外,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远程教育、到校培训等方式帮助当地教师解决学历提升的难题。杜绝学历提升过程中,走形式的现象出现,严格把关,增强实效性。
同时,针对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师资现状,可以有针对性的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到各种培训项目当中,如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以及各种形式的交流培训、观摩课、教学技能大赛、教学研讨会等。从而,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教师内在的潜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之尽快成长为优秀的英语教师。
(三)更新教学观念 鼓励教师探索教学方法改革
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前提条件,要鼓励教师在《新课标》下,进行大胆的教学改革尝试,从根本上转变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充分考虑英语学科特点和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从语言习得的一般规律出发,运用“母语示”教学,结合先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听、多说、多玩、多演,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在情境中感悟,使英语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四)提升教研能力 鼓励教师加大科研参与力度
校内教研是促进教师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学校可以研究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保证正常教学的同时,发挥英语教研室的特点开展相应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多合作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
科研就是对教学过程的研究和思考,作为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对于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来说应从思想上强化科研意识,特别是年轻教师,引导他们制定学习计划,明确自身发展目标,并通过集中培训、导师指导等形式,鼓励教师们参与到科研当中去,同时,聘请专任教师或专家对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的专题讲座,真正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作者简介:楚晴,(1982-),女,汉族,哈尔滨人,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民族语言与教育系书记,讲师,从事英语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师资现状与培训研究——以黑龙江省西部为例,项目编号12535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