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受风吹、雨打、日晒及堆压的影响,水渣堆放一定时间后,水渣颗粒的粒型会受到破坏,且随时间的延长,这种现象会加重。本文通过Φ500mm×Φ500mm试验磨数据,分析可能对立磨生产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水渣陈化;立磨生产;影响
引言
受市场等因素影响,矿渣粉生产企业新进水渣原料不能及时被消耗,露天归堆存放成必然选择。这些水渣受风吹、雨打、日晒,水渣颗粒的粒型明显会受到破坏,且随堆放时间的延长,这种变化会加重。为此,我们从水渣的形成机理、水渣颗粒结构以及Φ500mm×Φ500mm试验磨数据进行分析,由此分析对立磨生产带来的利弊。
一、水渣的形成机理及颗粒结构
我们知道,水渣又称粒化高炉矿渣,是炼铁时的高温液态熔融渣经“水淬”处理而成的粒状颗粒。其水淬效果直接受“渣水”温度差及“渣水”接触的充分性影响。一般来说,“液态渣和冷却水”的温度差越大、接触越充分,渣的水淬效果就会越好。
水渣颗粒是由无数的晶粒及未玻璃化的粉体组成。由内到外分别是由晶核、玻璃晶粒及填充在之间的未玻璃化的粉体。当水渣的水淬效果不好时,形成水渣颗粒的晶粒间就会有充分的重排时间,其排列也会较为有序,这种状况带来的效果是水渣颗粒外观整体显得光滑、致密,晶粒间的联接键(力)较强,要使用较强的外力才能将其破坏。一般来说,这种渣的晶体含量较高,玻璃体含量相对少些,渣的活性也稍差;当水渣的水淬效果较好时,晶粒排列就会杂乱无序,晶粒间交错结成网状结构,这种网状结构让水渣颗粒外观显得成型但内部却疏松的状态,晶粒间联接键(力)也较弱,使用较小的外力就能将其破坏。一般来说,这种渣的玻璃体含量较高,晶体含量相对少些,渣的活性会较高。
二、水渣陈化模拟试验(Φ500mm×Φ500mm磨试验)
2018年下半年,我们利用化验室小试验磨做过水渣陈化模拟试验,取得试验数据如下:
备注
陈化方式:从水渣堆场一次性采取新进厂湿水渣约50KG(同一车),用内有塑料膜的编织袋装好,每次从袋中取出试验所需用量后再将袋口扎紧放在小磨房内。这种陈化方式的优缺点:
优点:能尽可能的保证水渣的水份含量。
缺点:是因物料的量较少,袋内物料的的温度难于保持,且对日晒的影响仅限于环境温度的变化。
但這种方式也是目前最接近堆场水渣的陈化条件的有效方式。
(一)数据分析:
细度、比表面积是体现矿渣易磨性的指标。从表一中不难看出,细度(0.045mm方孔筛筛余量)、比表面积在10月10日前后均有明显的不同,特别是比表面积的变化更为明显,到11月7日达到最大值。也就是说,当水渣存放时间30~40天左右时,水渣的易磨性可能发生了突变,在70天左右时达到拐点。下面将10月10日前后的数据分别统计如下:
从表二中看出:10月10日后细度比之前降低一个单位值;比表面积增加了约20个单位值。
分析:
(1)、细度:10月10日前,可能是水渣的颗粒形状保持得比较完整,水渣的脆性也未发生明显变化,而10月10后,水渣出现粉化,颗粒形状受到破坏。
我们知道,试验小磨(Φ500mm×Φ500mm)是完全封闭的单运转设备。其工作原理是:物料在磨内反复 受到钢球的冲击及钢段研磨 从而得以磨细。相同的物料,在同等条件下,物料粉化的轨迹和结果应具有相似性。
水渣中,由于含有少量的晶体(晶粒排列整齐、致密),在小试验磨中很难将其进一步磨细,因此,当物料在磨内运行一定时间后,粉体的筛余量(细度)将不再会有明显的变化。
从数据看,10月10日前(除9月12日外)均保持在4.5%左右,10月10日后基本保持在3.0%。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30~40天左右时间,水渣易磨性发生突变。
(2)、比表面积:10月10日前,比表较为平稳,在450(m2/kg)左右小幅震荡,在10月10日后,突然跃升,在11月7日达到最大值,往后有小幅下挫。从以上这段描述来看,比表面积的变化可能划分为三个阶段,两个突变点较为合适。但总体来看,比表面积的变化突变节点与细度的一致。
水渣在小试验磨中是因:反复 受到钢球的冲击及钢段的相互位移产生的摩擦作用 而得以研细,当水渣被磨细到一定程度后,不能及时被排出,而继续停留在磨内,微细颗粒将会产生静电,微细颗粒间又会相互 吸 在一起,这就是“过粉磨现象”。这时,如果物料继续粉磨下去,比表面积的 表观值 不会增加,反而会有一定幅度降低。介于此,我们可作出如下适当推理:在11月7日(70天左右)这个时间节点,水渣的粉化可能已达最大值,这时,水渣的易磨性也是最好的,因为此时水渣更易磨到更细,更易产生“过粉磨现象”。
(二)、水渣陈化分析
由于受风吹、雨打、日晒的作用,水渣堆内形成“温热效应”。水渣颗粒内 晶粒间的联接键 被破坏,水渣颗粒的网状结构崩塌,分离形成更小颗粒,粉化加重。这种变化的直接结果是水渣的细颗粒含量大量增加,大颗粒的含量明显降低,且粒径大幅降低。
当这些水渣进入磨内后,其粉磨过程为:由原来的“先细碎再研磨”变化到以“以研磨为主”。因此,物料得以充分的研磨,粉体的比表面积也相应增加。这与小试验磨的数据分析结果是相一致的。
综上可知,当水渣陈化30~40天左右,是水渣的易磨性发生突变第一时间点,当陈化70天左右时,易磨性达到最好值。
三、水渣陈化对立磨生产的影响
(一)立磨工作原理
1、磨盘中央的物料受离心力作用下,向磨盘边缘移动,从而被磨辊碾压而得以粉碎;
2、受磨辊与磨盘的剪切力作用,产生一定的研磨效果;
3、粉碎后的物料从磨盘边缘溢出,同时被来自喷嘴环(风环)高速向上的热气流带至选粉机,合格细粉被选出,不合格细粉进入立磨再粉磨。
(二)水渣的立磨生产
在小试验磨中,因反复的研磨作用,“过粉磨现象”会较为突显。也就是说,当研磨到一定程度后,比表不会再增加,反而会有所降低;而细度则会将磨机的能力值发挥到极致(细度不会再发生明显变化)。与试验磨不同的是,水渣在立磨生产中,主要受到磨辊的碾压得以细碎,由于选粉机能及时将细粉选出,“过粉磨现象”表现会较为平淡,反而是陈化导致的粉化会在磨辊下形成的“棉垫效应”,缓冲了磨辊对水渣的碾压,使其粗颗粒的细碎效果降低。这时,粉体的比表面积会有一定幅度的提升,但细度(0.045方孔筛筛余量)反而会升高。
因此,当对筛余要求较低,而又对比表面积要求较高时,进厂的水渣原料完全可以先堆放40 ~70天再入磨粉磨(场地允许时),可以提高产量,从而降低能耗。
(备注:由于水渣的玻璃体含量大多在95%以上,水渣在陈化期间矿物组份的水化对水渣的活性影响较为有限,因此,对矿粉产品的品质应不会有大的影响)
四、结论
(一)水渣陈化30~40天左右,是水渣的易磨性发生突变第一时间点,当陈化70天左右时,易磨性达到最好值。
(二)当对细度要求较低,对比表要求较高时,水渣陈化可以提高立磨产量,降低能耗。
(作者单位:广东韶钢嘉羊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关键词:水渣陈化;立磨生产;影响
引言
受市场等因素影响,矿渣粉生产企业新进水渣原料不能及时被消耗,露天归堆存放成必然选择。这些水渣受风吹、雨打、日晒,水渣颗粒的粒型明显会受到破坏,且随堆放时间的延长,这种变化会加重。为此,我们从水渣的形成机理、水渣颗粒结构以及Φ500mm×Φ500mm试验磨数据进行分析,由此分析对立磨生产带来的利弊。
一、水渣的形成机理及颗粒结构
我们知道,水渣又称粒化高炉矿渣,是炼铁时的高温液态熔融渣经“水淬”处理而成的粒状颗粒。其水淬效果直接受“渣水”温度差及“渣水”接触的充分性影响。一般来说,“液态渣和冷却水”的温度差越大、接触越充分,渣的水淬效果就会越好。
水渣颗粒是由无数的晶粒及未玻璃化的粉体组成。由内到外分别是由晶核、玻璃晶粒及填充在之间的未玻璃化的粉体。当水渣的水淬效果不好时,形成水渣颗粒的晶粒间就会有充分的重排时间,其排列也会较为有序,这种状况带来的效果是水渣颗粒外观整体显得光滑、致密,晶粒间的联接键(力)较强,要使用较强的外力才能将其破坏。一般来说,这种渣的晶体含量较高,玻璃体含量相对少些,渣的活性也稍差;当水渣的水淬效果较好时,晶粒排列就会杂乱无序,晶粒间交错结成网状结构,这种网状结构让水渣颗粒外观显得成型但内部却疏松的状态,晶粒间联接键(力)也较弱,使用较小的外力就能将其破坏。一般来说,这种渣的玻璃体含量较高,晶体含量相对少些,渣的活性会较高。
二、水渣陈化模拟试验(Φ500mm×Φ500mm磨试验)
2018年下半年,我们利用化验室小试验磨做过水渣陈化模拟试验,取得试验数据如下:
备注
陈化方式:从水渣堆场一次性采取新进厂湿水渣约50KG(同一车),用内有塑料膜的编织袋装好,每次从袋中取出试验所需用量后再将袋口扎紧放在小磨房内。这种陈化方式的优缺点:
优点:能尽可能的保证水渣的水份含量。
缺点:是因物料的量较少,袋内物料的的温度难于保持,且对日晒的影响仅限于环境温度的变化。
但這种方式也是目前最接近堆场水渣的陈化条件的有效方式。
(一)数据分析:
细度、比表面积是体现矿渣易磨性的指标。从表一中不难看出,细度(0.045mm方孔筛筛余量)、比表面积在10月10日前后均有明显的不同,特别是比表面积的变化更为明显,到11月7日达到最大值。也就是说,当水渣存放时间30~40天左右时,水渣的易磨性可能发生了突变,在70天左右时达到拐点。下面将10月10日前后的数据分别统计如下:
从表二中看出:10月10日后细度比之前降低一个单位值;比表面积增加了约20个单位值。
分析:
(1)、细度:10月10日前,可能是水渣的颗粒形状保持得比较完整,水渣的脆性也未发生明显变化,而10月10后,水渣出现粉化,颗粒形状受到破坏。
我们知道,试验小磨(Φ500mm×Φ500mm)是完全封闭的单运转设备。其工作原理是:物料在磨内反复 受到钢球的冲击及钢段研磨 从而得以磨细。相同的物料,在同等条件下,物料粉化的轨迹和结果应具有相似性。
水渣中,由于含有少量的晶体(晶粒排列整齐、致密),在小试验磨中很难将其进一步磨细,因此,当物料在磨内运行一定时间后,粉体的筛余量(细度)将不再会有明显的变化。
从数据看,10月10日前(除9月12日外)均保持在4.5%左右,10月10日后基本保持在3.0%。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30~40天左右时间,水渣易磨性发生突变。
(2)、比表面积:10月10日前,比表较为平稳,在450(m2/kg)左右小幅震荡,在10月10日后,突然跃升,在11月7日达到最大值,往后有小幅下挫。从以上这段描述来看,比表面积的变化可能划分为三个阶段,两个突变点较为合适。但总体来看,比表面积的变化突变节点与细度的一致。
水渣在小试验磨中是因:反复 受到钢球的冲击及钢段的相互位移产生的摩擦作用 而得以研细,当水渣被磨细到一定程度后,不能及时被排出,而继续停留在磨内,微细颗粒将会产生静电,微细颗粒间又会相互 吸 在一起,这就是“过粉磨现象”。这时,如果物料继续粉磨下去,比表面积的 表观值 不会增加,反而会有一定幅度降低。介于此,我们可作出如下适当推理:在11月7日(70天左右)这个时间节点,水渣的粉化可能已达最大值,这时,水渣的易磨性也是最好的,因为此时水渣更易磨到更细,更易产生“过粉磨现象”。
(二)、水渣陈化分析
由于受风吹、雨打、日晒的作用,水渣堆内形成“温热效应”。水渣颗粒内 晶粒间的联接键 被破坏,水渣颗粒的网状结构崩塌,分离形成更小颗粒,粉化加重。这种变化的直接结果是水渣的细颗粒含量大量增加,大颗粒的含量明显降低,且粒径大幅降低。
当这些水渣进入磨内后,其粉磨过程为:由原来的“先细碎再研磨”变化到以“以研磨为主”。因此,物料得以充分的研磨,粉体的比表面积也相应增加。这与小试验磨的数据分析结果是相一致的。
综上可知,当水渣陈化30~40天左右,是水渣的易磨性发生突变第一时间点,当陈化70天左右时,易磨性达到最好值。
三、水渣陈化对立磨生产的影响
(一)立磨工作原理
1、磨盘中央的物料受离心力作用下,向磨盘边缘移动,从而被磨辊碾压而得以粉碎;
2、受磨辊与磨盘的剪切力作用,产生一定的研磨效果;
3、粉碎后的物料从磨盘边缘溢出,同时被来自喷嘴环(风环)高速向上的热气流带至选粉机,合格细粉被选出,不合格细粉进入立磨再粉磨。
(二)水渣的立磨生产
在小试验磨中,因反复的研磨作用,“过粉磨现象”会较为突显。也就是说,当研磨到一定程度后,比表不会再增加,反而会有所降低;而细度则会将磨机的能力值发挥到极致(细度不会再发生明显变化)。与试验磨不同的是,水渣在立磨生产中,主要受到磨辊的碾压得以细碎,由于选粉机能及时将细粉选出,“过粉磨现象”表现会较为平淡,反而是陈化导致的粉化会在磨辊下形成的“棉垫效应”,缓冲了磨辊对水渣的碾压,使其粗颗粒的细碎效果降低。这时,粉体的比表面积会有一定幅度的提升,但细度(0.045方孔筛筛余量)反而会升高。
因此,当对筛余要求较低,而又对比表面积要求较高时,进厂的水渣原料完全可以先堆放40 ~70天再入磨粉磨(场地允许时),可以提高产量,从而降低能耗。
(备注:由于水渣的玻璃体含量大多在95%以上,水渣在陈化期间矿物组份的水化对水渣的活性影响较为有限,因此,对矿粉产品的品质应不会有大的影响)
四、结论
(一)水渣陈化30~40天左右,是水渣的易磨性发生突变第一时间点,当陈化70天左右时,易磨性达到最好值。
(二)当对细度要求较低,对比表要求较高时,水渣陈化可以提高立磨产量,降低能耗。
(作者单位:广东韶钢嘉羊新型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