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转型升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体通过结构转变与体制转轨的互动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演变的过程。转型升级主要包括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两个方面。经济转型主要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包括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在内的全面协调。产业升级实际上是农业的转型升级,就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因此如何结合宾川县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分析,提出建设优质、高效、安全、节水农业,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构筑优势凸显、经营集约、功能多元、发展持续、经济社会生态效应有机统一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路、重点及对策措施尤为重要。
【关键词】特色农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宾川县充分发挥优势,强化工作举措,紧紧围绕“把宾川建成全省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的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力探索农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方法,取得了积极成效和可贵经验,现代农业庄园经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外销农产品品牌化加快推进,保持了农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优质水果、特色蔬菜、两烟(烤烟、白肋烟)、核桃、生猪、咖啡等高原特色生态农业成为了特色优势最强,生产规模最大,产业链条联结最紧,比较效益最高,农民增收效果最好的产业。
1.宾川县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1.1发展概况
宾川素有“中国柑桔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又连续取得“中国水果之乡”、“中国优质柑桔基地”、“全国兴果富农工程果业发展百强示范县”、“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葡萄之乡”、“中国十大名桔”、“云南小粒咖啡发源地”等多种美誉,高原特色生态产业发展基础好,前景广阔。2014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688263万元、同比增6.00%,农村经济总收入528067万元、同比增15.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168元、同比增15.04%。
1.2产业发展特点
支柱地位突出,是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体。宾川县依托“天然温室,热区宝地”的资源优势,面向两个市场,大胆探索和实践农业产业化结构形式、组织形式,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走出了一条发展地方特色生态农业的成功之路。2013年末,全县生产总值80.0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42.7:27.6:29.7;人均农牧渔业产值和人均种植业产值分别为17560元、14378元,两项均排名全省129个县市(区)首位;据《宾川县2013年统计年鉴》中“农村住户调查现金收支基本情况”反映:人均第一产业收入达9705.04元,占人均总收入12182.45元的79.66%。
区域特色性强,形成了主导特色产业连片开发格局。通过多年努力,已培植葡萄、柑桔、核桃、咖啡、烤烟、葱蒜、生猪等优势产业,形成了“多村一品”、“多乡一业”的产业连片开发格局。2014年末,全县水果总面积达29.26万亩、总产值达36亿元。其中:葡萄总面积达16万亩,总产值达27.68亿元,平均亩产值1.85万元,成为全国县级最大的早熟鲜食葡萄生产基地,被誉为“高原优质鲜食葡萄城”;柑桔总面积达8.67万亩,总产值6.8亿元,是全国晚熟柑桔优势产区之一。以葱蒜为主的蔬菜种植面积达12.29万亩,产值8.83亿元,是云南省蔬菜生产重点县。生猪出栏40万头以上,畜牧业产值达8亿元,成为全县农村经济中仅次于种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核桃种植面积达66万亩,产值达2亿元。咖啡种植面积达6800亩,朱苦拉古咖啡林被誉为“中国最古老的咖啡林”、“中国咖啡的活化石”。
产品外向性高,高原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稳步提升。2014年,全县出口农产品备案面积达24.2万亩,全县进出口备案登记的企业达25家,全县年外销农产品产值达5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20亿元以上,特色农产品出口额达8100万美元。
产品安全性高,已成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县通过国家绿色食品中心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面积达16.87万亩,30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6个涉农商标获省级著名商标,25个葡萄样品在全国首届早熟、设施、优质葡萄评比中荣获金奖。2012年,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基础设施优化,“大农业、大水利、大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全县拥有干渠总长486公里,农田水利化程度达79%。公路通车总里程1686公里,农户通电率实现100%。
1.3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宾川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发展理念有局限性。我县长期形成的以化学投入品为主导的“种卫生田、养卫生圈”现有生产方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养殖的粪水和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等问题日益突出,既影响农业和农村的长远发展,又影响传统农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经营主体多而不强。目前,传统的“一家一户”种养模式仍然占据我县农业的主导地位,生产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多年努力发展起来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庄园等经营主体实力还不够强,尚未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
产业生态环境恶化。通过大量的测土分析,当前全县高效作物区土壤质量下降严重,仅达到国家养分标准的四级水平,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偏低,酸化现象突出,盐渍化程度加剧,形成土壤板结硬化,营养失衡,作物生长发育不良,各种病害增多,生产成本增大,产量减少,农产品质量下降等严重问题。
各类服务资源散乱。当前,虽然我县以“产加销”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各类服务资源散乱,导致以“现代生态品牌农业创建”为核心,科学有效整合生产、加工、营销、科技、信息、金融、环境、政策服务等各类资源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如何发挥市场对各类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还有待通过加快深化改革的方式予以突破。 2.宾川农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目标
2.1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新型工业化、统筹城乡发展方略,把农业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把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把改革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建设优质、高效、安全、节水农业,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构筑优势凸显、经营集约、功能多元、发展持续、经济社会生态效应有机统一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新格局。
2.2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0年,全县农业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形成产业特色明显、优质高效和持续增长的现代特色生态农业框架,使之成为云南最有特色的水果产业示范基地、发展现代农业的先行区、循环农业的示范区。
3.农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及路径
3.1坚持走特色化、优质化路子,优化产业结构
一是大力提升特色产业。重点抓好35万亩优质水果、10万亩蔬菜、6万亩烟叶,70万亩核桃,3万亩中药材,2万亩咖啡,60万头肉猪建设,加快提升出口果蔬、生猪、烟叶、泡核桃四大基地生产水平,大力培育咖啡、中药材、休闲观光等为重点的新兴优势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二是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努力将宾川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和转口国内的滇西农产品交易中心和出口加工物流园区。三是大力发展农业休闲观光业。
3.2坚持走设施化、机械化路子,转变生产方式
一是夯实农业基础设施。抓好中低产田地改造、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建设、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6万亩高效节水等工程项目的实施工作,打牢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二是积极推广设施化、机械化。采取政府扶持和项目引导的办法,加快葡萄单幅连棚降密提质促早熟和葡萄根域限制栽培等生产设施化,加快农产品保鲜、储藏、加工和运输机械化,力争使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45%以上。
3.3坚持走规模化、集约化路子,创新经营机制
利用土地流转政策契机促进耕地向经营能手集中,促进农业生产由小而全向大而专转变,提高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引导土地加快向有能力、有实力的农户和企业、合作社集中。
3.4坚持走生态化、绿色化路子,转变资源利用方式
一是开展畜牧场环境整治。二是创新农作制度。三是推行节约型生产。四是广辟有机肥源。
3.5坚持走安全化、品牌化路子,提升产品竞争力
一是稳步提升农产品安全示范区建设。二是创建宾川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品牌。以打造“宾川葡萄、宾川柑桔、宾川朱苦拉咖啡”知名品牌为重点,集中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宾川农产品品牌。
4.保障措施
农业转型升级既需要内部产业结构、产品营销、生产经营方式的提升和优化,也需要市场消费、组织形式、要素配置方式的革新和改变,既离不开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有为,也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推动。
4.1主体保障
一是加快职业农民的培养。二是发展壮大农业企业。三是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庄园。鼓励农业企业、农技组织、农村能人牵头,多渠道多形式多类型组建合作社,并在社员培训、人才引进、设施添置、产品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
4.2科技保障
一是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建立“科技人员+示范户+辐射户”的科技成果转化快速通道,使示范户成为科技推广的“二传手”,领跑农业科技应用。二是突出科技推广重点。重点推广葡萄单幅连棚降密提质促早熟技术、柑桔矮化密植早结丰产技术、自压滴管水肥一体化技术、水果套袋技术、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秸秆还田技术、葡萄避雨控病栽培技术、果畜配套标准化生产技术。三是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大力推进种子种苗工程的实施,加大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积极推动建设柑橘脱毒种苗场、玉米优质种子综合示范区等,提高良种的覆盖率和产品的优质化水平。
4.3服务保障
一是加强信息服务,实现惠农政策、供求等信息资源互动和共享。二是加强营销服务。利用阿里巴巴集团进住宾川的机遇,积极开展产销对接活动,不断完善市场、超市与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民之间的产品销售和利益联接关系。三是加强维权服务,全面强化农资市场、农产品质量、土地承包、减轻农民负担监管,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四是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服务,确保农业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
4.4政策保障
农业发展一靠科技、二靠政策,改变农业弱质状况关键是加大政策投入力度。一是扶持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农业庄园)和产业化经营。二是扶持发展农业环境建设。三是形成科学有效的支农惠农政策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工商企业投入农业创业,支持金融机构小额农贷投放额度,加大“金果贷”、“惠果贷”三农金融创新服务等,加快形成一套较为科学有效完整的支农惠农政策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2014.01.21.
[2]张权等编.宾川县国民经济统计年鉴(2013年度),宾川县统计局,2014.6.
【关键词】特色农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宾川县充分发挥优势,强化工作举措,紧紧围绕“把宾川建成全省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的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力探索农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方法,取得了积极成效和可贵经验,现代农业庄园经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外销农产品品牌化加快推进,保持了农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优质水果、特色蔬菜、两烟(烤烟、白肋烟)、核桃、生猪、咖啡等高原特色生态农业成为了特色优势最强,生产规模最大,产业链条联结最紧,比较效益最高,农民增收效果最好的产业。
1.宾川县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1.1发展概况
宾川素有“中国柑桔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又连续取得“中国水果之乡”、“中国优质柑桔基地”、“全国兴果富农工程果业发展百强示范县”、“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葡萄之乡”、“中国十大名桔”、“云南小粒咖啡发源地”等多种美誉,高原特色生态产业发展基础好,前景广阔。2014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688263万元、同比增6.00%,农村经济总收入528067万元、同比增15.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168元、同比增15.04%。
1.2产业发展特点
支柱地位突出,是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体。宾川县依托“天然温室,热区宝地”的资源优势,面向两个市场,大胆探索和实践农业产业化结构形式、组织形式,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走出了一条发展地方特色生态农业的成功之路。2013年末,全县生产总值80.0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42.7:27.6:29.7;人均农牧渔业产值和人均种植业产值分别为17560元、14378元,两项均排名全省129个县市(区)首位;据《宾川县2013年统计年鉴》中“农村住户调查现金收支基本情况”反映:人均第一产业收入达9705.04元,占人均总收入12182.45元的79.66%。
区域特色性强,形成了主导特色产业连片开发格局。通过多年努力,已培植葡萄、柑桔、核桃、咖啡、烤烟、葱蒜、生猪等优势产业,形成了“多村一品”、“多乡一业”的产业连片开发格局。2014年末,全县水果总面积达29.26万亩、总产值达36亿元。其中:葡萄总面积达16万亩,总产值达27.68亿元,平均亩产值1.85万元,成为全国县级最大的早熟鲜食葡萄生产基地,被誉为“高原优质鲜食葡萄城”;柑桔总面积达8.67万亩,总产值6.8亿元,是全国晚熟柑桔优势产区之一。以葱蒜为主的蔬菜种植面积达12.29万亩,产值8.83亿元,是云南省蔬菜生产重点县。生猪出栏40万头以上,畜牧业产值达8亿元,成为全县农村经济中仅次于种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核桃种植面积达66万亩,产值达2亿元。咖啡种植面积达6800亩,朱苦拉古咖啡林被誉为“中国最古老的咖啡林”、“中国咖啡的活化石”。
产品外向性高,高原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稳步提升。2014年,全县出口农产品备案面积达24.2万亩,全县进出口备案登记的企业达25家,全县年外销农产品产值达5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20亿元以上,特色农产品出口额达8100万美元。
产品安全性高,已成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县通过国家绿色食品中心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面积达16.87万亩,30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6个涉农商标获省级著名商标,25个葡萄样品在全国首届早熟、设施、优质葡萄评比中荣获金奖。2012年,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基础设施优化,“大农业、大水利、大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全县拥有干渠总长486公里,农田水利化程度达79%。公路通车总里程1686公里,农户通电率实现100%。
1.3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宾川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发展理念有局限性。我县长期形成的以化学投入品为主导的“种卫生田、养卫生圈”现有生产方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养殖的粪水和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等问题日益突出,既影响农业和农村的长远发展,又影响传统农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经营主体多而不强。目前,传统的“一家一户”种养模式仍然占据我县农业的主导地位,生产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多年努力发展起来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庄园等经营主体实力还不够强,尚未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
产业生态环境恶化。通过大量的测土分析,当前全县高效作物区土壤质量下降严重,仅达到国家养分标准的四级水平,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偏低,酸化现象突出,盐渍化程度加剧,形成土壤板结硬化,营养失衡,作物生长发育不良,各种病害增多,生产成本增大,产量减少,农产品质量下降等严重问题。
各类服务资源散乱。当前,虽然我县以“产加销”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各类服务资源散乱,导致以“现代生态品牌农业创建”为核心,科学有效整合生产、加工、营销、科技、信息、金融、环境、政策服务等各类资源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如何发挥市场对各类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还有待通过加快深化改革的方式予以突破。 2.宾川农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目标
2.1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新型工业化、统筹城乡发展方略,把农业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把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把改革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建设优质、高效、安全、节水农业,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构筑优势凸显、经营集约、功能多元、发展持续、经济社会生态效应有机统一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新格局。
2.2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0年,全县农业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形成产业特色明显、优质高效和持续增长的现代特色生态农业框架,使之成为云南最有特色的水果产业示范基地、发展现代农业的先行区、循环农业的示范区。
3.农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及路径
3.1坚持走特色化、优质化路子,优化产业结构
一是大力提升特色产业。重点抓好35万亩优质水果、10万亩蔬菜、6万亩烟叶,70万亩核桃,3万亩中药材,2万亩咖啡,60万头肉猪建设,加快提升出口果蔬、生猪、烟叶、泡核桃四大基地生产水平,大力培育咖啡、中药材、休闲观光等为重点的新兴优势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二是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努力将宾川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和转口国内的滇西农产品交易中心和出口加工物流园区。三是大力发展农业休闲观光业。
3.2坚持走设施化、机械化路子,转变生产方式
一是夯实农业基础设施。抓好中低产田地改造、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建设、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6万亩高效节水等工程项目的实施工作,打牢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二是积极推广设施化、机械化。采取政府扶持和项目引导的办法,加快葡萄单幅连棚降密提质促早熟和葡萄根域限制栽培等生产设施化,加快农产品保鲜、储藏、加工和运输机械化,力争使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45%以上。
3.3坚持走规模化、集约化路子,创新经营机制
利用土地流转政策契机促进耕地向经营能手集中,促进农业生产由小而全向大而专转变,提高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引导土地加快向有能力、有实力的农户和企业、合作社集中。
3.4坚持走生态化、绿色化路子,转变资源利用方式
一是开展畜牧场环境整治。二是创新农作制度。三是推行节约型生产。四是广辟有机肥源。
3.5坚持走安全化、品牌化路子,提升产品竞争力
一是稳步提升农产品安全示范区建设。二是创建宾川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品牌。以打造“宾川葡萄、宾川柑桔、宾川朱苦拉咖啡”知名品牌为重点,集中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宾川农产品品牌。
4.保障措施
农业转型升级既需要内部产业结构、产品营销、生产经营方式的提升和优化,也需要市场消费、组织形式、要素配置方式的革新和改变,既离不开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有为,也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推动。
4.1主体保障
一是加快职业农民的培养。二是发展壮大农业企业。三是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庄园。鼓励农业企业、农技组织、农村能人牵头,多渠道多形式多类型组建合作社,并在社员培训、人才引进、设施添置、产品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
4.2科技保障
一是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建立“科技人员+示范户+辐射户”的科技成果转化快速通道,使示范户成为科技推广的“二传手”,领跑农业科技应用。二是突出科技推广重点。重点推广葡萄单幅连棚降密提质促早熟技术、柑桔矮化密植早结丰产技术、自压滴管水肥一体化技术、水果套袋技术、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秸秆还田技术、葡萄避雨控病栽培技术、果畜配套标准化生产技术。三是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大力推进种子种苗工程的实施,加大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积极推动建设柑橘脱毒种苗场、玉米优质种子综合示范区等,提高良种的覆盖率和产品的优质化水平。
4.3服务保障
一是加强信息服务,实现惠农政策、供求等信息资源互动和共享。二是加强营销服务。利用阿里巴巴集团进住宾川的机遇,积极开展产销对接活动,不断完善市场、超市与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民之间的产品销售和利益联接关系。三是加强维权服务,全面强化农资市场、农产品质量、土地承包、减轻农民负担监管,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四是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服务,确保农业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
4.4政策保障
农业发展一靠科技、二靠政策,改变农业弱质状况关键是加大政策投入力度。一是扶持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农业庄园)和产业化经营。二是扶持发展农业环境建设。三是形成科学有效的支农惠农政策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工商企业投入农业创业,支持金融机构小额农贷投放额度,加大“金果贷”、“惠果贷”三农金融创新服务等,加快形成一套较为科学有效完整的支农惠农政策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2014.01.21.
[2]张权等编.宾川县国民经济统计年鉴(2013年度),宾川县统计局,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