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西方建筑设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化就是建筑类型的演变,真是这种具有传承与创新的演变方式使得城市的更新具有延续性。本文从类型学的产生、概念,对博塔及霍尔的建筑形态构成进行剖析还原,分析其在设计过程中采用的类型学设计手法以及可借鉴之处,最后总结我们在实际创作中应如何采用类型学的设计方法来从事建筑设计,希望对设计师发掘建筑创新之路有所启发
关键词:类型学,原型,形态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类型学的产生及概念
建筑类型学是产生于19世纪,又在20世纪60年代重新兴起的一种建筑思想,城市的盲目扩张使得城市特色日渐消失,建筑该保守还是创新成为一个值得争论的话题。保守派的传统风格建筑蔓延在各个城市,而另一方面,新未来主义作品也充斥在城市各个角落。在这种传统与创新的矛盾日益激化的局面下,建筑师们带着无限疑问探求新的建筑形态。对于建筑类型学,艾特曼曾经说过,与美国对历史的掠夺不同,类型学的设计方法是复兴式的历史主义,如果没有类型学历史将流于摹仿。建筑形态和类型随社会的变化而有所发展,一种新的形式被大众接受之后,新的类型会随之产生;二战后的后现代主义运动中,西方各国建筑师都对现代主义进行了反思并意识到现代主义用与传统决裂的方式是一种错误,新的生活和思想方式不可能在没有传承的基础上凭空产生。因此,类型学的思想开始兴起并成为中坚思想之一。类型学思想将丰富多样的建筑形态进行分类研究,探索建筑形态生成过程中的结构规律。
类型学的概念最初由德•昆西在19世纪出版的名著《建筑百科辞典》中指出:“类型一词代表完全复制或模仿某一事物的意欲,而不是相同形象。形象自身应该就是一个规则或模式。这样,人们就不会说(或至少不应该说)依照样品完成的雕塑或图画的构图起到了类型的作用。但是,当一个片断、一个草图、一个大师的思想或者或多或少含糊的描绘,在一个艺术家的意向中,赋予作品以新生的时候,人们便可以说类型给予了他这样或那样的想法,这样或那样的主旨,这样或那样的意欲”[1]。建筑类型学以几何学为基础,对各种历史建筑形态进行简化、抽象和还原,获得一系列特征鲜明的形式元素即“类型”以及各形式元素组合排列的方式即“类型规则”,这种“类型”与“类型规则”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认识建筑的形式。
类型学设计方法与建筑形态的构
以类型学的思想具体指导建筑设计时,一般来说,采用的是类型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分类,总结已有的类型,将其造型化为简单的几何图形,将抽象出的类型和类型规则结合具体的场景进行转换、衍变,在固定的要素上根据客观需求进行调整变化。据此可以设计出一系列具有内在相似性的建筑形式,并使设计方案与历史、环境、文脉具有一定联系,这种形式创作的方法被许多建筑师采用,例如,瑞士建筑师博塔以简单的几何类型为基础设计了一系列作品,例如他的圆形住宅就是在一个圆柱体内的不同楼层上对相同要素采用不同布局来形成“主题”与其“变体”的形式效果。在构图上,博塔钟爱几何原型,以古典几何原型及其组合作为形式构成的主要元素,讲究主从关系、轴线关系、对称关系、比例关系等,在立面上,构图中心极强,并且以几何天窗统率全局,其对称的形体,严谨的线条,以及通过立面开洞的处理手法,既折射出古典理性主义的特征,又有新理性主义的烙印[2]。
斯蒂文•霍尔的日本福冈纳克索斯11号住宅设计,霍尔将现象学思想和类型学方法结合起来,力求透过空间关系、功能、結构组织等表层分析去真正掌握建筑与场所的精神实质,创造一件既具有城市景观特色,又融于自然环境景观中的杰作,以求还原真实的生活经验。在设计中他充分体现典型的类型住宅的构成要素,并利用这些要素来调节、表达和强化场所经验,从该设计中建筑的平面和剖面布局就可看出霍尔采用的类型学方法。霍尔对前部沿街道路、后部庭院及两侧建筑关系的处理方法非常值得借鉴。住宅的五层平面不同,但是都有建筑中不同要素的重复出现,例如:公共建筑的构成要素在1、2层上的重复,庭院一角的住宅入口处都有楼梯曲折而上;在2层商店屋顶处有大面积的水池,旁边有一条的走廊从横跨商店的住宅下穿过,走廊将两侧住宅的入口与两端的楼梯间联系在一起(图1);住宅的构成要素在3——5层上进行简单的重复,产生一种韵律感;在3层,与住宅入口相连接的公共走廊被转换到了建筑的外侧,所有住宅入口都放在北边,增加了部分上跃层住宅的布置;住宅的4层全部为跃层住宅,在这一层公共走廊被少量北侧悬空假设的楼梯所取代(图2);而在住宅的5层,只在北侧布置少量向下跃层的住宅,同时公共走廊也在与1、2层相同的位置出现。对于外部空间的构成,霍尔借鉴了现代建筑的构成方法,将不同的使用空间类型进行体量的混合杂交,对相同的空间体量要素进行有变化的重现,将线条和体、块、面进行有机组合,造型明快简洁却又不失变化,建筑形象及外部空间富有理性却不失活力(图3)。霍尔在上述建筑中采用的类型学设计方法产生的作品在形式上具有很强的韵律感,但住宅体块的组合以及入口空间形态的多样性又延续了建筑内在的历史文化内涵[3]。
博塔和霍尔的作品是类型学运用中极富个性的表达,为城市和地域文化做出了贡献。综合这些建筑师的设计方法,他们都认为相比于历史主义和象征主义,设计时应以改良的方式、缓和的姿态将历史意象渗入现实中。这种类型学设计方法分为两步:1.对历史模型形式的还原(抽象),从而获取类型;2.再将类型结合具体场所还原为形式。这种“形式——类型——形式(新)”的设计过程即是类型学在建筑形态构成中的运用。这一操作过程中的重点是“类型选择”(抽象)和“类型转换”(还原)[4]。类型学方法的运用并非只有这一种,在设计中类型学的使用,大部分是根据特定的时机与设计者意图。类型从历史生活中抽取出了其深层结构,重新置身于特定历史的文化生活中,就可以产生出类似于已往建筑而又绝不同于以往任何建筑的一种感知上的历史连续性。因此建筑师要充分研究其建筑所将占据的场所,发掘其精神特性。建筑实为场所经验和类型经验的整合。如何在实际项目中采用类型的思想来建立一套自己的设计方法并加以,要比方法本身来得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3O3—304
[2]马里奥.博塔. MARIO BOTA[M].朱广宇译.大连理工出版社,2003.
[3]汪丽君. 建筑类型学[M]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4]彼德•柯林斯.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M].英若聪 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229-230.
关键词:类型学,原型,形态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类型学的产生及概念
建筑类型学是产生于19世纪,又在20世纪60年代重新兴起的一种建筑思想,城市的盲目扩张使得城市特色日渐消失,建筑该保守还是创新成为一个值得争论的话题。保守派的传统风格建筑蔓延在各个城市,而另一方面,新未来主义作品也充斥在城市各个角落。在这种传统与创新的矛盾日益激化的局面下,建筑师们带着无限疑问探求新的建筑形态。对于建筑类型学,艾特曼曾经说过,与美国对历史的掠夺不同,类型学的设计方法是复兴式的历史主义,如果没有类型学历史将流于摹仿。建筑形态和类型随社会的变化而有所发展,一种新的形式被大众接受之后,新的类型会随之产生;二战后的后现代主义运动中,西方各国建筑师都对现代主义进行了反思并意识到现代主义用与传统决裂的方式是一种错误,新的生活和思想方式不可能在没有传承的基础上凭空产生。因此,类型学的思想开始兴起并成为中坚思想之一。类型学思想将丰富多样的建筑形态进行分类研究,探索建筑形态生成过程中的结构规律。
类型学的概念最初由德•昆西在19世纪出版的名著《建筑百科辞典》中指出:“类型一词代表完全复制或模仿某一事物的意欲,而不是相同形象。形象自身应该就是一个规则或模式。这样,人们就不会说(或至少不应该说)依照样品完成的雕塑或图画的构图起到了类型的作用。但是,当一个片断、一个草图、一个大师的思想或者或多或少含糊的描绘,在一个艺术家的意向中,赋予作品以新生的时候,人们便可以说类型给予了他这样或那样的想法,这样或那样的主旨,这样或那样的意欲”[1]。建筑类型学以几何学为基础,对各种历史建筑形态进行简化、抽象和还原,获得一系列特征鲜明的形式元素即“类型”以及各形式元素组合排列的方式即“类型规则”,这种“类型”与“类型规则”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认识建筑的形式。
类型学设计方法与建筑形态的构
以类型学的思想具体指导建筑设计时,一般来说,采用的是类型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分类,总结已有的类型,将其造型化为简单的几何图形,将抽象出的类型和类型规则结合具体的场景进行转换、衍变,在固定的要素上根据客观需求进行调整变化。据此可以设计出一系列具有内在相似性的建筑形式,并使设计方案与历史、环境、文脉具有一定联系,这种形式创作的方法被许多建筑师采用,例如,瑞士建筑师博塔以简单的几何类型为基础设计了一系列作品,例如他的圆形住宅就是在一个圆柱体内的不同楼层上对相同要素采用不同布局来形成“主题”与其“变体”的形式效果。在构图上,博塔钟爱几何原型,以古典几何原型及其组合作为形式构成的主要元素,讲究主从关系、轴线关系、对称关系、比例关系等,在立面上,构图中心极强,并且以几何天窗统率全局,其对称的形体,严谨的线条,以及通过立面开洞的处理手法,既折射出古典理性主义的特征,又有新理性主义的烙印[2]。
斯蒂文•霍尔的日本福冈纳克索斯11号住宅设计,霍尔将现象学思想和类型学方法结合起来,力求透过空间关系、功能、結构组织等表层分析去真正掌握建筑与场所的精神实质,创造一件既具有城市景观特色,又融于自然环境景观中的杰作,以求还原真实的生活经验。在设计中他充分体现典型的类型住宅的构成要素,并利用这些要素来调节、表达和强化场所经验,从该设计中建筑的平面和剖面布局就可看出霍尔采用的类型学方法。霍尔对前部沿街道路、后部庭院及两侧建筑关系的处理方法非常值得借鉴。住宅的五层平面不同,但是都有建筑中不同要素的重复出现,例如:公共建筑的构成要素在1、2层上的重复,庭院一角的住宅入口处都有楼梯曲折而上;在2层商店屋顶处有大面积的水池,旁边有一条的走廊从横跨商店的住宅下穿过,走廊将两侧住宅的入口与两端的楼梯间联系在一起(图1);住宅的构成要素在3——5层上进行简单的重复,产生一种韵律感;在3层,与住宅入口相连接的公共走廊被转换到了建筑的外侧,所有住宅入口都放在北边,增加了部分上跃层住宅的布置;住宅的4层全部为跃层住宅,在这一层公共走廊被少量北侧悬空假设的楼梯所取代(图2);而在住宅的5层,只在北侧布置少量向下跃层的住宅,同时公共走廊也在与1、2层相同的位置出现。对于外部空间的构成,霍尔借鉴了现代建筑的构成方法,将不同的使用空间类型进行体量的混合杂交,对相同的空间体量要素进行有变化的重现,将线条和体、块、面进行有机组合,造型明快简洁却又不失变化,建筑形象及外部空间富有理性却不失活力(图3)。霍尔在上述建筑中采用的类型学设计方法产生的作品在形式上具有很强的韵律感,但住宅体块的组合以及入口空间形态的多样性又延续了建筑内在的历史文化内涵[3]。
博塔和霍尔的作品是类型学运用中极富个性的表达,为城市和地域文化做出了贡献。综合这些建筑师的设计方法,他们都认为相比于历史主义和象征主义,设计时应以改良的方式、缓和的姿态将历史意象渗入现实中。这种类型学设计方法分为两步:1.对历史模型形式的还原(抽象),从而获取类型;2.再将类型结合具体场所还原为形式。这种“形式——类型——形式(新)”的设计过程即是类型学在建筑形态构成中的运用。这一操作过程中的重点是“类型选择”(抽象)和“类型转换”(还原)[4]。类型学方法的运用并非只有这一种,在设计中类型学的使用,大部分是根据特定的时机与设计者意图。类型从历史生活中抽取出了其深层结构,重新置身于特定历史的文化生活中,就可以产生出类似于已往建筑而又绝不同于以往任何建筑的一种感知上的历史连续性。因此建筑师要充分研究其建筑所将占据的场所,发掘其精神特性。建筑实为场所经验和类型经验的整合。如何在实际项目中采用类型的思想来建立一套自己的设计方法并加以,要比方法本身来得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3O3—304
[2]马里奥.博塔. MARIO BOTA[M].朱广宇译.大连理工出版社,2003.
[3]汪丽君. 建筑类型学[M]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4]彼德•柯林斯.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M].英若聪 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