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高校学生会干部现状入手,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以学生会组织建设的角度,从思想政治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等层面对学生会干部的培养提出对策。
关键词: 高校学生会干部 组织建设 培养对策
学生会干部作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教育管理的对象,又是教育管理最基层组织的实施者,还是沟通学校管理与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桥梁。其素质、能力和工作主动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着高校育人的质量。建设一支优良的学生会干部队伍,将对高校党政部门、共青团组织加强和改善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认真履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目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研究长期以来未得到足够重视,理论基础薄弱,理论成果较少。现有的研究从学生干部个体出发,分析解决个体存在的问题较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结构功能主义、政治考量的角度进行阐述的较多,理论缺乏实践性、指导性和应用性;分析存在的问题较多,而提出解决方案的较少。本文将着眼于高校学生干部中的学生会干部这一群体,并从学生会组织建设出发,从思想政治建设、学生会管理、学生会制度及文化建设等方面探讨学生会干部的培养方法。
一、加强高校学生会干部培养的现实意义
高校学生会队伍机构健全,自律性强,往往是高校教育管理阵地的主力军。首先,加强高校学生会干部培养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需要。学生会干部是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具有政治思想素质过硬、品质优良、有全局观、工作责任心强等优良品质,在学生中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能够影响和带动广大青年学生共同进步。其次,加强高校学生会干部培养是做好高校学生工作的现实需要。高校的学生干部是联系学校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保证全校教学工作稳定,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与学风、校风建设的重要环节。最后,加强高校学生会干部培养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渠道。当今社会,企业、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实践和应用能力,学生会干部的工作经历将成为他们提高就业竞争力的一笔巨大财富[1]。
二、加强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的紧迫性
当前学生会干部中普遍存在理想信念淡化,集体主义观念弱化,缺少艰苦奋斗精神及心理承受力低等问题。从学生会干部个人层面剖析,存在着以下问题以下问题:1.按部就班,创新意识缺乏,缺乏随机应变;2.过于强调能力锻炼,忽视专业学习,学习成绩不佳,影响干部的威信和号召力;3.工作动机不纯,功利心重,服务观念不强;4.强调个人,忽视团队合作;5.个人作风松散等倾向。而从学校管理层面剖析,则存在着以下问题:1.对学生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培养重视不够,学生干部轻理论,重活动;2.管理机制落后,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如选拔、培养和奖惩等过程不科学;3.对学生干部的培养重个体培养,轻组织培养;4.高校党组织对学生会的领导不力,等等[2]。
究其原因,可以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会干部群体自身四个维度进行分析。1.社会环境层面。以利益为核心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及传统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慢慢渗透到学生干部群体,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富差距、收入不平衡、就业压力大等现实,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干部的思想状态。2.学校环境层面。高等教育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特别是“招生并轨,收费上学”、“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政策使学生会干部更注重回报,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会干部的功利化倾向。部分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的不良行为和作风产生不良引导。3.家庭环境层面。部分家长从小就灌输入党、做学生干部等有助于升学和就业的思想,使其产生不良的入职动机。4.学生会干部群体自身层面。诸如拉帮结派、以权谋私、小团体、做表面文章和官僚主义等学生会内部的不良传统腐蚀着新进干部。
三、如何加强高校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
高校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传承性和开放性。传承性是指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归纳和总结前人的实践经验;开放性是指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应当在继承前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自觉运用科学管理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学校管理者应当广泛吸取和借鉴过往经验,做好顶层设计,引导构建合理高效的学生会干部队伍。下面将从思想政治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会干部思想政治素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简称中央16号文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这为学生会干部的培养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作为一名学生会干部,应具备扎实的政治理论基础,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来观察、分析问题。
在培养方式上,16号文件同时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简称“三自”)。”学校应当创设多种平台,如开设讲座、举办团校、组织调研、参观企事业单位及各类革命纪念馆等方式,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会干部的政治态度、思想素质、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同时,本着“三自”原则,学校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组织汇报会和读书沙龙等活动,促进学生干部之间的相互启发和借鉴,共同提高。
(二)建立科学完善的学生会人事机制。
高校学生会人事机制包括:选拔任用、教育培养、考核激励和反馈调节等机制。
1.选拔任用机制
由于学生会干部的工作复杂烦琐,而不同岗位对干部素质的要求又有较大差异,管理者应当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将干部聘入合适的岗位,做到人尽其用。应该通过民主选举、自荐和他荐等方式发现人才;通过笔试、面试和公开竞选等方式对应聘学生的基础知识、组织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心理素质等相关素质进行测试。此外,还可采用短期试用考察的方式,对队伍及时进行调整。 2.教育培养机制
系统的培训是促使学生会干部尽快融入工作的关键。管理者应当有组织、有计划地加强对学生会干部的理论培训和业务培训。可以邀请学生工作方面的专家学者给学生干部开讲座、做报告,介绍学生工作的基本思路、工作方法,高校行政机构的运行机制,高校教育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学生活动开展的基本流程,活动策划、总结和通知等基本公文的写作技巧,以提高学生干部的理论素养,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邀请资深的学生会干部就具体工作活动的开展介绍工作经验,分享心得体会。此外,还可组织丰富的校内外文化活动,在具体工作中锻炼学生干部。需要指出,学生会干部的培养应当坚持长期性,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3.考核激励机制
以学生会干部的工作业绩为基础,从德、能、勤、绩等多方面对学生干部的工作、学习成绩进行严格的综合评价,以同事、主席团和指导教师的意见为参考,建立合理的学生会干部考核评议制度。制定明确的考核条例,考核过程力求公平、公正。每学期末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干部,给予充分肯定,及时公布奖励情况,并记入学生个人档案。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干部,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或者安排其他合适岗位。
充分利用网络和校院两级内部刊物等的教育阵地的作用,对优秀学生会干部和优秀学生会部门的先进事迹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报道,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激励作用,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民主开放的学生会活动氛围。
4.反馈调节机制
通过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正确的评价方式和建立正常的工作渠道对学生干部的工作进行科学的评价,并帮助其认识不足、改进工作,如建立民主评议制度、反馈沟通等制度。
(三)建设优良的学生会文化。
文化是衡量一个组织是否有发展潜力的标准之一。学生会文化是学生会这一组织的灵魂,在学生会发展过程中具有无法替代的核心作用。学生会文化可分为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三部分。优良的学生会文化对学生会干部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将学生会文化这一观念性的事物转化为可操作的系统,非常复杂。应当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加强学生干部内部培训,将文化元素贯穿到具体工作当中,并将其传承延续下去,以物质文化为保障,是加强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3]。
1.以学生会制度建设为基础
制度可以规范组织行为,并引导组织成员形成共同的价值观。除上文所提及的人事机制外,学生会制度文化还包括成员守则,行政运行机制,财务管理机制和创新机制等等。应当制定完善《学生会章程》、《学生会干部考核制度》、《学生会部门评优制度》和《学生活动创意孵化制度》等配套制度。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高校学生会在制度制定上比较认真,但后期执行情况较差。因此,管理者在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的同时,应当进一步引导并明确学生会干部在工作上的宗旨、目标、原则和作风等,并通过有力的监管,认真贯彻制度中的精神,以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规范来约束学生会干部的行为方式,使学生会干部在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此外,还应当创新学生会干部培养机制,通过建立学生干部导师制、校内和校外挂职锻炼及组织素质拓展训练等方式对学生会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2.加强学生会精神文明建设
学生会精神文明主要包括学生会服务宗旨、学生会价值观和学生会作风等。学生会服务宗旨是指学生会要达到或实现的最高目标和理想。学生会从性质上说是一个群众自治组织。但是现实中仍然接受来自校党委、校团委以及上级学联的三重领导,在一定程度上是高校党务、行政、共青团等系统的一个执行者,他们工作的自主性较低。这也就决定了其作为学校与学生沟通的重要纽带的作用。管理者可以通过讲座、例会和学习沙龙等多种途径,强化这一宗旨,作为其他工作开展的基础。学生会价值观是指学生会在工作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应当积极同学生会干部探讨和学生会的共同价值观,以提升其战斗力,例如: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所在的团队,相信思考的大脑和爱的心灵,相信用激情书写的青春永不言悔,等等[1]。学生会作风指学生会成员对待工作的状态、情绪、信心、责任与习惯。应当着力培养学生干部一丝不苟,讲究效率,谦虚谨慎,忠于职守,脚踏实地,勇于开拓和顾全大局的工作作风。
3.以物质文化为保障
管理者应当为学生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包括活动场地的提供和活动经费的支持等。固定的活动场地,如学生会活动室和办公室等,有利于增强学生会干部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而活动场地的布置,如荣誉墙、照片墙和学生会历史档案陈列柜等,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会干部的成就感和历史责任感,增强其战斗力。
参考文献:
[1]邓然.高校学生干部素质培养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2]王雪梅,戴佳.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1).
[3]卞正,李默洁,王博.加强文化管理建设,构建魅力学生会[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11).
本文为“中国计量学院2012年学生工作研究课题(课题编号:xsgz201221)”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高校学生会干部 组织建设 培养对策
学生会干部作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教育管理的对象,又是教育管理最基层组织的实施者,还是沟通学校管理与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桥梁。其素质、能力和工作主动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着高校育人的质量。建设一支优良的学生会干部队伍,将对高校党政部门、共青团组织加强和改善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认真履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目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研究长期以来未得到足够重视,理论基础薄弱,理论成果较少。现有的研究从学生干部个体出发,分析解决个体存在的问题较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结构功能主义、政治考量的角度进行阐述的较多,理论缺乏实践性、指导性和应用性;分析存在的问题较多,而提出解决方案的较少。本文将着眼于高校学生干部中的学生会干部这一群体,并从学生会组织建设出发,从思想政治建设、学生会管理、学生会制度及文化建设等方面探讨学生会干部的培养方法。
一、加强高校学生会干部培养的现实意义
高校学生会队伍机构健全,自律性强,往往是高校教育管理阵地的主力军。首先,加强高校学生会干部培养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需要。学生会干部是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具有政治思想素质过硬、品质优良、有全局观、工作责任心强等优良品质,在学生中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能够影响和带动广大青年学生共同进步。其次,加强高校学生会干部培养是做好高校学生工作的现实需要。高校的学生干部是联系学校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保证全校教学工作稳定,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与学风、校风建设的重要环节。最后,加强高校学生会干部培养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渠道。当今社会,企业、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实践和应用能力,学生会干部的工作经历将成为他们提高就业竞争力的一笔巨大财富[1]。
二、加强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的紧迫性
当前学生会干部中普遍存在理想信念淡化,集体主义观念弱化,缺少艰苦奋斗精神及心理承受力低等问题。从学生会干部个人层面剖析,存在着以下问题以下问题:1.按部就班,创新意识缺乏,缺乏随机应变;2.过于强调能力锻炼,忽视专业学习,学习成绩不佳,影响干部的威信和号召力;3.工作动机不纯,功利心重,服务观念不强;4.强调个人,忽视团队合作;5.个人作风松散等倾向。而从学校管理层面剖析,则存在着以下问题:1.对学生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培养重视不够,学生干部轻理论,重活动;2.管理机制落后,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如选拔、培养和奖惩等过程不科学;3.对学生干部的培养重个体培养,轻组织培养;4.高校党组织对学生会的领导不力,等等[2]。
究其原因,可以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会干部群体自身四个维度进行分析。1.社会环境层面。以利益为核心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及传统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慢慢渗透到学生干部群体,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富差距、收入不平衡、就业压力大等现实,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干部的思想状态。2.学校环境层面。高等教育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特别是“招生并轨,收费上学”、“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政策使学生会干部更注重回报,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会干部的功利化倾向。部分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的不良行为和作风产生不良引导。3.家庭环境层面。部分家长从小就灌输入党、做学生干部等有助于升学和就业的思想,使其产生不良的入职动机。4.学生会干部群体自身层面。诸如拉帮结派、以权谋私、小团体、做表面文章和官僚主义等学生会内部的不良传统腐蚀着新进干部。
三、如何加强高校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
高校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传承性和开放性。传承性是指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归纳和总结前人的实践经验;开放性是指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应当在继承前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自觉运用科学管理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学校管理者应当广泛吸取和借鉴过往经验,做好顶层设计,引导构建合理高效的学生会干部队伍。下面将从思想政治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会干部思想政治素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简称中央16号文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这为学生会干部的培养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作为一名学生会干部,应具备扎实的政治理论基础,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来观察、分析问题。
在培养方式上,16号文件同时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简称“三自”)。”学校应当创设多种平台,如开设讲座、举办团校、组织调研、参观企事业单位及各类革命纪念馆等方式,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会干部的政治态度、思想素质、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同时,本着“三自”原则,学校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组织汇报会和读书沙龙等活动,促进学生干部之间的相互启发和借鉴,共同提高。
(二)建立科学完善的学生会人事机制。
高校学生会人事机制包括:选拔任用、教育培养、考核激励和反馈调节等机制。
1.选拔任用机制
由于学生会干部的工作复杂烦琐,而不同岗位对干部素质的要求又有较大差异,管理者应当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将干部聘入合适的岗位,做到人尽其用。应该通过民主选举、自荐和他荐等方式发现人才;通过笔试、面试和公开竞选等方式对应聘学生的基础知识、组织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心理素质等相关素质进行测试。此外,还可采用短期试用考察的方式,对队伍及时进行调整。 2.教育培养机制
系统的培训是促使学生会干部尽快融入工作的关键。管理者应当有组织、有计划地加强对学生会干部的理论培训和业务培训。可以邀请学生工作方面的专家学者给学生干部开讲座、做报告,介绍学生工作的基本思路、工作方法,高校行政机构的运行机制,高校教育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学生活动开展的基本流程,活动策划、总结和通知等基本公文的写作技巧,以提高学生干部的理论素养,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邀请资深的学生会干部就具体工作活动的开展介绍工作经验,分享心得体会。此外,还可组织丰富的校内外文化活动,在具体工作中锻炼学生干部。需要指出,学生会干部的培养应当坚持长期性,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3.考核激励机制
以学生会干部的工作业绩为基础,从德、能、勤、绩等多方面对学生干部的工作、学习成绩进行严格的综合评价,以同事、主席团和指导教师的意见为参考,建立合理的学生会干部考核评议制度。制定明确的考核条例,考核过程力求公平、公正。每学期末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干部,给予充分肯定,及时公布奖励情况,并记入学生个人档案。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干部,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或者安排其他合适岗位。
充分利用网络和校院两级内部刊物等的教育阵地的作用,对优秀学生会干部和优秀学生会部门的先进事迹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报道,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激励作用,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民主开放的学生会活动氛围。
4.反馈调节机制
通过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正确的评价方式和建立正常的工作渠道对学生干部的工作进行科学的评价,并帮助其认识不足、改进工作,如建立民主评议制度、反馈沟通等制度。
(三)建设优良的学生会文化。
文化是衡量一个组织是否有发展潜力的标准之一。学生会文化是学生会这一组织的灵魂,在学生会发展过程中具有无法替代的核心作用。学生会文化可分为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三部分。优良的学生会文化对学生会干部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将学生会文化这一观念性的事物转化为可操作的系统,非常复杂。应当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加强学生干部内部培训,将文化元素贯穿到具体工作当中,并将其传承延续下去,以物质文化为保障,是加强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3]。
1.以学生会制度建设为基础
制度可以规范组织行为,并引导组织成员形成共同的价值观。除上文所提及的人事机制外,学生会制度文化还包括成员守则,行政运行机制,财务管理机制和创新机制等等。应当制定完善《学生会章程》、《学生会干部考核制度》、《学生会部门评优制度》和《学生活动创意孵化制度》等配套制度。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高校学生会在制度制定上比较认真,但后期执行情况较差。因此,管理者在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的同时,应当进一步引导并明确学生会干部在工作上的宗旨、目标、原则和作风等,并通过有力的监管,认真贯彻制度中的精神,以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规范来约束学生会干部的行为方式,使学生会干部在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此外,还应当创新学生会干部培养机制,通过建立学生干部导师制、校内和校外挂职锻炼及组织素质拓展训练等方式对学生会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2.加强学生会精神文明建设
学生会精神文明主要包括学生会服务宗旨、学生会价值观和学生会作风等。学生会服务宗旨是指学生会要达到或实现的最高目标和理想。学生会从性质上说是一个群众自治组织。但是现实中仍然接受来自校党委、校团委以及上级学联的三重领导,在一定程度上是高校党务、行政、共青团等系统的一个执行者,他们工作的自主性较低。这也就决定了其作为学校与学生沟通的重要纽带的作用。管理者可以通过讲座、例会和学习沙龙等多种途径,强化这一宗旨,作为其他工作开展的基础。学生会价值观是指学生会在工作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应当积极同学生会干部探讨和学生会的共同价值观,以提升其战斗力,例如: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所在的团队,相信思考的大脑和爱的心灵,相信用激情书写的青春永不言悔,等等[1]。学生会作风指学生会成员对待工作的状态、情绪、信心、责任与习惯。应当着力培养学生干部一丝不苟,讲究效率,谦虚谨慎,忠于职守,脚踏实地,勇于开拓和顾全大局的工作作风。
3.以物质文化为保障
管理者应当为学生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包括活动场地的提供和活动经费的支持等。固定的活动场地,如学生会活动室和办公室等,有利于增强学生会干部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而活动场地的布置,如荣誉墙、照片墙和学生会历史档案陈列柜等,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会干部的成就感和历史责任感,增强其战斗力。
参考文献:
[1]邓然.高校学生干部素质培养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2]王雪梅,戴佳.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1).
[3]卞正,李默洁,王博.加强文化管理建设,构建魅力学生会[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11).
本文为“中国计量学院2012年学生工作研究课题(课题编号:xsgz20122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