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语感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t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初中生语感能力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要求之一,教师不仅要在理解感悟语言文字能力形成过程,掌握语感训练的程序规律与原则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语感训练的策略,而且要长期坚持深挖教材,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语感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 语感 培养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其中牵涉到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包含着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注重培养初中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呢?
  一、理解感悟语言文字能力的形成过程
  语感的突出特征是快速感受,将复杂的心理感悟浓缩于一瞬间。从表面看貌似消失了条分缕析的中间步骤。但语感并不是不可捉摸的虚无飘渺的东西,也不是天生的资质,与其他语文能力一样,是靠长期反复实践得来的。在长期接触语言材料过程中的潜移默化,可以提高语感能力;有意识地加强科学的训练,能促使语感的进一步形成。虽然语感的发生十分迅速,有时几乎与视觉、听觉同步,即一听到、看到就能对语言文字产生多层次的感受,但总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 比如读到一个写景的妙句,总须先感知字面信息,看到字、组成词、连成句,知其所言;再由独有的词的组合,追溯内在联系,发觉潜藏的信息;然后由词的音韵、节律体味句子的气势,有词句表达的意象,在心理描摹出其形色状态,领悟其意境情感,如睹形色、如闻声音、如知味滋,方得窥其妙也。这是就某一次语感实践的心理历程而言,其中或有交错,大体如此。
  二、掌握语感训练的程序规律与原则
  虽然语感的形成牵涉到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包含着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但是语感是通过后天训练形成的,后天的语感训练还是有程序规律可遵循的:那就是从感知到悟意,到品味,到理解,再到探究,到运用,到提高。也就是说,后天的语感训练要遵循其程序规律。
  语感训练要植根于阅读课堂教学之中。要把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融入阅读思考和语言表达训练之中,把阅读的理解过程和语感训练过程结合起来。阅读理解的过程是:感知→理解→深究→巩固→品味→运用→提高。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要细分为初读、细读、熟读、品读。初读课文时,要借助已有知识和语言文字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在细读课文时,其主要任务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领悟课文中有关语言文字的语言环境意思,为表达打基础;熟读课文时,其主要任务是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课文中的有关词句和语言表达方法;品读课文时,其主要任务是深究课文的思想内容,反复推敲、研究课文的精妙之处,品味课文的精华之所在。
  通过阅读训练学生的语感还要合理运用“品入”与“品出”的程序规律。“品入”时,需要引导学生品字、品词、品句、品段、品篇、品构思特色、品画面感,品语言的朴素美、凝练美、音乐美、修辞美。“品出”时,需要引导学生从“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等角度去表现描写对象的形状、色彩、质地、大小、数量、气味、声音,以及它们的运动和变化”去进行“品味”,然后让学生写景就不是难事。仿写是“品出”的主要途径,它可以将所学寓于所用。“品入”的目的是带领学生认识文本,洞悉文本,穿透文本,“品出”是带领学生走出文本,既积累语言的运用经验,又使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更快、更好地提高。
  通过阅读训练学生语感,其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将课文的语言材料内化为个人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要实现这个目的,必须遵循语感训练的原则: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选用的阅读材料要有利于学生借用已有知识,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做到教与学的同步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可思考、可感知、可接受、可提高,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灵感,调动学生的思维,增强训练的效果。
  三、灵活运用语感训练的策略
  單纯的语感训练必然枯燥无味,枯燥无味的方式必然引起学生的厌烦,因此,灵活运用语感训练策略非常必要。
  (一)语感训练与生活体验相结合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生活作为一种非言语实践,其体验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脱离生活体验,语感培养就是一句空话,犹如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显得苍白无力,自然重蹈“死读书,读死书”的覆撤。生活是语言的源泉,语感的培养最终离不开生活,要植根于生活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多积累生活经验,学会体验、揣摩和品味生活中的各种语言现象,诱导学生成为语感实践的主体。当学生遇到课文中难以理解的语句,或者是作者表达出来的情感态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形成较为客观与正确的认识。像这样有意识地、持之以恒地进行引导与训练,语感的培养一定能够收到实效。
  (二)语感训练与感受美相结合
  语感训练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形象感染和情感熏陶,让学生在感受形象、激发情感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从而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所要求的“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现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目的。例如《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作者吴均用浓墨重彩描绘了“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优美、壮丽的图景,同时又融入了对官场政治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的情感,可谓是“情随景移,情景交融”了。在教授本文时,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的美感体验与语感训练融合,引导学生认真品读,让学生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意境画面的剖析,引导学生“入境”。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而且能够启迪灵性,领悟到作者那种“寄情山水以自娱”的不羁情怀。
  (三)语感训练与语境鉴赏相结合
  语感训练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领悟其运用字、词、句、语气、修辞、论证方法等的精妙之处。这样不仅把静态的语言知识学“活”了,而且有利于在语境知识鉴赏的过程中渗透语感训练。比如,在讲授高尔基的《海燕》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品读感受语言环境,通过品味语言环境增强语感。可以对课文中的“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一句进行词序的重新排列,变为“让暴风雨更猛烈地来吧!”、“让猛烈的暴风雨来吧!”。这三句所使用的词语大致相同,只是排列顺序做了些调整,语境却因此发生了变化,所表达的意思也就不同了。语序的改变导致的语境的改变和表达意思的改变,虽然着眼点小,但是有利于学生逐步理解句子的含义,使学生的语感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
  培养初中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不仅要在理解感悟语言文字能力形成过程,掌握语感训练的程序规律与原则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语感训练的策略,而且要长期坚持深挖教材,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另外还应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体验,并积极与语言学习相联系。
其他文献
摘要:篮球不仅是一项具有对抗性、集体性、观赏性、趣味性、健身性的世界级运动,也是学校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其中,三步上篮是篮球运动中最基本的技术,这也是最困难的教学任务之一。因此,针对初中运动的篮球课程要求教师发挥独特性和创新性,对三步法的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本文通过对此进行探讨,希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篮球;三步上篮;对策  篮球具有很高的锻炼价值,深受群众的喜爱。篮球教学可以改善学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整个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的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使其受益终生。作为农村小学,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发现:农村学生平时课外阅读少,除教辅书以外几乎无书可读,即使有书读也缺乏有效的
期刊
摘要: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那如何打造一个具有良好道德的中小学生呢?这是本论文所探讨的中心思想。  关键词:现状 对策  一、道德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与此同时,诱惑也在以层次不穷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世界里,随着而来的道德问题也越来越严峻。  从彭宇扶老奶奶案、上海的复旦大学投毒案到最近刚发生
期刊
我是一名普通初级中学教师,现担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及班主任工作,从教多年来,不懈努力,采取多种方法,费好大的劲,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始终没有找到一条班级管理与教学的好方法。近年来,新课程改革,新教育理论理念的不断出现,为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学习、洗脑充电,不断探索、钻研好的教学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他人基础上,终于尝试到了一个自己感觉不错的班内管理与教学方法,但还不够完善,现与大家共同商
期刊
语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处处都有“美丽”的影子,它的美在一个个具有人文背景的词句,这些词句可以使孩子们创造出梦想的诗篇。它的美还在于一篇篇饱含人生感悟的课文,这些课文可以使孩子们的思想如春意一般盎然。数学,也许我们的数学老师都很难肯定表述数学的“美”到底在哪里?除了“数”,就是“算式”,还有就是孩子们思维的流动。为此,很多学生认为数学枯燥乏味,厌学现象较严重。要改变这种状态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培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会读书看报、习作和会说普通话。从语文课的特点来看语文课是读和写的结晶,语文课的表现形式就是字、词、句、段、篇;语文课的应用方式就是听、说、读、写;学习语文的方式就是理解和运用。语文教学要通过对字、词、句、段、篇的学习,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意思,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方法;通过听、说、读、写的结合,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结合小学语文的
期刊
一、小学校长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  一个小学校长,由于他特殊的身份、地位和作用,其一言一行都直接左右着学校工作的思路和方向,一举一动都对全体师生产生着直接的或潜移默化的影响。校长的品质修养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校风、教风和学风,影响到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因此,良好的品质修养在校长的一切素质中居首要地位。  二、小学校长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在社会实践中观察事物、分析问
期刊
摘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虽然没有直接写出“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但这种思想理念是有渗透于其中的。如《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第一点就提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其他学科也有同样的要求。  关键词:以人为本 师生平等 沟通交流 师生情感 鼓励促进  当前,仍有较多教师由于种种原因
期刊
阅读教学是传统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起着核心支撑作用。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小学阶段特别是在农村,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促进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对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对农村小学生阅读情况的问卷调
期刊
吾任教小学三年级语文,在进行每个单元的习作教学时,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任凭老师怎样买力地讲,学生还是一头雾水,似乎“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大部分学生都无动于衷,每次都以抄袭例文来应付。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便是老师一开始就对学生要求过高,学生缺乏习作的兴趣、技巧和深厚的词句功底。而三年级学生是习作的转折阶段,他们在写文章时不像高年级那样得心应手。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呢?吾认为可从以下几个
期刊