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学“宛军”于20世纪90年代投向当代文坛那抹耀眼的光芒渐次暗淡的当下,这支队伍的中坚们,还努力地以创作实绩延缓其暗淡的脚步。当我捧读秦俊近百万言的新作历史小说《汉宫残阳》时,这种认识便更加坚定了。
《汉宫残阳》是秦俊创作的一个新阶段。东汉中后期的历史带有自身独特的历史特征:皇权更替频仍,外戚与宦官专权,天灾人祸,民不聊生,是中国历史上复杂多变的一个历史时期。秦俊在写作中,始终坚守历史理性精神,“不隐恶,不虚美”,秉“春秋笔法”,真实地再现那段历史的风云际会,交替变更。在浓墨重彩地描绘宫廷生活,着重表现皇帝昏庸无能,外戚、宦官专权的同时,也把笔触伸向民间,伸向社会其他阶层,呈现出艺术描写的宏阔性,包蕴较为丰厚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
在秦俊的历史题材创作中,他往往用通俗的形式言说较为严肃的内容,亦即他总是在作品的思想容量上追求“雅”文学的品格。就此而言,他也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通俗文学范畴的作家。《汉宫残阳》的创作,也基本上持守这种审美追求。其“雅”文学品格体现在其历史小说中的当代意识。在梁翼专权、敛钱、奢侈及二次“党锢之祸”后,皇帝公开卖官鬻爵,导致民九死而无一生,终酿黄巾起义的历史描绘中,作者以史为戒,警示、借鉴的意图是不言而喻的。诚如本书引言所言:“嗟乎,汉可亡,但亡汉之车不可不鉴。”
另一方面,其“雅”文学品格还体现为作者较为浓郁的人性意识。这不仅表现在对抗争意识的颂扬,更体现在对人性恶的挖掘批判。第二卷“泣血苦雨”中对宦官广纳妻妾、变态性的施虐,人性的裂变及盘剥百姓、残害忠良的恶行败德的叙述,显现出人性的深度开掘,并洞视了人性的恶及人性残缺、裂变的历史社会文化原因。
此外,作者于叙事中加入不少带有盆地文化色彩的民俗事象、民间故事、民间小曲、俚调,不仅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吸引力,也为作品增添了一定的地域文化色度,提升其“雅”文学的品格。
《汉宫残阳》 秦俊著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3.8 定价:56.60元(三卷)
《汉宫残阳》是秦俊创作的一个新阶段。东汉中后期的历史带有自身独特的历史特征:皇权更替频仍,外戚与宦官专权,天灾人祸,民不聊生,是中国历史上复杂多变的一个历史时期。秦俊在写作中,始终坚守历史理性精神,“不隐恶,不虚美”,秉“春秋笔法”,真实地再现那段历史的风云际会,交替变更。在浓墨重彩地描绘宫廷生活,着重表现皇帝昏庸无能,外戚、宦官专权的同时,也把笔触伸向民间,伸向社会其他阶层,呈现出艺术描写的宏阔性,包蕴较为丰厚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
在秦俊的历史题材创作中,他往往用通俗的形式言说较为严肃的内容,亦即他总是在作品的思想容量上追求“雅”文学的品格。就此而言,他也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通俗文学范畴的作家。《汉宫残阳》的创作,也基本上持守这种审美追求。其“雅”文学品格体现在其历史小说中的当代意识。在梁翼专权、敛钱、奢侈及二次“党锢之祸”后,皇帝公开卖官鬻爵,导致民九死而无一生,终酿黄巾起义的历史描绘中,作者以史为戒,警示、借鉴的意图是不言而喻的。诚如本书引言所言:“嗟乎,汉可亡,但亡汉之车不可不鉴。”
另一方面,其“雅”文学品格还体现为作者较为浓郁的人性意识。这不仅表现在对抗争意识的颂扬,更体现在对人性恶的挖掘批判。第二卷“泣血苦雨”中对宦官广纳妻妾、变态性的施虐,人性的裂变及盘剥百姓、残害忠良的恶行败德的叙述,显现出人性的深度开掘,并洞视了人性的恶及人性残缺、裂变的历史社会文化原因。
此外,作者于叙事中加入不少带有盆地文化色彩的民俗事象、民间故事、民间小曲、俚调,不仅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吸引力,也为作品增添了一定的地域文化色度,提升其“雅”文学的品格。
《汉宫残阳》 秦俊著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3.8 定价:56.60元(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